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熱交換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8687703 閱讀: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7:30
    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熱交換裝置,具備熱交換元件,其在主體外殼內,將室內空氣從元件室內空氣吸入口吸入并從元件室內空氣排出口排出,將戶外氣體從元件戶外氣體吸入口吸入并從元件戶外氣體排出口排出而進行室內空氣和戶外氣體的熱交換,熱交換元件使元件室內空氣排出口和元件戶外氣體排出口夾著排出口邊界部而形成,并且,將多個熱交換元件以使排出口邊界部彼此相對的方式配置而形成熱交換元件單元,熱交換元件單元具有室內空氣通風道和戶外氣體通風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熱交換裝置
    技術介紹
    圖15是表示現有的熱交換裝置的概略構造的正面圖,圖16是表示該熱交換裝置的概略構造的俯視圖。如圖15及圖16所示,熱交換裝置的主體100在下面具有檢修蓋101,在側面具有室內吸入口 102、室內吹出口 103、室外吸入口 104以及室外吹出口 105。另外,在主體100的中央部內,排氣用葉片106和供氣用葉片107安裝于電動機108上。在排氣用葉片106的外側設有排氣用風扇殼體109,在供氣用葉片107的外側設有供氣用風扇殼體110。層疊L形的風道而構成的多個熱交換元件111配置在排氣用風扇殼體109及供氣用風扇殼體110的外周部。另外,熱交換裝置的主體100還設有供氣風道114和排氣風道116。在此,供氣風道114為從室外吸入口 104到供氣用風道構成板112、熱交換元件111、供氣用葉片107、吹出管113、室內吹出口 103的風道。排氣風道116為從室內吸入口 102到排氣用風道構成板115、熱交換元件111、排氣用葉片106、吹出管113、室外吹出口 105的風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在對多個熱交換元件111進行維修時,將在主體100的下面設有的檢修蓋101卸下之后,取出熱交換元件111。因此,需要使檢修蓋101至少比排氣用風扇殼體109及供氣用風扇殼體110的外形大。在不拆下排氣用風扇殼體109和供氣用風扇殼體110,就卸下熱交換元件111的情況下,檢修蓋101的大小必須更大。另外,在從主體100的四面側面中的一個側面對熱交換元件111的情況(未圖示),為了將全部熱交換元件111卸下,必須卸下排氣用風扇殼體109和供氣用風扇殼體110。在這種現有的熱交換裝置中,存在的問題是,由于安裝于熱交換裝置主體的多個熱交換元件111,使得風道構造復雜,維修作業困難。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 - 349223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熱交換裝置具備:主體外殼,其具有室內空氣口、排氣口、戶外氣體口以及供氣口 ;排氣用風扇及供氣用風扇,該排氣用風扇設于主體外殼內,將室內空氣從室內空氣口吸入并從排氣口排出,供氣用風扇將戶外氣體從戶外氣體口吸入并從供氣口向室內供給;熱交換元件,其在主體外殼內分別隔開規定間隔而層疊多個板體,在板體之間交替地將室內空氣從元件室內空氣吸入口吸入并從元件室內空氣排出口排出,將戶外氣體從元件戶外氣體吸入口吸入并從元件戶外氣體排出口排出,進行室內空氣和所述戶外氣體的熱交換,其中,熱交換元件將元件室內空氣排出口和元件戶外氣體排出口夾著排出口邊界部而形成,并且將多個熱交換元件以使排出口邊界部彼此相對的方式配置,形成熱交換元件單元,熱交換元件單元具有從元件室內空氣排出口到排氣用風扇的室內空氣通風道和從元件戶外氣體排出口到供氣用風扇的戶外氣體通風道。通過排出邊界部不會使室內空氣通風道和戶外氣體通風道的空氣混合。而且,通過設為使熱交換元件和風道一體化的熱交換元件單元,在維修時不用分別將隔開多個熱交換元件的風道卸下,因此,維修作業變得容易。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熱交換裝置的概略構造的俯視圖;圖2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熱交換裝置的概略構造的正面圖;圖3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元件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元件單元的側面剖面圖;圖5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元件單元的正面立體圖;圖6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元件單元的背面立體圖;圖7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熱交換裝置的直交流型元件的熱交換元件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使用該熱交換裝置的直交流型元件的熱交換元件的熱交換元件單元的側面剖面圖;圖9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2的熱交換裝置的概略構造的正面圖;圖10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2的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元件單元的正面立體圖;圖11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2的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元件單元的背面立體圖;圖12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3的熱交換裝置的概略構造的俯視圖;圖13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3的熱交換裝置的概略構造的正面圖;圖14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3的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元件單元的正面立體圖;圖15是表示現有的熱交換裝置的概略構造的正面圖;圖16是表示現有的熱交換裝置的概略構造的俯視圖。標記說明1:主體外殼la、Ig:側面Ib:檢修蓋Ic:上面Id:下面Ie:—側If:另一側2:室內空氣口3:排氣口4:戶外氣體口5:供氣口6:排氣用風扇6a:排氣用葉片6b:排氣用殼體6c:排氣風道7:供氣用風扇7a:供氣用葉片7b:供氣用殼體7c:供氣風道8:風道隔板9a:電機基座9b:電機IOa:L 形壁IOb: L形通風路IOc:板體IOd:導熱體IOe:擴大板體11、15:熱交換元件Ila:元件室內空氣排出口Ilb:元件戶外氣體排出口lie:排出口邊界部Ild:風道邊界板Ile:元件室內空氣吸入口Ilf:元件戶外氣體吸入口Ilh:直交流型元件Il1:風道擴大部12:熱交換元件單元12a:室內空氣通風道12b:戶外氣體通風道12c:風扇側外裝面12d:檢修口側外裝面12e、14a:把手12f:元件軌道12g: 一面12h:與一面相對的面13:過濾器軌道13a:室內空氣過濾器13b:戶外氣體過濾器13c:室內空氣過濾器導向件13d:戶外氣體過濾器導向件14:保持腳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實施方式I)圖1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熱交換裝置的概略構造的俯視圖,圖2是表示該熱交換裝置的概略構造的正面圖。熱交換裝置具備主體外殼1、排氣用風扇6、供氣用風扇7、熱交換元件11。如圖1、圖2所示,在主體外殼I的側面Ia設有室內空氣口 2、排氣口 3、戶外氣體口 4、供氣口 5。在主體外殼I的至少一面設有檢修蓋lb。在主體外殼I內的一側Ie設有由排氣用葉片6a和排氣用殼體6b構成的排氣用風扇6。排氣用風扇6將室內空氣從室內空氣口 2吸入并且從排氣口 3排出。在此,室內空氣是指在室內產生的污染空氣。另外,在主體外殼I內的一側Ie設有由供氣用葉片7a和供氣用殼體7b構成的供氣用風扇7。供氣用風扇7將戶外氣體從戶外氣體口 4吸入并且從供氣口 5向室內供給。另外,在主體外殼I內設有風道隔板8以免排氣風道6c (從室內空氣口 2至排氣口 3的風道)和供氣風道7c (從戶外氣體口 4至供氣口 5的風道)混流。在此,排氣風道6c為連接室內空氣口 2、排氣用風扇6以及排氣口 3的風道。供氣風道7c為連接戶外氣體口 4、供氣用風扇7以及供氣口 5的風道。電機基座9a為風道隔板8的一部分。在電機基座9a固定有旋轉驅動排氣用葉片6a和供氣用葉片7a的電機%。在排氣風道6c和供氣風道7c配置有具備熱交換元件11的熱交換元件單元12。即,熱交換元件11為排氣風道6c及供氣風道7c的路徑的一部分。熱交換元件單元12配置于主體外殼I內的另一側If,通過元件軌道12f固定于主體外殼I內。另外,若卸下檢修蓋lb,熱交換元件單元12則從主體外殼I內側向檢修蓋Ib的方向滑行。如圖1所示,用于檢修主體外殼I內的設備的檢修蓋Ib設于另一側If的主體外殼I的側面lg。通過這樣的檢修蓋Ib的配置,容易取出熱交換元件單元1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5.11 JP 2010-108880;2010.09.14 JP 2010-205111.一種熱交換裝置,具備: 主體外殼,其具有室內空氣口、排氣口、戶外氣體口以及供氣口 ; 排氣用風扇及供氣用風扇,所述排氣用風扇設于所述主體外殼內,將室內空氣從所述室內空氣口吸入并從所述排氣口排出,所述供氣用風扇將戶外氣體從所述戶外氣體口吸入并從所述供氣口向室內供給; 熱交換元件,其在所述主體外殼內分別隔開規定間隔而層疊多個板體,在所述板體之間交替地將所述室內空氣從元件室內空氣吸入口吸入并從元件室內空氣排出口排出,將所述戶外氣體從元件戶外氣體吸入口吸入并從元件戶外氣體排出口排出,進行所述室內空氣和所述戶外氣體的熱交換,其特征在于, 所述熱交換元件將所述元件室內空氣排出口和所述元件戶外氣體排出口夾著排出口邊界部而形成,并且將多個所述熱交換元件以使所述排出口邊界部彼此相對的方式配置,形成熱交換元件單元, 所述熱交換元件單元具有從所述元件室內空氣排出口到所述排氣用風扇的室內空氣通風道和從所述元件戶外氣體排出口到所述供氣用風扇的戶外氣體通風道。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體外殼內的一側設有所述排氣用風扇及所述供氣用風扇,在所述主體外殼內的另一側設有所述熱交換元件單元,在所述另一側的所述主體外殼的側面設有用于檢修所述主體外殼內的設備的檢修蓋。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距所述側面最近的所述熱交換元件單元的檢修口側外裝面設有把手。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關閉所述檢修蓋時,通過所述檢修蓋按壓所述把手而使所述熱交換...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中曾根孝昭高山吉彥橋本俊彥飯尾耕次曾我洋太
    申請(專利權)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久久精品九九热无码免贵|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国产福利无码一区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91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亚洲v国产v天堂a无码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熟人妻视频|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日本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白峰美 |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丰满熟妇浪潮一区二区AV|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亚洲无码精品浪潮|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爆乳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亚洲&#228;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高h纯肉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yy111111少妇无码影院| 日韩美无码五月天| 不卡无码人妻一区三区音频 |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 99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