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PACT工藝、裝置及其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培養方法,通過選取活性污泥培養成熟后,投加粉末活性炭,以粉末活性炭為核心,微生物包裹活性炭而形成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絮體,并進行馴化,增加粉末活性炭的比重,增加了其沉淀性。本PACT工藝裝置增加污泥回流池,在污泥回流池內投加粉末活性炭,使粉末活性炭與微生物能夠在污泥回流池內形成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延長粉末活性在水處理系統的停留時間;污泥回流池的污泥通過提升泵提升入好氧池前端污水進水處,增加污泥與污水的混合,延長粉末活性炭在好氧池里的停留時間,增強處理效果。在延長好氧池的水利停留時間的基礎上,且不需要增大原有的好氧池的體積,占地面積小,容易實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污水處理
,尤其是指ー種PACTエ藝、裝置及其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培養方法。
技術介紹
PACT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Treatment,粉末活性炭處理)エ藝,在美國又稱為 AS—PACエ藝(Activated Sludge-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活性污泥-粉末活性炭)。該法ー經產生就因其在經濟和處理效率方面的優勢廣泛地應用于エ業廢水,如煉油、石油化工、印染廢水、焦化廢水、有機化工廢水的處理,該法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可明顯改善硝化效果,因此各國環境工作者對PACTエ藝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并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PACT對于難于降解的有機物具有較好的吸附性能力。在粉末活性炭強化生物處理エ藝中,難降解的有機物首先被吸附在PAC (粉末活性炭)表面,這樣宏觀環境中的難降解物質和有毒物質的濃度減少,處于游離狀態的微生物活性提高,對污染物的分解和去除能力增強。同時由于PAC對難降解物質和微生物的吸附,延長了微生物與這些物質的接觸時間。長期運行的結果,使微生物得到了馴化,并提高了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效果。PACT巨大表面積和吸附作用將有機物和溶解氧濃縮在粉末活性炭的表面和四周,為微生物的代謝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微環境,加快了有機物的降解過程。PACT對微生物的吸附,使得微生物污泥齡大大延長。在粉末活性炭強化工藝中,經??刂葡到y固體停留時間在50-100d,甚至更長,這就為微生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粉末活性炭強化生物處理系統中的微生物數量和種類要求比傳統生物處理系統中的微生物數量和種類多,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能力也就相應增強。當達到足夠的接 觸時間,微生物就通過某些途徑降解這些被吸附的物質,從而使部分活性炭表面得到再生,再生了的PAC可以重新吸附新的有機物。這種協同作用為更好地去除可吸附的難降解和不能降解的有機物提供了條件?;钚晕勰喾ǖ母鞣Nエ藝在運行過程中,最關鍵之處在于維持活性污泥的活性和凝聚性(沉淀性能)。而活性污泥的凝聚性能極易受進水水質和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ニ沉池出水飄泥等異?,F象。此時,在曝氣池中投加粉末填料、混凝劑或其它化學藥劑,往往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投藥量過高或者停留時間不夠,PAC會攜帶懸浮物和污泥隨水流出,造成出水含有較高的PAC,達不到預定的處理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專利技術目的之ー是提供ー種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培養方法,其能夠增加粉末活性炭的粒徑,增加粉末活性炭的比重。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ー種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培養方法,其包括有: (I)選取活性污泥作為菌種;(2)投加營養鹽,并充分曝氣直至污泥成熟; (3)污泥成熟后,投加粉末活性炭,并維持好氧池內的營養鹽濃度和溶解氧濃度,使微生物包裹活性炭形成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絮體; (4)進污水,馴化微生物,并監測出水水質,直至出水水質穩定,馴化完成。優選的是,在步驟(3)中,粉末活性炭以0.5g/L的濃度投加。本專利技術的又ー專利技術目的是提高ー種PACTエ藝,能夠改善水處理效果,提高出水水質。ー種PACTエ藝,污水在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所述好氧池內的活性污泥先通過以上任一項所述的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培養方法獲得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優選的是,所述好氧池的出水經過ニ沉池,并經過污泥回流池后回到所述好氧池。優選的是,在污泥回流到所述好氧池的過程中,并向所述污泥回流池投加粉末活性炭,并在投加的過程中進行攪拌。本專利技術的再ー專利技術目的是提供ー種如以上任一項所述的PACTエ藝裝置,其包括有依次連接的好氧池、ニ沉池及污泥回流池,且所述污泥回流池與所述好氧池連接,且所述ニ沉池與所述污泥回流池、所述污泥回流池與所述好氧池之間分別設有提升泵。優選的是,所述污泥回流池設有粉末活性炭投加裝置,投加管伸入到所述污泥回流池的底部。優選的是,所述污泥回流池還設有攪拌裝置。 優選的是,所述攪拌裝置的轉速不大于200轉/分。本專利技術PACTエ藝、裝置及其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培養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專利技術將通過在成熟的活性污泥中加入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逐漸包裹粉末活性炭形成絮體,增加污泥的沉降性和活性炭的比重。ニ沉池的污泥經過污泥回流池,再重新流回好氧池,粉末活性炭在污泥回流池與污泥混合,延長了活性炭與污泥的接觸時間,使污泥與活性炭形成較為穩定的絮體,利于污泥沉淀,也讓微生物有足夠的時間降解活性炭吸附的污染物,恢復活性炭的吸附容量,維持處理系統的穩定性。增加污泥回流池,在污泥回流池內投加粉末活性炭,使粉末活性炭與微生物能夠在污泥回流池內形成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延長粉末活性在水處理系統的停留時間;污泥回流池的污泥通過提升泵提升入好氧池前端污水進水處,増加污泥與污水的混合,延長粉末活性炭在好氧池里的停留時間,增強處理效果。在延長好氧池的水利停留時間的基礎上,且不需要増大原有的好氧池的體積,占地面積小,容易實施。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PACTエ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PACTエ藝的COD的去除效果對比 圖3為本專利技術PACTエ藝的COD的去除效率對比圖。具體實施例方式ー種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培養方法,其包括有: (1)選取活性污泥作為菌種; (2)投加營養鹽,并充分曝氣直至污泥成熟; (3)污泥成熟后,投加粉末活性炭,并維持好氧池內的營養鹽濃度和溶解氧濃度,使微生物包裹活性炭形成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絮體; (4)進污水,馴化微生物,并監測出水水質,直至出水水質穩定,馴化完成。選擇市政污水好氧池的活性污泥作為待培養的菌種;投加營養鹽和充分曝氣讓活性污泥生長,并通過肉眼觀察、鏡檢等常規技術手段判斷活性污泥的成熟度;待活性污泥成熟后,開始按照0.5g/L的濃度(IL污水投加0.5g粉末活性炭)投加粉末活性炭,維持好氧池內的營養鹽濃度和溶解氧濃度不變(即與單獨培養活性污泥的營養鹽濃度和溶解氧濃度相同),以粉末活性炭為中心,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包裹粉末活性炭形成絮體;絮體形成后開始進污水,隨著污水的濃度增加,微生物得到馴化,通過測量得到好氧池的出水水質穩定,馴化完成,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培養完成。判斷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是否馴化完成,可通過鏡檢看到原來分散的小絮體,變成以粉末活性炭為核心的較大絮體,COD的去除率在70%以上,其污泥沉降性好,上清液較為清澈?;钚蕴?微生物菌膠團培養完成后,確保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時間在IOh小時左右,MLSS的濃度為2-3g/L,D0的濃度為2_4g/L,SV3tl為30%左右。好氧池的出水進入ニ沉池進行沉淀,通過檢測ニ沉池的出水達標,若出水達標直接排放,若不達標,則出水進入分離裝置和終沉池進行處理后再排放。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PACTエ藝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調節池11、水解酸化池12、好氧池13、ニ沉池14、分離裝置16及終沉池20,還包括污泥回流池15,通過所述污泥回流池15、所述ニ沉池14及所述好氧池13形成回路,所述ニ沉池14的出水經過所述污泥回流池15后再次回到所述好氧池13,延長了好氧池13的水力停留時間,在不增加好氧池13體積及占地面積的基礎上,確保好氧池13的水力停留時間能夠在IOh左右。在所述ニ沉池14與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培養方法,其包括有:選取活性污泥作為菌種;投加營養鹽,并充分曝氣直至污泥成熟;污泥成熟后,投加粉末活性炭,并維持好氧池內的營養鹽濃度和溶解氧濃度,使微生物包裹活性炭形成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絮體;進污水,馴化微生物,并監測出水水質,直至出水水質穩定,馴化完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培養方法,其包括有: 選取活性污泥作為菌種; 投加營養鹽,并充分曝氣直至污泥成熟; 污泥成熟后,投加粉末活性炭,并維持好氧池內的營養鹽濃度和溶解氧濃度,使微生物包裹活性炭形成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絮體; 進污水,馴化微生物,并監測出水水質,直至出水水質穩定,馴化完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粉末活性炭以0.5g/L的濃度投加。3.一種PACTエ藝,污水在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其特征在干,所述好氧池內的活性污泥先通過權利要求1至2任一項所述的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培養方法獲得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PACTエ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的出水經過ニ沉池,并經過污泥回流池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麥建波,陳利軍,張珺蓉,張有會,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新大禹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