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葉面肥制備領域,特別公開了一種中草藥生物提取葉面肥的方法。該中草藥生物提取葉面肥的方法,以中草藥為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藥為黃連、苦參、穿心蓮、苦楝子、百部、蛇床子,將上述中草藥混合粉碎后添加微生物復合菌發酵,每天攪拌4~6次,每次20~30min,發酵5~10天,最后制得成品。本發明專利技術操作簡單,產品可用于防治病害、殺蟲,增產效果明顯且無農藥化肥殘留,能夠生產出有機無公害的農產品,且產品品質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葉面肥制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葉面肥主要是根據植物的生理條件,把養分通過葉背面氣孔到達葉肉組織和角質層,然后進入到表皮細胞的,其實植物所需要的碳、氫、氧、硫等養分大部分是通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硫供給的。噴施葉面肥主要是避免了土壤對營養元素的流失和轉化,直接為植物提供營養。葉面肥作為一種強化植物營養的液肥,具有用量少、利用率高,特別在植物生長初期與后期根部吸收能力差使能及時補充營養等特點,是一種很有推廣價值的肥料。但是,就目前各種葉面肥而言,普遍為無機化學制成品,都有板結土壤、污染環境、肥效下降等缺點,特別是引起各種糧食、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品質下降、味道不佳等更成為農業生產的一大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操作簡單、使用效果好的。本專利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藥為黃連、苦參、穿心蓮、苦楝子、百部、蛇床子,將上述中草藥混合粉碎后添加微生物復合菌發酵,每天攪拌4飛次,每次20~30min,發酵5 10天,最后制得成品,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數為黃連1.5 2.5份、苦參2 3份、穿心蓮2.5 3.5份、苦楝子1.5 2.4份、百部1.5 2.5份、蛇床子2 3份,微生物復合菌0.Γ0.3份。本專利技術利用微生物技術提取中草藥成分,由于產品既有致病因子,又有微生物防病增產的作用,產品的藥效,使微生物的肥效與藥效結合為一體,可應用于瓜果菜及各類作物。本專利技術的更優方案為: 所述各原料的重量份數為黃連2份、苦參2.5份、穿心蓮3份、苦楝子1.8份、百部2份、蛇床子2.6份,微生物復合菌0.2份。其中,黃連、苦參主要用于殺菌;穿心蓮用于舒筋活血,疏通血液系統;苦楝子即能殺菌,又可防止蟲害;百部、蛇床子用于殺蟲。所述微生物復合菌為為酵母菌、革蘭氏陽性放線菌、發酵系絲狀菌、乳酸菌、光合菌、枯草芽孢桿菌、固氮菌的混合菌群。其中酵母菌用于發酵分解有機質;革蘭氏陽性范先軍與光合菌結合可獲取大量的氨基酸、氮素作為基質,產生出各種微生物抗生物質及酶,可直接抑制病原菌;絲狀菌起到發酵分解的作用,有阻止蟲害發生的作用,可消除惡臭味;乳酸菌主要是提取光合菌和酵母菌產生的糖類等物質為基礎產生乳酸,乳酸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能有效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動以及有機物的急劇分解,能使有機質中的木質素和纖維素盡快分解,同時能有效的抑制病原菌的增殖;光合菌屬于土壤中獨立營養微生物,它能利用土壤接收的太陽能或紫外線為能源,將土壤中的硫化氫和碳氫化合物中的氫分離出來,變有害誤會為有益物質,并以植物根系的分泌物、有機物、有害氣體及二氧化碳、氮能等機制合成糖類、氨基酸、維生素類、氮素化合物和生理活性物質,肥沃土壤,促進生長;枯草芽孢桿菌主要是殺滅土壤中真菌、細菌等多種病菌;固氮菌主要功能時固定吸收空氣中的氮素,分解土壤中已被微生物固定的磷、鉀元素,分解出來以便被作物吸收。本專利技術操作簡單,產品可用于防治病害、殺蟲,增產效果明顯且無農藥化肥殘留,能夠生產出有機無公害的農產品,且產品品質好。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取黃連1.5kg、苦參2kg、穿心蓮2.5kg、苦楝子1.5kg、百部2.5kg、蛇床子3kg,微生物復合菌0.1kg,將上述中草藥混合粉碎后添加微生物復合菌發酵,每天攪拌6次,每次2(T30min,發酵10天,最后制得成品;所述微生物復合菌為為酵母菌、革蘭氏陽性放線菌、發酵系絲狀菌、乳酸菌、光合菌、枯草芽孢桿菌、固氮菌的混合菌群。得到的產品以防蟲為主要作用,用于防止蚜蟲等刺吸式害蟲。實施例2: 取黃連2.5kg、苦參3kg、穿心蓮3.5kg、苦楝子2.4kg、百部1.5kg、蛇床子2kg,微生物復合菌0.3kg,將上述中草藥混合粉碎后添加微生物復合菌發酵,每天攪拌4次,每次2(T30min,發酵5天,最后制得成品;所述微生物復合菌為為酵母菌、革蘭氏陽性放線菌、發酵系絲狀菌、乳酸菌、光合菌、枯草芽孢桿菌、固氮菌的混合菌群。所得產品以防病為主要作用,用于防治各種病害。實施例3: 取黃連2kg、苦參2.5kg、穿心蓮3kg、苦楝子1.8kg、百部2kg、蛇床子2.6kg,微生物復合菌0.2kg,將上述中草藥混合粉碎后添加微生物復合菌發酵,每天攪拌5次,每次2(T30min,發酵8天,最后制得成品;所述微生物復合菌為為酵母菌、革蘭氏陽性放線菌、發酵系絲狀菌、乳酸菌、光合菌、枯草芽孢桿菌、固氮菌的混合菌群。 所得產品為混合型,主要用于防蟲防病,增加植物的抗蟲病害能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中草藥生物提取葉面肥的方法,以中草藥為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藥為黃連、苦參、穿心蓮、苦楝子、百部、蛇床子,將上述中草藥混合粉碎后添加微生物復合菌發酵,每天攪拌4~6次,每次20~30min,發酵5~10天,最后制得成品,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數為黃連1.5~2.5份、苦參2~3份、穿心蓮2.5~3.5份、苦楝子1.5~2.4份、百部1.5~2.5份、蛇床子2~3份,微生物復合菌0.1~0.3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中草藥生物提取葉面肥的方法,以中草藥為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藥為黃連、苦參、穿心蓮、苦楝子、百部、蛇床子,將上述中草藥混合粉碎后添加微生物復合菌發酵,每天攪拌4飛次,每次2(T30min,發酵5 10天,最后制得成品,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數為黃連1.5^2.5份、苦參2 3份、穿心蓮2.5^3.5份、苦楝子1.5^2.4份、百部1.5^2.5份、蛇床子2 3份,微生物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金鐸,
申請(專利權)人:楊金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