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止上層混凝土漿液滲進模板與已澆并固化混凝土之間縫隙的土工防滲堵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選用具有防滲防濕功能的土工織物;B、將土工織物覆蓋在模板與已澆并固化混凝土之間的縫隙口上,將土工織物的一端固定緊貼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上,另外一端固定緊貼在模板上;C、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上澆筑上層混凝土;D、待上層混凝土固化后,拆除模板。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能夠很好地阻擋上層混凝土漿液沿模板與已澆并固化混凝土之間縫隙滲入,避免形成各種污損和凹凸痕跡,保證了混凝土的外觀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模板與混凝土之間縫隙的。
技術介紹
在混凝土澆筑時,由于施工振動、振動松馳作用、模板及混凝土熱工特性的差異、熱脹冷縮熱差效應、混凝土凝固、固化收縮作用等影響,必然使得已澆并固化混凝土和模板之間形成可流通的微小空隙,在繼續澆筑上一層混凝土時,上層混凝土此時為流塑狀液體,漿液將通過模板與已澆并固化混凝土之間的這些縫隙,沿已澆并固化混凝土表面下滲,隨著下滲時液體水分的散失,以及空隙通道大小的變化,下滲漿液將在通道兩側,散布于整個縫隙空間,形成各種污損凹凸痕跡,嚴重影響整個混凝土外觀及質量。這屬于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問題,目前業界均未能給予很好解決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止上層混凝土漿液滲進模板與已澆并固化混凝土之間的縫隙的。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驟A、選用具有防滲防濕功能的土工織物;B、將土工織物覆蓋在模板與已澆并固化混凝土之間的縫隙口上,將土工織物的一端固定緊貼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上,另外一端固定緊貼在模板上;C、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上澆筑上層混凝土 ;D、待上層混凝土固化后,拆除模板。更進一步的是,在步驟B之前鑿毛已澆并固化混凝土的上表面,使已澆并固化混凝土的上表面表面形成粗糙表面。更進一步的是,所述土工織物厚度不大于3mm。更進一步的是,所述土工織物為化纖或塑料薄膜。更進一步的是,所述模板包括下層模板以及設置在下層模板上端的上層模板,所述土工織物的寬度D,D=平壓段+縫隙口到下層模板上端的垂直距離+下層模板厚度+外留部分段,所述土工織物穿過下層模板與上層模板之間并使土工織物的外留部分段延伸至下層模板與上層模板外。更進一步的是,所述土工織物的外留部分段延伸至上層模板的背面進行固定。更進一步的是,采用膠帶將土工織物的外留部分段固定在上層模板的背面。更進一步的是,采用與上層混凝土等強度或高一級強度的水泥砂漿或灌漿料抹壓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上的土工織物上,將土工織物的一端固定緊貼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上。更進一步的是,所述水泥砂漿或灌漿的厚度不大于30mm。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選用具有防滲功能的土工織物能夠很好的阻擋住現澆混凝土漿液滲入下層模板與已澆并固化混凝土之間的縫隙中,也避免現澆混凝土的水分進入模板與已澆并固化混凝土之間的縫隙中,避免形成各種污損和凹凸痕跡,保證了混凝土的外觀以及質量。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中標記1_已澆并固化混凝土,2-上層混凝土,3-縫隙,4-下層模板,5-上層模板,6- 土工織物,7-水泥砂漿。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如圖1、2所示,,包括以下步驟A、選用具有防滲防濕功能的土工織物6 ;B、將土工織物6覆蓋在模板與已澆并固化混凝土 I之間的縫隙3 口上,將土工織物6的一端固定緊貼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 I上,另外一端固定緊貼在模板上;C、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 I上澆筑上層混凝土 2 ;D、待上層混凝土 2固化后,拆除模板。為了防止上層混凝土 2的漿液下滲入模板與已澆并固化混凝土 I之間的縫隙3內,所以選用具有防滲防濕功能的土工織物6。上層混凝土 2主要是從已澆并固化混凝土 I表面往縫隙3下滲,如果僅僅將土工織物6覆蓋在縫隙3上,水分還是會從土工織物6邊緣往縫隙3下滲,同樣不能很好的阻擋上層混凝土 2下滲,所以將土工織物6的一端固定緊貼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 I上,另外一端固定緊貼在模板上。當上層混凝土 2澆筑完畢并且已固化后,將模板拆除后,將留在混凝土外的多余的土工織物6裁剪掉。土工織物6圍封住模板與已澆并固化混凝土I之間的縫隙3 口,防止液體或流塑狀混凝土沿該縫隙3下滲的可能,進而確保混凝土澆筑質量和良好的外觀效果。分層澆筑混凝土時如果直接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 I上澆筑上層混凝土 2,會影響混凝土結構的連續性,對抗彎、抗剪不利,嚴重時會產生相互錯位的情況。如果兩層的結合處的平面不在一個平面上,能夠增加抗剪能力,增加結合面積。為了使兩個施工階段的施工的混凝土面粘結牢固,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在步驟B之前鑿毛已澆并固化混凝土 I的上表面,使已澆并固化混凝土 I的上表面形成粗糙表面。如果土工織物6的厚度過厚,夾在兩層混凝土中的土工織物6過多,會降低兩層混凝土的粘結力。把模板拆除后,只能將混凝土外的多余土工織物6去除,而留在混凝土中的土工織物6的橫截面較明顯,影響整個混凝土的外觀,所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土工織物6厚度不大于3mm。具有防滲防濕功能的土工織物6較多,由于化纖和塑料薄膜既能達到防止液體或流塑狀混凝土沿該縫隙3下滲,且價格便宜,所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土工織物6為化纖或塑料薄膜。土工織物6沿著縫隙3布置,由于縫隙3 —般較窄,所以土工織物6最好為長度為縫隙3的長度,寬度為大于縫隙3寬度的長條,如果土工織物6的寬度過小,不易固定土工織物6的位置,土工織物6的寬度過寬,會增加工作的強度,并且澆筑時容易污染土工織物6的未使用的部分,造成土工織物6材料的浪費。所以在能夠更好的阻擋上層混凝土 2的漿液下滲,又能節約材料的情況下,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所述模板包括下層模板4以及設置在下層模板4上端的上層模板5,所述土工織物6的寬度D,D=平壓段+縫隙口到下層模板上端的垂直距離+下層模板厚度+外留部分段,所述土工織物6穿過下層模板4與上層模板5之間并使土工織物6的外留部分段延伸至下層模板4與上層模板5外。平壓段即土工織物6固定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I上的部分。外留部分段是土工織物伸出下層模板4的部分,即將土工織物6固定在模板上的部分。本專利技術所提及的上層模板5與下層模板4均為分層澆筑混凝土時的側模板,下層模板4是固定已澆并固化混凝土 I的側模板,相對位置在上的為上層模板5,相對位置在下的為下層模板4。如果將土工織物6的外留部分段伸出下層模板4上端后固定在下層模板4背面,當上層混凝土 2的澆筑高度比下層模板4高時,上層混凝土 2的漿液或水分會從上層模板5和下層模板4之間流出,會增加固定強度的要求,增加成本。所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所述土工織物6的外留部分段延伸至上層模板5的背面進行固定。采用膠帶將土工織物6的外留部分段固定在上層模板5的背面。操作簡單,成本低。如果采用膠帶等粘性物將土工織物6粘貼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 I上,由于上層混凝土 2含有水分,容易讓膠帶的粘性下降,甚至失去粘性脫落,土工織物6和已澆筑并固化混凝土 I都是干的,容易翹起或移動,所以為了更好的固定土工織物6,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采用與上層混凝土 2等強度或高一級強度的水泥砂漿7或灌漿料抹壓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 I上的土工織物6上,將土工織物6的一端固定緊貼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I上。事先用水泥砂漿7或灌漿料抹壓住,防止上層混凝土 2的漿液,沿土工織物6和已澆筑并固化混凝土I之間滲出。由于抹壓在土工織物6上的水泥砂漿7或灌漿的作用只是固定土工織物6,如果厚度過厚在澆注上層混凝土 2時,容易使澆注的混凝土不均勻,且混凝土整體不美觀,所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水泥砂漿7或灌漿的厚度不大于30mm。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土工防滲堵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選用具有防滲防濕功能的土工織物(6);B、將土工織物(6)覆蓋在模板與已澆并固化混凝土(1)之間的縫隙(3)口上,將土工織物(6)的一端固定緊貼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1)上,另外一端固定緊貼在模板上;C、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1)上澆筑上層混凝土(2);D、待上層混凝土(2)固化后,拆除模板。
【技術特征摘要】
1.土工防滲堵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選用具有防滲防濕功能的土工織物(6); B、將土工織物(6)覆蓋在模板與已澆并固化混凝土( I)之間的縫隙(3 ) 口上,將土工織物(6)的一端固定緊貼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I)上,另外一端固定緊貼在模板上; C、在已澆并固化混凝土(I)上澆筑上層混凝土( 2 ); D、待上層混凝土(2)固化后,拆除模板。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防滲堵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之前鑿毛已澆并固化混凝土(I)的上表面,使已澆并固化混凝土(I)的上表面表面形成粗糙表面。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防滲堵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織物(6)厚度不大于3mm ο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土工防滲堵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織物(6)為化纖或塑料薄膜。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防滲堵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包括下層模板(4)以及設置在下層模板(4)上端的上層模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明健,
申請(專利權)人:十九冶成都建設有限公司,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