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進氣混合器的鑄造工藝,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藝步驟:(1)制造用于成型進氣混合器內腔的內腔砂芯和用于成型進氣混合器外形的外形砂芯以及冒口芯;(2)將得到的內腔砂芯和外形砂芯在射芯機上進行射砂;(3)準備下砂箱,將內腔砂芯和外形砂芯放到下砂箱中,填砂,緊實刮平;準備上砂箱,放入冒口芯,填砂緊實刮平,在上砂箱和下砂箱的型腔之間設置澆道;將上砂箱翻轉合到下砂箱上,去除冒口芯和外形砂芯,得到砂型;(4)將鋁水由冒口均勻澆注,得到鑄件;鑄件在砂型中冷卻15~20分鐘,開箱、清砂,取出鑄件;(5)取出鑄件中的內腔砂芯,得到所述的進氣混合器。本發明專利技術所述的鑄造工藝模具結構合理,鑄造效果理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進氣混合器及其鑄造工藝,屬于柴油機部件
技術介紹
進氣混合器是柴油發動機用天然氣-空氣混合器中的進氣管部分,該天然氣-空氣混合器既能根據發動機的轉速和負荷吸入足夠的天然氣,又能吸入發動機正常工作所需的空氣量,可以有效的保證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動機的工作性能,同時又結構簡單,使用效果好,是一種創造性的改進,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目前的混合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文丘里混合器,另一種比例式混合器。文丘里混合器的結構復雜,加工工藝以及加工一致性的要求非常高,制造困難,成本高。比例式混合器結構簡單,成本較代,但是混合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混合效果優良、密封性能好的進氣混合器及其鑄造工藝,該鑄造工藝可以確保混合器的質量和精度。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進氣混合器,包括天然氣彎管和空氣彎管,其特征是:所述天然氣彎管進氣口的軸線和空氣彎管進氣口的軸線垂直,天然氣彎管和空氣彎管的出氣端連通,并在出氣端形成混合腔,在混合腔處設置混合氣出口,混合氣出口朝向遠離天然氣彎管進氣口的一側。所述天然氣彎管和空氣彎管均為90°彎管。在所述天然氣彎管的進口端設置第一安裝法蘭,在所述混合氣出口處設置第二安裝法蘭。`在所述混合氣出口處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孔。本專利技術所述進氣混合器的鑄造工藝,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O制芯:采用球鐵制造兩套模具,第一套模具包括第一左模和第一右模,第二套模具包括第二左模和第二右模;分別將第一套模具和第二套模具安裝在射芯機上,加熱至250^280 0C,開模清理型腔、噴脫模劑,合模射砂3飛秒,固化2(Γ35秒;開模從第一套模具中取出鑄造時用于成型進氣混合器內腔的內腔砂芯,內腔砂芯根據進氣混合器的內腔形狀分割成多塊;開模從第二套模具中取出鑄造時用于成型進氣混合器的彎管管端法蘭的外形砂芯以及冒口芯,外形砂芯根據進氣混合器的內腔形狀分割成多塊; (2)修芯:將得到的內腔砂芯和外形砂芯割去射砂口、修去飛邊; (3)造型:準備下砂箱,將下砂箱套到下模板上,填砂、緊實、刮平下砂箱,起下砂箱翻轉180°,去除下模板,得到下型腔,修好下型腔,吹去碎砂;再準備上砂箱,將上砂箱套到上模板上,在上模板上天然氣彎管和空氣彎管的連接部位放入冷鐵,放上冒口棒和直澆道棒,填砂、緊實、刮平下砂箱,拔出冒口棒和直澆道棒,得到冒口和直澆道,起上砂箱翻轉180°,去除上模板,得到上型腔,修好上型腔,吹去碎砂;將內腔砂芯和外形砂芯放到下砂箱的相應位置,吹去碎砂;將上砂箱翻轉180°,合到下砂箱上,在冒口處放入冒口芯,得到完整砂型; (4)將71(T750°C的鋁水放入除渣劑進行除渣3飛分鐘,除去表面浮渣后;由砂型的冒口均勻澆注,直至冒口滿為止,得到鑄件;鑄件在砂型中冷卻15 20分鐘,開箱、清砂,取出鑄件; (5)取出鑄件中的內腔砂芯,鋸除冒口和直澆道、打磨、拋丸,得到所述的進氣混合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進氣混合器外觀優越、密封性和混合性良好;并且,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鑄造工藝模具結構合理,鑄造效果理想。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所述進氣混合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所述鑄造工藝所用的模具及對應進氣混合器的部位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所述鑄造工藝中砂箱造型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所述進氣混合器包括天然氣彎管1、空氣彎管2、混合氣出口 3、第一安裝法蘭4、第二安裝法蘭5、傳感器安裝孔6等。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所述進氣混合器包括天然氣彎管I和空氣彎管2,所述天然氣彎管I和空氣彎管2均為90°彎管;所述天然氣彎管I進氣口的軸線和空氣彎管2進氣口的軸線垂直,即天然氣彎管I的進氣口和空氣彎管2的進氣口朝向不同的方向,天然氣彎管I和空氣彎管2的出氣端連通,并在出氣端形成混合腔,在混合腔處設置混合氣出口 3,混合氣出口 3朝向遠離天然氣彎管I進氣口的一側;并且,在所述天然氣彎管I的進口端設置第一安裝法蘭4,在所述混合氣出口 3處設置第二安裝法蘭5 ;在所述混合氣出口 3處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孔6。本專利技術所述進氣混合器的鑄造工藝,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1)制芯:采用球鐵制造兩套模具,第一套模具包括第一左模Ia和第一右模lb,第二套模具包括第二左模2a和第二右模2b ;分別將第一套模具和第二套模具安裝在射芯機上,力口熱至25(T280°C,開模清理型腔、噴脫模劑,合模射砂3飛秒,固化2(Γ35秒,砂芯外表面呈微焦黃色,結殼厚度為Γ7毫米;開模從第一套模具中取出鑄造時用于成型進氣混合器內腔的內腔砂芯U,內腔砂芯11根據進氣混合器的內腔形狀分割成多塊;開模從第二套模具中取出鑄造時用于成型進氣混合器的彎管管端法蘭的外形砂芯12以及冒口芯13,外形砂芯12根據進氣混合器的內腔形狀分割成多塊; (2)修芯:將得到的內腔砂芯11和外形砂芯12割去射砂口、修去飛邊等; (3)造型:如圖3所示,準備下砂箱,將下砂箱套到下模板上,填砂、緊實、刮平下砂箱,起下砂箱翻轉180°,去除下模板,得到下型腔,修好下型腔,吹去碎砂;再準備上砂箱,將上砂箱套到上模板上,在上模板上天然氣彎管I和空氣彎管2的連接部位放入冷鐵15 (以防止該部位鑄造過程中產生縮孔、縮凹等缺陷),放上冒口棒16和直澆道棒14,填砂、緊實、刮平下砂箱,拔出冒口棒16和直澆道棒14,得到冒口和直澆道,起上砂箱翻轉180°,去除上模板,得到上型腔,修好上型腔,吹去碎砂;將內腔砂芯11和外形砂芯12放到下砂箱的相應位置,吹去碎砂;將上砂箱翻轉180°,合到下砂箱上,在冒口處放入冒口芯13,從而得到完整砂型; (4)將71(T750°C的鋁水放入除渣劑進行除渣3飛分鐘,除去表面浮渣后;由砂型的冒口均勻澆注,直至冒口滿為止,得到鑄件;鑄件在砂型中冷卻15 20分鐘,開箱、清砂,取出鑄件; (5)取出鑄件中的內腔砂芯12,鋸除冒口和直澆道、打磨、拋丸,得到所述的進氣混合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進氣混合器,包括天然氣彎管(1)和空氣彎管(2),其特征是:所述天然氣彎管(1)進氣口的軸線和空氣彎管(2)進氣口的軸線垂直,天然氣彎管(1)和空氣彎管(2)的出氣端連通,并在出氣端形成混合腔,在混合腔處設置混合氣出口(3),混合氣出口(3)朝向遠離天然氣彎管(1)進氣口的一側。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進氣混合器,包括天然氣彎管(I)和空氣彎管(2),其特征是:所述天然氣彎管(I)進氣口的軸線和空氣彎管(2)進氣口的軸線垂直,天然氣彎管(I)和空氣彎管(2)的出氣端連通,并在出氣端形成混合腔,在混合腔處設置混合氣出口(3),混合氣出口(3)朝向遠離天然氣彎管(I)進氣口的一側。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氣混合器,其特征是:所述天然氣彎管(I)和空氣彎管(2)均為90。彎管。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氣混合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天然氣彎管(I)的進口端設置第一安裝法蘭(4 ),在所述混合氣出口( 3 )處設置第二安裝法蘭(5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氣混合器,其特征是:在所述混合氣出口(3)處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孔(6)。5.一種進氣混合器的鑄造工藝,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1)制芯:采用球鐵制造兩套模具,第一套模具包括第一左模(Ia)和第一右模(lb),第二套模具包括第二左模(2a)和第二右模(2b);分別將第一套模具和第二套模具安裝在射芯機上,加熱至25(T280°C,開模清理型腔、噴脫模劑,合模射砂3飛秒,固化2(Γ35秒;開模從第一套模具中取出鑄造時用于成型進氣混合器內腔的內腔砂芯(11),內腔砂芯(11)根據進氣混合器的內腔形狀分割成多塊;開模從...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以蔚,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市貝爾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