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用于翼的可調襟翼的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8687121 閱讀: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6:35
    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用于可調襟翼的裝置,所述可調襟翼可調節地安裝在機翼的主翼面上,尤其用于著陸襟翼,所述裝置帶有至少一個調節單元以對可調襟翼進行調節,所述調節單元具有設于或者能夠設于主翼面上的致動器(13)以及在致動器與可調襟翼之間延伸的運動調節機構(15),其中所述可調襟翼通過所述運動調節機構機械連接至致動器。所述裝置中,在所述主翼面與所述可調襟翼之間設有或能夠設有至少一個阻尼單元(16),其用于抑制可調襟翼因可調襟翼區域發生嚴重故障而作用在調節單元上的動態負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用于可調襟翼的裝置,所述可調襟翼可調節地安裝在翼的主翼面上,本專利技術尤其涉及用于飛機的著陸襟翼或控制襟翼的裝置,所述裝置帶有至少一個調節單元以對可調襟翼進行調節,所述調節單元具有設于(或者能夠設于)主翼面上的致動器以及在致動器與可調襟翼之間延伸的運動調節機構,其中所述可調襟翼通過運動調節機構機械連接至致動器。本專利技術還涉及本專利技術裝置的操作方法。
    技術介紹
    此類裝置是公知的技術。為了對可調襟翼進行調節,現代飛機一般會采用兩個此類裝置。所述兩個裝置的調節單元沿翼展方向相互分隔,并且其致動器通過中央扭轉軸系與中央傳動器耦合。所述中央扭轉軸系將傳動器的機械傳動力傳遞到致動器上,而所述致動器則相應地通過運動調節機構使得可調襟翼致動。飛行過程中,氣動力作用在翼的可調襟翼上,具體地,這取決于各可調襟翼相對于主翼面的設定,并且取決于飛行速度。作為氣動力作用在可調襟翼上的后果,形成作用在調節單元上的所謂襟翼力矩,而調節單元必須施加相應的襟翼反力矩以使得可調襟翼保持為所需的設定。當發生故障時,特別是發生危害安全飛行操作的嚴重故障,例如,其中一個調節單元的運動調節機構發生碎裂,就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即,其中一個調節單元無法再施加必須的襟翼反力矩,這樣,就不得不由另一個完好的調節單元施加所有的襟翼反力矩。這尤其會導致作用在該完好的調節單元的襟翼力矩突然增大,這樣,不僅襟翼力矩靜態地再分布在該完好的調節單元之外,并且在短時間內,除了所述靜態負載,該完好的調節單元上還作用有動態負載。該完好的調節單元必須設計為,其一并可承擔作用于其上的動態負載和靜態負載。尤其是,由于短時間內發生的動態負載相對較高,因此必須將調節單元的魯棒性設計得非常高,而這會對調節單元的重量帶來不利的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代替的設計,其可減輕調節單元的重量。 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可達成這一目的,具體地,在
    技術介紹
    中所述的此類裝置中,在主翼面與可調襟翼之間設有或能夠設有至少一個阻尼單元,其用于對由可調襟翼作用在調節單元上的動態負載進行抑制,所述動態負載尤其可由所述可調襟翼區域發生的嚴重故障形成。利用阻尼單元,可具體為減小發生故障時作用在調節單元上的動態負載。因此,調節單元可設計為強度較低,并因此可減小調節單元的重量,其減小的重量大于對阻尼單元的額外重量的補償。因此,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裝置可實現為,比現有此類裝置的重量輕,但仍然滿足所有安全飛行操作所需的所有要求。阻尼單元最好設計為并且相對于調節單元設置為,阻尼單元可減小可調襟翼因調節單元的運動調節機構碎裂而施加的動態負載。由此,以類似方式連接至可調襟翼的另一調節單元僅需承受較小的動態負載,甚至在大多數有利的情況項無需承受動態負載,由此可減小這一調節單元發生碎裂的風險。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結構,阻尼單元實現為獨立于運動調節機構的組件,并且阻尼單元設于運動調節機構的外側。由此,需要時,可以簡單、成本效益的方式獨立于調節單元對阻尼單元進行維修和更換。這一結構也可對阻尼單元進行肉眼觀察。此外,阻尼單元可獨立于調節單元設于可調襟翼與主翼面之間的合適位置,以達成對動態負載的優化抑制。具體地,阻尼單元可實現為桿形的組件,由此可以特別高的成本效益制造阻尼單J Li ο阻尼單元最好關節連接至主翼面與可調襟翼這兩者,這可促進調節單元對可調襟翼的調節。此處,阻尼單元最好在主翼面與可調襟翼之間沿翼展飛行橫穿,以具有很小的空氣阻力,并且因此在飛行過程中僅承受較小的氣動力。此外,由于襟翼力矩以及襟翼力矩再分配時發生的動態力矩沿翼展方向橫穿,因此這一結構增強阻尼單元的抑制作用。阻尼單元與調節單元的沿翼展方向看的高度最好相同。由此,可特別高效地控制調節單元發生碎裂時可調襟翼施加的動態再分配。阻尼單元可設計為并且設于可調襟翼與主翼之間,由此,其可減小由可調襟翼施加在調節單元上的動態負載,所述動態負載由另一調節單元的碎裂造成,所述另一調節單元沿翼展方向與第一調節單元隔開并且類似地用于調節所述可調襟翼。這樣,阻尼單元就主要用于抑制作用在第一調節單元上的動態負載,所述動態負載由另一調節單元區域發生碎裂或其他嚴重故障而造成。此處,若將阻尼單元集成入調節單元,尤其是集成入運動調節機構,是有利的。以此方式,可使得阻尼單元的重量保持為低,并且尤其可使得總重量比現有的裝置減小。此夕卜,阻尼單元在可調襟翼與主翼面之間的區域無需額外的空間或者僅需很小的額外空間。運動調節機構最好具有傳動桿,所述傳動桿的一端關節連接至致動器,所述傳動桿的另一端關節連接至所述可調襟翼。此處,阻尼單元集成入傳動桿。具體地,阻尼單元形成傳動桿的位于傳動桿的最好是剛性的兩端之間的部分。以這種方式,阻尼單元可特別容易地集成入運動調節機構。阻尼單元設計為并且設置為其對由調節單元在正常飛行條件下對所述可調襟翼的調節不進行抑制或僅進行較小的抑制。由此,可將阻尼單元視為與運動調節機構共同執行和存在的阻尼器,并且在正常飛行條件下以被動方式操作。具體地,無需對調節單元的傳動進行任何的性能調節或類似操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較佳結構,阻尼單元的的斷裂強度大于運動調節機構的斷裂強度,是其兩倍為佳,是其五倍為較佳,至少大一個數量級為尤佳。這樣,可以極大的可能性防止阻尼單元發生碎裂。誠然,阻尼單元的此類設計會使得阻尼單元的重量較大。然而,可總是將增加的重量保持為比調節單元本身實現為具有相對較高的斷裂強度所增加的額外重量小得多。因此,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裝置總是可實現為重量較小,同時滿足必要的安全要求。阻尼單元可設計為機械振蕩阻尼器。由此,可保持較低的成本。利用機械減震器,可快速地吸收而快速衰減作用在調節單元上的動態負載,所述動態負載因發生故障時襟翼力矩發生再分配而造成,所述襟翼力矩的再分配通常以可調襟翼振動的形式發生。阻尼單元也可設計為液壓振蕩阻尼器,因此仍然可實現高成本效益和輕質的阻尼器。此類液壓振蕩阻尼器的構建方式基本與現有的機動車液壓減振器相同,并且可具有填充有液壓流體的缸筒和設于缸筒中的活塞以及附接至所述活塞的可前后移動的活塞桿,其中振蕩阻尼器的位于缸筒的一端關節連接至主翼面,而位于活塞桿的另一端則關節連接至可調襟翼。具體地,液壓阻尼器可具有帶有抑制特性的推拉沖程,所述抑制特性可快速地抑制動態負載引起的可調襟翼的較快速振蕩,但對正常飛行條件下可調襟翼的調節幾乎沒有任何影響。由此,可以特別有利和簡單的方式實現共生的被動阻尼器。在正常飛行條件下,所述阻尼器不抑制著陸襟翼的調節運動,但可抑制任何由可調襟翼施加于調節單元上的突然發生的動態負載。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形式,阻尼單元的抑制特性可調,并且阻尼單元可在所謂的正常操作模式下操作,所述正常操作模式下,阻尼單元具有為故障所提供的抑制特性,用以達成消除可調襟翼施加的動態負載。此外,阻尼單元可在固定操作模式下操作,固定操作模式中,阻尼單元固定,換言之,其沒有裝有彈簧,而是形成剛性結構。以此方式,發生故障之后,由可調襟翼施加于調節單元的靜態負載可至少一部分地被傳送至阻尼單元,由此可進一步地減小調節單元的負載,從而可減小再次發生故障的風險。為了將阻尼單元固定至適當位置,例如,可將可致動的機械鎖定裝置設于阻尼單元上,由此可利用所述裝置將阻尼單元固定至適當位置。阻尼單元還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5.26 DE 102010021576.7;2010.05.26 US 61/348,1.一種裝置,其用于可調節地安裝在機翼的主翼面(5)上的可調襟翼(3),尤其是用于著陸襟翼,所述裝置包括至少一個用于對所述可調襟翼(3)進行調節的調節單元(11),所述調節單元(11)具有設于或能夠設于所述主翼面(5)上的致動器(13)以及在所述致動器(13)和所述可調襟翼(3)之間延伸的運動調整機構(15),其中所述可調襟翼(3)通過所述運動調節機構(15)機械連接至所述致動器(13),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翼面(5)與所述可調襟翼(3)之間設有或能夠設有至少一個阻尼單元(16,116),其用于對由所述可調襟翼(3)作用在所述調節單元(11)上的動態負載進行抑制,所述動態負載尤其可由所述可調襟翼(3)區域發生的嚴重故障形成。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單元(16,116)設計為并且相對于所述調節單元(11)設置為,當所述運動調節機構(15)發生碎裂時,所述阻尼單元(16,116)抑制所述可調襟翼(3)的移動。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 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單元(16,116)實現為獨立于所述運動調節機構(15)的組件,并且所述阻尼單元(16,116)設于所述運動調節機構(15)的外側,所述阻尼單元(16,116)尤其設計為桿的形式,所述桿最好關節連接至所述主翼面(5)與所述可調襟翼(3)這兩者并且在所述主翼面(5)與所述可調襟翼(3)之間橫穿翼展方向延伸。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單元(16,116)與所述調節單元(11)的沿所述翼展方向看的高度相同。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單元(16,116)設計為并且設置為其減小由所述可調襟翼(3)施加而作用在所述調節單元(11)上的動態負載,所述動態負載由另一調節單元(11)的碎裂造成,所述另一調節單元(11)沿所述翼展方向與第一調節單元(11)隔開并且用于調節所述可調襟翼(3)。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單元(16,116)集成入所述調節單元(11),尤其是集成入所述運動調節機構(15)。7.按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運動調節機構(15)具有傳動桿(49),所述傳動桿(49)的一端關節連接至所述致動器,所述傳動桿(49)的另一端關節連接至所述可調襟翼,并且 所述阻尼單元(16,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沃納·蒂克魯普威爾弗里德·艾莫斯
    申請(專利權)人:空中客車運作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VA无码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无码人妻黑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午夜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影院| 无码的免费不卡毛片视频|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京东热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内射|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少妇仑乱A毛片无码|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影音先锋中文无码一区|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久无码| 亚欧无码精品无码有性视频|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