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礦用溫度傳感器井下校準儀
本技術涉及傳感器校準技術,具體是一種礦用溫度傳感器井下校準儀。
技術介紹
根據國家有關標準規定,為了保證礦井下不因在線儀表失效而產生安全問題,礦用溫度傳感器必須進行周期為7-10天的強制校準。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當對礦用溫度傳感器進行校準時,采用的校準方法如下:首先將礦用溫度傳感器從煤礦安全監測系統中拆卸下來,然后在實驗室對礦用溫度傳感器進行校準。上述校準方法的缺點在于:在校準過程中需要頻繁拆卸礦用溫度傳感器,由此導致操作不方便,進而影響校準效率。基于此,有必要專利技術一種針對礦用溫度傳感器的全新校準裝置,以解決現有礦用溫度傳感器校準方法操作不方便、以及校準效率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解決現有礦用溫度傳感器校準方法操作不方便、以及校準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礦用溫度傳感器井下校準儀。本技術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礦用溫度傳感器井下校準儀,包括恒溫槽、風扇、溫控用傳感器、溫控器、標準溫度傳感器、以及標準溫度計;風扇安裝于恒溫槽的槽底中央,且風扇的軸線與恒溫槽的槽底垂直;溫控用傳感器貫穿固定于恒溫槽的一側槽壁;溫控用傳感器的信號輸入端伸入恒溫槽的槽腔;溫控用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溫控器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溫控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恒溫槽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標準溫度傳感器貫穿固定于恒溫槽的另一側槽壁;標準溫度傳感器的信號輸入端伸入恒溫槽的槽腔;標準溫度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標準溫度計的信號輸入端連接。工作時,將待校準礦用溫度傳感器安裝于恒溫槽的槽口內。當對待校準礦用溫度傳感器進行校準時,首先啟動恒溫槽和風扇,恒溫槽的槽口內由此產生恒定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礦用溫度傳感器井下校準儀,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溫槽(1)、風扇(2)、溫控用傳感器(3)、溫控器(4)、標準溫度傳感器(5)、以及標準溫度計(6);風扇(2)安裝于恒溫槽(1)的槽底中央,且風扇(2)的軸線與恒溫槽(1)的槽底垂直;溫控用傳感器(3)貫穿固定于恒溫槽(1)的一側槽壁;溫控用傳感器(3)的信號輸入端伸入恒溫槽(1)的槽腔;溫控用傳感器(3)的信號輸出端與溫控器(4)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溫控器(4)的信號輸出端與恒溫槽(1)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標準溫度傳感器(5)貫穿固定于恒溫槽(1)的另一側槽壁;標準溫度傳感器(5)的信號輸入端伸入恒溫槽(1)的槽腔;標準溫度傳感器(5)的信號輸出端與標準溫度計(6)的信號輸入端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礦用溫度傳感器井下校準儀,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溫槽(I)、風扇(2)、溫控用傳感器(3 )、溫控器(4 )、標準溫度傳感器(5 )、以及標準溫度計(6 );風扇(2 )安裝于恒溫槽(I)的槽底中央,且風扇(2)的軸線與恒溫槽(I)的槽底垂直;溫控用傳感器(3)貫穿固定于恒溫槽(I)的一側槽壁;溫控用傳感器(3)的信號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慶科,袁淑芳,高斐,張金亮,王五一,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