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紡絲甬道熱風系統,尤其是涉及一種串級控制甬道熱風真空集管壓力平衡系統。其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無法調節紡絲甬道熱風系統真空集管壓力,經常在生產過程中因真空集管的真空能力不足,吸風能力不夠,造成含紡絲溶劑的熱風泄漏到紡絲車間等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專利技術包括紡絲甬道,紡絲甬道的下甬道回風口連通主真空集管,下甬道回風口與主真空集管之間連接有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通過線路連接有溫度控制器,在主真空集管的尾部有一個壓力傳感器,主真空集管連接換熱器,換熱器下部出口與上部進口之間連接有送風機,換熱器連接主送風集管,送風機的出口處與換熱器上部進口之間分別連接有自動控制閥、流量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紡絲甬道熱風系統,尤其是涉及一種串級控制甬道熱風真空集管壓力平衡系統。
技術介紹
一般紡絲生產線20多個甬道的上甬道回風與下甬道回風(包含大量紡絲溶劑)被吸入主真空集管,經過熱交換器底部、冷凝器后進入送風機,然后經過冷凝器繼續冷凝,通過換熱器上部預熱,經過第一加熱器加熱后進入主送風集管送入各個甫道,甫道的第二加熱器將熱風加熱到紡絲溫度后經過錐形過濾器送入甬道進風室。采用這種甬道的紡絲生產線雖然可以調節控制送風集管壓力,但無法調節紡絲甬道熱風系統真空集管壓力,經常在生產過程中因真空集管的真空能力不足,吸風能力不夠,造成含紡絲溶劑的熱風泄漏到紡絲車間,使車間操作環境惡劣,且存在安全隱患;另一方面,真空能力不足加上需控制甬道內的紡絲溶劑濃度低于其低爆炸極限的要求,紡絲速度也無法提高。但目前必須先人為手動將甬道風量調節至平衡,再通過調節自動閥對真空集管的壓力進行微調,調節的幅度在工藝要求的真空壓力+/-5%的范圍內,調節范圍窄,不能真正實現真空集管壓力的可調可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提供一種串級控制甬道熱風真空集管壓力平衡系統,其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無法調節紡絲甬道熱風系統真空集管壓力,經常在生產過程中因真空集管的真空能力不足,吸風能力不夠,造成含紡絲溶劑的熱風泄漏到紡絲車間,使車間操作環境惡劣,且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本專利技術還解決了由于真空能力不足加上需控制甬道內的紡絲溶劑濃度低于其低爆炸極限的要求,紡絲速度也無法提高等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本專利技術的串級控制甬道熱風真空集管壓力平衡系統,包括紡絲甬道,所述的紡絲甬道上連接有甬道進風口、上甬道回風口、下甬道回風口,甬道進風口連接有主送風集管,上甬道回風口、下甬道回風口通過管路連接有主真空集管,上甬道回風管口與主真空集管之間連接有自動控制閥,下甬道回風管口與主真空集管之間連接有溫度傳感器,自動控制閥與溫度傳感器之間連接有溫度控制器,在主真空集管的尾部有一個壓力傳感器,通過壓力控制轉換器,輸出溫度,與溫度控制器之間構成一個串級控制回路,通過調節主真空集管的壓力來調節上甬道的回風量和底部的吸風量,使甬道內保持風量平衡。主真空集管出口處通過管路連接換熱器下部,換熱器下部出口與上部進口之間連接有第一送風機,換熱器上部出口連接主送風集管,第一送風機的出口處與換熱器上部進口之間通過三通分別連接有自動控制閥、流量計,自動控制閥與流量計之間通過流量控制器構成控制回路,可通過自動控制閥的開度調節系統的排風量,使系統保持風量平衡;流量計后連接有第一 DMAc吸收器,第一 DMAc吸收器連通屋頂排風口。作為優選,所述的上甬道回風口連接有自動調節閥,自動調節閥通過線路連接溫度控制器。溫度控制器可以設定下甬道回風的溫度,通過溫度控制器自動調節上甬道回風口上自動調節閥的開度,控制下甬道溫度,使甬道平衡。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一送風機的進口與換熱器下部出口之間、第一送風機出口與換熱器上部進口之間都連接有冷凝器。冷凝器冷凝下來的紡絲溶劑被送入溶劑精制系統精制回收。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一送風機的進口與換熱器下部出口之間、第一送風機出口與換熱器上部進口之間的冷凝器各為3個,冷凝效果較好。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一送風機與主送風集管之間連接有速度控制器。速度控制器可以控制主送風集管處的壓力大小。主送風集管處的壓力為200mmH20-280mmH20。作為優選,所述的甬道進風口與主送風集管之間的管路上設有錐形過濾器。作為優選,所述的甬道底吸風口通過第二送風機連接有第二 DMAc吸收器。第二DMAc吸收器連通屋頂排風口,便于將廢氣排出。作為優選,所述的主送風集管的進出口處分別設有第一加熱器、第二加熱器。換熱器上部可對循環風進行預熱,經過第一加熱器加熱后進入主送風集管后送入各個甫道,甬道的第二加熱器將該甬道的熱風加熱到紡絲溫度后經過錐形過濾器送入甬道進風口。作為優選,所述的甬道進風口與錐形過濾器之間、下甬道回風口與主真空集管之間、第二送風機的進出口處都設有蝶閥。通過蝶閥可以調節熱風的流量。作為優選,所述的溫度控制器上設定的溫度為150_210°C,壓力控制轉換器上設定的壓力為-130—280mmH20,速度控制器上設定的速度頻率為30- 50Hz。因此,本專利技術具有能夠自動調節甬道熱風系統真空集管壓力,甬道熱風系統吸氣與排氣保持平衡,提升了真空集管的真空能力,滿足氨綸高速紡絲工藝對甬道熱風真空壓力的要求的特點;并可以做到準確、快捷的操作,實現甬道和系統風量平衡調節的真正可調可控;本專利技術還具有能使甬道內含紡絲溶劑的熱風不會從甬道底部泄漏到紡絲車間,極大地改善車間操作環境,消除了安全隱患,且降低了紡絲溶劑的消耗,節約成本,結構簡單、合理等特點。附圖說明附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中零部件、部位及編號:紡絲甬道1、甬道進風口 2、上甬道回風口 3、下甬道回風口 4、主送風集管5、主真空集管6、甬道底吸風口 7、溫度傳感器8、溫度控制器9、壓力傳感器10、壓力控制轉換器11、換熱器12、第一送風機13、自動控制閥14、流量計15、流量控制器16、第一 DMAc吸收器17、自動調節閥18、冷凝器19、速度控制器20、錐形過濾器21、第二送風機22、第二 DMAc吸收器23、第一加熱器24、第二加熱器25、蝶閥26。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實施例:本例的串級控制甬道熱風真空集管壓力平衡系統,如圖1,有一個紡絲甬道1,紡絲甬道上端設有甬道進風口 2、上甬道回風口 3,下端設有下甬道回風口 4、甬道底吸風口 7,上甬道回風口 3、下甬道回風口 4通過管路連接有主真空集管6。甬道底吸風口 7通過管路依次連接有第二送風機22、第二 DMAc吸收器23,第二 DMAc吸收器連通屋頂排風口。此處第二送風機的進出口都連接蝶閥26。主真空集管6通過管路連接在換熱器12的下部,換熱器12通過三個冷凝器19連接第一送風機13,第一送風機13出口處通過三個冷凝器連接換熱器上部。冷凝器與換熱器上部進口之間通過三通依次連接有自動控制閥14、流量計15,流量計連接第一 DMAc吸收器17,第一 DMAc吸收器17連通屋頂排風口。自動控制閥與流量計之間通過流量控制器16構成控制回路,可通過自動控制閥的開度調節系統的排風量,使系統保持風量平衡。換熱器12上部的出口處通過第一加熱器24連接有主送風集管5,主送風集管與第一送風機13之間設有速度控制器16。主送風集管出口通過第二加熱器25、錐形過濾器21連通甬道進風口 2,甬道進風口 2與錐形過濾器21之間設有蝶閥26。上甬道回風口 3與主真空集管6之間設有自動調節閥18,下甬道回風口 4與主真空集管6之間依次設有溫度傳感器8和蝶閥26,主真空集管連接有壓力傳感器10、壓力控制轉換器11。使用時,紡絲生產線20多個甬道的上甬道回風與下甬道回風被吸入主真空集管6,經過換熱器12底部、三個冷凝器19后進入第一送風機13,然后經過三個冷凝器繼續冷凝,冷凝下來的紡絲溶劑被送入溶劑精制系統精制回收,然后通過換熱器12上部預熱,經過第一加熱器24加熱后進入主送風集管5送入各個甫道,甫道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串級控制甬道熱風真空集管壓力平衡系統,包括紡絲甬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紡絲甬道(1)上連接有甬道進風口(2)、上甬道回風口(3)、下甬道回風口(4),甬道進風口連接有主送風集管(5),上甬道回風口通過管路連接有主真空集管(6),下甬道回風口連接有甬道底吸風口(7),下甬道回風口還通過管路連通主真空集管(6),下甬道回風口(4)與主真空集管(6)之間連接有溫度傳感器(8),溫度傳感器通過線路連接有溫度控制器(9),在主真空集管的尾部有一個壓力傳感器(10),壓力傳感器通過壓力控制轉換器(11)與溫度控制器之間構成一個串級控制回路,主真空集管出口處通過管路連接換熱器(12)下部,換熱器下部出口與上部進口之間連接有第一送風機(13),換熱器上部出口連接主送風集管,送風機的出口處與換熱器上部進口之間連接有自動控制閥(14),自動控制閥后連接有第一DMAc吸收器(17),第一DMAc吸收器連通屋頂排風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串級控制甬道熱風真空集管壓力平衡系統,包括紡絲甬道(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紡絲甬道(I)上連接有甬道進風口(2)、上甬道回風口(3)、下甬道回風口(4),甬道進風口連接有主送風集管(5),上甬道回風口通過管路連接有主真空集管(6),下甬道回風口連接有甬道底吸風口(7),下甬道回風口還通過管路連通主真空集管(6),下甬道回風口(4)與主真空集管(6)之間連接有溫度傳感器(8),溫度傳感器通過線路連接有溫度控制器(9),在主真空集管的尾部有一個壓力傳感器(10),壓力傳感器通過壓力控制轉換器(11)與溫度控制器之間構成一個串級控制回路,主真空集管出口處通過管路連接換熱器(12 )下部,換熱器下部出口與上部進口之間連接有第一送風機(13),換熱器上部出口連接主送風集管,送風機的出口處與換熱器上部進口之間連接有自動控制閥(14),自動控制閥后連接有第一 DMAc吸收器(17),第一 DMAc吸收器連通屋頂排風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串級控制甬道熱風真空集管壓力平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甬道回風口(3)連接有自動調節閥(18),自動調節閥通過線路連接溫度控制器(9)。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串級控制甬道熱風真空集管壓力平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送風機(13)的進口與換熱器(12)下部出口之間、第一送風機(13)出口與換熱器上部進口之間都連接有冷凝器(19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串級控制甬道熱風真空集管壓力平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送風機(13)的進口與換熱器(12)下部出口之間、第一送風機(13)出口與換熱器上部進口之間的冷凝器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康,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舒爾姿氨綸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