【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制藥園區尾水以及其它工業廢水處理領域,特別涉及污水深度處理全流程、二級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制藥等工業園區正在蓬勃興起,隨之產生的園區尾水對水環境造成較大壓力。制藥園區的尾水盡管已經過園區內處理,實現了 COD等主要指標達到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標準,但由于它仍殘余大量難降解污染物,常常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造成很大干擾,導致起出水不能穩定達標。與此同時,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的需求對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因此,在難降解制藥園區尾水干擾下實現污水處理廠的穩定達標排放,不僅對區域控源減排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而且對于大量制藥園區及其相關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行模式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常規處理過程中,制藥園區尾水經過園區內處理后,主要指標COD達到低于300mg/L的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標準,但其成分多為極難降解有機物,如僅是與生活污水進行簡單混合后處理,不但會對污水廠的生化處理單元造成干擾,更會使出水無法穩定達標排放。殘余的有毒有害物質排入受納水體中后,還將對水環境造成污染。根據最新頒布的《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要求,市級以上污水處理廠出水要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這就要求污水廠的處理工藝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去除水中的COD、SS和NH3_N;另一方面還需要增加脫氮除磷的功能。而對于制藥園區尾水,污水廠的升級改造還需增加強化預處理工藝,實現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可生化性提升,使其有利于后續的生化處理,出水能夠實現穩定的達標排放。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制藥園區尾水中所含有機污染物可生化性差又極難降解的問題,提出了一套深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難降解制藥園區尾水的處理工藝,其流程如下:(1)制藥園區尾水經污泥吸附池進水管進入污泥吸附池,與從污泥進泥管流入的活性污泥進行混合;(2)經過有機污染物吸附后的泥水混合液經污泥吸附池出水管進入污泥吸附池,沉淀后的污泥從污泥吸附池排泥管排出,上清液經污泥吸附池出水管流入臭氧氧化池;(3)經過臭氧氧化后水質可生化性得到提高的處理水經臭氧氧化池出水管進入調節池;(4)生活污水經沉砂池進水管進入沉砂池,污水中的砂粒經沉砂池排砂管排出,上清液經沉砂池出水管進入初沉池;(5)生活污水中的固體懸浮物經初沉池排泥管排出,上清液經初沉池出水管進入調節池;(6)制藥園區尾水與生活污水在調節池混合后,一部分經預缺氧池進水管進入預缺氧池,一部分經厭氧池進水管進入厭氧池,厭氧池的出水經厭氧池出水管進入缺氧池,缺氧池的出水經缺氧池出水管進入好氧池;(7)好氧池的出水一部分經硝化液回流管回流進入缺氧池,一部分經好氧池出水管進入二沉池;(8)在二沉池沉淀產生的污泥經二沉池排泥管排出,一部分經污泥回流管進入預缺氧池,一部分經污泥進泥管進入污泥吸附池,上清液經出水管排出。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難降解制藥園區尾水的處理工藝,其流程如下: (1)制藥園區尾水經污泥吸附池進水管進入污泥吸附池,與從污泥進泥管流入的活性污泥進行混合; (2)經過有機污染物吸附后的泥水混合液經污泥吸附池出水管進入污泥吸附池,沉淀后的污泥從污泥吸附池排泥管排出,上清液經污泥吸附池出水管流入臭氧氧化池; (3)經過臭氧氧化后水質可生化性得到提高的處理水經臭氧氧化池出水管進入調節池; (4)生活污水經沉砂池進水管進入沉砂池,污水中的砂粒經沉砂池排砂管排出,上清液經沉砂池出水管進入初沉池; (5)生活污水中的固體懸浮物經初沉池排泥管排出,上清液經初沉池出水管進入調節池; (6)制藥園區尾水與生活污水 在調節池混合后,一部分經預缺氧池進水管進入預缺氧池,一部分經厭氧池進水管進入厭氧池,厭氧池的出水經厭氧池出水管進入缺氧池,缺氧池的出水經缺氧池出水管進入好氧池; (7)好氧池的出水一部分經硝化液回流管回流進入缺氧池,一部分經好氧池出水管進入二沉池; (8)在二沉池...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齊,宋永會,向連城,田智勇,傅博思遠,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