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齒輪泵,其包括多個為了輸送介質而相互嚙合的齒輪,這些齒輪可旋轉地保持在泵殼內。齒輪之一由可以通過聯接端部與驅動裝置聯接的泵軸驅動。為了特別是在運行壓力波動大的情況下,即使在泵軸的轉一圈中負載狀況變換時也獲得均勻的輸送流,根據本發明專利技術在泵軸的圓周上設置有制動環,該制動環以至少一個制動面作用在泵軸的摩擦面上或作用在泵殼的摩擦面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如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齒輪泵。
技術介紹
應用齒輪泵輸送和計量流體是眾所周知的,在這些齒輪泵中待輸送的介質通過兩個相互嚙合的齒輪的咬合在泵吸入口與泵排出口之間被運輸。因此通過多個輸送環節(Foerderglied)可以很均勻地調節輸送量,因此這種齒輪泵優選應用于產生均勻的輸送量,諸如應用于在涂漆設備中提供漆料。例如由DE 10 2005 059 563 Al公知了這種齒輪泵。在該已知的齒輪泵中兩個相互嚙合的齒輪可旋轉地保持在泵殼內并且與泵軸相連接。泵軸以聯接端部從泵殼伸出且可以與馬達的驅動軸相聯接。當采用在排出口側或吸入口側或在兩側處具有變換的壓力負荷的這種齒輪泵時觀察到輸送流的不均勻性。通常情況下,保持在泵殼內的齒輪通過傳遞到泵軸上的轉矩驅動。對于由于壓力波動而在泵吸入口與泵排出口之間出現壓差逆轉的情況,除了泵軸的轉矩之外還有附加的壓力沿輸送方向作用在齒輪的齒面上,因此根據齒輪上的壓力的大小會完成從馬達驅動到獨立驅動的逆轉。這種沿負荷方向的變換在整個傳動系中傳送。由于傳動系中的扭轉間隙,現在導致在泵軸轉一圈中齒輪的旋轉速度加速并又減速。這種現象直接導致泵軸轉一圈期間輸送流中的不均勻性。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如此改進這種類型的齒輪泵,即,能夠與泵入口和泵出口的壓力比無關地產生盡可能均勻的輸送流。該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通過如下方式得以實現:在泵軸的圓周上設置制動環,該制動環以至少一個制動面作用在泵軸的摩擦面上或作用在泵殼的摩擦面上。 用相應的從屬權利要求的各特征和特征組合定義本專利技術的有益的改進方案。本專利技術的出眾之處在于:齒輪上的負載逆轉通過作用在泵軸上的制動力矩攔截并且不會繼續傳送到整個傳動系中。由此,只有齒輪的齒面之間的間隙起作用,但是這些間隙對輸送均勻性的影響僅僅是無關緊要的。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優點在于:可以與泵中所選擇的密封無關地在泵軸上產生定義的和相對高的制動力矩。另外不會通過通常的密封的密封唇產生較高的摩擦力矩,因為這些密封唇會在最短時間內磨損并導致運轉停止。就這點而言制動環提供了如下的優點:制動環的制動面和制動環的材料與產生制動力矩相協調。在此可以根據制動環的安置位置而在泵軸上或者在泵殼上構造相對應的摩擦面。然而特別優選的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齒輪泵根據改進方案的構造,在該構造中制動環不能相對轉動地(drehsicher)保持在栗殼內,并且在該構造中制動面構造在制動環的內徑上。在這種情況下泵軸的摩擦面優選構造在圓周上作為環繞的圓周表面,其外徑與制動環的內徑相比具有過盈量。由此已經可以調節制動環與泵軸之間的預定義的預應力。然而作為可選還有如下的可能性:制動環具有多個在內徑上均勻分布地設置的制動節段,這些制動節段分別構成一個分制動面。由此可以有益地避免制動環與泵軸之間的粘滑效應。為了一方面能夠實現簡單的裝配且另一方面獲得制動環與泵軸之間的定義的預應力,優選實施本專利技術的改進方案,在該改進方案中,制動節段在承載環上成形為一個構件,在該構件中,制動節段在側邊軸向伸出地設置在承載體上,并且在該構件中,制動節段通過圍繞的彈簧環保持在泵軸的圓周上。由此每個制動節段通過彈簧環均勻地壓在泵軸的圓周上,這樣制動節段的分制動面與泵軸的環繞的摩擦面共同作用。本專利技術的改進方案特別適合于將這樣的制動環事后整合在齒輪泵中,在該改進方案中泵殼具有多個外殼板和一個軸殼,其中,泵軸支承在外側的外殼板中并且以聯接端部伸入軸殼中,并且其中,制動環設置泵軸在軸殼內的軸段上。這樣存在將制動環設置在外殼板之外的可能性。特別是齒輪泵的改進方案適合于較高的運行壓力,在該改進方案中在外殼板之一內和/或在軸殼內在泵軸上設置有軸密封環,該軸密封環配置給泵軸在支承點與制動環之間的軸段。這樣使泵軸的密封與泵軸的制動之間的功能被明確地相互分開。由此可以與環繞的摩擦面無關地構造和加工構造在泵軸的圓周上的密封面。這樣可以針對相關的密封或制動的功能最佳化地調節每個軸段。為了盡可能攔截在泵殼內部作用在泵軸上的、相對制動環的內部的壓力,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齒輪泵的改進方案是特別有益的,在該改進方案中在軸殼內構造有用于徑向和軸向支撐泵軸的止推軸承。該止推軸承為此配置給泵軸在制動環與聯接端部之間的軸段。原則上也可以將制動環設置在止推軸承的外側。為了繼續提高合適材料情況下的制動環的功能性,根據一種有益的改進方案設置如下:制動環具有與制動面有間距的、用于密封的環繞的密封唇,該密封唇貼靠在泵軸的圓周上。由此泵軸的制動和泵軸的密封這兩個功能可以相互組合并且通過一制動環實施。由此可以有益地實現相對泵軸的聯接端部的高的密封性,其中,制動環與軸密封環在它們之間在泵軸的圓周上構成環形空腔,該環形空腔可填充封閉液體,這樣構成附加的屏障。此外通過相應地選擇封閉液體可以避免輸送介質的沉積和老化過程。因此這樣的齒輪泵特別適合于輸送和計量彩色漆。附圖說明下文將借助若干實施例參照附圖進一步闡述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齒輪泵。附圖中:圖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齒輪泵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性橫剖視圖;圖2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齒輪泵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性橫剖視圖;圖3為保持在栗軸的圓周上的制動環的不意性首I]視圖;圖4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齒輪泵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性橫剖視圖;圖5為圖4所示實施例的保持在泵軸上的制動環的示意性橫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示出的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齒輪泵的第一實施例。該齒輪泵包括泵殼I。該泵殼I構造成多部件的并且具有多個外殼板1.1、1.2和1.3以及軸殼1.4。在中間的外殼板1.3內含有用于兩個相互哨合的齒輪3和4的空隙。中間的外殼板1.3連同齒輪3和4保持在外側的外殼板1.1和1.2之間。在外側的外殼板1.1和1.2的端面中各設置有一個密封環1.5和1.6,通過這些密封環,中間的外殼板1.3與外側的外殼板1.1和1.2之間的間隙向外是密封的。齒輪之一 3與可旋轉的支承軸6固定連接。該支承軸6保持在兩個軸套6.1和6.2中,這些軸套被放入外側的外殼板1.1和1.2內。第二齒輪4不相對轉動地保持在泵軸5上。泵軸5以多個軸段可旋轉地支承在外殼板1.1和1.2中。為此外殼板1.1具有第一軸孔7.1且第二外殼板1.2具有第二軸孔7.2,軸套8.1和8.2保持在這些軸孔內。軸孔7.1構造成在外殼板1.1內的盲孔。與此相對,軸孔7.2在外殼板1.2中是貫通的,從而使泵軸5從外側的外殼板1.2中伸出。泵軸5的伸出到外側的外殼板1.2之外的軸段構成聯接端部5.1,在該聯接端部5.1上構造有成型部5.2。在外殼板1.2中設置有泵吸入口 2以及此處未示出的泵排出口,所述泵吸入口和泵排出口與齒輪3和4構成用于計量地輸送可流動的介質的輸送通道系統。泵軸5的伸出到外側的外殼板1.2之外的軸段由軸殼1.4包圍。該軸殼1.4為此與外殼板1.2固定連接。在軸殼1.4內構造有容納孔10,在該容納孔中可旋轉地引導聯軸器套9。該聯軸器套9在端側通過成型部5.2與泵軸5相連接。在對置側所述聯軸器套9具有一個成型孔,以與驅動裝置的驅動軸耦聯。聯軸器套9通過卡環12保持在軸殼1.4內,該軸殼在朝向聯軸器套9的軸向延長部中具有容納口 13。由此使泵可以通過插塞連接與驅動裝置耦聯。軸殼1.4在外殼板1.2那側具有與泵軸5同心設置的空隙31,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3.25 DE 102010012653.51.輪泵,包括多個為了輸送介質而相互嚙合的齒輪(3、4),這些齒輪可旋轉地保持在泵殼(I)內;并且包括用于驅動所述齒輪之一(4 )的泵軸(5 ),其中,所述泵軸(5 )通過聯接端部(5.1)與驅動裝置是可聯接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軸(5)的圓周上設置有制動環(11),該制動環以至少一個制動面(11.1)作用在所述泵軸(5)的摩擦面(5.3)上或作用在所述泵殼(I)的摩擦面上。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環(11)不能相對轉動地保持在所述泵殼(1.4)內,并且所述制動面(11.1)構造在所述制動環(11)的內徑上。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齒輪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軸(5)的摩擦面(5.3)是在圓周上環繞的圓周表面,其外徑相對于所述制動環(11)的內徑具有過盈量。4.按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齒輪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環(11)具有多個在所述內徑上均勻分布地設置的制動節段(16),這些制動節段分別構成一個分制動面(16.1)。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齒輪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節段(16)在側邊軸向伸出地在所述承載環(15)上成形為一個構件,且所述制動節段(16)通過圍繞的彈簧環(17)保持在所述泵軸(5)的圓周上。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U·黑爾賓,A·托姆齊克,D·維茨勒,
申請(專利權)人:歐瑞康紡織有限及兩合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