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高耐磨鋼塑復合接箍,其特征在于:在金屬接箍本體(1)包覆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2)。本發明專利技術由于在金屬接箍本體包覆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硬度適中,因此使用過程中還可最大程度避免對金屬油管的磨損,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與金屬油管對磨時,其自身具有極強的抗磨損性,同時對金屬油管的磨損極低或幾乎沒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油田使用的抽油設備,尤其是涉及是一種連接抽油桿的高耐磨鋼塑復合抽油桿接箍。
技術介紹
抽油桿接箍是在油田有桿泵采油系統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種部件,通過其可實現各金屬抽油桿之間的連接,使抽油桿的總長度達到數百米甚至兩三千米的井深。在油田抽油機進行工作時候,抽油桿在油管內上下移動,極易發生抽油桿與油管內壁摩擦磨損、碰撞甚至斷裂。由于抽油桿接箍直徑大于抽油桿,偏磨主要表現在接箍上。接箍與油管在往復運動中相互接觸和摩擦,導致接箍被金屬油管摩擦而磨損,嚴重時導致抽油桿斷脫。同時,金屬油管受到金屬接箍的摩擦而磨損,導致油管壁被磨穿而產生漏油現象?,F有的抽油桿接箍基本上采用金屬套體,雖然有中國專利CN201218062Y提出在金屬接箍的外表面復合Ni75合金層,中國專利CN100485157C提出在金屬接箍表面熱涂一層復合合金粉末的涂層,CN 201420511Y提出金屬接箍表面熱噴涂合金粉末耐磨層,以提高金屬接箍表面的耐磨性,然而由于接箍與油管的接觸部分為剛硬的金屬體,因此,金屬接箍與金屬油管的強烈對磨磨損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有中國專利CN 1940955A提出在金屬接箍表面覆以包含尼龍66、尼龍6、玻璃纖維等材質的仿偏磨套,中國專利CN 1995690A提出在金屬接箍表面覆以T700碳纖維與環氧樹脂組成的表面增強層,中國專利CN 2580090Y提出在金屬接箍本體的中部固定有聚乙烯材質的耐磨套,中國專利CN 2378530Y提出在金屬接箍表面注塑尼龍扶正體,中國專利CN 201738833 U提出在金屬接箍表面覆以聚苯硫醚與聚酰亞胺復合材料護套筒或聚苯硫醚與聚醚醚酮復合材料護套筒,中國專利CN 202215162 U提出在金屬接箍表面覆以碳纖維增強PPS (聚苯硫醚)外包層,中國專利CN 2401691Y提出在金屬接箍表面覆以聚氨酯或氯化聚醚或尼龍材質的扶正套,中國專利CN 2685537Y提出在金屬接箍表面注塑尼龍材料的扶正器,中國專利CN 2695604Y提出在金屬接箍表面復合一層特種工程塑料,如PPS(聚苯硫醚)類、F (氟)類、PI (聚酰亞胺)類。此類專利采用不同結構形式在金屬接箍表面包覆塑料層的目的是將金屬接箍的金屬表面與金屬油管的對磨轉化為軟質塑料層與硬質金屬油管的對磨,然而其塑料層存在耐磨性差、易碎、易水解、摩擦系數大等特點,不僅磨損快,而且一旦因磨損或擠壓而脆裂、脫落下墜,有可能導致抽油桿泵運行卡阻、停機,或造成其它零部件的損壞,影響油井的安全生產。同時,由于增強塑料層的硬度較高,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對油管壁的摩擦磨損。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設計了一種高耐磨鋼塑復合接箍,其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連接抽油桿的接箍存在耐磨性差、易碎、易水解、摩擦系數大、易脆裂和易脫落下墜,有可能導致抽油桿泵運行卡阻、停機,或造成其它零部件的損壞,影響油井的安全生產。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種高耐磨鋼塑復合接箍,包括金屬接箍本體(1),其特征在于:在金屬接箍本體(I)包覆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2 )。進一步,在金屬接箍本體(I)的開槽圓柱段圓周上分布有徑向側壁環槽(11)和縱向直槽(13 ),徑向側壁環槽(11)與縱向直槽(13)縱橫交錯形成網格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2)在徑向側壁環槽(11)中的徑向包覆體(2a)與縱向直槽(13)中的軸向包覆體(2b)相互交錯也形成網狀結構。進一步,金屬接箍本體(I)的開槽圓柱段兩端面處分別設有徑向端面環槽(1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2)兩端面的突起包覆體被金屬接箍本體(I)的徑向端面環槽(12)所固住。進一步,徑向側壁環槽(11)的截面為矩形槽(11a)、燕尾槽(I Ib )或T形槽(11c )。進一步,縱向直槽(13)的截面為矩形槽(11a)、燕尾槽(Ilb)或T形槽(11c)。進一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2)外表面為圓柱狀。或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2 )外表面分布有防磨棱(21)防磨棱(21)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2 )軸向為直線型或螺旋型分布。該高耐磨鋼塑復合接箍與傳統的高耐磨鋼塑復合接箍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專利技術由于在金屬接箍本體包覆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硬度適中,因此使用過程中還可最大程度避免對金屬油管的磨損,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與金屬油管對磨時,其自身具有極強的抗磨損性,同時對金屬油管的磨損極低或幾乎沒有。(2)本專利技術由于在金屬接箍本體的開槽圓柱段圓周上分布有徑向側壁環槽和縱向直槽,使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與金屬接箍本體復合為一體,有效地防止在使用過程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的脫落。(3)本專利技術由于金屬接箍本體的開槽圓柱段兩端面處分別設有徑向端面環槽,使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完全包覆固定在金屬接箍本體,進一步防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的脫落。(4)本專利技術由于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外表面分布有防磨棱,與耐磨層圓柱體結構相比,防磨棱使高耐磨鋼塑復合接箍進一步具有扶正和刮蠟等多重功效。附圖說明圖1: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一的結構示意 圖2:圖1的B-B剖視 圖3:圖1的A-A剖視 圖4:本專利技術中徑向側壁環槽或縱向直槽的截面放大示意圖1 ; 圖5:本專利技術中徑向側壁環槽或縱向直槽的截面放大示意圖1I ; 圖6:本專利技術中徑向側壁環槽或縱向直槽的截面放大示意圖1II ; 圖7: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二的結構示意 圖8:圖7的B-B剖視 圖9:本專利技術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包覆效果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 I一金屬接箍本體;11一徑向側壁環槽;lla—矩形槽;llb—燕尾槽;llc一T形槽;12—徑向端面環槽;13—縱向直槽;14一平面;15—螺紋;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21—防磨棱;2a—徑向包覆體;2b—軸向包覆體。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圖1至圖9,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方式一: 圖1中金屬接箍本體I的一開槽圓柱段的圓周上分布有至少兩條以上的徑向側壁環槽11,和圖2中的至少兩條以上的縱向直槽13。此外,開槽圓柱段兩端面處各至少有一條徑向端面環槽12。圖3中金屬接箍本體I的平面14為扳手卡口,供接箍連接抽油桿時擰扳手用。圖3中還設有供連接抽油桿用的螺紋15。圖1中徑向側壁環槽11和圖2中縱向直槽13的截面結構可以是圖4中的矩形槽11a,可以是圖5中的燕尾槽11b,可以是圖6中的T形槽11c,優先采用燕尾槽Ilb或T形槽 11c。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2完全包覆金屬接箍本體I的圓柱體圓周上所有徑向側壁環槽11和縱向直槽13,及圓柱體兩端面的徑向端面環槽1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2的外表面為圓柱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種新型高耐磨工程塑料,由于粘均分子量通常高達150萬以上(普通聚乙烯的分子量只有幾萬),其耐磨、耐沖擊、耐腐蝕、自潤滑、吸收沖擊能為現有塑料中最高值,被歐美稱為“令人驚異的塑料”,其綜合性能如下: ①耐磨性居現有塑料之冠,比尼龍66、聚四氟乙烯(PTFE)高4倍,是碳鋼、不銹鋼的7 10倍;(D沖擊強度列塑料之首,是尼龍66的14倍以上,ABS的5倍,難以沖斷,且能在液氮溫度(_196°C)下保持,這是其它任何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耐磨鋼塑復合接箍,包括金屬接箍本體(1),其特征在于:在金屬接箍本體(1)包覆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耐磨鋼塑復合接箍,包括金屬接箍本體(1),其特征在于:在金屬接箍本體(1)包覆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高耐磨鋼塑復合接箍,其特征在于:在金屬接箍本體(I)的開槽圓柱段圓周上分布有徑向側壁環槽(11)和縱向直槽(13),徑向側壁環槽(11)與縱向直槽(13)縱橫交錯形成網格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2)在徑向側壁環槽(11)中的徑向包覆體(2a)與縱向直槽(13)中的軸向包覆體(2b)相互交錯也形成網狀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高耐磨鋼塑復合接箍,其特征在于:金屬接箍本體(I)的開槽圓柱段兩端面處分別設有徑向端面環槽(1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層(2)兩端面的突起包覆體被金屬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繼敏,薛平,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化工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