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固定金屬器件,該金屬固定金屬器件能夠在例如將設置于鋼架底梁的上凸緣上的底板固定于底梁的情況下從底板的上側固定于底梁的上凸緣,該金屬固定金屬器件還能夠容易地進行固定的作業,并且在固定狀態下,能夠將自墊片構件向外方的突出抑制得較小。在金屬器件基體(5)的一端樞軸連接有鉤狀件(6)的一端;該鉤狀件(6)為利用自重自沿著金屬器件基體(5)的退避位置向特定的一方向轉動而向側方打開;在該金屬器件基體(5)上螺合有螺栓(7),通過旋緊該螺栓(7),使固定對象被墊片構件(8)和鉤狀件(6)夾持固定。(*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在建筑領域等中所使用的固定金屬器件。
技術介紹
本申請人以前提出了ー種固定金屬器件,該固定金屬器件所要解決的其中ー個技術問題是能夠將設置在鋼架底梁的上凸緣上的ALC板等底板從底板的上側固定在底梁的上凸緣(日本特開平10 — 183834號)。該固定金屬器件具備朝向上下方向的軸體,在該軸體的下端部樞軸連接有鉤狀件的一端。該鉤狀件利用自重自沿著軸體的退避位置向特定的一方向轉動而向側方打開,一旦成為由于轉動而向側方打開了的狀態,進一歩的轉動被限制使該鉤狀件被固定。并且,在軸體的上端部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紋,螺母螺合于該外螺紋。在軸體的外周具備墊片構件,該墊片構件介于螺母和鉤狀件之間。采用該固定金屬器件,如下所述,能夠將底板固定在底梁的上凸緣上。即、在底板上,在從上凸緣的緣向外方稍微離開的位置預先開設有沿著上下方向貫通的孔。該孔的上端側形成為大徑,在孔內設置有朝向上方的環狀臺階面。作業如下所述:形成為使固定金屬器件的鉤狀件位于沿著軸體的退避位置的狀態,將該固定金屬器件從底板之上插入孔內。通過該插入,使墊片構件與孔內的環狀臺階面抵接。所述鉤狀件越過孔而從底板的下側露出,此時該鉤狀件利用自重而產生轉動,向側方打開至上凸緣的正下方的位置。在該狀態下,使軸體上端部的螺母旋轉,利用墊片構件和鉤狀件夾持底梁的上凸緣和底板來進行緊固,使底板被固定于底梁。不過,上述固定金屬器件存在如下問題。即,所述鉤狀件從底板的孔的下方露出該鉤狀件的整體的狀態時,鉤狀件才開始從沿著軸體的退避狀態產生轉動,向側方打開。因此,在該狀態下,鉤狀件和底梁的下凸緣之間的間隔距離離開得相當大。假設從該狀態使螺合于軸體上端部的螺母旋轉,成為使底板和底梁的上凸緣緊固的狀態時,軸體向螺母的上方較大地突出,其結果,軸體的上端部越過底板的上表面而向上方突出。為了避免上述情況,在上述的固定金屬器件中,實際上軸體的長度尺寸被設計成在使鉤狀件位于底梁的上凸緣的下表面高度位置的狀態下不從底板的孔向上方突出那樣的比較短的長度尺寸。不過,僅憑這,軸體的長度是不足夠的,無法使鉤狀件在底板的下表面側轉動而向側方打開。因此,在軸體的上端面連結有懸垂用的線材。手持該懸垂線而將軸體一邊懸垂一邊插入底板的孔中,使軸體的上端面落入到比孔內的環狀的臺階面的高度位置深的位置,使鉤狀件在底板的下方轉動而向側方突出,然后,拉起懸垂線,使軸體的上端部位于孔內的環狀的臺階面之上,在該狀態下,首先使螺母與軸體螺合來進行緊固。另外,在固定后,懸垂線彎曲而收容在孔內。也就是說、在上述的固定金屬器件中,在將底板固定在底梁的上凸緣上的狀態下,軸體不向底板的上方突出,因此,需要懸垂線設置于固定金屬器件,將軸體的上端面暫時深深地落入到孔的內方,因此,無法使螺母預先與軸體螺合。由此,在固定作業中,必須經由使軸體深深地落入孔內后、拉起、之后首先使螺母嵌合于軸體的螺紋而螺合、然后使螺母旋轉這樣的エ序,固定的作業存在ー些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鑒于上述那樣的以往的問題點,課題在于提供例如在將設置于鋼架底梁的上凸緣上的底板固定于底梁那樣的情況下能夠穿過在底板上開設的沿著上下方向貫通的孔而將底板從底板的上側固定于底梁的上凸緣的固定金屬器件,當然還能夠容易地進行固定的作業,并且在安裝固定狀態下能夠將自墊片構件向外方的突出抑制得較小。上述的課題由固定金屬器件解決,該固定金屬器件,其特征在于,在金屬器件基體的一端樞軸連接有鉤狀件的一端;鉤狀件為利用自重或者利用彈簧作用カ自沿著所述金屬器件基體的退避位置向特定的一方向轉動而向側方打開,并且,由于該轉動而向側方打開吋,進ー步的轉動被限制而使該鉤狀件被固定;在該金屬器件基體上還螺合有螺栓,該螺栓從所述金屬器件基體的另一端側向軸線方向的外方突出,螺栓頭部與金屬器件基體之間的間隔距離由于該螺栓的旋轉而發生大小變化;在該螺栓的外周部設置有墊片構件,該墊片構件介于所述螺栓頭部和所述金屬器件基體之間,在將所述鉤狀件向側方打開的狀態下,旋轉螺栓,使螺栓頭部與金屬器件基體之間的間隔距離變小,從而使固定對象被墊片構件和鉤狀件所夾持。在該固定金屬器件中,所述鉤狀件從沿著所述金屬器件基體的退避位置轉動而向側方打開,通過該鉤狀件和墊片構件夾持固定對象來進行固定,因此,例如在將設置在鋼架底梁的上凸緣上的底板固定于底梁那樣的情況下,通過在底板上開設的沿著上下方向貫通的孔能夠將底板從底板的上側固定于底梁的上凸緣。不僅如此,在隔著墊片構件與金屬器件基體相反的ー側僅存在螺栓的頭部,因此,從墊片構件突出的僅是該螺栓頭部,螺栓僅擰進金屬器件基體側,因而,在緊固固定狀態下,能夠將自墊片構件向外方的突出抑制得較小。并且,這樣,自墊片構件向外方突出的突出物為螺栓的頭部,因此,作為螺栓,使用比較長的螺栓,能夠將螺栓螺合于金屬器件基體,因此,螺栓能夠從固定作業的最初到最后始終與金屬器件基體螺合,在固定作業中,能夠省略將螺栓嵌合于金屬器件基體而螺合于金屬器件基體這樣的麻煩的中間作業,能夠在使鉤狀件轉動而打開后,馬上使螺栓旋轉而緊固,能夠容易地進行固定作業。在上述的固定金屬器件中,在墊片構件和金屬器件基體被連結或被卡合成兩者能夠在沿著軸線方向自由地接近、分開的同時使相対的自由旋轉被限制的狀態。的情況下,通過觀察墊片構件的朝向,能夠知道金屬器件基體的朝向,進而能夠知道鉤狀件的朝向。因而,即使不直接觀察鉤狀件也能夠使鉤狀件朝向適當的朝向。并且,通過形成為墊片構件和金屬器件基體之間的自由的相對旋轉被限制的結構,在螺栓的緊固過程中,能夠防止金屬器件基體與螺栓一起旋轉。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固定金屬器件的分解立體圖。圖2的(a)是該固定金屬器件的側剖視圖、(b)是主視圖。圖3是表示用固定金屬器件將底板和底梁固定了的狀態的側剖視圖。圖4的(a) (b)是與圖5的(a)、(b)—起依次表示固定作業的側剖視圖。圖5的(a) (b)是與圖4 (a)、(b) —起依次表示固定作業的側剖視圖。附圖標記的說明I固定金屬器件;5金屬器件基體;6鉤狀件;7螺栓;7a螺栓頭部;8墊片構件;8b支腳;14螺母;15狹縫;25卡合突起。具體實施方式接著,基于附圖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如圖3至圖5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固定金屬器件I用于將設置在鋼架底梁2的上凸緣2a上的ALC板等底板3從底板3的上側固定于底梁2的上凸緣2a。在底板3上,在從上凸緣2a的緣向外方稍微分開的位置預先開設有沿著上下方向貫通的圓形孔4。該孔4的上端側形`成為大徑孔部4a,在大徑孔部4a與比大徑孔部4a靠下的孔主體部4b之間設置有朝向上方的環狀的臺階面4c。在圖1和圖2所示的固定金屬器件I中,附圖標記5為金屬器件基體,附圖標記6為鉤狀件,附圖標記7為螺栓,附圖標記8為墊片構件。金屬器件基體5是金屬制的,作為固定金屬器件I的基座,形成為能夠穿過被形成于底板3的孔4的孔主體部4b的尺寸。該金屬器件基體5的上半部包括呈圓弧狀的側壁9,該側壁9的橫截面向側方開放,下半部包括呈コ字狀的側壁10,該側壁10的橫截面同樣向側方開放,上述上下的半部彼此間借助中間連接壁11連接成一體。上半部的圓弧狀側壁9的橫截面外周側的形狀和尺寸被設計成與底板3的孔4的孔主體部4b的內周面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固定金屬器件,其特征在于,在金屬器件基體的一端樞軸連接有鉤狀件的一端;該鉤狀件構成為利用自重或者利用彈簧作用力自沿著所述金屬器件基體的退避位置向特定的一方向轉動而向側方打開,并且,由于該轉動而向側方打開時,進一步的轉動被限制而使得該鉤狀件被固定;在該金屬器件基體上還螺合有螺栓,該螺栓從所述金屬器件基體的另一端側向軸線方向的外方突出,螺栓頭部與所述金屬器件基體之間的間隔距離由于該螺栓的旋轉而發生大小變化;在該螺栓的外周部設置有墊片構件,該墊片構件介于所述螺栓頭部和所述金屬器件基體之間,在將所述鉤狀件向側方打開的狀態下,旋轉所述螺栓,使所述螺栓頭部與所述金屬器件基體之間的間隔距離變小,從而使得固定對象被所述墊片構件和所述鉤狀件所夾持。
【技術特征摘要】
1.種固定金屬器件,其特征在干, 在金屬器件基體的一端樞軸連接有鉤狀件的一端; 該鉤狀件構成為利用自重或者利用彈簧作用カ自沿著所述金屬器件基體的退避位置向特定的一方向轉動而向側方打開,并且,由于該轉動而向側方打開時,進一歩的轉動被限制而使得該鉤狀件被固定; 在該金屬器件基體上還螺合有螺栓,該螺栓從所述金屬器件基體的另一端側向軸線方向的外方突出,螺栓頭部與所述金屬器件基體之間的間隔距離由于該螺栓的旋轉而發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町田真,石原康利,
申請(專利權)人:大和房屋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