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屬于金屬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以優化校直輥性能的校直輥表面復合工藝。通常軋鋼過程中使用的校直輥,常采用高合金鋼制作。這種校直輥由于輥子整體采用高合金鋼制作,因此其加工費用昂貴,成本高,可修復次數少,并且每次修復都會減少校直輥的幾何尺寸,同時在修復校直輥的熱處理中,其溫度較高,易使其產生裂紋或炸裂。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校直輥表面修復工藝。它對普碳鋼校直輥表面進行復合,可以降低成本,并且能優化校直輥的性能,校直輥幾何尺寸還原好,在生產和熱處理過程中不易產生裂紋的特點。為達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將基體的機加工后,預熱230~280℃,保溫2~3小時;堆焊并使堆焊層面為三層以上;在540~560℃下保溫4~5小時,做均質和消除應力熱處理后,以不大于30℃/小時的速度緩冷至室溫。校直輥基體材料采用普碳鋼。堆焊過程中,用控制校直輥轉速的方法控制焊道重疊量和焊速,使校直輥表面堆焊后的加工余量<1.5mm。堆焊時,當校直輥基材的含碳量>0.55%時,先在基體上堆焊低碳鋼過度層。本專利技術由于采用在普碳鋼基體表面堆焊合金鋼,合金鋼的用量相對整體采用高合金鋼的校直輥大大減少,因此成本可以大大降低。本專利技術校直輥修復時每次只需再堆焊其表面層,即可修復到原設計幾何尺寸,可減少調整校直機的工作量。由于校直輥的基材為普碳鋼,較整體為合金的校直輥強度低、韌性好、熱處理溫度低,不易產生裂紋或炸裂。采用本專利技術的方法使堆焊后的校直輥過鋼量大于未復合校直輥,其使用壽命長。如上所述復合校直輥的性能更加優化。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1.堆焊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校直輥表面復合工藝,其特征在于:1.1.將基體經機加工后,預熱230~280℃,保溫2~3小時;1.2.堆焊,并使堆焊層面為三層以上;1.3.在540~560℃下保溫4~5小時,做均質和消除應力熱處理后,以不大于30℃/小時 的速度緩冷至室溫。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書強,馬聯軍,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5[中國|重慶]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