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及其制備工藝,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3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30份,焦磷酸鈉4-16份,脂肪醇硫酸鈉5-18份,蒽醌1-5份,去離子水50-150份。引入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既可加快滲透、抑制剝皮反應、促進木素和樹脂的脫除,改善竹材蒸煮過程中的反應性能,提高竹材的蒸煮均勻性,同時可減少蒸煮用堿量,縮短蒸煮時間,降低最高蒸煮溫度,提高成漿質量和得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化學制漿助劑,具體涉及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及其制備工藝。
技術介紹
竹材用作造紙纖維原料,可節約優質木材資源,緩解造紙纖維原料供應緊張局勢。在化學法制漿過程中,蒸煮助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木素脫除的速率、成漿的質量、紙漿得率等,并影響著后序漂白的效果。目前我國化學制漿主要采用蒽醌及其衍生物作為蒸煮助劑,但存在蒸煮液對原料滲透較慢,木素的降解和溶出時間較長,影響成漿的質量和得率。尤其采用竹材作為原料進行燒堿-蒽醌法或硫酸鹽法蒸煮時,由于竹類原料組織結構緊密,蒸煮過程中藥液滲透較木片困難,很難控制藥液滲透的時間以及滲透的均勻性,影響成漿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及其制備工藝,引入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既可加快滲透、抑制剝皮反應、促進木素和樹脂的脫除,改善竹材蒸煮過程中的反應性能,提高竹材的蒸煮均勻性,同時可減少蒸煮用堿量,縮短蒸煮時間,降低最高蒸煮溫度,提高成漿質量和得率。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3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30份,焦磷酸鈉4-16份,脂肪醇硫酸鈉5_18份,蒽醌1-5份,去離子水50-150份。優選的,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環氧乙烷的加成數為5-20。優選的,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環氧乙烷的加成數為10-20,烴基中C的數目為8-18。優選的,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環氧乙烷的加成數為18,烴基中C的數目為12。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按重量份配比稱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3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30份,焦磷酸鈉4-16份,脂肪醇硫酸鈉5-18份,蒽醌1_5份,去離子水 50-150 份;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去離子水50-150份,并緩緩升溫至35-45°C,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3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30份,攪拌均勻后保溫30_45min ; 步驟三,然后將焦磷酸鈉4-16份,脂肪醇硫酸鈉5-18份,蒽醌1-5份,加入步驟二中反應釜中,升溫至65-95°C,保溫60-120min,最后冷卻至30-40°C即可放料成品。優選的,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按重量份配比稱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份,焦磷酸鈉4份,脂肪醇硫酸鈉5份,蒽醌I份,去離子水50份;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的去離子水50份加入反應釜中,并緩緩升溫至35°C,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份,攪拌均勻后保溫30min ; 步驟三,然后將焦磷酸鈉4份,脂肪醇硫酸鈉5份,蒽醌I份加入步驟二中反應釜中,升溫至65°C,保溫120min,并不斷攪動,最后冷卻至30°C即可放料成品。優選的,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按重量份配比稱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0份,焦磷酸鈉10份,脂肪醇硫酸鈉10份,蒽醌3份,去離子水100份;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的去離子水100份加入反應釜中,并緩緩升溫至45°C,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0份,攪拌均勻后保溫35min ; 步驟三,然后將焦磷酸鈉10份,脂肪醇硫酸鈉10份,蒽醌3份加入步驟二中反應釜中,升溫至80°C,保溫90min,并不斷攪動,最后冷卻至35°C即可放料成品。優選的,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按重量份配比稱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0份,焦磷酸鈉12份,脂肪醇硫酸鈉16份,蒽醌4份,去離子水150份;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的去離子水150份加入反應釜中,并緩緩升溫至65°C,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0份,攪拌均勻后保溫45min ; 步驟三,然后將焦磷酸鈉12份,脂肪醇硫酸鈉16份,蒽醌4份加入步驟二中反應釜中,升溫至95°C,保溫60min,并不斷攪動,最后冷卻至40°C即可放料成品。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本專利技術竹材蒸煮助劑在竹材制漿過程中效果明顯,提高了原料滲透性,蒸煮均勻性得到改善,堿液快速吸附,解吸附過程中降低木素再沉積,加快原料中反應產物的傳遞速度,最高蒸煮溫度可降低5°C,竹材的蒸煮時間縮短了 30-60min,節約蒸汽消耗,細漿得率提高4%以上,卡伯值降低6-10,有利于減少后續漂白藥品的用量,降低廢水污染負荷,特別是采用燒堿法制漿和硫酸鹽法制漿過程中加入該蒸煮助劑,可以降低用堿量,并部分、甚至完全取代硫化鈉,減少了后期廢水處理的難道,減輕環境污染。漿料成紙強度有所提高,尤其是裂斷長和耐折度提高顯著。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35份,月旨肪醇聚氧乙烯醚15-3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30份,焦磷酸鈉4-16份,脂肪醇硫酸鈉5-18份,蒽醌1-5份,去離子水50-15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通式表示:R-0-(CH2CH20)n-H。R —般為飽和的或不飽和的C12飛18的烴基,可以是直鏈烴基,也可以是帶支鏈的烴基。η是環氧乙烷的加成數, 優選的,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5-20)醚。即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環氧乙烷的加成數為5-20。優選的,C8-C18脂肪醇聚氧乙烯(10-20)醚。即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環氧乙烷的加成數為10-20,烴基中C的數目為8-18。優選的,C12脂肪醇聚氧乙烯(18)醚。即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環氧乙烷的加成數為18,烴基中C的數目為12。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按重量份配比稱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3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30份,焦磷酸鈉4-16份,脂肪醇硫酸鈉5-18份,蒽醌1_5份,去離子水 50-150 份;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去離子水50-150份,并緩緩升溫至35-45°C,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3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30份,攪拌均勻后保溫30_45min ; 步驟三,然后將焦磷酸鈉4-16份,脂肪醇硫酸鈉5-18份,蒽醌1-5份,加入步驟二中反應釜中,升溫至65-95°C,保溫60-120min,最后冷卻至30-40°C即可放料成品。實施例1 : 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按重量份配比稱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份,焦磷酸鈉4份,脂肪醇硫酸鈉5份,蒽醌I份,去離子水50份;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的去離子水50份加入反應釜中,并緩緩升溫至35°C,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份,攪拌均勻后保溫30min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3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30份,焦磷酸鈉4?16份,脂肪醇硫酸鈉5?18份,蒽醌1?5份,去離子水50?150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3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30份,焦磷酸鈉4_16份,脂肪醇硫酸鈉5_18份,蒽醌1-5份,去尚子水50-150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環氧乙烷的加成數為5-20。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環氧乙燒的加成數為10-20,烴基中C的數目為8-18。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環氧乙燒的加成數為18,烴基中C的數目為12。5.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按重量份配比稱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3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30份,焦磷酸鈉4-16份,脂肪醇硫酸鈉5-18份,蒽醌1_5份,去離子水 50-150 份;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去離子水50-150份,并緩緩升溫至35-45°C,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3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30份,攪拌均勻后保溫30_45min ; 步驟三,然后將焦磷酸鈉4-16份,脂肪醇硫酸鈉5-18份,蒽醌1-5份,加入步驟二中反應釜中,升溫至65-95°C,保溫60-120min,最后冷卻至30-40°C即可放料成品。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竹材蒸煮助劑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按重量份配比稱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份,烷基酚 聚氧乙烯醚15份,焦磷酸鈉4份,脂肪醇硫酸鈉5份,蒽醌I份,去離子水50份; 步驟二,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佩燚,張美云,林春濤,夏新興,殷學風,杜敏,修慧娟,董浩,
申請(專利權)人:陜西科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