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礦用設備,具體是一種綜采液壓支架架間防漏煤裝置,包括液壓支架本體,還包括防漏煤裝置,所述的防漏煤裝置包括安裝于液壓支架本體一側前液壓支架立柱和后液壓支架立柱上的接煤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綜采液壓支架架間防漏煤裝置結構新穎,構思巧妙,安裝方便,防漏煤裝置對液壓支架本體的運行無障礙。經試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防漏煤裝置可以處理支架間隙95%以上的漏煤,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綜采工作面的質量標準化水平。(*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綜采液壓支架架間防漏煤裝置
本技術屬于礦用設備,具體是一種綜采液壓支架架間防漏煤裝置。
技術介紹
液壓支架本體(如圖1所示)包括兩個前液壓支架立柱12、兩個后液壓支架立柱13、前梁活動側護板14、頂梁側護板15以及尾梁側護板23,所述的前液壓支架立柱、后液壓支架立柱均是由外缸體和伸縮于外缸體內的活柱體構成的。煤礦井下綜采工作面,液壓支架本體主要有四個動作:降架、移架、升架及推溜。在降架和移架過程中兩架液壓支架本體之間間隙增大,大量煤塵及煤塊順著縫隙落下,在通風環境下產生大量灰塵,工作環境惡劣,且落下的煤塵及煤塊(漏煤)落在架間液壓缸上,影響液壓缸動作,需要人工清除,增加了工人勞動強度,也對工人的健康產生極大的危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改善工作環境和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供了一種綜采液壓支架架間防漏煤裝置。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綜采液壓支架架間防漏煤裝置,包括液壓支架本體,還包括防漏煤裝置,所述的防漏煤裝置包括安裝于液壓支架本體一側前液壓支架立柱和后液壓支架立柱上的接煤裝置;所述的接煤裝置包括縱向截面均為“U”形的固定接煤槽和對應的套在固定接煤槽內的活動接煤槽,還包括由槽鋼和角鋼構成的支撐板,角鋼的其中一條角鋼邊外側固定于槽鋼的外壁上,角鋼包覆固定于固定接煤槽的其中一個拐部上,槽鋼前、后兩端的槽內分別縱向開有通孔,槽鋼前端的通孔上設有第一連接裝置,后端的通孔上設有與第一連接裝置結構相同的第二連接裝置,所述的支撐板前端通過第一連接裝置支撐固定于前液壓支架立柱上,所述的第一連接裝置包括貫穿通孔的彈簧固定銷、頂緊彈簧以及豎條,位于槽鋼上側和下側的彈簧固定銷上分別螺紋配合有上限位螺母、下限位螺母,頂緊彈簧環套于彈簧固定銷上,且止位于槽鋼底面和下限位螺母之間,位于槽鋼下側的彈簧固定銷上伸出連接條,連接條與槽鋼的外壁分別固連于豎條一側的下部和上部,豎條另一側的下部和上部均外切固定有固定箍套,所述的固定箍套環套于前液壓支架立柱的活柱體上;同理,支撐板后端通過第二連接裝置支撐固定于后液壓支架立柱上;活動接煤槽后端通過拉緊彈簧連接于尾梁側護板上;前液壓支架立柱圓心到固定接煤槽前端的水平距離大于或等于前液壓支架立柱圓心到完全伸展開的前梁活動側護板前端的水平距離;固定接煤槽以及活動接煤槽的內槽寬均大于并排的兩液壓支架本體之間的縮回距離,所述的縮回距離:兩液壓支架的頂梁側護板完全縮回時,兩液壓支架本體之間相鄰的兩頂梁側護板之間的水平距離;固定接煤槽以及活動接煤槽的外槽寬均小于并排的兩液壓支架本體相鄰側的兩前液壓支架立柱之間和兩后液壓支架立柱之間的距離。并排若干液壓支架本體,兩個相鄰液壓支架本體中其中一臺液壓支架為本架,另一臺為鄰架。具體使用時,當本架先于鄰架向前移架時,活動接煤槽無移動;當鄰架先于本架向前移架時,活動接煤槽的尾部在鄰架的尾梁側護板的推動下,活動接煤槽向固定接煤槽內滑動,保證了接煤裝置不會受力而擠壞。由于前液壓支架立柱圓心到固定接煤槽前端的水平距離大于或等于前液壓支架立柱圓心到完全伸展開的前梁活動側護板的前端水平距離。保證了當本架和鄰架的前梁活動側護板向內向下縮回時,本架和鄰架之間的煤塵及煤塊落入接煤槽(固定接煤槽和活動接煤槽)槽內。當本架進行降架動作時,本架的頂梁側護板向內向下縮回,頂梁側護板的外端側壓向接煤槽(固定接煤槽和活動接煤槽)槽內,壓緊頂緊彈簧,頂緊彈簧、支撐板沿彈簧固定銷向下運動;在本架進行升架動作時,接煤槽在頂緊彈簧的作用下,頂壓頂梁側護板。第一連接裝置和第二連接裝置保證了無論是在升架時,還是在降架時,本架和鄰架之間的煤塵及煤塊落入接煤槽內。上限位螺母和下限位螺母保證了第一連接裝置和第二連接裝置的正常工作。本技術所述的綜采液壓支架架間防漏煤裝置結構新穎,構思巧妙,安裝方便,防漏煤裝置對液壓支架本體的運行無障礙。經試用,本技術所述的防漏煤裝置可以處理支架間隙95%以上的漏煤,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綜采工作面的質量標準化水平。附圖說明圖1為液壓支架本體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述的綜采液壓支架架間防漏煤裝置的接煤裝置的主視圖。圖3為本技術所述的綜采液壓支架架間防漏煤裝置的接煤裝置的俯視圖。圖4為固定接煤槽與前液壓支架立柱的連接示意圖。圖5為支撐板的縱向剖視圖。圖6為本技術所述的綜采液壓支架架間防漏煤裝置的清煤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固定接煤槽,2-活動接煤槽,3-支撐板,4-頂緊彈簧,5-拉緊彈簧,6_彈簧固定銷,7-固定箍套,8-豎條,9-上限位螺母,10-下限位螺母,11-連接條,12-前液壓支架立柱,13-后液壓支架立柱,14-前梁活動側護板,15-頂梁側護板,16-位移傳感器,17-噴霧泵,18-噴嘴,19-管路,20-水閥,21-平面截止閥,22-截止閥,23-尾梁側護板,a_距尚,b-內槽寬,3.1-槽鋼,3.2-角鋼。具體實施方式綜采液壓支架架間防漏煤裝置,包括液壓支架本體,還包括防漏煤裝置,所述的防漏煤裝置包括安裝于液壓支架本體一側前液壓支架立柱12和后液壓支架立柱13上的接煤裝置;所述的接煤裝置包括縱向截面均為“U”形的固定接煤槽I和對應的套在固定接煤槽I內的活動接煤槽2,還包括由槽鋼3.1和角鋼3.2構成的支撐板3,角鋼3.2的其中一條角鋼邊外側固定于槽鋼3.1的外壁上,角鋼3.2包覆固定于固定接煤槽I的其中一個拐部上,槽鋼3.1前、后兩端的槽內分別縱向開有通孔,槽鋼3.1前端的通孔上設有第一連接裝置,后端的通孔上設有與第一連接裝置結構相同的第二連接裝置,所述的支撐板3前端通過第一連接裝置支撐固定于前液壓支架立柱12上,所述的第一連接裝置包括貫穿通孔的彈簧固定銷6、頂緊彈簧4以及豎條8,位于槽鋼3.1上側和下側的彈簧固定銷6上分別螺紋配合有上限位螺母9、下限位螺母10,頂緊彈簧4環套于彈簧固定銷6上,且止位于槽鋼3.1底面和下限位螺母10之間,位于槽鋼3.1下側的彈簧固定銷6上伸出連接條11,連接條11與槽鋼3.1的外壁分別固連于豎條8 —側的下部和上部,豎條8另一側的下部和上部均外切固定有固定箍套7,所述的固定箍套7環套于前液壓支架立柱12的活柱體上;同理,支撐板3后端通過第二連接裝置支撐固定于后液壓支架立柱13上;活動接煤槽2后端通過拉緊彈簧5連接于尾梁側護板23上;前液壓支架立柱12圓心到固定接煤槽I前端的水平距離a大于或等于前液壓支架立柱12圓心到完全伸展開的前梁活動側護板14前端的水平距離;固定接煤槽I以及活動接煤槽2的內槽寬b均大于并排的兩液壓支架本體之間的縮回距離,所述的縮回距離:兩液壓支架的頂梁側護板15完全縮回時,兩液壓支架本體之間相鄰的兩頂梁側護板15之間的水平距離;固定接煤槽I以及活動接煤槽2的外槽寬均小于并排的兩液壓支架本體相鄰側的兩前液壓支架立柱12之間和兩后液壓支架立柱13之間的距離。具體安裝時,固定接煤槽I和活動接煤槽2所在的直線向前向上與水平方向呈3 5°仰角,保證了槽內的漏煤順利進入液壓支架本體后側。具體實施時,所述的防漏煤裝置包括清煤裝置,所述的清煤裝置包括裝配于前液壓支架立柱12外缸體上的位移傳感器16,噴霧泵17,設于固定接煤槽I前端的槽內且開口朝向活動接煤槽2的噴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綜采液壓支架架間防漏煤裝置,包括液壓支架本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防漏煤裝置,所述的防漏煤裝置包括安裝于液壓支架本體一側前液壓支架立柱(12)和后液壓支架立柱(13)上的接煤裝置;所述的接煤裝置包括縱向截面均為“U”形的固定接煤槽(1)和對應的套在固定接煤槽(1)內的活動接煤槽(2),還包括由槽鋼(3.1)和角鋼(3.2)構成的支撐板(3),角鋼(3.2)的其中一條角鋼邊外側固定于槽鋼(3.1)的外壁上,角鋼(3.2)包覆固定于固定接煤槽(1)的其中一個拐部上,槽鋼(3.1)前、后兩端的槽內分別縱向開有通孔,槽鋼(3.1)前端的通孔上設有第一連接裝置,后端的通孔上設有與第一連接裝置結構相同的第二連接裝置,所述的支撐板(3)前端通過第一連接裝置支撐固定于前液壓支架立柱(12)上,所述的第一連接裝置包括貫穿通孔的彈簧固定銷(6)、頂緊彈簧(4)以及豎條(8),位于槽鋼(3.1)上側和下側的彈簧固定銷(6)上分別螺紋配合有上限位螺母(9)、下限位螺母(10),頂緊彈簧(4)環套于彈簧固定銷(6)上,且止位于槽鋼(3.1)底面和下限位螺母(10)之間,位于槽鋼(3.1)下側的彈簧固定銷(6)上伸出連接條(11),連接條(11)與槽鋼(3.1)的外壁分別固連于豎條(8)一側的下部和上部,豎條(8)另一側的下部和上部均外切固定有固定箍套(7),所述的固定箍套(7)環套于前液壓支架立柱(12)的活柱體上;同理,支撐板(3)后端通過第二連接裝置支撐固定于后液壓支架立柱(13)上;活動接煤槽(2)后端通過拉緊彈簧(5)連接于尾梁側護板(23)上;前液壓支架立柱(12)圓心到固定接煤槽(1)前端的水平距離(a)大于或等于前液壓支架立柱(12)圓心到完全伸展開的前梁活動側護板(14)前端的水平距離;固定接煤槽(1)以及活動接煤槽(2)的內槽寬(b)均大于并排的兩液壓支架本體之間的縮回距離,所述的縮回距離:兩液壓支架的頂梁側護板(15)完全縮回時,兩液壓支架本體之間相鄰的兩頂梁側護板(15)之間的水平距離;固定接煤槽(1)以及活動接煤槽(2)的外槽寬均小于并排的兩液壓支架本體相鄰側的兩前液壓支架立柱(12)之間和兩后液壓支架立柱(13)之間的距離。...
【技術特征摘要】
1.采液壓支架架間防漏煤裝置,包括液壓支架本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防漏煤裝置,所述的防漏煤裝置包括安裝于液壓支架本體一側前液壓支架立柱(12)和后液壓支架立柱(13)上的接煤裝置;所述的接煤裝置包括縱向截面均為“U”形的固定接煤槽(I)和對應的套在固定接煤槽(I)內的活動接煤槽(2),還包括由槽鋼(3.1)和角鋼(3.2)構成的支撐板(3),角鋼(3.2)的其中一條角鋼邊外側固定于槽鋼(3.1)的外壁上,角鋼(3.2)包覆固定于固定接煤槽(I)的其中一個拐部上,槽鋼(3.1)前、后兩端的槽內分別縱向開有通孔,槽鋼(3.1)前端的通孔上設有第一連接裝置,后端的通孔上設有與第一連接裝置結構相同的第二連接裝置,所述的支撐板(3)前端通過第一連接裝置支撐固定于前液壓支架立柱(12)上,所述的第一連接裝置包括貫穿通孔的彈簧固定銷(6)、頂緊彈簧(4)以及豎條(8),位于槽鋼(3.1)上側和下側的彈簧固定銷(6)上分別螺紋配合有上限位螺母(9)、下限位螺母(10),頂緊彈簧(4)環套于彈簧固定銷(6)上,且止位于槽鋼(3.1)底面和下限位螺母(10)之間,位于槽鋼(3.1)下側的彈簧固定銷(6)上伸出連接條(11),連接條(11)與槽鋼(3.1)的外壁分別固連于豎條(8) —側的下部和上部,豎條(8)另一側的下部和上部均外切固定有固定箍套(7),所述的固定箍套(7)環套于前液壓支架立柱(12)的活柱體上;同理,支撐板(3)后端通過第二連接裝置支撐固定于后液壓支架立柱(13)上;活動接煤槽(2)后端通過拉緊彈...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學雷,杜向陽,姚斐,趙星杰,申教平,王振宇,劉秀平,郭桂林,杜少華,胡志強,侯忠,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潞安環保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王莊煤礦,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