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雙玻光伏組件,包括:依次層疊的頂層玻璃、電池串及底層玻璃;黏結材料,所述黏結材料填充在所述頂層玻璃、所述電池串及所述底層玻璃之間;接線盒,所述接線盒設置在所述底層玻璃的一側;以及在所述底層玻璃的一端設有一凹口,所述電池串的匯流條引出線通過所述凹口接入所述接線盒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雙玻光伏組件在作為底層玻璃的一側開口一凹口,該凹口在玻璃生產過程中較易成型,且便于磨邊,鋼化。利用該凹口,將組件的接線盒直接安裝在組件背面,簡化了組件的電氣連接安裝和維護。而接線盒其底部外形結構與底層玻璃的凹口形狀一致,實現了接線盒安裝至凹口內,完美貼合,經填充硅膠固定接線盒,保證了組件整體較好的密封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晶體硅光伏組件,特別是一種頂層及底層均為玻璃的雙玻光伏組件。
技術介紹
光伏組件,是一種利用晶體硅的半導體光伏打生電效應形成的光伏電池封裝而成的發電組件。雙玻光伏組件,主要由晶體硅光伏電池組成的電池串、頂層透光玻璃、底層玻璃以及黏結劑所組成;作為一個獨立的發電單元,組件還需要配有一接線盒,以便將組件的電能進行輸出。雙玻光伏組件相對于常規的柔性背板組件,由于具有更好的耐火性、更高的強度、較佳的透光性,可作為BIPV (Building Integrated PV,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在建Λ-A- L.鞏上。現在市面上常規的雙玻光伏組件按接線盒的安裝形式,主要可分成2種:1種如中國外觀設計專利CN200930352620.1 (2010年9月29日公開)所公示的雙玻太陽電池組件(背面安裝接線盒),其正面玻璃采用完整的玻璃,而作為背板的背面玻璃則在組件引出線的相應位置進行打孔或開槽,以將組件的引出線接入接線盒內,最后進行輸出。另I種則如中國外觀設計專利CN200930352621.6(2010年7月14日公開)所公示的雙玻太陽電池組件(邊緣安裝接線盒),或中國專利技術專利CN201010611672.8 (2011年9月14日)所公示的光伏幕墻及其制作方法,其背面玻璃亦采用一塊完整的玻璃,但是組件引出線需要從組件的2塊玻璃的縫隙間引出,然后再接入接線盒或進行輸出。前述第I種形式,其接線盒安裝位置與常規柔性背板組件一致,但是其作為背板的背面玻璃需要進行開孔、開槽加工,而且一般采用鋼化玻璃,其開孔后、鋼化前還需要對邊角進行打磨,開孔嚴重增加了玻璃的加工難度和時間,增加了玻璃成本。前述第2中形式,其雖然采用完整的玻璃,沒有增加玻璃成本,但是由于引出線在側面,較難對組件再進行裝框封裝,已提高其結構強度,且引線在側面較難進行連線、安裝和后期維護,一般還需要結合較為特殊的邊框材料才能進行安裝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不需要額外增加較多玻璃成本,又具有較方便的安裝形式的雙玻光伏組件。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雙玻光伏組件,包括:依次層疊的頂層玻璃、電池串及底層玻璃;黏結材料,所述黏結材料填充在所述頂層玻璃、所述電池串及所述底層玻璃之間;接線盒,所述接線盒設置在所述底層玻璃的一側;以及在所述底層玻璃的一端設有一凹口,所述電池串的匯流條弓I出線通過所述凹口接入所述接線盒內。優選的在所述凹口處還進一步設有一補片。所述電池串由硅半導體光伏電池片串并聯而成。所述頂層玻璃為超白鋼化玻璃。所述底層玻璃為鋼化玻璃。本技術雙玻光伏組件在作為底層玻璃的一側開口一凹口,該凹口在玻璃生產過程中較易成型,且便于磨邊,鋼化。利用該凹口,將組件的接線盒直接安裝在組件背面,簡化了組件的電氣連接安裝和維護。而接線盒其底部外形結構與底層玻璃的凹口形狀一致,實現了接線盒安裝至凹口內,完美貼合,經填充硅膠固定接線盒,保證了組件整體較好的密封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雙玻光伏組件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雙玻光伏組件凹口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雙玻光伏組件組裝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雙玻光伏組件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本技術雙玻光伏組件附圖中附圖標記說明:I 一頂層玻璃 2—黏結材料 3 —電池串4 一底層玻璃 5—接線盒 6—凹口7—引出線 8—補片9一邊框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雙玻光伏組件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一,如圖1、圖2所示,本技術雙玻光伏組件,由頂層玻璃1、電池串3、底層玻璃4,及填充三者之間的黏結材料2組成,在底層玻璃4的一側還安有接線盒5,以供組件電能輸出。其中頂層玻 璃I 一般采用超白鋼化玻璃,具有較好的透光性及強度,且根據組件形狀不同,通常為一個完整的規則形狀;電池串3由硅半導體光伏電池片串并聯而成,是電能的源生單元;底層玻璃4亦可為鋼化玻璃,區別于頂層玻璃1,底層玻璃4的一側具有一個凹口 6,電池串3的匯流條引出線7即匯聚在通過凹口 6處,從而接入接線盒5內;黏結材料2用于將頂層玻璃1、電池串3、底層玻璃4黏結在一起,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結構。接線盒5安裝在組件的背面,連接在底層玻璃4上,且填補在底層玻璃4的凹口 6上,接線盒5與組件之間使用專用的硅膠進行黏結固定、及密封。如圖3所示,為了使組件能夠再安裝一圈邊框,以提高組件整體的結構強度,將接線盒5的主體部分偏離組件邊緣一定距離,接線盒5底部有薄型片狀結構的補片8填充在凹口 6內,且保證表面平整,這樣形成在組件外圍一圈為連續平整的面,方便壓裝常規的組件邊框9。實施例二,如圖4所示,在電池板組件層壓過程中,將具有與凹口 6近似形狀的薄型片狀補片8安裝在凹口內,一體層壓結合在一起。此時,引出線7從補片8與凹口附縫隙中穿出,其功能與直接在作為背板的底層玻璃4上開孔或開槽的功能一致,可實現正常安裝普通常用的接線盒。補片8可采用玻璃制成,或由其他替代材料制成;為保證背面的平整度,補片8厚度宜與底層玻璃4厚度一致;為保證足夠的密封效果,補片8除引出線7引出處存在足夠的縫隙,其與凹口應充分接觸,以保證良好的密封性。本技術雙玻光伏組件在作為底層玻璃的一側開口一凹口,該凹口在玻璃生產過程中較易成型,且便于磨邊,鋼化。利用該凹口,將組件的接線盒直接安裝在組件背面,簡化了組件的電氣連接安裝和維護。而接線盒其底部外形結構與底層玻璃的凹口形狀一致,實現了接線盒安裝至凹口內,完美貼合,經填充硅膠固定接線盒,保證了組件整體較好的密封性。以上已對本技術創造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技術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專利技術創造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的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雙玻光伏組件,包括:依次層疊的頂層玻璃、電池串及底層玻璃;黏結材料,所述黏結材料填充在所述頂層玻璃、所述電池串及所述底層玻璃之間;接線盒,所述接線盒設置在所述底層玻璃的一側;以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層玻璃的一端設有一凹口,所述電池串的匯流條引出線通過所述凹口接入所述接線盒內。
【技術特征摘要】
1.雙玻光伏組件,包括:依次層疊的頂層玻璃、電池串及底層玻璃; 黏結材料,所述黏結材料填充在所述頂層玻璃、所述電池串及所述底層玻璃之間; 接線盒,所述接線盒設置在所述底層玻璃的一側;以及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層玻璃的一端設有一凹口,所述電池串的匯流條引出線通過所述凹口接入所述接線盒內。2.根據權利要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煒,吳磊,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核新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