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緩沖裝置。一種緩沖器,包括緩降器本體,所述的緩降器本體由進料管和出料管并排放置連通而成,在進料管的底端設有清料活門,進料管的中部開設有緩流口,進料管的頂部和出料管的底部均固定有連接法蘭,用于溜管中段起到緩流作用,進料管頂部設有連接法蘭,出料管底部設有滑流口,用于溜管的出料口,在進料管上還設有觀察活門,方便對物料的流速進行調整觀察,還能夠及時清理內腔,在清料活門和緩流口之間緩沖段填充有松軟的混凝土。本發明專利技術一方面能夠防止混凝土自由落體產生骨料分離,另一方面避免高落差對管壁和管下方的皮帶機造成的嚴重的損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緩沖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混凝土垂直運輸的緩沖器。
技術介紹
在水利以及建筑施工過程中,常常會因為地形的因素涉及到混凝土垂直運輸的問題,從下至上的垂直運輸可以通過泵送的方式或塔吊的方式解決,混凝土的運輸過程中不會造成骨料分離,當從上至下垂直運輸通常采用真空溜管和塔機、纜機等裝置,但是以上裝置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真空溜管一般只能在小坡度工作,對一些高陡、垂直度在45° 90°以上的垂直運輸,不僅投入大,維護工作量大,而且運出成本高,容易造成骨料分離,質量問題大。一些水庫修建在高山峽谷地區,由于場地和高度差的限制,往往都用在兩岸山體上建立中轉站,以降低垂直落差,中轉站的建設增加了施工工序和成本,也延長了施工工期,一些豎井或斜井溜管或溜槽從上之下運輸,如均不采取措施,造成混凝土骨料分離,直接嚴重影響混凝土澆筑質量和施工工期。中國專利申請號201120086496.0提供一種用于混凝土垂直運輸的緩沖裝置,采用轉動導葉和“人”形管,通過混凝土直接垂直落在轉動導葉上進行緩沖,不僅對轉動導葉的強度要求很高,而且所采用的緩降裝置,容易造成堵管現象,整體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對管道的沖擊,緩沖裝置壽命大大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難題,提供一種用于混凝土垂直運輸的緩沖裝置,一方面有效解決混凝土垂直運輸過程中的骨料分離現象,另一方面能夠有效解決高落差、高坡度運輸過程中對管道的沖擊,能夠大大提高使用壽命。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緩降器,包括緩降器本體,所述的緩降器本體由進料管和出料管并排放置連通而成,所述進料管的底端設有清料活門,進料管的中部開設有緩流口,所述出料管的頂部與進料管通過緩流口連通連接。所述的進料管的頂部和出料管的底部設有連接法蘭。所述的進料管的頂部設有連接法蘭,出料管的底部設有滑流口,滑流口的下側的滑流板為傾斜放置,傾斜角度為10° 15°。所述的進料管和出料管管徑為270mm 330mm,所述緩流口的高度為450mm 550mm,所述滑流口的高度為450mnT550mm。所述的進料管上設有觀察活門。所述的清料活門與緩流口之間的緩沖段高度為400mm 750mm。所述的緩降器本體通過模具鑄造而成。采取上述技術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專利技術在高落差、高坡度進行混凝土垂直運輸過程中,通過對在管道中部和管道出料端安裝緩沖器,一方面防止混凝土自由落體產生骨料分離,另一方面避免高落差對管壁和管下方的皮帶機造成的嚴重的損傷。2、本專利技術通過對緩沖器的結構的設計,在安裝緩沖器后,管道內的骨料不會自由落體下落,而會成為流體狀,在管道中的流動相當于二次攪拌,使得混凝土混合更加均勻。3、本專利技術在混凝土垂直運輸過程針對管徑和緩流口尺寸設計,保證不存在卡堵現象,可通過清料活門清除和更換緩沖材料,還設有觀察活門,一方面對物料的流速進行調整觀察,另一方面能夠及時清理內腔。4、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不需在高落差垂直運輸時在中部修建中轉站,縮減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之一。圖2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A-A向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之二。圖7為圖6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1 圖7,圖中I為進料管、2為出料管、3為清料活門、4為緩流口、5為連接法蘭、6為觀察視窗、7為緩沖段、8為滑流口、9為滑流板。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實施例一:參見圖1 圖5,本專利技術一種緩沖器,包括緩降器本體,所述的緩降器本體由進料管I和出料管2并排放置連通而成,進料管和出料管的管徑為270_ 330_,在進料管I的底端設有清料活門3,進料管I的中部開設有緩流口 4,緩流口的高度為450mm 550mm,進料管I的頂部和出料管2的底部均固定有連接法蘭5,在進料管I上還設有觀察活門6,方便對物料的流速進行調整觀察,還能夠及時清理內腔。所述的清料活門3和緩流口4的之間的緩沖段7高度為400mm 750mm。實施例二:參見圖6、圖7,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處不再重述,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的緩降器的進料管I的頂部設有連接法蘭5,出料管2的底端設有滑流口 8,滑流口 8下側的滑流板9為傾斜放置,傾斜角度在10° 15°。本專利技術的工作過程為: 在混凝土垂直運輸過程中,由于混凝土通過真空溜管或BOX管降落速度過快,對管道下側設有的皮帶機造成嚴重的損傷,因此可以再管道中部通過螺栓連接實施例一所述的緩降器,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會在緩沖段7直接存放一段松軟的混凝土,不僅能夠吸收混凝土下落的沖擊力,而且能夠使混凝土在管道中呈流體狀,防止骨料分離,同時進行二次攪拌,當使用8 9個小時后對緩沖器的緩沖段7中的混凝土進行一次清理,保證混凝土的松軟度,不僅取材方便,而且使用方便,在管道的下料端連接實施例二所述的緩降器,通過二次緩降,保證混凝土能夠平穩的通過滑流口 8流入皮帶機中,在緩沖器的進料管I上設有觀察視窗6,能夠對混凝土在管道的流速進行監控,從而采取可行性措施,還能夠對管道內腔進行清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緩降器,包括緩降器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降器本體由進料管和出料管并排放置連通而成,所述進料管的底端設有清料活門,進料管的中部開設有緩流口,所述出料管的頂部與進料管通過緩流口連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緩降器,包括緩降器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降器本體由進料管和出料管并排放置連通而成,所述進料管的底端設有清料活門,進料管的中部開設有緩流口,所述出料管的頂部與進料管通過緩流口連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料管的頂部和出料管的底部設有連接法蘭。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料管的頂部設有連接法蘭,出料管的底部設有滑流口,滑流口的下側的滑流板為傾斜放置,傾斜角度為10° 1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吉勝,王茹,張國峰,翟春明,甘繼勝,易善亮,嚴實,趙憲孔,李國興,李文莉,趙長偉,趙祖林,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河南科源水利建設工程檢測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