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球型扳手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是由如下三個步驟完成; (1)準備材料步驟:準備制作球型星狀扳手的圓柱桿本體; (2)預先車制成型步驟:在該圓柱桿本體的近端部處車制出預設頸凹部; (3)一次輥軋成型步驟:利用輥軋工具將圓柱桿本體的端部及頸凹部輥軋,并且一次輥軋成型出圓球型端。(*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提供一種;具體而言是指一種由預先車制成型及一次輥軋成型而構成的球型板手頭的制造方法。
技術介紹
由于現代工業科技生產手工具的技術水準不斷進步提升,而一般人對于精致手工具的消費力更是驚人地成長,所以,手工具加工技術已是目前十分重要的加工技術之一,目前一般所見的球型扳手產品便是一種最基本的手工器具。但是,由于球型扳手制造技術的步驟、生產方式各有不同,故制造技術是否產生較佳的效率、是否能夠簡化加工程序與是否節省成本便成為廠商最為重視的問題,此外,一般精密電子機構上所常見的星狀內角螺絲并無可以搭配的球型星狀扳手頭;因此,如何開發出一種具有上述功能的球型星狀扳手制造技術,早已變成研發者與制造商最想克服的幾個問題,而上述內容中所呈現的問題也是本案專利技術人研發本案的動機。一般目前最常見的球型扳手制造技術是采用刨削加工法制作球型端,如圖1中所示,其大體上是經過(1)準備材料;(2)投手車制;(3)精密定位;(4)六次刨削加工;(5)清理成品;藉由上述五個步驟可以生產出球型扳手,此種常用的球型扳手制作方法已在市面上銷售、使用許久,但是因為下列問題,造成數個有待改進的課題,在此一一分析解說于下其一,如圖2中所示,常用生產方式是以刨削工具(10)先往復刨削出球型端(11)的其中一面,而且必須配合精密的旋轉定位機構進行球型扳手本體(12)的定角度旋動,再以刨削工具(10)依次刨削出球型端(11)的其它五個面,由于此種常用球型端(11)的制造方式必須運用較高價位的精密旋轉定位機構,而且刨削工具(10)要分六次進行往復加工,故此種常用球型端(11)的制造方式必須運用較高價位的精密旋轉定位機構進行加工,而且刨削工具(10)要分六次進行往復加工,故此種常用球型端(11)的制造方式十分耗費成本及時間,更會產生許多繁雜的加工程序;其二,常用生產方式是以刨削工具(10)往復刨削出球型端(11)的各面形狀,但是由于刨削工具(10)的刨削工作會在球型端(11)的各面之間產生切削毛邊,故這種生產方式必須在整個加工程序的最后加入一道清理成品步驟,造成加工程序的增加;其三,常用生產方式的刨削工具(10)必須不斷往復刨削出球型端(11)的各面形狀,但是由于刨削工具(10)本身會磨損、消耗,故常用生產方式的刨削工具(10)時常需要重新研磨、更換及保養,造成生產成本的增加;其四,由于常用生產方式主要工具是刨削工具(10),但若要生產出球型星狀扳手頭,則刨削工具(10)無法進行加工,因為球型星狀扳手頭的每一工作面皆為曲面。目前市場上的星狀扳手頭均是以鍛壓加工制造,但是,鍛壓技術不但無法一次加工出球型頭端,且鍛壓加工會在成品外圍形成尖銳的毛邊,其生產方式內仍須在最后加入一道清理成品步驟,造成加工程序繁雜。鑒于此,本案專利技術人經過詳細分析,并積多年從事各種手工具加工機構與相關手工具研究與開發的經驗,設計此種可以有效簡化加工步驟、節省生產成本及提高生產效率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其經過(1)準備材料;(2)預先車制成型;(3)一次輥軋成型三個步驟,一次輥軋成型生產制造出球型星狀扳手頭。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本專利技術運用上述三個步驟一次輥軋成型解決以往球型扳手頭制造方法成本過高、浪費時間的問題,而且可以有效簡化加工步驟。本專利技術的再一專利技術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本專利技術利用預先車制成型步驟;可以有效保護一次輥軋成型步驟中的工具,使輥軋制造過程中的器具壽命更長,有效降低維護成本。為達到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一種,其采用準備材料準備制作球型星狀板手的圓柱桿本體,把圓柱桿本體的近端部車制出預設頸凹部,構成預先車制成型步驟,然后進行一次輥軋成型,利用輥軋工具將圓柱桿本體的端部及頸凹部輥軋,形成圓球型端。附圖說明圖1為常用加工方法的步驟圖。圖2為常用的刨削加工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加工方法的步驟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準備材料步驟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預先車制成型步驟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一次輥軋成型步驟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的成品示意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輥軋成型的另一實施例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輥軋成型的再一實施例圖。圖示符號對照說明刨削工具(10)球型端(11)扳手本體(12)本體(20)頸凹部(21)端部(22)輥軋工具(30)輥軋模(31)球型星狀端(40)輥軋工具(50)輥軋模(51)輥軋工具(60)具體實施方式現舉一較佳可實施例并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后,首先請參閱圖4、5、6、7所示,本專利技術是依據下列的操作步驟及手段進行(1)準備材料步驟請參閱圖4所示,先行準備制作球型星狀扳手的圓柱桿本體(20); (2)預先車制成型步驟請參閱圖5所示,在該圓柱桿本體(20)的近端部(22)處車制出一道預設頸凹部(21),并將圓柱桿本體(20)的端部(22)車制成圓球狀,而該圓球狀端部(22)及該頸凹部(21)的尺寸大于預設成品的尺寸;(3)一次輥軋成型步驟請參閱圖6所示,將該圓柱桿本體(20)的端部(22)定位在該輥軋工具(30)間,該輥軋工具(30)是呈相對輪狀,且利用輥軋工具(30)輪緣制作輥軋模(31),并將圓柱桿本體(20)的端部(22)定位在呈相對輪狀輥軋工具(30)的相對輥軋模(31)之間,在輥軋工具(30)的偏心加壓之下,該輥軋工具(30)會將圓柱桿本體(20)的端部(22)及頸凹部(21)充分輥軋,并且在一次輥軋程序下成型出圖7內的球型星狀端(40);由于輥軋成型技術能夠在一次輥軋程序中成型出球型星狀端(40)的六個工作面,且輥軋工具(30)不會在球型星狀端(40)的六個工作面間產生毛邊,故本專利技術無需進行清理成品工作,更可以有效簡化加工步驟為三道,大幅增加產能、降低成本。此外,由于本專利技術藉由輥軋工具(30)定位該圓柱桿本體(20),又可解決以往因球型星狀扳手頭旋轉定位機價格昂貴而增加生產成本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本專利技術利用預先車制成型步驟;先行制作出頸凹部(21),由于該頸凹部(21)的尺寸接近預設成品的工作尺寸,又將圓柱桿本體(20)的端部(22)車制成圓球狀,故可以有效保護(3)一次輥軋成型步驟中的輥軋工具(30)輥軋模(31),使輥軋模(31)的加工過程不會承受過大的應力(輥軋阻力較小),讓本專利技術的輥軋工具(30)壽命更長,并可有效降低維護成本。此外,本專利技術不但可以采用呈相對輪狀的輥軋工具(30),也可以采用圖8所示的相對板狀的輥軋工具(50),利用輥軋工具(50)表面制作輥軋模(51),并將圓柱桿本體(20)端部(22)定位在相對板狀輥軋工具(50)的相對輥軋模(51)間,在輥軋工具(50)的加壓之下,同樣能夠在一次輥軋程序中成型出球型星狀端(40)的六個工作面;另請參閱圖9所示,本專利技術的也能采用三個相對輪狀的輥軋工具(60),同樣能夠在一次輥軋程序中成型出球型星狀端(40)的六個工作面。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包括準備材料、預先車制成型、及一次輥軋成型三個步驟;通過上述的三個制造步驟,不僅可以解決以往球型扳手頭制造方法成本過高、浪費時間、無法制造球型星狀扳手頭的問題,而且可以有效簡化加工步驟,達到了本專利技術人的專利技術目的。權利要求1.一種,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是由如下三個步驟完成;(1)準備材料步驟準備制作球型星狀扳手的圓柱桿本體;(2)預先車制成型步驟在該圓柱桿本體的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銘洲,
申請(專利權)人:黃銘洲,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