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眼鏡,包括主鏡架,副鏡架,副鏡架的上邊緣樞接于主鏡架的上邊緣,副鏡架可在一與主鏡架呈收折狀態(tài)的第一位置和一與主鏡架呈展開狀態(tài)的第二位置之間來回轉換,副鏡架和主鏡架樞接的位置安裝有一定位機構,該定位機構用于將副鏡架固定在相對于主鏡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眼鏡能夠兼具不同的功能,在使用時,只需要翻轉副鏡架,使其保持在與主鏡架呈展開狀態(tài)或收折狀態(tài)即可,無需拆卸副鏡架,使用較為方便,并且采用定位機構在展開或收折狀態(tài)將主鏡架和副鏡架固定,不需要外置其他固定部件,減輕了眼鏡的重量,佩戴的舒適度較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眼鏡。
技術介紹
傳統(tǒng)的眼鏡通常具有一個鏡架,鏡架上設置兩個鏡框,鏡框內(nèi)鑲嵌鏡片,這種眼鏡通常僅僅具備單一功能,例如傳統(tǒng)的近視鏡僅僅具備矯正視力的功能,太陽鏡僅僅具備遮蔽太陽光線的功能,因此,傳統(tǒng)的眼鏡功能單一,很難同時滿足消費者不同的使用要求。為了改善傳統(tǒng)眼鏡存在的缺陷,現(xiàn)階段,逐漸出現(xiàn)了一些具有主鏡架和副鏡架的眼鏡,主鏡架安裝矯正視力的鏡片,而副鏡架上安裝遮陽功能或其他功能的鏡片。上述現(xiàn)有的眼鏡,主鏡架和副鏡架通常以磁吸式的連接方式配裝,具體的是,在主鏡架和副鏡架上安裝磁極相匹配的磁鐵,利用磁力將副鏡架吸附在主鏡架上,這種眼鏡雖然能夠滿足使用要求,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磁鐵的重量較大,佩戴的舒適度較低,并且,副鏡架不具備翻轉的功能,當只需要短暫的使用矯正視力的功能時,需要將副鏡架整個拆卸下來,這種使用方式較為麻煩,并且拆卸后的副鏡架沒有合理的放置位置,通常是放置在口袋內(nèi),這樣就很容易磨損鏡片。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種眼鏡,其包括主鏡架和副鏡架,能夠同時兼具多種不同的功能,在使用單一功能時,無需拆卸副鏡架,使用方便,重量較輕,佩戴的舒適度較高。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眼鏡,包括主鏡架,副鏡架,副鏡架的上邊緣樞接于主鏡架的上邊緣,副鏡架可在一與主鏡架呈收折狀態(tài)的第一位置和一與主鏡架呈展開狀態(tài)的第二位置之間來回轉換,副鏡架和主鏡架樞接的位置安裝有一定位機構,該定位機構用于將副鏡架固定在相對于主鏡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副鏡架上的每一個鏡框上均具有一下端部連接在副鏡架上的連接片,該連接片的上部具有一向后的折彎部,副鏡架上兩個鏡框上的連接片通過一橫向設置的連接桿連接。定位機構包括固定在連接桿端部的轉座、以及固定在主鏡架上的軸套,轉座上橫向的延伸出一截面呈正方形的轉軸,軸套上設置有一延伸方向與轉軸的延伸方向一致且截面呈正方形的軸孔,轉軸插接在軸孔內(nèi),軸孔內(nèi)表面的端角部設置有與轉軸端角部配合的弧形凹槽。兩個相對的弧形凹槽的弧頂部的距離大于轉軸兩相對的端角部的距離,軸孔相對的兩內(nèi)壁之間的距離小于轉軸兩相對的端角部的距離。定位機構包括固定在連接桿端部的第一連接座、以及固定在主鏡架上的第二連接座,第一連接座上具有可轉動的連接在第二連接座上的樞軸,第一連接座、第二連接座互相對接配合的面分別為第一連接面和第二連接面,第一連接面上圓周陣列有四個徑向溝槽,第二連接面上圓周陣列有四個分別與徑向溝槽一一對應的徑向凸緣。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技術的眼鏡能夠兼具不同的功能,在使用時,只需要翻轉副鏡架,使其保持在與主鏡架呈展開狀態(tài)或收折狀態(tài)即可,無需拆卸副鏡架,使用較為方便,并且采用定位機構在展開或收折狀態(tài)將主鏡架和副鏡架固定,不需要外置其他固定部件,減輕了眼鏡的重量,佩戴的舒適度較高。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眼鏡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眼鏡的安裝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眼鏡副鏡架相對于主鏡架轉動過程示意圖;圖4為圖1所示眼鏡架收折狀態(tài)示意圖;圖5為圖1所示眼鏡架展開狀態(tài)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眼鏡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所示眼鏡副鏡架相對于主鏡架轉動過程示意圖。其中11、主鏡架;111、軸套;112、軸孔;1121、弧形凹槽;12、副鏡架;121、連接片;122、連接桿;123、轉座;124、轉軸;21、主鏡架;211、第二連接座;2111、第二連接面;2112、徑向凸緣;2113、樞孔;22、副鏡架;221、連接片;222、連接桿;223、第一連接座;2231、第一連接面;2232、徑向溝槽;2233、樞軸。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圖1、2、3、4、5示意了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眼鏡,其包括主鏡架11、副鏡架12,副鏡架12的上邊緣樞接在主鏡架11的上邊緣,副鏡架12可在一與主鏡架11呈收折狀態(tài)的第一位置和與主鏡架11呈展開狀態(tài)的第二位置之間來回轉換,副鏡架12和主鏡架11樞接的位置安裝有一定位機構,該定位機構用于將副鏡架12固定在上述相對于主鏡架11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上述結構中,副鏡架12和主鏡架11呈收折狀態(tài)(即第一位置)時,副鏡架12覆蓋在主鏡架11的外側,也就是說,使用在僅使用主鏡架11時,可將副鏡架12向上翻轉,如此以方便使用,具體的是,在副鏡架12上的每一個鏡框上均具有一個下端部連接在副鏡架12上邊緣的連接片121,該連接片121上部具有一向后的折彎部,副鏡架12上的兩個鏡框上的連接片121通過一橫向設置的連接桿122連接,通過在連接片121上設置一折彎部,使副鏡架12在收折狀態(tài)時,能夠平整的覆蓋在主鏡架11外部。上述的定位機構包括固定在連接桿122端部的轉座123、以及固定在主鏡架11上的軸套111,轉座123上相對于軸套111的一端橫向的延伸出一截面呈正方形的轉軸124,軸套111上則設置有一延伸方向與轉軸124的延伸方向一致且截面同樣呈正方形的軸孔112,在軸孔112的端角部設置有弧形凹槽1121,軸孔112的大小能夠正好適應轉軸124的插入,并且,在四個弧形凹槽1121中的兩個相對的弧形凹槽1121的弧頂部的距離大于轉軸124兩相對的端角部的距離,而,軸孔112的相對的兩內(nèi)壁之間的距離則小于轉軸124兩先對的端角部的距離。在安裝時,將轉軸124插裝到軸孔112中,并且要保證轉軸124的每個端角部分別一一對應的嵌置于四個弧形凹槽1121中,參見圖4,其示意了主鏡架11和副鏡架12呈收折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時,在副鏡架12不受外部轉動力的情況下,由于轉軸124的端角部嵌置在弧形凹槽1121中,轉軸124將不會從弧形凹槽1121中脫離,從而保持副鏡架12與主鏡架11的固定連接,當對副鏡架12施加外力,使其向上翻轉時,轉軸124在軸孔112中轉動90°,參見圖3所示,轉軸124的端角部將重新一一對應的嵌置于弧形凹槽1121中,也就是說,轉軸124的端角部重新對應前置于不同于之前的弧形凹槽1121中,并且使主鏡架11和副鏡架12重新處于一個固定狀態(tài)。當繼續(xù)施加外力,向上翻轉副鏡架12時,則轉軸124在軸孔112中轉動90°,使副鏡架12呈展開狀態(tài)(即第二位置),轉軸124的端角部將重新前置于對應的弧形凹槽1121中,并使副鏡架12與主鏡架11保持固定。為了增加轉動的靈活性,可以將上述轉軸124的端角部加工成具有一個較小的弧形倒角的結構,還可以將軸孔112的內(nèi)壁除了弧形凹槽1121意外的部分加工成與上述弧形倒角配合的弧形面。參見圖6、7,為本技術第二種實施例的眼鏡,其包括主鏡架21和副鏡架22,并且具有與上述連接片121、連接桿122結構及使用方式相同的連接片221、連接桿222,本實施例的定位機構包括固定在連接桿222端部的第一連接座223,以及固定在主鏡架21上的第二連接座211,第一連接座223與第二連接座211互相對接配合的面分別為第一連接面2231和第二連接面2111,在第一連接面2231上具有一橫向延伸的樞軸2233,對應的,在第二連接面2111上具有一向內(nèi)凹陷的樞孔2113,樞軸2233穿接在樞孔2113中,將第一連接座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眼鏡,包括主鏡架,副鏡架,其特征在于,副鏡架的上邊緣樞接于主鏡架的上邊緣,副鏡架可在一與主鏡架呈收折狀態(tài)的第一位置和一與主鏡架呈展開狀態(tài)的第二位置之間來回轉換,副鏡架和主鏡架樞接的位置安裝有一定位機構,該定位機構用于將副鏡架固定在相對于主鏡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眼鏡,包括主鏡架,副鏡架,其特征在于,副鏡架的上邊緣樞接于主鏡架的上邊緣,副鏡架可在一與主鏡架呈收折狀態(tài)的第一位置和一與主鏡架呈展開狀態(tài)的第二位置之間來回轉換,副鏡架和主鏡架樞接的位置安裝有一定位機構,該定位機構用于將副鏡架固定在相對于主鏡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眼鏡,其特征在于,副鏡架上的每一個鏡框上均具有一下端部連接在副鏡架上的連接片,該連接片的上部具有一向后的折彎部,副鏡架上兩個鏡框上的連接片通過一橫向設置的連接桿連接。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眼鏡,其特征在于,定位機構包括固定在連接桿端部的轉座、以及固定在主鏡架上的軸套,轉座上橫向的延伸出一截面呈正方形的轉軸,軸套上設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黃弘明,
申請(專利權)人:黃弘明,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