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含碳量低合金化的高強度灰鑄鐵,包括如下原料配比(按質量百分比):廢鋼28~30%,新生鐵22~25%,回爐料15~18%,留用鐵水28~30%,硅鐵0.3~0.5%,錳鐵0.1~0.3%,錫0.07~0.12%,鉻0.2~0.5%和硅鋇孕育劑0.2~0.4%;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灰鑄鐵的抗拉強度達到300N/mm2以上,同時鐵水的流動性好,鑄件的各項性能指標都表現良好,在添加合金后獲得最好的強度和斷面均勻性,可防止硅增加鐵素體、粗化珠光體或中和合金元素,同時在機加工后沒有內部縮松的信息,三角試塊的寬度降低至3mm以下,而鑄件的硬度仍可保持在HB180~220,鑄件薄壁處未出現白口現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灰鑄鐵,具體涉及。
技術介紹
鑄造熔煉技術,是通過加入合金從而提高灰鐵250 (HT250)的強度和硬度,并且控制鑄件內部的各元素的含量,以及石墨大小、形態,以達到灰鐵300(HT300)的機械性能。而現有的鑄件內部鐵素體較多,奧氏體枝晶數量少,石墨粗長,從而分割基體,形成許多微小裂紋,因此降低了鑄件的機械性能,在現有的鑄件中,HT200、HT250的抗拉強度達不到新產品的要求300N/mm2以上。因此,由要求的HT250變成HT300,通過改變爐料的組成,增加廢鋼的加入量,從而降低碳當量,并進行爐前孕育處理,此方案由于碳當量低,減少了石墨數量,細化了石墨,增加了初析奧氏體枝晶量,從而提高了鑄件的強度,但碳當量降低會導致鑄件的性能降低,鑄件斷面敏感性增大,鑄件內應力增加,硬度增加,加工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機械性能好且易于加工的高含碳量低 合金化的高強度灰鑄鐵及其熔煉方法。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高含碳量低合金化的高強度灰鑄鐵,包括如下原料配比(按質量百分比):廢鋼28 30%,新生鐵22 25%,回爐料15 18%,留用鐵水28 30%,硅鐵0.3 0.5%,錳鐵0.1 0.3%,錫0.07 0.12%,鉻0.2 0.5%和硅鋇孕育劑0.2 0.4%。進一步,還包括除渣劑0.Γ0.3%,可有效去除鐵水中的熔渣和雜質,減少合金元素的流失,同時消除鑄件夾渣,提高鑄件質量。進一步,還包括增碳劑0.Γ0.8%,可有效減小新生鐵的使用量,提高廢鋼的使用量以達到增碳效果。上述高含碳量低合金化的高強度灰鑄鐵的熔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留用鐵水中加入廢鋼、新生鐵、回爐料、硅鐵和錳鐵,將溫度升高至153(Tl550°C; (2)加入錫、鉻和硅鋇孕育劑,保持溫度并靜置; (3)通過光譜分析,調整含碳量在3.25 3.35%,含硅量在1.7 1.8%,含錳量在0.6%以下,含磷硫量在0.1%以下; (4)澆注,且澆注溫度控制在149(Tl520°C。優選地,步驟(2)中所述的加入錫、鉻和硅鋇孕育劑之前,還使用除渣劑除渣,同時加入增碳劑。優選地,步驟(3)中所述的含硅量用75%硅鐵調整,含錳量用65%錳鐵調整,用以阻止灰鑄鐵中形成碳化物,促進石墨的析出,同時較低的合金量可控制鑄件的斷面敏感性在較小的范圍,保證了灰鑄鐵的機械性能。優選地,在步驟(4)中所述的澆注前,先澆注爐前三角試塊用以判斷碳當量,觀察白口寬度,控制在3mm以下,此時鑄造后的鑄件保證了強度,但是加工時不會影響切削性能,易于再加工。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的灰鑄鐵的抗拉強度達到300N/mm2以上,同時鐵水的流動性好,鑄件的各項性能指標都表現良好,在保持碳當量的同時,具有較高的碳量和較低的硅量,這樣在添加合金后獲得最好的強度和斷面均勻性,可防止硅增加鐵素體、粗化珠光體或中和合金元素,同時在機加工后沒有內部縮松的信息,三角試塊的寬度降低至3_以下,而鑄件的硬度仍可保持在ΗΒ18(Γ220,鑄件薄壁處未出現白口現象。附圖說明圖1本專利技術所述三角試塊的正視 圖2本專利技術所述三角試塊的側視 圖3為本專利技術所述三角試塊的白口寬度的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所述實施例。實施例: 實施例1:一種高含碳量低合金化的高強度灰鑄鐵,包括如下原料配比(按質量百分t匕):廢鋼28%,新生鐵22%,回爐料17%,留用鐵水28%,硅鐵0.4%,錳鐵0.2%,錫0.07%,鉻0.2%,硅鋇孕育劑0.2%,除渣劑0.1 %和增碳劑0.4%。 高含碳量低合金化的高強度灰鑄鐵的熔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留用鐵水中加入廢鋼、新生鐵、回爐料、硅鐵和錳鐵,將溫度升高至153(Tl550°C; (2)使用除渣劑除渣,同時加入增碳劑,加入錫、鉻和硅鋇孕育劑,保持溫度并靜置; (3)通過光譜分析,調整含碳量在3.25 3.35%,用75%硅鐵調整含硅量在1.7 1.8%,用65%錳鐵調整含錳量在0.6%以下,控制含磷硫量在0.1%以下; (4)澆注爐前三角試塊(如圖1、2、3所示)用以判斷碳當量,圖中三角試塊b=15mm,h=30mm, l=100mm,觀察白口寬度b’,控制在3mm以下,澆注,且澆注溫度控制在1490°C。上述灰鑄鐵的抗拉強度達到305 N/mm2,布氏硬度為210HBW。實施例2:—種高含碳量低合金化的高強度灰鑄鐵,包括如下原料配比(按質量百分比):廢鋼29%,新生鐵23%,回爐料15%,留用鐵水29%,硅鐵0.3%,錳鐵0.1%,錫0.09%,鉻0.3%,硅鋇孕育劑0.3%,除渣劑0.2%和增碳劑0.6%。高含碳量低合金化的高強度灰鑄鐵的熔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留用鐵水中加入廢鋼、新生鐵、回爐料、硅鐵和錳鐵,將溫度升高至153(Tl550°C; (2)使用除渣劑除渣,同時加入增碳劑,加入錫、鉻和硅鋇孕育劑,保持溫度并靜置; (3)通過光譜分析,調整含碳量在3.25 3.35%,用75%硅鐵調整含硅量在1.7 1.8%,用65%錳鐵調整含錳量在0.6%以下,控制含磷硫量在0.1%以下; (4)澆注爐前三角試塊(如圖1、2、3所示)用以判斷碳當量,圖中三角試塊b=15mm,h=30mm, l=100mm,觀察白口寬度b’,控制在3mm以下,澆注,且澆注溫度控制在1510°C。上述灰鑄鐵的抗拉強度達到320 N/mm2,布氏硬度為220HBW,此時灰鑄鐵的機械性能最佳。實施例3:—種高含碳量低合金化的高強度灰鑄鐵,包括如下原料配比(按質量百分比):廢鋼30%,新生鐵25%,回爐料18%,留用鐵水30%,硅鐵0.5%,猛鐵0.3%,錫0.12%,鉻0.5%,硅鋇孕育劑0.4%,除渣劑0.3%和增碳劑0.8%。高含碳量低合金化的高強度灰鑄鐵的熔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留用鐵水中加入廢鋼、新生鐵、回爐料、硅鐵和錳鐵,將溫度升高至153(Tl550°C; (2)使用除渣劑除渣,同時加入增碳劑,加入錫、鉻和硅鋇孕育劑,保持溫度并靜置; (3)通過光譜分析,調整含碳量在3.25 3.35%,用75%硅鐵調整含硅量在1.7 1.8%,用65%錳鐵調整含錳量在0.6%以下,控制含磷硫量在0.1%以下; (4)澆注爐前三角試塊(如圖1、2、3所示)用以判斷碳當量,圖中三角試塊b=15mm,h=30mm, l=100mm,觀察白口寬度b’,控制在3mm以下,澆注,且澆注溫度控制在1520°C。上述灰鑄鐵的抗拉強度達到310 N/mm2,布氏硬度為200HBW。如上所述,盡管參照特定的優選實施例已經表示和表述了本專利技術,但其不得解釋為對本專利技術自身的限制。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定義的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前提下,可對其在形式上和細節 上作出各種變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含碳量低合金化的高強度灰鑄鐵,?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原料配比(按質量百分比):廢鋼28~30%,新生鐵22~25%,回爐料15~18%,留用鐵水28~30%,硅鐵0.3~0.5%,錳鐵0.1~0.3%,錫0.07~0.12%,鉻0.2~0.5%和硅鋇孕育劑0.2~0.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含碳量低合金化的高強度灰鑄鐵,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原料配比(按質量百分比):廢鋼28 30%,新生鐵22 25%,回爐料15 18%,留用鐵水28 30%,硅鐵0.3 0.5%,錳鐵0.1 0.3%,錫0.07 0.12%,鉻0.2 0.5%和硅鋇孕育劑0.2 0.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強度灰鑄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除渣劑0.Γ0.3%。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強度灰鑄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增碳劑0.4^0.8%。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碳量低合金化的高強度灰鑄鐵的熔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在留用鐵水中加入廢鋼、新生鐵、回爐料、硅鐵和錳鐵,將溫度升高至153(Tl550°C; (2)加入錫、鉻和硅鋇孕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湯雄,湯偉,湯志賢,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市溧水中山鑄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