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硫酸粘菌素的分離提純方法,將生產上的發酵液經預處理后,進入連續移動床系統;連續移動床設有30根樹脂柱,分為3功能區;其中第一個區為1-14號柱,為吸附區;第二個區再生區為15-24,第三個區解析區,為25-30號柱,采用多柱串聯的方式,料液從6-8號柱進入,經過1次吸附以后,再在9-11號柱進行2次吸附,吸附結束的料液和一次洗料水混合,進入12-14號柱進行最后吸附;30號柱為ER柱,利用產品把柱子里面的純水頂出,不讓柱內的水進入產品;此流程中,料液由樹脂柱數字遞增方向流動,樹脂柱由樹脂柱數字遞減的方向轉動,反向作用,不斷循環,連續生產。本發明專利技術收率比現有技術高4-5個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化工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硫酸粘菌素(Colistin Sulphate,又稱硫酸粘桿菌素、硫酸抗敵素、克利斯汀(Colistin)、多粘菌素E(Polymyxin E)、抗敵素等)分子式為C52H98N16O13.2H2S04,分子量為1352。純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粉末,易溶于水。耐熱,消化道不易吸收,排泄迅速,毒性小,無副作用,不易產生耐藥菌株,是最安全的畜禽促生長抗生素之一。硫酸粘菌素是堿性多肽類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敏感菌的感染和促進畜禽生長。硫酸粘菌素可以與細胞膜脂蛋白游離磷酸鹽結合,使得細胞膜表面張力減小、通透性增加,導致胞漿外流,細胞死亡。硫酸粘菌素對革蘭氏陰性菌(尤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和嗜血桿菌等)有強抑制作用,對革蘭氏陽性菌(除金黃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外)和真菌無作用。按干燥品計算,每Img的效價不得少于17000粘菌素單位。現有的硫酸粘菌素提取工藝流程如下:發酵液用40%硫酸調pH至4.0,再加2.4%珍珠巖粉和1.2%粉碳稀釋一倍后過濾,濾液加1.2% (V/V)草酸,0.17%亞硫酸鈉,再用0.5Mol/l NaOH調pH7.0-7.2,壓濾,脫鈣液用Na型弱酸性樹脂過濾,再用硫酸在飽和樹脂透析,透析液調PH2.8-3.2后,用活性炭和硅藻土脫色,再用氫型強酸陽離子樹脂脫鹽,脫鹽液用弱堿性樹脂中和,中和液條PH6.0左右,納濾濃縮至比重約1.03-1.04,在薄膜濃縮至比重1.08-1.10,濃縮液用硫酸調pH4.8-5.0,再噴霧干燥得到干粉。現有技術的以上路線,缺點是硫酸用量大,且工藝復雜,周期長。為此,需要有新的工藝來提取硫酸粘菌素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硫酸粘菌素的提取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將生產上的發酵液經預處理后,進入連續移動床系統;連續移動床設有30根樹脂柱,分為3功能區;其中第一個區為1-14號柱,為吸附區;第二個區再生區為15-24,第三個區解析區,為25-30號柱,采用多柱串聯的方式,料液從6-8號柱進入,經過I次吸附以后,再在9-11號柱進行2次吸附,吸附結束的料液和一次洗料水混合,進入12-14號柱進行最后吸附;30號柱為ER柱,利用產品把柱子里面的純水頂出,不讓柱內的水進入產品;此流程中,料液由樹脂柱數字遞增方向流動,而樹脂柱由樹脂柱數字遞減的方向轉動,反向作用,不斷循環,以實現連續生產的過程。預處理為發酵液調pH值4.0-4.5后,用陶瓷膜過濾,陶瓷膜孔徑為0.2微米,操作條件為溫度低于65°C,進壓2.5-3.4bar,出壓2-1.3bar。陶瓷膜過濾的發酵液調pH值4.0-4.5或7.5后,進入連續移動床。酸為硫酸或鹽酸,堿為氫氧化鈉。較佳地,酸采用濃度為0.3-0.4mol/L的硫酸或0.9-1.lmol/1的鹽酸,堿采用濃度為1.4-1.6mol/L的NaOH0操作條件為,進料區:進料100-200ml/min,洗料20_30ml/min,水反洗90_100ml/min,解析區:ER10-20ml/min,洗酸 10_20ml/min,解析酸 40_60ml/min,再生區:再生酸10-20ml/min,洗酸 40-50ml/min,進喊 20-40ml/min,洗喊 40-60ml/min。操作條件進料區:進料150ml/min,洗料25ml/min,水反洗95ml/min,解析區:ER12ml/min,洗酸 12ml/min,解析酸 50ml/min,再生區:再生酸 14ml/min,洗酸 45ml/min,進喊 25ml/min,洗喊 45ml/min。同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目前生產上均按照旋光效價來計算收率,最高只能達到90%,而本專利技術連交收率比現有技術高4-5個點,提高了收率。2、現有生產上,水擠料直接排放浪費,而本專利技術水擠液再次吸附利用;料液在柱子中停留的時間遠小于在固定床中停留的時間,降解少,也避免染菌造成效價降低。3、節約樹脂、酸、堿和水的用量。樹脂用量減少30%,酸減少20%,堿減少15%,水減少 20%.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離子交換分離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微調后的離子交換分離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的單柱解析曲線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發酵液效價55萬單位,用40%硫酸調pH至4.0。陶瓷膜過濾:陶瓷膜選用型號為19-3.8,孔徑為200nm,操作條件為進壓3.5bar,出壓2.0bar,將pH4.0的發酵液濃縮2倍,濾渣另行處理,透析清液效價約20萬,調節pH至4.5-5,另一批調節至7.5。實施例2連續離子交換參數確定1、設備:所使用的設備為三達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30閥口連續離子交換系統,單柱體積900ml,樹脂填充量為單柱650ml,總用量為19.5L。2、料液:生產上的陶瓷膜濾清液,分別調節pH值4.5-5.0和pH值7.5左右3、化學品使用:H2S04 溶液(0.5mol/L)NaOH 溶液(lmo I/L)4、水:工業用純水解析液效價:液相色譜檢測物料重量:臺秤稱重5、方法:連續離交試驗的工藝流程圖如圖1所示:如圖1所示,流程說明:I)把連續移動床的30根樹脂柱分為3個區,每個區實現不同的功能。其中第一個區為1-14號柱,為吸附區;第二個區再生區為15-24,第三個區解析區,為25-30號柱。解析區采用多柱串聯的方式,這樣可以有效的利用解析劑,減少硫酸用量。2)圖中,6-14號為吸附柱,料液從6-8號柱進入,經過I次吸附以后,進行2次吸附,即9-11號柱,吸附結束的料液和一次洗料水混合,進入12-14號柱進行最后吸附,以此保證樹脂不發生穿透,保證樹脂的單位吸附量。3)其中,30號柱為ER柱,即利用產品把柱子里面的純水頂出,不讓柱內的水進入產品,影響到最終產品的濃度。4)此流程中,料液由左向右流動,而樹脂柱由右向左轉動,反向作用,不斷循環,以實現連續生產的過程。六、結果以下數據是3種陽離子交換樹脂的試驗所得數據,具體如下表I所示:表I各批次對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硫酸粘菌素的分離提純方法,將生產上的發酵液經預處理后,進入連續移動床系統;連續移動床設有30根樹脂柱,分為3功能區;其中第一個區為1?14號柱,為吸附區;第二個區再生區為15?24,第三個區解析區,為25?30號柱,采用多柱串聯的方式,料液從6?8號柱進入,經過1次吸附以后,再在9?11號柱進行2次吸附,吸附結束的料液和一次洗料水混合,進入12?14號柱進行最后吸附;30號柱為ER柱,利用產品把柱子里面的純水頂出,不讓柱內的水進入產品;此流程中,料液由樹脂柱數字遞增方向流動,而樹脂柱由樹脂柱數字遞減的方向轉動,反向作用,不斷循環,連續生產。
【技術特征摘要】
1.硫酸粘菌素的分離提純方法,將生產上的發酵液經預處理后,進入連續移動床系統;連續移動床設有30根樹脂柱,分為3功能區;其中第一個區為1-14號柱,為吸附區;第二個區再生區為15-24,第三個區解析區,為25-30號柱,采用多柱串聯的方式,料液從6_8號柱進入,經過I次吸附以后,再在9-11號柱進行2次吸附,吸附結束的料液和一次洗料水混合,進入12-14號柱進行最后吸附;30號柱為ER柱,利用產品把柱子里面的純水頂出,不讓柱內的水進入產品;此流程中,料液由樹脂柱數字遞增方向流動,而樹脂柱由樹脂柱數字遞減的方向轉動,反向作用,不斷循環,連續生產。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硫酸粘菌素的分離提純方法,其特征在于:預處理為發酵液調PH值4.0-4.5后,用陶瓷膜過濾,陶瓷膜孔徑為0.2微米,操作條件為溫度低于65°C,進壓 2.5-3.4bar,出壓 2-1.3bar。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硫酸粘菌素的分離提純方法,其特征在于:陶瓷膜過濾的發酵液調PH值4.0-4.5或7.5后,進入連續移動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云鵬,杜明華,何阿云,葉亞洲,林雄水,林麗華,方富林,藍偉光,
申請(專利權)人:三達膜科技廈門有限公司,三達膜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