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工牙根及植體,所述人工牙根包含:一主體部,所述主體部一外表面形成一漸進式螺紋,且具有一圓弧形的端部,所述環狀螺紋用以對應植入于一齒槽骨的一海綿骨內;及一冠狀部,所述冠狀部一外表面形成一環狀螺紋,且具有一連接槽孔,所述環狀螺紋用以對應植入于所述齒槽骨之一皮質骨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不但可以分散咬合力,減少骨質流失,還可以解決應力過于集中的問題,降低植入時傷害神經的風險,并且改善植體植入的定位,以有效提升手術的成功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人工植牙領域,特別是關于一種具有圓弧形端部及環狀螺紋的人工牙根及植體。
技術介紹
牙科植體是一種可取代一整顆或局部真牙的植體,其主要包含人工牙根、支臺體及牙冠三大部分。在進行植牙時,牙醫在齒槽骨內先打入人工牙根,待人工牙根與齒槽骨緊密結合后,再于其上裝置支臺體,如此可以解決傳統活動式假牙不夠穩固或經年累月下來骨質萎縮等缺點。其次,人工牙根亦解決傳統假牙長期以來無法克服的重大問題,例如:可直接在缺牙區植入人工牙根,而無需修磨兩側鄰接的牙齒,或者通過金屬鉤子卡住相鄰牙齒制作假牙。然而,該人工牙根在實際使用上仍具有下述問題,例如:(I)現有人工牙根僅利用主體部的螺旋進行固定與齒槽骨密合,在咬合時,骨組織受力最大處位于皮質骨上部處,當應力分配不均勻時,易造成植體周圍受損的骨質被人體吸收,骨整合流失形成囊袋,使得牙菌斑堆積于囊袋的機會增加,或是產生旋轉及松脫等情形。(2 )由于現有人工牙根的外型設計不佳,使得人工牙根觸及神經及上顎鼻竇的風險因而提高,導致植入時傷害神經的風險,進而在人工牙根周圍產生軟組織增生、化膿、流血、疼痛等現象,嚴重時甚至造成患者臉型歪斜。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種人工牙根及植體,以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人工牙根及植體,利用圓弧形端部,以便均勻分配應力,降低植入時造成不必要的穿孔以及壓迫頦神經的風險,并且改善人工牙根植入的定位,以有效提升手術的成功率。本技術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人工牙根及植體,利用環狀螺紋,分散應力,進而減少骨質流失。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人工牙根,其設有:一主體部,所述主體部一外表面形成一漸進式螺紋,且具有一圓弧形的端部,其中該環狀螺紋用以對應植入于一齒槽骨的一海綿骨內;及一冠狀部,所述冠狀部一外表面形成一環狀螺紋,且具有一連接槽孔,其中該環狀螺紋用以對應植入于所述齒槽骨之一皮質骨處。在本技術之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漸進式螺紋為雙頭螺旋螺紋,且所述環狀螺紋靠近主體部的一側為弧形曲面。在本技術之一實施例中,所述主體部具有二螺旋切削刃,其中所述二螺旋切削刃分別由所述主體部的端部對稱設置于所述漸進式螺紋上。在本技術之一實施例中,所述螺旋切削刃相對于所述主體部的一軸線具有一傾斜角度,且延伸至所述主體部長度的1/2至2/3之間。在本技術之一實施例中,所述主體部為鈍錐形圓柱狀,及所述冠狀部為圓柱狀。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還提供一種人工植體,其設有:一人工牙根,其包含:一主體部,所述主體部一外表面形成一漸進式螺紋,且具有一圓弧形的端部,其中該環狀螺紋用以對應植入于一齒槽骨的一海綿骨內;及一冠狀部,所述冠狀部一外表面形成一環狀螺紋,且具有一連接槽孔,其中該環狀螺紋用以對應植入于所述齒槽骨之一皮質骨處;以及一牙冠,所述牙冠結合在所述人工牙根上。在本技術之一實施例中,所述人工植體還包含:一連接柄,結合在所述冠狀部的一連接槽孔內;以及一支臺體,結合在所述連接柄上,且所述牙冠結合在所述支臺體上。在本技術之一實施例中,所述漸進式螺紋為雙頭螺旋螺紋,且所述環狀螺紋靠近主體部的一側為弧形曲面。在本技術之一實施例中,所述主體部具有二螺旋切削刃,所述二螺旋切削刃分別由所述主體部的端部對稱設置于所述漸進式螺紋上。在本技術之一實施例中,所述螺旋切削刃相對于所述主體部的一軸線具有一傾斜角度,且延伸至所述主體部長度的1/2至2/3之間。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在相同負荷大小下,齒槽骨于咬合時可承受較佳的應力分布,有效降低人工牙根與周圍骨質所造成的過高應力,進而減少其周圍骨質流失或旋轉松脫的現象發生。此外,本技術可藉由精確掌控齒槽骨的形狀、厚度與神經、血管及鼻竇的位置,配合本技術各項設計,進一步降低感染引發的過敏反應、流鼻水或流鼻血等植體手術時可能帶來的風險。關于本技術的特征與實做,配合圖式做最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1: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人工牙根示意圖。圖2:圖1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圖。圖3:圖1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圖。圖4: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人工牙根、支臺體與牙冠組裝示意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0——人工牙根;11——主體部;111——漸進式螺紋;112——端部;113——螺旋切削刃;12—冠狀部;121—環狀螺紋;122—連接槽孔;123——內螺紋;124——內六角形設計;13——連接柄;14——支臺體;15——牙冠;16——牙齦;17——海綿骨;18——皮質骨。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讓本技術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將特舉本技術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另外,本技術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內」、「外」或「側面」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創作,而非用以限制本創作。請參照圖1所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人工牙根10主要包含一主體部11及一冠狀部12。該主體部11外表面具有一漸進式螺紋111,且其底部的一端部112為一圓弧形設計,及所述主體部11具有二螺旋切削刃113,其分別由該主體部11的端部對稱設置于該雙螺旋漸進式螺紋111上。該冠狀部12的外表面具有一環狀螺紋121,且其內部具有一連接槽孔122 ;其中該環狀螺紋121對應于皮質骨(未畫出)的位置。本技術將于下文利用第I至4逐一詳細說明較佳實施例的上述各組件的細部構造、組裝關系及其運作原理。請再參照圖1,相較于現有圓柱狀的主體部,本技術的主體部11為一鈍錐形圓柱狀設計,其近似拔牙傷口后自然牙根的外型,因此符合生物密合性,且具有較高的穩定度,并可將咬合時的力量平均傳遞至該主體部11周圍,本實施例自距離該主體部11端部1/3處逐漸向上增加直徑。該主體部11具有一漸進式螺紋111,在水平力的作用下,該漸進式螺紋111可依旋轉方式達到擠壓齒槽骨的目的,有效減少最大應力,并增加植入后初期的穩定度,使得骨整合比例增加,特別在受到側向力時,海綿骨部分力量可均勻分布,又可擴張窄骨脊,使受損的骨質亦可獲得高穩定度。此外,該漸進式螺紋111可引導植入過程中血液攀附,并搭配螺紋寬度逐漸撐開齒槽骨。在本實施例中,該漸進式螺紋111為一雙頭螺旋螺紋,又稱雙導程螺旋,每次旋轉可前進兩個導程距離,此設計可節省植入手術一半時間,且在手術過程中亦不產生多余的熱。該主體部11的端部112 (前端)為一圓弧形設計,其用以避免該人工牙根10觸及或刺穿神經及上顎鼻竇。在本技術之一實施例中,該主體部11另具有二螺旋切削刃113,其分別由該主體部11的端部對稱設置于該雙螺旋漸進式螺紋111上。一般切削刃的設置沿人工植體旋轉軸線方向平行制作,過程中容易因為高旋轉阻力對齒槽骨產生極大壓力。而本技術的二螺旋切削刃113相對于該主體部11的一軸線(縱軸)具有一傾斜角度(例如介于10度至45度之間),且延伸至該主體部11長度的1/2至2/3之間。該螺旋切削刃113可漸進式擠壓齒槽骨,緩和扭力,減小切削力,同時可進一步引導血液及骨屑,被該螺旋切削刃113切削下來的碎骨將來可參與新骨的生成。此外該螺旋切削刃113還可避免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主體部,所述主體部一外表面形成一漸進式螺紋,且具有一圓弧形的端部,其中該環狀螺紋用以對應植入于一齒槽骨的一海綿骨內;及一冠狀部,所述冠狀部一外表面形成一環狀螺紋,且具有一連接槽孔,其中該環狀螺紋用以對應植入于所述齒槽骨之一皮質骨處。
【技術特征摘要】
1.種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主體部,所述主體部一外表面形成一漸進式螺紋,且具有一圓弧形的端部,其中該環狀螺紋用以對應植入于一齒槽骨的一海綿骨內;及 一冠狀部,所述冠狀部一外表面形成一環狀螺紋,且具有一連接槽孔,其中該環狀螺紋用以對應植入于所述齒槽骨之一皮質骨處。2.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所述漸進式螺紋為雙頭螺旋螺紋,且該環狀螺紋靠近主體部的一側為弧形曲面。3.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部具有二螺旋切削刃,所述二螺旋切削刃分別由所述主體部的端部對稱設置于所述漸進式螺紋上。4.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切削刃相對于所述主體部的一軸線具有一傾斜角度,且延伸至所述主體部長度的1/2至2/3之間。5.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部為鈍錐形圓柱狀,及所述冠狀部為圓柱狀。6.種人工植體,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人工牙根,所述人工牙根包含: 一主體部,所述主體部一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政峰,鄭穎隆,曾崇智,黃俊學,謝政勛,王筱晴,
申請(專利權)人:臺灣植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