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熱水分配系統的冷卻塔包括置于熱水槽上方的分配側部。分配側部向熱水槽內排放流體,熱水槽繼而通過多個孔口釋放流體。隨著流體被釋放,其落在熱交換填充材料上,熱交換填充材料輔助增加流體的冷卻速率。分配側部在結構上被構造為通過多個出口以一個或多個角度(如與水平相比)排放流體到熱水槽內。在一個實施例中,出口布置為呈沿著分配側部的大部分長度延伸的一行或多行。以此方式排放流體改進和促進了在熱水槽內更均勻的流體流動,這造成在填充材料上方和到填充材料上更均勻的流體流動,由此提高了熱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冷卻塔,更特定而言涉及用于在冷卻塔,包括橫流式冷卻塔中使用的熱水槽和分配系統。
技術介紹
大部分冷卻塔被歸類為敞開式的或關閉式的。敞開式冷卻塔通常被布置為橫流或逆流設計。常規橫流式冷卻塔使得冷卻水向下流動,且空氣垂直于冷卻流體流動而流動。相比而言,常規逆流冷卻塔使得冷卻水向下流動,且空氣平行于水流動而流動。在冷卻塔中的流體分配系統大體上為兩種類型重力型和噴射型,噴射系統通常用于逆流塔中,而重力系統用于橫流塔中。在噴射分配系統中,噴射噴嘴安裝到分配管上。在重力分配系統中,置于熱交換材料(通常被稱作“填充”材料)上方的熱水儲集器(通常被稱作槽或盆)包括孔口(孔,通路),孔口被構造于槽的底部中,允許重力釋放在槽內的水。在某些系統中,每個孔口被構造為具有“靶向”噴嘴以當水落到填充材料上時操縱水。在水被釋放且通過孔口輸出時,落下的水接觸了下方的熱交換材料,在水流過填充材料時,熱交換材料輔助了增加水的冷卻速率。如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那樣,水的冷卻速率是重要的。分配系統的效率可增加冷卻塔的冷卻速率或熱性能。因而,高效的熱水槽分配系統是重要的。常規橫流式冷卻塔通常包括兩個熱水槽14,且每個熱水槽位于彼此相對的側部上、且沿著外邊緣。圖1示出了在橫流式冷卻塔10的一側上的一個熱水槽分配系統12的一部分。如圖所示的那樣,熱水槽分配系統12包括熱水槽14,熱水槽14為矩形且還包括彼此間隔開的多個出口(排放)管16。每個出口 16管包括開口,開口被定向為用以基本上豎直(基本上垂直于水平)向下分配水。對于每個出口管16,擋板18(在此情況下,矩形)和/或堰被定位于出口區域的周圍,試圖提供在熱水槽14內更相等的水的流動。擋板通常被構建為高出熱水槽的底部上方約數英寸。在沒有擋板的情況下,當水穿過熱水槽而蔓延出時所排放的水的速度將會使得通過底部孔口流動的水(向濕板面提供重力出口)將會不足,因為某些孔口將會輸出比其它孔口更多或更少的水,導致熱低效。這是不合需要的。但是,即使利用這些擋板結構,水流相對不均勻,導致低效率。因此,需要一種用于在橫流式冷卻塔中進行熱水分配的系統、方法和設備,其增加了熱水槽以及重力分配系統內的水流效率以增加冷卻塔的熱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根據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在冷卻塔中使用的熱水槽分配系統。該系統包括熱水槽,其包括多個排放孔口 ;以及分配側部管,其置于熱水槽上方。管基本上水平地延伸且從分配集管接收流體,且將所接收的流體排放到熱水槽內。分配側部管包括多個排放出口,其布置為呈沿著所述分配側部管的大部分長度延伸的第一行和第二行,以及相對于水平,第一行以第一角度排放流體、且第二行以第二角度排放流體。根據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對于冷卻塔內的流體進行冷卻的方法。該方法包括(I)將冷卻塔內的分配集管所運載的流體分配到分配側部結構內;(2)將流體從分配側部管通過于沿著分配側部管的大部分長度的行中所布置的至少一行排放出口而排放到熱水槽內;(3)通過在熱水槽內的多個孔口將流體釋放到置于熱水槽下方的熱交換材料上;以及(4)在冷水槽中收集流體,在冷水槽中的流體具有低于熱水槽中的流體溫度的溫度。在又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于冷卻流體的冷卻塔。該冷卻塔包括支承結構,其支承著馬達、風扇、風扇堆疊、填充材料和流體分配系統。該流體分配系統包括分配集管;儲集槽,其包括多個排放孔口和分配側部,其設置于儲集槽上方、且基本上水平地延伸以用于從分配集管接收流體并且將所接收的流體排放到儲集槽內。此外,分配側部,其包括沿著分配側部管的大部分長度延伸的第一行和第二行中所布置的多個排放出口,其中從分配側部,相對于水平,第一行以第一角度排放流體、且第二行以第二角度排放流體。附圖說明為了更全面理解本專利技術和其優點,現將參考以下描述,結合附圖來理解以下描述,其中相似的附圖標記表示相似物體,且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在橫流式冷卻塔中的常規現有技術熱水槽和分配系統的一部分。圖2為根據本公開的熱水槽分配系統的平面圖。圖3示出了沿著圖2的視圖A-A的熱水槽分配系統。圖4為描繪了圖4所示的分配集管與一個或多個分配側部之間的聯接的更詳細視圖。圖5A、圖5B和圖5C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用于將從分配集管接收的流體排放到熱水槽內的分配側部的一個實施例。圖6A、圖6B和圖6C不出了熱水槽和分配系統的另一實施例和分配側部的另一實施例;以及 圖7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冷卻塔,其中整合了或合并了本文所示的熱水槽分配系統和分配側部中的一個或多個。具體實施例方式現有技術橫流式冷卻塔在授予Kinney等人的美國專利No. 6,070,860 (1999)(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合并到本文中)和授予Kaplan的美國專利No. 5,180,528 (其也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合并到本文中)中被公開。本公開描述了一種熱水槽分配系統,其可用于,整合于或合并于在美國專利No. 6,070, 860或美國專利No. 5,180,528中所公開和描述的橫流塔中,且也可結合本文所述的冷卻塔的一個或多個構件使用。例如,本文所述的側部分配管和熱水槽可用于替換在美國專利No. 6,070, 860中所圖示和描述的(多個)冷卻塔內所公開的熱水分配器32或槽和熱水分配盤90。同樣,例如,本文所述的側部分配管和熱水槽可用于替換在美國專利No. 5,180,528中所公開的(多個)冷卻塔內的分配系統10的全部或部分。使用纖維加強的拉擠型框架結構的現有技術冷卻塔在授予Bland等人的美國專利No. 6,275,734中公開,其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合并到本文中。在US 6,275,734中所描述的框架結構和冷卻塔構件可與本文所述的熱水槽分配系統相組合以形成橫流式冷卻塔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應了解到,在本文檔全文所用的用語“水”,例如在“熱水槽”或“熱水槽分配系統槽”中所用的水,可不僅僅指水,而是可指可用于冷卻(熱交換)目的的其它“流體”。現參看圖2和圖3,分別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熱水槽分配系統100的平面圖和沿著A-A的視圖。該系統100包括熱水儲集器、槽或盤102 (在下文中被稱作“槽”),各自被構造為從分配側部結構110接收熱水(或其它冷卻流體)。熱水槽102被形成為用以保持水,且可具有各種尺寸。在一個實施例中,熱水槽為矩形,包括四個側壁,且可具有約6至30英寸的深度,2至8英尺的寬度,以及4至50英尺的長度。可利用其它尺寸,取決于冷卻塔的特定構造和大小。熱水槽102還包括多個孔口、孔或通路120(在下文中被稱作“孔口”)用于將熱水槽102內的水排出到置于槽102下方的熱交換材料(未圖示)上。任選地,噴嘴(未圖示)可被固結于孔口 120附近以接收水,且在填充材料上方且向填充材料更均勻地分配水(在圖2和圖3中未圖示)。在一個實施例中,孔口 120和噴嘴(未圖示)被構造成或結構化為使得每個噴嘴通過孔口 120卡扣到熱水槽102的底板內。分配側部結構110被可操作地連接到分配集管130,分配集管130向分配側部結構110供應熱水以用于分配到熱水分配槽102內。在一個實施例中,分配側部結構110為流體輸送管,其被形成為將進入的熱水分配到熱水槽102的大部分上。如圖所示,分配側部110平行于熱水槽的大部分長度延伸、或者沿著熱水槽的大部分長度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3.31 US 61/319,8101.一種用于在冷卻塔中使用的熱水槽分配系統,所述系統包括: 熱水槽,其包括多個排放孔口 ;以及 分配側部管,其置于所述熱水槽上方、且基本上水平地延伸以用于從分配集管接收流體且將所接收的流體排放到所述熱水槽內,所述分配側部管包括: 多個排放出口,其布置為呈沿著所述分配側部管的大部分長度延伸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其中從所述分配側部管的水平線,所述第一行以第一角度排放流體、且所述第二行以第二角度排放流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約等于所述第二角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是在約20度與70度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不同于所述第二角度。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在約20度與40度之間且所述第二角度在約35度與70度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行中的所述多個出口定位成使得所述第一行中的出口與所述第二行中的出口交替。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和所述第二行中的所述多個出口具有圓形或開槽的形狀。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和所述第二行中的出口數量大于約20。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水槽包括彼此相對的兩個側壁且所述分配側部管定位成與另一側壁相比更靠近一個側壁。10.一種將冷卻塔中的流體冷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將由所述冷卻塔內的分配集管所運送的流體分配到分配側部結構內; 將所述流體從所述分配側部管通過布置呈沿著所述分配側部管的大部分長度的行的至少一行排放出口而排放到熱水槽內; 通過在所述熱水槽內的多個孔口將所述流體釋放到置于所述熱水槽下方的熱交換材料上;以及 在冷水槽中收集所述流體,在所述冷水槽中的所述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T達利,JA布蘭德,M比克斯塔夫,
申請(專利權)人:合成冷卻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