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熱回收型熱泵驅動的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由根本解決停用換熱器中冷媒積液問題的全熱回收型熱泵驅動,以實現夏季除濕、干燥處理、夏季空調、冬季采暖以及冬季融霜等多種功能,無需其它熱源,從而降低了機組初投資;實現夏季除濕或者干燥處理功能時,由熱泵的蒸發冷量驅動冷卻盤管中的空氣除濕/干燥過程,同時由熱泵回收的全部冷凝熱量驅動再熱盤管中的空氣干燥過程,以避免機組重復消耗能源,從而成倍降低機組運行費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全熱回收型熱泵驅動的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和全熱回收型熱泵驅動的熱泵干燥機組,以及全熱回收型熱泵驅動的4管制除濕風盤。
技術介紹
現有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或者熱泵干燥機組,或者雙排4管制除濕風盤在夏季除濕、干燥處理、夏季空調、冬季采暖、冬季融霜等多功能的運行中,用于對空氣進行冷卻除濕或干燥的盤管中,其冷水通常來自冷水機組;而用于對空氣進行再熱干燥的盤管熱水,或者冬季采暖時用于對空氣進行加熱升溫的盤管熱水,則通常來自電熱器或鍋爐;這就決定了現有技術的缺陷如下(I)其正常運行不僅需要冷水機組作為熱源,而且需要電熱器、鍋爐等作為熱源來進行驅動,從而兩套冷、熱源就增加了機組的初投資;(2) 一方面冷水機組的全部冷凝熱均排放至環境,另一方面由電熱器或鍋爐提供熱量對空氣進行再熱干燥,致使機組需要兩套冷、熱源重復消耗能源,從而導致機組的運行費用十分巨大。(3)而現有全熱回收型熱泵,即使采用5到7只冷媒電磁閥,用以控制3臺冷媒換熱器之間的多功能切換,卻仍然無法確保在運行任一功能時,停用換熱器的冷媒側氣口與液口均被完全封閉,從而無法避免某些功能運行時停用換熱器中積存冷媒液,致使熱泵循環會因逐漸缺乏冷媒而反復出現保護性停機。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要(I)提供一種根本避免停用換熱器中冷媒積液問題的全熱回收型熱泵,并作為唯一熱源來驅動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或者熱泵干燥機組或者雙排4管制除濕風盤,以改進其需由多種熱源驅動的現狀;(2)利用熱泵的蒸發冷量來驅動冷卻盤管另側的空氣冷卻除濕或干燥過程,利用熱泵回收的全部冷凝熱量來驅動再熱盤管另側的空氣加熱干燥過程,以在避免重復消耗冷、熱能源的前提下,實現夏季除濕、干燥處理、夏季空調、冬季采暖、冬季融霜等多種功能。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即全熱回收型熱泵驅動的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如附圖1所示,其中1_壓縮機;2_高壓開關;3_四通換向閥;4. 3-冷媒三通電磁閥;5_熱源側蒸發/冷凝器;6_冷媒單向閥;7_高壓儲液器;8_干燥過濾器;4.1-冷媒單向電磁閥;9_膨脹閥;10-驅動冷熱盤管的蒸發/冷凝器;11-氣液分離器;12-低壓開關;13-冷凝器;14_排氣閥;15-冷熱盤管;16_過濾器;17-循環泵;18-逆止閥;19.1-再熱盤管;19. 2-空冷器;20-再熱循環泵;21_安全閥;22_手閥;23_高溫膨脹閥;24_熱源流體驅動設備;25_回風過濾器;26_循環風機;27_積水盤;28_出口風管;29_出風百葉;30_干燥倉;31_風機;32-水栗。按照附圖1所示的全熱回收型熱泵驅動的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其由壓縮機1、高壓開關2、四通換向閥3、冷媒三通電磁閥4. 3、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冷媒側、三通,4只冷媒單向閥6布置的橋式回路及其中間串聯連接的高壓儲液器7、干燥過濾器8、冷媒單向電磁閥4.1、三通和膨脹閥9,橋式回路中膨脹閥9的出口三通連接的兩只冷媒單向閥6,其中流向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冷媒側的冷媒單向閥6的進口串聯連接與其同向的冷媒單向電磁閥4. 1,橋式回路的另側連接驅動冷熱盤管的蒸發/冷凝器10冷媒側、四通換向閥3、氣液分離器11、低壓開關12、壓縮機1,組成熱泵回路;其中膨脹閥9的平衡管和感溫包連接和緊貼于氣液分離器11的進氣管;以形成熱泵循環主回路;冷凝器13冷媒側液管出口通過冷媒單向閥6,與橋式回路中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的冷媒側液管出口冷媒單向閥6,以及驅動冷熱盤管蒸發/冷凝器10的冷媒側液管出口冷媒單向閥6,相互并聯連接及指向高壓儲液器7的進液口 ;而冷凝器13冷媒側氣管接口通過冷媒三通電磁閥4. 3與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的冷媒側相并聯,以形成熱回收支路;驅動冷熱盤管的蒸發/冷凝器10載冷劑側出口通過管道串聯連接排氣閥14、冷熱盤管15、補水三通、過濾器16、循環泵17、逆止閥18,以形成冷熱盤管15循環回路;冷凝器13熱水側出口通過管道串聯連接排氣閥14、三通、并聯連接的再熱盤管19.1和空冷器19. 2及其串聯手閥22、補水三通、三通、過濾器16、再熱循環泵20、逆止閥18,以形成再熱盤管19.1和空冷器19. 2循環回路;上水通過過濾器16、逆止閥18、安全閥21,形成補水、定壓支路;膨脹閥9的進口接管通過三通并聯連接手閥22,手閥22的出口串聯連接高溫膨脹閥23至壓縮機I的電機噴液口 ;或者手閥22的出口再通過三通并聯連接2只高溫膨脹閥23,其一連接到壓縮機I的壓縮室噴液口,其二連接到壓縮機I的電機噴液口 ;高溫膨脹閥23的感溫包均緊貼于壓縮機I的排氣管;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和空冷器19. 2,均附設其熱源流體驅動設備24 ;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包括回風過濾器25、循環風機26、冷熱盤管15及其底部設置的積水盤27、并聯連接的再熱盤管19.1和空冷器19. 2、出口風管28、出風百葉29。熱泵干燥機組,包括回風過濾器25、循環風機26、冷熱盤管15及其底部設置的積水盤27、再熱盤管19.1、出風百葉29、干燥倉30。雙排4管制除濕風盤,包括回風過濾器25、循環風機26、冷熱盤管15及其底部設置的積水盤27、再熱盤管19.1、出風百葉29。冷媒三通電磁閥4. 3是I只冷媒雙向電磁閥4. 2與I只冷媒單向電磁閥4.1通過I只三通并聯連接組成。 冷媒雙向電磁閥4. 2是I只冷媒單向電磁閥4.1與I只冷媒單向閥6通過2只三通反向并聯連接組成。膨脹閥9是電子膨脹閥、熱力膨脹閥、毛細管、節流孔板,或其間的相互串聯、并聯組成。驅動冷熱盤管15的蒸發/冷凝器10和冷凝器13,是殼管式換熱器或板式換熱器或板翅式換熱器或套管式換熱器或盤管式換熱器。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是翅片換熱器或殼管式換熱器或板式換熱器或板翅式換熱器或套管式換熱器或盤管式換熱器。熱源流體驅動設備24是風機31或水泵32。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結合附圖3說明如下1、除濕或干燥功能夏季環境溫度低于30°C時,壓縮機I啟動,以驅動冷媒流經高壓開關2、四通換向閥3、三通、冷媒單向電磁閥4.1、冷凝器13冷媒側、冷媒單向閥6、三通、三通、高壓儲液器7、干燥過濾器8、冷媒單向電磁閥4.1、三通、膨脹閥9、三通、冷媒單向閥6、三通、驅動冷熱盤管的蒸發/冷凝器10冷媒側、四通換向閥3、氣液分離器11、低壓開關12、壓縮機1,構成熱泵循環,以把驅動冷熱盤管的蒸發/冷凝器10中提取的低位除濕或干燥的空氣熱能泵至冷凝器13中。循環泵17預先啟動,以驅動載冷劑流經逆止閥18、驅動冷熱盤管的蒸發/冷凝器10載冷劑側、排氣閥14、冷熱盤管15、補水三通、過濾器16、循環泵17,構成除濕或干燥循環,以把驅動冷熱盤管的蒸發/冷凝器10內的蒸發冷量輸送給冷熱盤管15。再熱循環泵20預先啟動,以驅動熱水流經逆止閥18、冷凝器13熱水側、排氣閥14、并聯連接的再熱盤管19.1和空冷器19. 2及其串聯手閥、補水三通、過濾器16、再熱循環泵20,構成再熱循環,以把冷凝器13內的高位冷凝熱量按照所需比例,通過調節手閥輸送給再熱盤管19.1和空冷器19. 2,從而控制空氣加熱量,以及空冷器19. 2中的多余熱量則由風機31釋放至環境。建筑的室內回風或者干燥倉的回風,經回風過濾器25去除雜質后,再由循環風機26驅動,流經冷熱盤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全熱回收型熱泵驅動的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其由壓縮機(1);高壓開關(2);四通換向閥(3);冷媒三通電磁閥(4.3);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冷媒單向閥(6);高壓儲液器(7);干燥過濾器(8);冷媒單向電磁閥(4.1);膨脹閥(9);驅動冷熱盤管的蒸發/冷凝器(10);氣液分離器(11);低壓開關(12);冷凝器(13);排氣閥(14);冷熱盤管(15);過濾器(16);循環泵(17);逆止閥(18);再熱盤管(19.1);空冷器(19.2);再熱循環泵(20);安全閥(21);手閥(22);高溫膨脹閥(23);熱源流體驅動設備(24);回風過濾器(25);循環風機(26);積水盤(27);出口風管(28);出風百葉(29);風機(30);水泵(31)組成;其特征在于:壓縮機(1)、高壓開關(2)、四通換向閥(3)、冷媒三通電磁閥(4.3)、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冷媒側、三通,4只冷媒單向閥(6)布置的橋式回路及其中間串聯連接的高壓儲液器(7)、干燥過濾器(8)、冷媒單向電磁閥(4.1)、三通和膨脹閥(9),橋式回路中膨脹閥(9)的出口三通連接的兩只冷媒單向閥(6),其中流向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冷媒側的冷媒單向閥(6)的進口串聯連接與其同向的冷媒單向電磁閥(4.1),橋式回路的另側連接驅動冷熱盤管的蒸發/冷凝器(10)冷媒側、四通換向閥(3)、氣液分離器(11)、低壓開關(12)、壓縮機(1),組成熱泵回路;其中膨脹閥(9)的平衡管和感溫包連接和緊貼于氣液分離器(11)的進氣管;以形成熱泵循環主回路;冷凝器(13)冷媒側液管出口通過冷媒單向閥(6),與橋式回路中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的冷媒側液管出口冷媒單向閥(6),以及驅動冷熱盤管蒸發/冷凝器(10)的冷媒側液管出口冷媒單向閥(6),相互并聯連接及指向高壓儲液器(7)的進 液口;而冷凝器(13)冷媒側氣管接口通過冷媒三通電磁閥(4.3)與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的冷媒側相并聯,以形成熱回收支路;驅動冷熱盤管的蒸發/冷凝器(10)載冷劑側出口通過管道串聯連接排氣閥(14)、冷熱盤管(15)、補水三通、過濾器(16)、循環泵(17)、逆止閥(18),以形成冷熱盤管(15)循環回路;冷凝器(13)熱水側出口通過管道串聯連接排氣閥(14)、三通、并聯連接的再熱盤管(19.1)和空冷器(19.2)及其串聯手閥(22)、補水三通、三通、過濾器(16)、再熱循環泵(20)、逆止閥(18),以形成再熱盤管(19.1)和空冷器(19.2)循環回路;上水通過過濾器(16)、逆止閥(18)、安全閥(21),形成補水、定壓支路;膨脹閥(9)的進口接管通過三通并聯連接手閥(22),手閥(22)的出口串聯連接高溫膨脹閥(23)至壓縮機(1)的電機噴液口;或者手閥(22)的出口再通過三通并聯連接2只高溫膨脹閥(23),其一連接到壓縮機(1)的壓縮室噴液口,其二連接到壓縮機(1)的電機噴液口;高溫膨脹閥(23)的感溫包均緊貼于壓縮機(1)的排氣管;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和空冷器(19.2),均附設其熱源流體驅動設備(24);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包括回風過濾器(25)、循環風機(26)、冷熱盤管(15)及其底部設置的積水盤(27)、并聯連接的再熱盤管(19.1)和空冷器(19.2)、出口風管(28)、出風百葉(29)。...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全熱回收型熱泵驅動的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其由壓縮機(I);高壓開關(2);四通換向閥⑶;冷媒三通電磁閥(4.3);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冷媒單向閥(6);高壓儲液器(7);干燥過濾器⑶;冷媒單向電磁閥(4.1);膨脹閥(9);驅動冷熱盤管的蒸發/冷凝器(10);氣液分離器(11);低壓開關(12);冷凝器(13);排氣閥(14);冷熱盤管(15);過濾器(16);循環泵(17);逆止閥(18);再熱盤管(19.1);空冷器(19.2);再熱循環泵(20);安全閥(21);手閥(22);高溫膨脹閥(23);熱源流體驅動設備(24);回風過濾器(25);循環風機(26);積水盤(27);出口風管(28);出風百葉(29);風機(30);水泵(31)組成;其特征在于:壓縮機(I)、高壓開關(2)、四通換向閥(3)、冷媒三通電磁閥(4.3)、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冷媒側、三通,4只冷媒單向閥(6)布置的橋式回路及其中間串聯連接的高壓儲液器(7)、干燥過濾器(8)、冷媒單向電磁閥(4.1)、三通和膨脹閥(9),橋式回路中膨脹閥(9)的出口三通連接的兩只冷媒單向閥¢),其中流向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冷媒側的冷媒單向閥(6)的進口串聯連接與其同向的冷媒單向電磁閥(4.1),橋式回路的另側連接驅動冷熱盤管的蒸發/冷凝器(10)冷媒側、四通換向閥(3)、氣液分離器(11)、低壓開關(12)、壓縮機(I),組成熱泵回路;其中膨脹閥(9)的平衡管和感溫包連接和緊貼于氣液分離器(11)的進氣管;以形成熱泵循環主回路;冷凝器(13)冷媒側液管出口通過冷媒單向閥(6),與橋式回路中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的冷媒側液管出口冷媒單向閥(6),以及驅動冷熱盤管蒸發/冷凝器(10)的冷媒側液管出口冷媒單向閥¢),相互并聯連接及指向高壓儲液器(7)的進液口 ;而冷凝器(13)冷媒側氣管接口通過冷媒三通電磁閥(4.3)與熱源側蒸發/冷凝器(5)的冷媒側相并聯,以形成熱回收支路;驅動冷熱盤管的蒸發/冷凝器(10)載冷劑側出口通過管道串聯連接排氣閥(14)、冷熱盤管(15)、補水三通、過濾器(16)、循環泵(17)、逆止閥(18),以形成冷熱盤管(15)循環回路;冷凝器(13)熱水側出口通過管道串聯連接排氣閥(14)、三通、并聯連接的再熱盤管(19.1)和空冷器(19.2)及其串聯手閥(22)、補水三通、三通、過濾器(16)、再熱循環泵(20)、逆止閥(18),以形成再熱盤管(19.1)和空冷器(19.2)循環回路;上水通過過濾器(1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侴喬力,金從卓,張池,李迪,林輝,盧長亮,程度煦,胡耿軍,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天鵝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