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控式阻鼾器,其包括上牙套、下牙套、兩個連接桿、四個鎖扣以及四個鎖釘,上牙套與下牙套能相互咬合,兩個連接桿位于該上牙套與該下牙套的相對兩側上,并連接該上牙套與該下牙套,每個連接桿的兩端分別通過鎖扣與鎖釘固定在該上牙套與該下牙套上,每個連接桿為彈性連接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安全有效、舒適且利于下頜生理動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阻鼾器,尤其是涉及一種可控式阻鼾器。
技術介紹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由于睡眠中反復出現呼吸暫停,血氧飽和度下降,上氣道阻塞為特征的復雜綜合征,長此以往,導致心,腦,腎等并發癥,甚至猝死。目前臨床用于治療OSAS的口腔矯治器分兩類,一類是一體式,取戴很不方便,一類為分體拉桿式,此矯治器的拉桿容易損壞,帶入口內后垂直向活動范圍局限,且口水較多者,口腔容積較小的患者因其非真正意義上彈性拉桿故限制下頜自由度易發生嗆咳,增加窒息風險。拉桿式阻鼾器現有結構形態請參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申請號201120059504.2的《一種用于人體口腔的阻鼾器》,其臨床應用在5年以上時,上、下前牙咬合的垂直距離減少。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安全有效、舒適且利于下頜生理動度的可控式阻鼾器。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可控式阻鼾器,其包括上牙套、下牙套、兩個連接桿、四個鎖扣以及四個鎖釘,上牙套與下牙套能相互咬合,兩個連接桿位于該上牙套與該下牙套的相對兩側上,并連接該上牙套與該下牙套,每個連接桿的兩端分別通過鎖扣與鎖釘固定在該上牙套與該下牙套上,每個連接桿為彈性連接桿。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該連接桿包括均為不銹鋼的外管、內管、彈簧、以及抵持件,該彈簧收容在該外管內,該抵持件卡合在該外管的一端,該內管的一端從該外管的另一端延伸在該外管內,該內管的另一端設有止擋部卡合于該外管外,該彈簧位于該內管與該抵持件之間。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兩個連接桿位于上、下頜牙列尖牙與尖牙之間押題中分處,并與牙合平面平行。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上、下牙套上牙列第二雙尖牙遠中設有與牙合平面垂直且相切的上牙列導板與下牙列導板。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該彈簧為不銹鋼弓絲。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該不銹鋼弓絲的直徑為0.9mm。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上、下牙套分別采用內軟外硬的墊壓塑真空膜片。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上、下牙套分別采用3mm厚內軟外硬的墊壓塑真空膜片。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該上牙套的尖牙遠中唇頰側各設置預留圓孔,該下牙套的第一磨牙遠中處唇頰側設置預留圓孔。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上、下牙套分別開設有供相應前牙通過的開口。本技術提供的可控式阻鼾器的優點在于:安全有效,舒適且利于下頜生理動度,使90%的患者減少打鼾,使睡眠窒息指數下降50% ;抗力得到提高,并克服了以往雙拉桿式在臨床應用中多數患者因牙周病或生理性的前牙移位后,制作完成后臨床帶入困難,甚至造成患者前牙壓痛,被迫承受壓力存有潛在松動的風險;連接桿的不銹鋼材質克服了老化和易損壞,且連接桿可根據患者打鼾或伴有憋氣改善的程度,通過加長外管、內管間彈簧的距離使下頜再次固定于適當的前伸位置,帶動頜骨和舌根前移,減少舌根對懸雍垂和軟腭的壓迫,擴大狹窄的腭咽、舌咽部氣道,擴大了咽腔,呼入的氣體流動速度減小,從而減少了產生打鼾的軟組織顫動,達到抑制打鼾的目的。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可控式阻鼾器的上牙套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可控式阻鼾器的下牙套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可控式阻鼾器的連接桿的立體分解圖。主要符號說明:上牙套1、下牙套2、鎖扣4、外管6、內管7、彈簧8、抵持件9、止擋部10、上開口 11、下開口 12、上牙列導板13、下牙列導板14。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請一并參閱圖1、圖2、及圖3,本技術較佳實施方式提供的可控式阻鼾器包括上牙套1、下牙套2、兩個連接桿、四個個鎖扣4以及四個鎖釘(圖未示)。上牙套I與下牙套2能相互咬合,兩個連接桿位于該上牙套I與該下牙套2的相對兩側上,并連接該上牙套I與該下牙套2,每個連接桿的兩端分別通過鎖扣4與鎖釘固定在該上牙套I與該下牙套2上。上牙套I與下牙套2分別采用內軟外硬的墊壓塑真空膜片,優選地,采用3mm厚內軟外硬的墊壓塑真空膜片。連接桿為彈性連接桿,上牙套I與下牙套2咬合時,因其具有彈性而可以適當調整上牙套I與下牙套2之間的間距。連接桿增加阻鼾器的抗力,并克服了以往雙拉桿式在臨床應用中多數患者因牙周病或生理性的前牙移位后,制作完成后臨床帶入困難,甚至造成患者前牙壓痛,被迫承受壓力存有潛在松動的風險。兩個連接桿位于上、下頜牙列尖牙與尖牙之間押題中分處,并與牙合平面平行。連接桿包括均為不銹鋼的外管6、內管7、彈簧8、以及抵持件9。該彈簧8收容在該外管6內,該抵持件9卡合在該外管6的一端,該內管7的一端從該外管6的另一端延伸在該外管6內,該內管7的另一端設有止擋部10卡合于該外管6外,該彈簧8位于該內管7與該抵持件9之間。該彈簧8為不銹鋼弓絲,優選為直徑為0.9mm的不銹鋼弓絲。上牙套I與下牙套2上牙列第二雙尖牙遠中設有與牙合平面垂直且相切的上牙列導板13與下牙列導板14。該上牙套I的尖牙遠中唇頰側各設置預留圓孔,該下牙套2的第一磨牙遠中處唇頰側設置預留圓孔,該四個圓孔即為鎖扣4。上牙套I與下牙套2分別開設有供相應前牙通過的開口,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上開口 11與下開口 12。患者初始戴用可控式阻鼾器是通過上牙列導板13與下牙列導板14,少數患者下頜舌骨肌群力量過大者通過臨床應用下頜有后退情況,針對此再自行加入可控的不銹鋼推桿即連接桿。另不銹鋼鏈接桿患者是可以自行裝卸的,是通過兩端鎖扣4與鎖釘。連接桿的不銹鋼材質克服了老化和易損壞,且連接桿可根據患者打鼾或伴有憋氣改善的程度,通過加長外管6、內管7間彈簧8的距離使下頜再次固定于適當的前伸位置,帶動頜骨和舌根前移,減少舌根對懸雍垂和軟腭的壓迫,擴大狹窄的腭咽、舌咽部氣道,擴大了咽腔,呼入的氣體流動速度減小,從而減少了產生打鼾的軟組織顫動,達到抑制打鼾的目的。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控式阻鼾器,其包括上牙套、下牙套、兩個連接桿、四個鎖扣以及四個鎖釘,上牙套與下牙套能相互咬合,兩個連接桿位于該上牙套與該下牙套的相對兩側上,并連接該上牙套與該下牙套,每個連接桿的兩端分別通過鎖扣與鎖釘固定在該上牙套與該下牙套上,其特征在于,每個連接桿為彈性連接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控式阻鼾器,其包括上牙套、下牙套、兩個連接桿、四個鎖扣以及四個鎖釘,上牙套與下牙套能相互咬合,兩個連接桿位于該上牙套與該下牙套的相對兩側上,并連接該上牙套與該下牙套,每個連接桿的兩端分別通過鎖扣與鎖釘固定在該上牙套與該下牙套上,其特征在于,每個連接桿為彈性連接桿。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式阻鼾器,其特征在于,該連接桿包括均為不銹鋼的外管、內管、彈簧、以及抵持件,該彈簧收容在該外管內,該抵持件卡合在該外管的一端,該內管的一端從該外管的另一端延伸在該外管內,該內管的另一端設有止擋部卡合于該外管外,該彈簧位于該內管與該抵持件之間。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控式阻鼾器,其特征在于,兩個連接桿位于上、下頜牙列尖牙與尖牙之間押題中分處,并與牙合平面平行。4.按權利要求1或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嵐,
申請(專利權)人:王嵐,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