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更具體地,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能夠與板件的維度和表面曲率無關地夾持例如尾門和行李箱蓋的板件的裝置。因此,本專利技術的裝置能夠夾持根據車型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狀的板件。
技術介紹
通常,在車輛制造過程中,兩萬至三萬個部件被順序組裝。特別地,在板件經過各種沖壓裝置制造后,在車輛制造エ序的第一階段,板件被輸送至車身廠。板件被組裝在一起以便形成白車身(B.1.W)形狀的車身。在組裝廠,側板、頂板、后板等通過主車身エ序首先安裝至車身的地板。然后,車身經過涂裝エ序進行涂裝,隨后將發動機、變速器以及內部和外部材料組裝至車身。特別地,構成車身的各板件通過沖壓進行制造。在板件被設置在夾持裝置上并被其固定后,板件在車身廠進行組裝、焊接、折邊等,隨后進行涂裝エ序。然而,由于根據特定的車型,板件具有不同的形狀和尺寸,因此難以使用單個常規的夾持裝置。所以,各種車型通常需要単獨的夾持裝置。如果使用単獨的夾持裝置,那么當制造新的車型時,調整夾持裝置或制造新的夾持裝置產生成本。此外,這可導致夾持裝置的結構變得更加復雜。在本
技術介紹
部分中公開的上述信息僅僅為了增強對本專利技術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構成本國內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已致カ于提供一種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其具有與多種板件的維度和表面曲率無關地夾持例如尾門和行李箱蓋的多種板件的優點。本專利技術的裝置還能夠夾持通常具有不同形狀和尺寸的多種車型的板件。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可包括:基座框架;第一可移動単元,分別安裝在基座框架的左右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包括:基座框架;第一可移動單元,安裝在所述基座框架的左右部分,并且適于使第一滑板在所述基座框架上在左右位置之間往復運動;第二可移動單元,在所述第一可移動單元之間安裝在所述基座框架的前后部分,并且適于使第二滑板在所述基座框架上在前后位置之間往復運動;第一夾持單元,能夠通過所述第一滑板在所述基座框架上在左右部分之間移動,并且能夠通過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上下移動,而且配置和布置成夾持被放置在所述第一夾持單元的上部的板件的兩側;第二夾持單元,能夠通過所述第二滑板在所述基座框架的前后部分之間移動,并且能夠通過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上下移動,而且配置和布置成夾持所述板件的前側;以及第三夾持單元,能夠通過布置在所述基座框架的后部的所述第二可移動單元的所述第二滑板在所述基座框架的前后部分之間移動,并且能夠通過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上下移動,而且配置和布置成夾持所述板件的后側。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1.07 KR 10-2011-01151531.一種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包括: 基座框架; 第一可移動單元,安裝在所述基座框架的左右部分,并且適于使第一滑板在所述基座框架上在左右位置之間往復運動; 第二可移動單元,在所述第一可移動單元之間安裝在所述基座框架的前后部分,并且適于使第二滑板在所述基座框架上在前后位置之間往復運動; 第一夾持單元,能夠通過所述第一滑板在所述基座框架上在左右部分之間移動,并且能夠通過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上下移動,而且配置和布置成夾持被放置在所述第一夾持單元的上部的板件的兩側; 第二夾持單元,能夠通過所述第二滑板在所述基座框架的前后部分之間移動,并且能夠通過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上下移動,而且配置和布置成夾持所述板件的前側;以及 第三夾持單元,能夠通過布置在所述基座框架的后部的所述第二可移動單元的所述第二滑板在所述基座框架的前后部分之間移動,并且能夠通過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上下移動,而且配置和布置成夾持所述板件的后側。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可移動單元包括: 第一導軌外殼,安裝在所述基座框架上從左到右延伸,并且具有所述第一滑板可滑動地連接到的上部; 第一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基座框架上所述第一導軌外殼的ー側,并且具有連接于第ー滾珠絲杠的旋轉軸; 通過第一板安裝在所述第一導軌外殼中的第一導軌;以及 第一導軌塊,具有所述第一滾珠絲杠所插入的內部以便當所述第一滾珠絲杠由所述第一驅動電機旋轉時沿著所述第一導軌往復運動,并且連接于所述第一滑板。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中第一制動器安裝在所述第一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與所述第一滾珠絲杠之間。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可移動單元包括: 第二導軌外殼,安裝在所述基座框架上從前到后延伸,并且具有所述第二滑板可滑動地連接到的上部; 第二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基座框架上所述第二導軌外殼的ー側,并且具有連接于第ニ滾珠絲杠的旋轉軸; 通過第二板安裝在所述第二導軌外殼中的第二導軌;以及 連接于所述第二滑板的第二導軌塊,所述第二導軌塊具有所述第二滾珠絲杠所插入的內部,以便當所述第二滾珠絲杠由所述第二驅動電機旋轉時沿著所述第二導軌往復運動。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中第二制動器安裝在所述第二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與所述第二滾珠絲杠之間。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包括: 安裝在所述第一滑板的上部的第一支柱; 安裝在所述第一支柱上的第三導軌外殼,第三滑板可滑動地連接于所述第三導軌外殼; 第三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第三導軌外殼的下端, 并且具有連接于第三滾珠絲杠的旋轉軸; 通過第三板安裝在所述第一支柱上所述第三導軌外殼中的第三導軌;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三滑板的第三導軌塊,所述第三導軌塊具有所述第三滾珠絲杠所插入的內部,以便當所述第三滾珠絲杠由所述第三驅動電機旋轉時沿著所述第三導軌往復運動。7.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第三制動器安裝在所述第三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與所述第三滾珠絲杠之間。8.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夾持單元包括: 安裝在所述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的所述第三滑板上的第一安裝框架; 連接框架,通過連接塊連接于所述第一安裝框架,并且具有沿長度方向形成有槽的上部; 第一操作缸,具有操作桿,并且具有通過固定塊固定地安裝在所述連接框架的下部的下端; 第一夾持缸,具有操作桿、與所述第一操作缸的操作桿的上端連接的下端、和安裝有第一夾持器主體的上部,所述第一夾持器主體的下部可滑動地連接于所述槽,以便能夠通過所述第一操作缸的操作而上下移動; 第一夾持器,一側鉸接于所述第一夾持器主體的上部,并且后端鉸接于所述第一夾持缸的操作桿;以及 第一推壓器,安裝在所述第一夾持器的前端,并且配置和布置成對所述板件的上部施加壓力。9.按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推壓器包括: 第一推桿,設置在所述第一夾持器的前端,并且在通過所述第一夾持器時可滑動地安裝在所述第一夾持器上; 推壓器末端,固定地安裝在所述第一推桿的下端,并且適于接觸所述板件的上部;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夾持器與所述推壓器末端之間的第一弾性部件,所述第一弾性部件被配置和布置成對所述推壓器末端施加弾力。10.按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中用于安裝所述板件的下部的放置墊安裝在所述第一安裝框架的上端。11.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包括: 安裝在所述第二滑板的上部的第二支柱; 安裝在所述第二支柱上的第四導軌外殼,第四滑板可滑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廉重煥,
申請(專利權)人: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