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用途凈化柱端蓋,包括蓋體,在蓋體上設置進、出水口和至少兩組集成孔組,每一組集成孔組包括凈化柱進、出水孔,選定的第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進水孔與蓋體進水口連通,前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出水孔與后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進水孔連通,最末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出水孔與蓋體出水口連通,集成孔組各孔的內孔口之間通過位于蓋體內部相互獨立的水路孔相通,同一集成孔組各孔的外孔口均與蓋體同一端的外界相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將凈化柱的連通水路設置在一整塊凈化柱端蓋內,從而使凈化柱之間的連通更加方便快捷,并且連通水路通過端蓋內部的孔洞實現,各水路孔之間不易漏水,具有構思巧妙、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等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水質凈化
,具體地講,特別涉及一種凈化柱的端蓋。
技術介紹
目前,水質凈化一般需要使用多個凈化柱,根據需要各凈化柱的進出水口之間用軟管連通,構成凈化水路。以上凈化水路中軟管的連通裝拆麻煩、操作復雜、費時費力,并且軟管管路長、接頭多,不僅生產成本高,而且存在漏水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帶凈化柱連通水路的多用途凈化柱端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多用途凈化柱端蓋,包括蓋體(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蓋體(I)上設置有蓋體進水口(Ia)和蓋體出水口(Ib),并且在蓋體(I)上設置有至少兩組集成孔組,每一組集成孔組包括凈化柱進水孔(Id)和凈化柱出水孔(Ie),選定的第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進水孔(Id)與蓋體進水口(Ia)相連通,前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出水孔(Ie)與后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進水孔(Id)相連通,最末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出水孔(Ie)與蓋體出水口(Ib)相連通,所述集成孔組各孔的內孔口之間通過水路孔(Ig)相通,該水路孔(Ig)位于蓋體(I)內部,且各水路孔(Ig)相互獨立,屬于同一組集成孔組各孔的外孔口均與蓋體(I)同一端的外界相通。本技術通過將凈化柱的連通水路設置在一整塊凈化柱端蓋內,從而取代原來的軟管,使用時只需將各凈化柱固定連接在端蓋上相應孔組所在的位置,即可方便快捷地連通各凈化柱,并且連通水路通過端蓋內部的孔洞實現,各水路孔之間不易漏水,具有構思巧妙、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等特點。在所述蓋體(I)上設置有蓋體排污口(Ic),至少一組所述集成孔組中設置有凈化柱排污孔(If),該凈化柱排污孔(If)的內孔口與蓋體排污口(IC)相連通,凈化柱排污孔(If)的外孔口與所屬集成孔組中其他外孔口所在端面的外界相通。由于凈化柱濾芯的種類不同,有的凈化柱濾芯上有排污口,所以在多用途凈化柱端蓋的蓋體上設置蓋體排污口,在相應的集成孔組中設置凈化柱排污孔,并形成排污水路,從而使本技術針對帶不同種類濾芯的凈化柱均適用。或者,在蓋體上設置蓋體排污口,在所有的集成孔組中均設置凈化柱排污孔,并形成排污水路,針對不同的凈化柱,只需將相應集成孔組中不使用的凈化柱排污孔堵住即可實現不同凈化柱的連通和排污。所有所述集成孔組各孔的外孔口均位于蓋體(I)的同一端面,在連接凈化柱時,所有的凈化柱均緊湊排列在蓋體的同一端面,從而使多用途凈化柱端蓋與水質凈化設備中其他構件的配合更加優化,并且整體結構更加簡潔、美觀。作為一種優化方案,在所述蓋體(I)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安裝座(Ih),該安裝座(Ih)的數目與集成孔組的組數相等,并且安裝座(Ih)與集成孔組一一對應;所述安裝座(Ih)為環形,并突出于蓋體(I)的端面,該安裝座(Ih)的內孔與對應的集成孔組相通,且安裝座(Ih)內孔的孔壁設置有螺紋。安裝座的設置使多用途凈化柱端蓋能更加便捷地連接凈化柱。所述安裝座(Ih)與蓋體(I)通過注塑一體成型,加工制作容易,生產成本低,并能使安裝座結實、牢固。作為另一種優化方案,在所述蓋體(I)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安裝凹槽(Ii),該安裝凹槽(Ii)的數目與集成孔組的組數相等,并且安裝凹槽(Ii)與集成孔組一一對應;所述安裝凹槽(Ii)為圓形,集成孔組各孔的外孔口在對應安裝凹槽(Ii)的槽底,并且安裝凹槽的內側壁上設置有螺紋。在蓋體上設置連接凈化柱的安裝凹槽,結構簡單、緊湊,在有利于凈化柱裝配的同時,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有益效果:本技術通過將凈化柱的連通水路設置在一整塊凈化柱端蓋內,從而使凈化柱之間的連通更加方便快捷,并且連通水路通過端蓋內部的孔洞實現,各水路孔之間不易漏水,具有構思巧妙、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等特點。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圖3為圖1的后視圖。圖4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技術包括蓋體1,該蓋體I為方形,在蓋體I的前端側面上從左往右依次設置有蓋體進水口 la、第一蓋體排污口 lc、蓋體出水口 Ib和第二蓋體排污口 lc。在蓋體I上設有四組集成孔組,該集成孔組呈方陣排列。所述每一組集成孔組均由凈化柱進水孔Id、凈化柱出水孔Ie和凈化柱排污孔If組成,凈化柱進水孔Id、凈化柱出水孔Ie和凈化柱排污孔If在各自集成孔組中在一條直線上從左往右依次排列。所述集成孔組的各孔均為豎直設置的圓形柱狀孔,其下端貫通至蓋體I的下端面形成外孔口,其上端位于蓋體內部為內孔口。靠近蓋體進水口 Ia的集成孔組為第一級集成孔組,所述第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進水孔Id的內孔口與蓋體進水口 Ia之間由水路孔Ig連通,所述第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出水孔Ie的內孔口與第二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進水孔Id之間由水路孔Ig連通,所述第二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出水孔Ie的內孔口與第三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進水孔Id之間由水路孔Ig連通,所述第三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出水孔Ie的內孔口與第四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進水孔Ie之間由水路孔Ig連通,所述第四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出水孔Ie的內孔口與蓋體出水口 Ib之間由水路孔Ig連通,所有水路孔Ig相互獨立,且均位于蓋體I的內部。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所述第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排污孔If的內孔口與第一蓋體排污口 Ic之間由水路孔Ig連通,所述第二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排污孔If的內孔口與第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排污孔If的內孔口之間由水路孔Ig連通;所述的第四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排污孔If的內孔口與第二蓋體排污口 Ic之間由水路孔Ig連通,所述第三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排污孔If的內孔口與第四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排污孔If的內孔口之間由水路孔Ig連通,所有水路孔Ig相互獨立,且均位于蓋體I的內部。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所述蓋體I上設置有四個安裝座Ih,該安裝座Ih與集成孔組一一對應;所述安裝座Ih為圓環形,并突出于蓋體I的下端面,該安裝座Ih的內孔與對應的集成孔組相通,且安裝座Ih內孔的孔壁設置有螺紋。所述安裝座Ih與蓋體I通過注塑一體成型。實施例2:如圖1、圖4和圖5所示,在所述蓋體I上設置有四個安裝凹槽li,該安裝凹槽Ii與集成孔組一一對應;所述安裝凹槽Ii為圓形,集成孔組各孔的外孔口在對應安裝凹槽Ii的槽底,并且安裝凹槽Ii的內側壁上設置有螺紋。本實施例的其余結構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在此不作贅述。實施例3:如圖5所示,本技術包括蓋體1,該蓋體I為長方形,在蓋體I的前端側面上從左往右依次設置有蓋體進水口 Ia和蓋體排污口 lc,在蓋體I的后端側面上中間位置設置有蓋體出水口 lb。在蓋體I上設有前后兩個集成孔組,每一組集成孔組均由凈化柱進水孔Id、凈化柱出水孔Ie和凈化柱排污孔If組成,各組中的凈化柱進水孔Id、凈化柱出水孔Ie和凈化柱排污孔If分別在一條直線上從左往右依次排列。所述集成孔組的各孔均為豎直設置的圓形柱狀孔,其下端貫通至蓋體I的下端面形成外孔口,其上端位于蓋體內部為內孔口。靠近蓋體進水口 Ia的集成孔組為第一級集成孔組,所述第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進水孔Id的內孔口與蓋體進水口 Ia之間由水路孔Ig連通,所述第一級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用途凈化柱端蓋,包括蓋體(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蓋體(1)上設置有蓋體進水口(1a)和蓋體出水口(1b),并且在蓋體(1)上設置有至少兩組集成孔組,每一組集成孔組包括凈化柱進水孔(1d)和凈化柱出水孔(1e),選定的第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進水孔(1d)與蓋體進水口(1a)相連通,前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出水孔(1e)與后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進水孔(1d)相連通,最末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出水孔(1e)與蓋體出水口(1b)相連通,所述集成孔組各孔的內孔口之間通過水路孔(lg)相通,該水路孔(lg)位于蓋體(1)內部,且各水路孔(1g)相互獨立,屬于同一組集成孔組各孔的外孔口均與蓋體(1)同一端的外界相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用途凈化柱端蓋,包括蓋體(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蓋體(I)上設置有蓋體進水口(Ia)和蓋體出水口(Ib),并且在蓋體(I)上設置有至少兩組集成孔組,每一組集成孔組包括凈化柱進水孔(Id)和凈化柱出水孔(Ie),選定的第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進水孔(Id)與蓋體進水口(Ia)相連通,前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出水孔(Ie)與后一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進水孔(Id)相連通,最末級集成孔組的凈化柱出水孔(Ie)與蓋體出水口(Ib)相連通,所述集成孔組各孔的內孔口之間通過水路孔(Ig)相通,該水路孔(Ig)位于蓋體(I)內部,且各水路孔(Ig)相互獨立,屬于同一組集成孔組各孔的外孔口均與蓋體(I)同一端的外界相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凈化柱端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蓋體(I)上設置有蓋體排污口(Ic),至少一組所述集成孔組中設置有凈化柱排污孔(If),該凈化柱排污孔(If)的內孔口與蓋體排污口(Ic)相連通,凈化柱排污孔(If)的外孔口與所屬集成孔組中其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瑩陳,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頤洋企業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