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平面顯示器。在平面顯示器中,將用來支撐顯示器本體的底座結構以可收納的方式設置在顯示器本體的底部。底座結構與顯示器本體底部的收納槽具有實質上類似的形狀,當底座結構收納在收納槽內時,可完全隱藏在顯示器本體內,減少運送、包裝的體積。在使用時,將底座結構自收納槽拉出并轉動后,即可做為支撐顯示器本體的底座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平面顯示器,特別是有關一種具有可收納底座的平面顯示器。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的進步,平面顯示器(Flat-Panel Display,FPD)幾乎已全面取代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 CRT)顯示器成為現今家庭以及商業娛樂的顯示技術主流。相對于傳統CRT顯示器笨重的體積,平面顯示器具有低耗電量、低輻射量,以及在體積上占盡優勢的薄型化特征。同時平面顯示器的尺寸擴大也帶動薄型化數字電視在消費娛樂領域的普及,例如一般家庭觀賞、戶外廣告、展覽用途等。目前在信息家電(information apparatus)中最普遍使用的平面顯示器是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或電衆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 PDP),其主要以臺面上的底座或壁掛的方式安裝。隨著市場價格競爭劇烈,目前市售平面顯示器多采用底座可拆卸的方式安裝,以縮減包裝體積,達到節省運輸成本的目的。然而即使傳統平面顯示器的底座可拆卸以縮減包裝體積,為了提供平面顯示器直立時的支撐穩定性,底座必須是具有一定支撐面積,以及一定厚度的質量體,相較于隨著薄型化技術而越來越薄的平面顯示器本體而言,當平面顯示器在裝箱時,整體的包裝厚度仍受限于底座的尺寸而無法進一步縮減。另一方面,可拆卸式的底座也增加了拆裝的功夫。至于直接固定在顯示器本體的底座設計,雖少了拆裝的功夫,但這樣的平面顯示器勢必因底座的緣故而隨時占用較多的空間,也占用了裝箱的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上述公知的平面顯示器的底座設計所造成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具有底座可收納設計的平面顯示器,當底座不需使用,例如在搬運、裝箱、壁掛時,可方便將底座收納在平面顯示器本體內,使平面顯示器的厚度縮減本體厚度。當欲使用底座時,直接將底座自本體移出即可支撐本體。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具有可收納底座的平面顯示器,包含有顯示器本體以及底座結構。該顯示器本體底部具有第一收納槽以及第二收納槽。該底座結構可收合在該顯示器本體內。該底座結構具有第一腳架以及第二腳架,該第一腳架以及該第二腳架分別容置在該第一收納槽以及該第二收納槽內,以隱藏在該顯示器本體內的收合位置。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平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腳架以及該第二腳架分別自該第一收納槽以及該第二收納槽沿直立方向移出該第一收納槽以及該第二收納槽,并以直立方向為軸轉動至使用位置,以支撐該顯示器本體。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平面顯示器,其底座結構可完全收納在顯示器本體內,這樣可節省平面顯示器在運輸、包裝、搬運時的整體體積,不因額外的底座占用空間。且底座結構可輕易自顯示器本體局部拉出且轉動后,即可將顯示器本體支撐在桌面或臺面上,顯著增加使用上的方便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具有可收納底座的平面顯示器的示意圖。圖2是平面顯示器的底座結構完全收納在顯示器本體內的正面示意圖。圖3是平面顯示器的底面示意圖。圖4是顯示器本體其中第一收納槽的示意圖。圖5是第一收納槽的局部示意圖。圖6是底座結構中的第一腳架及第二腳架的示意圖。圖7是第一腳架在第一收納槽中可移至收合位置的示意圖。圖8是第一腳架位于第一收納槽的收合位置的局部示意圖。圖9是第一腳架在第一收納槽中移至使用位置的示意圖。圖10是平面顯示器的底座結構在顯示器本體上轉動定位的示意圖。圖11是平面顯示器的側面示意圖。圖12是底座結構的第一腳架以及第二腳架的底部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I平面顯示器 10顯示器本體 20第一收納槽 21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23第三凹槽24第一開口30第二收納槽50第一腳架51第一軸體52第一座體53、63 樞紐結構54,64轉輪60第二腳架61第二軸體62第二座體70底座結構221卡合孔511,611 第一凸部512、612 第二凸部513,613 卡合點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考圖1,圖1是本專利技術具有可收納底座的平面顯示器I的示意圖。平面顯示器I具有一顯示器本體10以及一底座結構70。底座結構70包含一第一腳架50以及一第二腳架60,可以將顯示器本體10支撐在一桌面或臺面上。為同時達到輕量化以及具有足夠的結構支撐強度,底座結構70優選地由鋅鋁合金制成,然本專利技術不限于此,也可采用其它具有足夠強度的金屬、合金、或復合材料材質制成。請參考圖2以及圖3,圖2是平面顯示器I的底座結構70完全收納在顯示器本體10內的正面示意圖,圖3是平面顯示器I的底面示意圖。本專利技術所公開的具有可收納底座的平面顯示器I其底座結構70可設置在如圖1或圖3所示的使用位置,以支撐顯示器本體10,或在不需使用(如出廠時裝箱、搬運、運輸)時,將底座結構70收合在顯示器本體10內,如圖2所示的收合位置(因底座結構70收納且隱藏在顯示器本體10內,因此不會顯示在圖2中)。為了收納底座結構70,在顯示器本體10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收納槽20以及一第二收納槽30,底座結構70的第一腳架50以及第二腳架60則分別容置在第一收納槽20以及第二收納槽30內,以隱藏在顯示器本體10內的該收合位置。請參考圖4以及圖5,圖4是顯示器本體10的第一收納槽20的示意圖,圖5則是第一收納槽20的局部示意圖。第一收納槽20具有一第一開口 24,以及一第一凹槽21、一第二凹槽22以及一第三凹槽23 (第二收納槽30也類似,具有一第二開口以及一第一凹槽、一第二凹槽以及一第三凹槽)。請一并參考圖6,圖6是底座結構70的第一腳架50以及第二腳架60的示意圖。第一腳架50具有一第一軸體51以及一第一座體52,其中第一軸體51是圓柱體,第一座體52是長方柱體且具有邊長長度L2,邊長厚度W2。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第一軸體51垂直結合在第一座體52使第一腳架50成為T型,而在第一軸體51以及第一座體52之間另可設置一樞紐結構53,使第一軸體51可通過樞紐結構53而相對第一座體52傾斜一角度。在第一軸體51上則具有一第一凸部511以及一第二凸部512。同樣地,第二腳架60具有一第二軸體61以及一第二座體62,其中第二軸體61是圓柱體,第二座體62是長方柱體且具有邊長長度L2,邊長厚度W2。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第二軸體61垂直結合在第二座體62使第二腳架60成為T型,而在第二軸體61以及第二座體62之間另可設置一樞紐結構63,使第二軸體61可通過樞紐結構63而相對第二座體62傾斜一角度。在第二軸體61上則具有一第一凸部611以及一第二凸部612。如前所述,本專利技術的底座結構70在不使用時,可以完全收合在顯示器本體10的收納槽內。請繼續參考圖4 圖6,第一收納槽20的第一開口 24與第一腳架50的第一座體52具有實質上相同的輪廓,因此第一開口 24的長度L1與第一座體52的長度L2相當(或稍長以提供適當的容納余裕),而第一座體52的邊長厚度W2則與第一開口 24的寬度W3相當或稍窄,且小于顯示器本體10的厚度W1 (參考圖3)。第二收納槽30與第二腳架60的相對關系則類似,此處不再贅述,且在接下來的敘述中,以第一腳架50以及第一收納槽20來做說明,也適用在第二腳架60與第二收納槽30。請參考圖7,圖7是第一腳架50在第一收納槽20中可移至收合位置的示意圖。如前所述,第一腳架50的第一軸體51具有第一凸部511以及第二凸部512,其用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可收納底座的平面顯示器,包含有:顯示器本體,該顯示器本體底部具有第一收納槽以及第二收納槽;以及其特征在于,該平面顯示器包含:底座結構,可收合在該顯示器本體內,該底座結構具有第一腳架以及第二腳架,該第一腳架以及該第二腳架分別容置在該第一收納槽以及該第二收納槽內,以隱藏在該顯示器本體內的收合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1.02 TW 1001399351.一種具有可收納底座的平面顯不器,包含有: 顯示器本體,該顯示器本體底部具有第一收納槽以及第二收納槽;以及 其特征在于,該平面顯示器包含: 底座結構,可收合在該顯示器本體內,該底座結構具有第一腳架以及第二腳架,該第一腳架以及該第二腳架分別容置在該第一收納槽以及該第二收納槽內,以隱藏在該顯示器本體內的收合位置。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腳架以及該第二腳架分別自該第一收納槽以及該第二收納槽沿直立方向移出該第一收納槽以及該第二收納槽,并以直立方向為軸轉動至使用位置,以支撐該顯示器本體。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腳架具有第一軸體以及第一座體,該第二腳架具有第二軸體以及第二座體。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軸體垂直結合該第一座體,該第二軸體垂直結合該第二座體,使該第一腳架以及該第二腳架成為T型。5.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腳架以及該第二腳架分別具有樞紐結構,分別設置在該第一軸體與該第一座體之間,以及該第二軸體與該第二座體之間,使該第一軸體可相對該第一座體傾斜一個角度,且該第二軸體可相對該第二座體傾斜該角度,該底座結構用來沿直立方向移出該第一收納槽以及該第二收納槽,并以直立方向為軸轉動至使用位置時,提供該顯示器本體傾斜該角度。6.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顯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收納槽以及該第二收納槽分別在該顯示器本體的底面上具有第一開口以及第二開口,該第一座體以及該第二座體分別與該第一開口以及該第二開口具有實質上相同的輪廓。7.按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昭雄,劉俊銘,
申請(專利權)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