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輸送裝置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簡易餐飲餐具輸送裝置,它包括設于上層的機架、設于底層的腳架、輸送菜式、飲品或餐具的輸送機構和承接菜式、飲品或餐具的滾軸架,輸送機構通過機架和腳架于不同高度的兩層面間傾斜設置,輸送機構兩端設有感應裝置,該輸送機構由連接在機架的上滾筒、連接在腳架的下滾筒以及傳動連接在上滾筒和下滾筒之間的輸送帶組成,該輸送帶上設置有若干承托座,機架底部設有可調節正反轉的驅動部,該驅動部與上滾筒傳動連接,滾軸架設在輸送機構的兩端或其中一端,滾軸架與輸送機構的連接端設有承接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既提高了服務效率,又保證了服務質量,大大降低勞動強度,節省了人力物力。(*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輸送裝置
,特指一種簡易餐飲餐具輸送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業的服務質量、服務效率等也在隨之提升,以滿足人們高品質生活的需求。衣食住行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食”;餐飲業作為人們生活中“食”的一部分,對人們的生活需求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餐飲業中的餐館、飯店等,送菜、餐具運送仍是傳統電梯或人工操作,若廚房與客人入席的位置相差較遠,甚至根本不在同一層,那么,運送的飯菜時間較長,便容易在運送途中變涼,影響客人進餐,更耽誤客人的進餐時間,服務效率低下;若遇到客人排隊等待,餐具的及時清理也收到嚴重制約,嚴重影響餐飲的整體服務質量,還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餐飲業的發展,而顯其具有改進的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簡易餐飲餐具輸送裝置,該輸送裝置代替傳統電梯或人工運送,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服務員送菜/飲品、餐具輸送清理的工作效率。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簡易餐飲餐具輸送裝置,它包括設于上層的機架、設于底層的腳架、輸送菜式、飲品或餐具的輸送機構和承接菜式、飲品或餐具的滾軸架,所述輸送機構通過機架和腳架于不同高度的兩層面間傾斜設置,輸送機構兩端設有感應裝置,該輸送機構由連接在機架的上滾筒、連接在腳架的下滾筒以及傳動連接在上滾筒和下滾筒之間的輸送帶組成,該輸送帶上設置有若干承托座,所述機架底部設有可調節正反轉的驅動部,該驅動部與上滾筒傳動連接,所述滾軸架設在輸送機構的兩端或其中一端,滾軸架與輸送機構的連接端設有承接結構。所述輸送機構兩端的設置高度為100 1000mm,該輸送機構的傾斜角度為I 90度。所述輸送帶上等距設置有兩個以上承托座,各承托座于輸送帶上呈階梯結構,各承托座的承托面與水平面相互平行。所述各承托座均由兩個以上承托單體等距設置形成,各承托座的大小相一致,各承托單體的形狀和大小亦相一致。所述驅動部可為減速馬達,該驅動部連接有變頻器,該驅動部前端連接有傳動齒輪,與該驅動部傳動連接的上滾筒對應傳動齒輪一端連接有從動齒輪,傳動齒輪與從動齒輪間以鏈條相連接。所述輸送機構兩側設有導軌,該輸送機構兩端的感應裝置安裝在兩側的導軌上,其中,該感應裝置可為紅外線感應裝置。所述滾軸架上等距設置有兩個以上可自由轉動的滾軸單體,各滾軸單體于滾軸架上形成載物面,滾軸架的承接結構由兩個以上側臥的“J”形承接部等距排列而成,各“J”形承接部的長度相一致。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過在樓層間設置輸送裝置,以代替傳統的運送方式,既提高了飯店、餐館等場所的服務效率,又保證了其服務質量,輸送裝置的正反轉以及可調速設計,使服務員僅需在自己所處樓層的便可輕松完成相應工作,大大降低勞動強度,節省了人力物力,加之,該輸送裝置包括高度要求、滾軸架和感應裝置相配合的人性化設計,更好地符合人們的使用習慣。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立體結構圖。圖2是本技術無滾軸架狀態的結構側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2所示,本技術關于一種簡易餐飲餐具輸送裝置,它包括設于上層的機架1、設于底層的腳架2、輸送菜式、飲品或餐具的輸送機構3和承接菜式、飲品或餐具的滾軸架4。如圖1、2所示,輸送機構3由連接在機架I的上滾筒31、連接在腳架2的下滾筒32以及傳動連接在上滾筒31和下滾筒32之間的輸送帶33組成,輸送機構3通過機架I和腳架2于不同高度的兩層面間傾斜設置,此處可將該輸出裝置設置在樓層之間,輸送機構3下端設置在靠近廚房位置,輸送機構3兩端設有感應裝置5,該輸送帶33上設置有若干承托座331,其中,輸送機構3兩端的設置高度為100 1000mm,高度的要求,使得服務員無需弓背彎腰即可輕松取走輸送機構3輸送過來的飯菜、飲品或餐具,使得該輸送裝置更為人性化,該輸送機構3的傾斜角度為I 90度,可根據餐廳、飯館等場所的實際需要選擇傾斜角度,以確保輸送裝置安裝后更適用于相應的場所。進一步地,輸送機構3兩側設有導軌,該輸送機構3兩端的感應裝置5安裝在兩側的導軌上,其中,該感應裝置5可為紅外線感應裝置。如圖1、2所示,輸送帶33上等距設置有兩個以上承托座331,各承托座331于輸送帶33上呈階梯結構,各承托座331的承托面與水平面相互平行,各承托座331均由兩個以上承托單體a等距設置形成,各承托座331的大小相一致,各承托單體a的形狀和大小亦相—致。機架I底部設有可調節正反轉的驅動部11,驅動部11的正反轉調節,處理方便底層送菜/飲品、餐具到高層之外,還為高層服務區域的清潔帶來了方便,清理收集好的餐具可通過輸送裝置直接輸送到底層,方便底層工作的服務員及時處理;該驅動部11與上滾筒31傳動連接,所述滾軸架4設在輸送機構3兩端或其中一端,滾軸架4與輸送機構3的連接端設有承接結構,其中,驅動部11可為減速馬達,以保證輸送的平穩,該驅動部11連接有變頻器,該變頻器的調整速率范圍是0-15米/分鐘,驅動部11可通過變頻器按實際需要調整輸送裝置的輸送速度,以保證服務的效率,使得輸送裝置的使用更為人性化,該驅動部11前端連接有傳動齒輪,與該驅動部11傳動連接的上滾筒31對應傳動齒輪一端連接有從動齒輪,傳動齒輪與從動齒輪間以鏈條相連接。如圖1所示,滾軸架4上等距設置有兩個以上可自由轉動的滾軸單體41,各滾軸單體41于滾軸架4上形成載物面,滾軸架4的承接結構由兩個以上側臥的“J”形承接部42等距排列而成,各“J”形承接部42的長度相一致,采用“J”形承接部42,使得物品能順暢地過渡到滾軸架4上,避免物品在過渡時卡在滾軸架4與輸送機構3銜接處。以送菜為例,當輸送裝置處于向上輸送狀態(即正轉)時,僅是輸送機構3上端的紅外線感應裝置工作,制作完成的菜式放置到相應的承托座331上,通過承托座331將菜式輸送到相應樓層,在菜式達到樓層時,菜式會觸發到輸送機構3上端的紅外線感應裝置,此時,被阻斷的紅外線感應裝置作用于驅動部11,使得驅動部11停轉,以暫停輸送機構3傳輸;待服務員取走該處菜式后,紅外線感應裝置恢復正常,驅動部11繼續轉動,使輸送機構3繼續往上輸送。以餐具清潔為例,使輸送裝置處于向下輸送狀態(即反轉),僅以輸送機構3下端的紅外線感應裝置工作,將清潔收集好的餐具放到相應的承托座331上,通過承托座331將餐具輸送到底層,通過紅外線感應裝置控制輸送裝置的停/轉,既保證了工作質量,更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人力物力。再者,滾軸架4的設置,保證了物品的輸送過程中,若出現無觸及紅外線感應裝置之情形時,可有效承接,以避免物品,特別是餐具跌落受損。以上所述僅是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技術的范圍進行限定,故在不脫離本技術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技術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裝飾,均應落入本技術申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簡易餐飲餐具輸送裝置,它包括設于上層的機架、設于底層的腳架、輸送菜式、飲品或餐具的輸送機構和承接菜式、飲品或餐具的滾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機構通過機架和腳架于不同高度的兩層面間傾斜設置,輸送機構兩端設有感應裝置,該輸送機構由連接在機架的上滾筒、連接在腳架的下滾筒以及傳動連接在上滾筒和下滾筒之間的輸送帶組成,該輸送帶上設置有若干承托座,所述機架底部設有可調節正反轉的驅動部,該驅動部與上滾筒傳動連接,所述滾軸架設在輸送機構的兩端或其中一端,滾軸架與輸送機構的連接端設有承接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簡易餐飲餐具輸送裝置,它包括設于上層的機架、設于底層的腳架、輸送菜式、飲品或餐具的輸送機構和承接菜式、飲品或餐具的滾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機構通過機架和腳架于不同高度的兩層面間傾斜設置,輸送機構兩端設有感應裝置,該輸送機構由連接在機架的上滾筒、連接在腳架的下滾筒以及傳動連接在上滾筒和下滾筒之間的輸送帶組成,該輸送帶上設置有若干承托座,所述機架底部設有可調節正反轉的驅動部,該驅動部與上滾筒傳動連接,所述滾軸架設在輸送機構的兩端或其中一端,滾軸架與輸送機構的連接端設有承接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機構兩端的設置高度為100 1000mm,該輸送機構的傾斜角度為I 90度。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帶上等距設置有兩個以上承托座,各承托座于輸送帶上呈階梯結構,各承托座的承托...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樊王團,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北駝輸送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