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河流污染事故源定位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河流突發性COD污染事故的事故污染源的定位方法。
技術介紹
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學需氧量)污染是指由COD污染物引發的河流污染。COD污染物是用化學方法監測有機污染物的代稱,主要是含氮、磷的有機物。這類有機污染物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吸收,但微生物分解吸收并繁殖增長過程需要大量消耗水中溶解的氧,因此會造成水中生物因缺氧窒息死亡,水質惡化。COD污染物是自然水體中最常見的污染物,由COD污染物引發的河流污染事故,是我國河流,特別是城市河流最常見的污染事故。流域突發污染事件時,事故污染源(簡稱事故源)位點通常是未知的,必須及時查找確定事故源位點。但未知事故源的識別定位耗時長、易反復,往往不能及時確定。事故源不能及時查處控制,既導致流域污染加劇,又引起群眾對政府不信任等次生矛盾日漸突出。理論上,確定事故源位置的一種理想方法,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對各排污口與流域水質進行日常在線監測,當事故發生后,能夠及時從在線監測的各排污口數據變化確定事故排放口。但是受技術水平與經濟條件等因素的限制,我國僅部分省級重點污染源的排污口進行了規范化整治,絕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虧損企業、鄉鎮個體企業)依然處于不規則排放狀態。而我國標準化環境監測站建設的目標是確保環境質量狀況,在建和已建成的水質自動監測站僅設置在重要行政區進出境處,相距百余公里,只能作為水質預警的“哨兵”,同時水環境監測基本還停留在以人工監測為主的常規監測階段,無法實現大面積、全天候的動態監測。因此對所有排污口的在線監測 ...
【技術保護點】
河流突發性COD污染的事故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依如下步驟進行:步驟S1、確定控制河段基本數據河流污染發生后,根據水質監測數據確定控制河段T范圍,確定控制河段長度L,以控制河段的入口斷面為對照斷面,出口斷面為控制斷面,測量確定對照斷面COD濃度值CCOD0與控制斷面COD濃度監測值CCOD;依據當地環保部門資料確定污染河段T內各排污斷面αi,i=1,2,…n位置,以及αi與控制斷面間的距離li,i=1,2,…n;步驟S2、測算控制斷面COD濃度預測值CCODi′依次假設污染河段T內每一個排污斷面αi為事故源斷面,依式1計算在假設條件下事故源斷面αi對應的控制斷面COD濃度預測值CCODi′,i=1,2,…n:CCODi′=QCOD0exp(-k*L)+Σi=1n[QCODiexp(-k*Σj=inLj)]+qk*-qk*exp(-k*L)86.4×u式1式中,CCODi′—事故源斷面αi對應的控制斷面COD濃度預測值,mg/l;QCOD0—對照斷面輸入的COD的量,kg/d,由步驟S1所得CCOD0值依照常規公式計算確定;L—控制河段長 ...
【技術特征摘要】
1.流突發性COD污染的事故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依如下步驟進行: 步驟S1、確定控制河段基本數據 河流污染發生后,根據水質監測數據確定控制河段T范圍,確定控制河段長度L,以控制河段的入口斷面為對照斷面,出口斷面為控制斷面,測量確定對照斷面COD濃度值Ckmi與控制斷面COD濃度監測值Crai ; 依據當地環保部門資料確定污染河段T內各排污斷面α。 =1,2,...η位置,以及^與控制斷面間的距離Ii, i = 1,2,*..η ; 步驟S2、測算控制斷面COD濃度預測值Cam, 依次假設污染河段T內每一個排污斷面a i為事故源斷面,依式I計算在假設條件下事故源斷面a i對應的控制斷面COD濃度預測值Cam' , i = 1,2, -η:2.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步驟S2計算所得存在多個Cam,值與步驟SI所得控制斷面COD濃度監測值Ckjd接近時,對各接近的Cam'值對應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穎,歐陽峰,李勇,龔正君,陳鈺,王東梅,
申請(專利權)人:西南交通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