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引力驅動機具有多組杠桿分別與杠桿組合器固連,每組杠桿的動力側和阻力側設有結構相同、方向相反的斜面導板和定位窩,杠桿、斜面導板和定位窩上設有相連通的導引槽,導引槽上分別有一個蓄能球,蓄能球由球體、軸桿、輔助輪、裙環組成,各蓄能球重量相等,各定位窩端面和斜面導板端面分別與圓環板內壁固連,杠桿組合器軸心裝有固定連接的動力輸出軸,動力輸出軸兩端由定位架活動支撐,阻力側的杠桿兩側分別設有軌道,杠桿兩側的軌道相對并分別固裝在定位架上,輔助輪與軌道活動接觸。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將地球的引力轉化為人們所需的連續動力,可節省自然資源,減少環境污染,降低使用成本。本發明專利技術用途廣泛,可代替現有發動機工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引力驅動機,屬于發動機領域。
技術介紹
傳統的發動機,一般需要電力、燃油、蒸汽來驅動才能產生動力工作。如直流電動機、交流電動機、柴油內燃發動機、汽油內燃發動機、燃氣輪機、蒸汽發動機等等,以上諸種發動機都是以消耗電能或消耗各種燃料產生的熱能爆發轉換成動能的輸出來做功工作的,缺點是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氣體(如以柴油、汽油等為燃料工作的各種柴油、汽油發動機與燃氣輪機),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的蒸汽機(如蒸汽機車和火電廠用來驅動發動機發電的以蒸汽為動力的汽輪機,都是以燃燒大量的煤炭等燃料獲得蒸汽來驅動的),而煤炭等燃料的燃燒釋放出熱能的同時,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嚴重污染環境。而且,消耗保貴的自然資源,燃料費不斷上漲,使用成本不斷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引力驅動機,本技術能將地球的引力轉化為人類生產、生活中所需的連續動力,可節省自然資源,減少環境污染,降低使用成本。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引力驅動機,其特征在于驅動機主體中的多組杠桿均布排列分別與杠桿組合器固連,每組杠桿的動力側和阻力側設有結構相同、方向相反的斜面導板和定位窩,杠桿、斜面導板和定位窩上設有相連通的導引槽,每組杠桿兩側的導引槽上分別有一個蓄能球,蓄能球由球體、軸桿、輔助輪、裙環組成,各蓄能球重量相等,軸桿穿過球體軸心與球體固定連接,軸桿兩端與輔助輪轉動連接,裙環內緣固定在球體圓周上,裙環外緣置于導引槽內,多組杠桿與杠桿組合器連接構成的圓周上設有圓環板,各定位窩端面和斜面導板端面分別與圓環板內壁固連,杠桿組合器軸心裝有固定連接的動力輸出軸,動力輸出軸兩端由定位架活動支撐,阻力側的杠桿兩側分別設有軌道,杠桿兩側的軌道相對并分別固裝在定位架上,輔助輪與軌道活動接觸。本專利技術利用地球引力能使杠桿組合器轉動輸出動力,以下舉例說明組合器轉動原理。在下面的敘述中,“ + ”號代表動力,號代表阻力。設杠桿組合器上安裝8組杠桿,每組杠桿以動力輸出軸為中心,動力側蓄能球8個,每個重量為10kg,蓄能球在A1-A8位置時與輸出軸之間的動力臂長分別為60cm,阻力側有蓄能球8個,每個重量為10kg,蓄能球在B1-B8不同位置時受軌道限距,使阻力臂有效長度分別為 30 cm、27 cm、25 cm、25 cm、25 cm、40 cm、60 cm、0cm,杠桿的設計重量為 20kg,其中蓄能球下落的重力加速度產生的重力和蓄能球上行時因滾動摩擦產生的阻力忽略不計。蓄能球在動力側時,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向下運行,運行到阻力側時,蓄能球沿軌道上行。經計算動力側(左側)動力為 Al (+60kg)+A2 (+60kg)+A3 (+60 kg)+A4 (+60kg)+A5 (+60kg)+A6 (+60kg) +A7 (+60kg)+A8 (-35 kg) =385kg,即向下的動力為 385 kg。阻力側(右側)的B1-B8克服引力向上的阻力,右側阻力為BI (-30kg)+B2 (_27kg)+B3 (-25kg)+B4 (-25kg)+B5 (_25kg)+B6 (_40kg)+B7 (_60kg)+B8 (0)=_232kg。動力與阻力之差為385kg-232kg=153kg。又由于此時A8、B8這組蓄能球處在和地球引力重合的垂直線上時,這時的杠桿上即無動力、也無阻力,地球引力的影響為零。因此,A8、B8這組蓄能球需借助其它向下的動力才能轉動。A8+B8的杠桿的重量為20kg+20kg=40kg,因此,動力應該是153kg_40kg=113kg。本實例由113kg的驅動力循環往復的驅動杠桿組合器轉動輸出動力,同理可制成各種不同能力的引力驅動機。本專利技術引力驅動機不消耗能源,沒有環境污染,使用成本低,而且應用范圍寬,如可以是民用的(小型的),也可是工業生產用的(大型的),也可以是軍用的(便攜型的)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設計。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組合的或根據需要多組串聯的。本專利技術引力驅動機構結構簡單,制造容易、成本低廉、操作簡便、用途廣泛,是目前最理想的動力來源。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引力驅動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引力驅動機的原理示意圖。圖3是引力驅動機的蓄能球結構示意圖。圖4是杠桿部件結構示意圖。圖5是杠桿組合器結構示意圖。圖6是杠桿與杠桿組合器連接示意圖。圖7是蓄能球與杠桿工作關系示意圖。圖8、圖9是蓄能球沿下軌道上行示意圖。圖10是蓄能球運行到下軌道與上軌道之間時的示意圖。圖11是蓄能球沿上軌道運行示意圖。圖12是圓環板示意圖。圖13是杠桿與杠桿組合器連接關系示意圖。圖14是杠桿與圓環板連接示意圖。圖15是定位架與上下軌道連接關系示意圖。圖16是定位架與上下軌道連接關系側向示意圖。圖17是上下軌道工作狀態示意圖。圖18是定位架與杠桿組合器連接示意圖。圖19是八角形固定罩結構示意圖。圖20是八角形固定罩與定位架連接示意圖。圖21是引力驅動機外殼結構示意圖。圖22是蓄能球在圖中A1、B1位置時的示意圖。圖23是蓄能球在圖中A2、B2位置時的示意圖。圖24是蓄能球在圖中A3、B3位置時的示意圖。圖25是蓄能球在圖中A4、B4位置時的示意圖。圖26是蓄能球在圖中A5、B5位置時的示意圖。圖27是蓄能球在圖中A6、B6位置時的示意圖。圖28是蓄能球在圖中A7、B7位置時的示意圖。圖29是蓄能球在圖中A8、B8位置時的示意圖。圖中I動力輸出軸、2杠桿、3導引槽、4定位架、5杠桿組合器、6上軌道、7外殼、8斜面導板、9定位窩、10下軌道、11八角形固定罩、12圓環板、13變速器、14 Al蓄能球、15 A2蓄能球、16 A3蓄能球、17 A4蓄能球、18 A5蓄能球、19 A6蓄能球、20 A7蓄能球、21A8蓄能球、22 BI蓄能球、23 B2蓄能球、24 B3蓄能球、25 B4蓄能球、26 B5蓄能球、27 B6蓄能球、28B7蓄能球、29B8蓄能球、30裙環、31軸桿、32輔助輪。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涉及的引力驅動機是立足在人們早已熟知的地球引力、杠桿原理、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加速度、斜面、滾動等物理常識的基礎上,能將地球引力轉化為人類生產、生活中所需的連續動力,可節省自然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在引力驅動機的外殼7內裝有驅動機主體,驅動機主體上具有8組杠桿2,通過連接板分別與杠桿組合器5連接,杠桿組合器的軸心裝有動力輸出軸1,每組杠桿以動力輸出軸I為中心轉動。每組杠桿的動力側和阻力側設有結構相同、方向相反的斜面導板8和定位窩9,杠桿、斜面導板和定位窩上設有相連通的導引槽3。每組杠桿兩側的導引槽上分別有一個蓄能球。所述的蓄能球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蓄能球有十六個,每個蓄能球球體中有一根軸桿31,軸桿兩端分別裝有轉動連接的輔助輪32,球體圓周上設有固定連接的裙環30,裙環與兩個輔助輪方向平行,裙環置于導引槽內。導引槽與蓄能球上的裙環活動配合,定位窩容載蓄能球,能使其與中心點保持固定距離。蓄能球主要用來蓄存地球的引力,并將地球引力轉化成設計要求需要的勢能。裙環的作用是導引蓄能球運行,不脫離軌道。輔助輪能在軌道上滾動,作用是當蓄能球升高時減少摩擦力。蓄能球可以選用金屬材料制作,也可以是非金屬的,要求易于加工、耐磨損、有一定重量,勻重,可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引力驅動機,其特征在于:驅動機主體中的多組杠桿均布排列分別與杠桿組合器固連,每組杠桿的動力側和阻力側設有結構相同、方向相反的斜面導板和定位窩,杠桿、斜面導板和定位窩上設有相連通的導引槽,每組杠桿兩側的導引槽上分別有一個蓄能球,蓄能球由球體、軸桿、輔助輪、裙環組成,各蓄能球重量相等,軸桿穿過球體軸心與球體固定連接,軸桿兩端與輔助輪轉動連接,裙環內緣固定在球體圓周上,裙環外緣置于導引槽內,多組杠桿與杠桿組合器連接構成的圓周上設有圓環板,各定位窩端面和斜面導板端面分別與圓環板內壁固連,杠桿組合器軸心裝有固定連接的動力輸出軸,動力輸出軸兩端由定位架活動支撐,阻力側的杠桿兩側分別設有軌道,杠桿兩側的軌道相對并分別固裝在定位架上,輔助輪與軌道活動接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引力驅動機,其特征在于:驅動機主體中的多組杠桿均布排列分別與杠桿組合器固連,每組杠桿的動力側和阻力側設有結構相同、方向相反的斜面導板和定位窩,杠桿、斜面導板和定位窩上設有相連通的導引槽,每組杠桿兩側的導引槽上分別有一個蓄能球,蓄能球由球體、軸桿、輔助輪、裙環組成,各蓄能球重量相等,軸桿穿過球體軸心與球體固定連接,軸桿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康豐,張婉玉,康俊哲,劉顏,
申請(專利權)人:康豐,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