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快速裝車系統,屬于裝車系統,其結構包括物料A料倉、物料A補料倉、物料B料倉、物料B補料倉、I號軌道衡和II號軌道衡,物料A補料倉和物料B補料倉的底部分別設置有輸送機式皮帶秤A和輸送機式皮帶秤B,物料A補料溜槽的下部設置有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A和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A,物料B補料溜槽的下部設置有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B和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B,I號軌道衡和II號軌道衡之間的上部設置有平車裝置A和大屏幕顯示器,物料B補料溜槽與物料B溜槽之間設置有平車裝置B。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能夠滿足兩種不同物料的快速裝車,達到不超載和計量結算的要求,可滿足用戶的要求等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裝車系統,尤其是一種大宗散狀物料快速裝車系統。
技術介紹
隨著煤炭、冶金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大宗散狀物料運輸效率要求提高。鐵路貨車超載影響鐵路安全,國家對該項治理較為嚴格,如超載將面臨大額罰款。一般用戶寧愿少裝幾噸也不愿意超載罰款,但是鐵路運費是按額定裝車量(最大量)計算的,裝得少用戶會吃虧。一節車廂少裝2噸,一列車60節車皮就少裝120噸,相當于用戶多掏了 2節車皮的運費,所以用戶總是想在不超載的情況下盡可能多裝。由于焦炭等物料易碎,不適合建較高的的筒倉,否則破碎嚴重,合格率低。目前,還未有好的解決方案解決焦炭等易碎物料的快速裝車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快速裝車系統,該一種快速裝車系統具有能夠滿足兩種不同物料的快速裝車,達到不超載和計量結算的要求,可滿足用戶的要求的特點。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物料A料倉、物料A補料倉、物料B料倉、物料B補料倉、I號軌道衡和II號軌道衡,所述的物料A料倉和物料A補料倉分別設置在I號軌道衡的上部,物料B料倉和物料B補料倉分別設置在II號軌道衡的上部,所述的物料A料倉和物料B料倉的出料口處分別設置有物料A溜槽和物料B溜槽,所述的物料A補料倉和物料B補料倉的底部分別設置有輸送機式皮帶秤A和輸送機式皮帶秤B,輸送機式皮帶秤A和輸送機式皮帶秤B的下部分別設置有物料A補料溜槽和物料B補料溜槽,所述的I號軌道衡和II號軌道衡的上部分別設置有車號識別系統,所述的物料A補料溜槽的下部設置有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A和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A,所述的物料B補料溜槽的下部設置有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B和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B,所述的I號軌道衡和II號軌道衡之間的上部設置有平車裝置A和大屏幕顯示器,所述的物料B補料溜槽與物料B溜槽之間設置有平車裝置B,所述的大屏幕顯示器分別與I號軌道衡和II號軌道衡電連接,所述的輸送機式皮帶秤A、輸送機式皮帶秤B、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A、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A、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B和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B分別與控制系統相連。所述的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A和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A的下部分別設置有車廂到位接近開關A和車廂離開接近開關A,所述的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B和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B的下部分別設置有車廂離開接近開關B和車廂到位接近開關B,所述的車廂到位接近開關A、車廂離開接近開關A、車廂離開接近開關B和車廂到位接近開關B分別與控制系統相連。所述的物料A料倉和物料B料倉分別為4個,且每個物料A料倉和物料B料倉的出料口處分別設置有一個物料A溜槽和一個物料B溜槽。所述的物料A補料倉和物料B補料倉分別為2個,且每個物料A補料倉和物料B補料倉的底部分別設置有一個輸送機式皮帶秤A和一個輸送機式皮帶秤B,所述的兩個輸送機式皮帶秤A的下部設置有一個物料A補料溜槽,所述的兩個輸送機式皮帶秤B的下部設置有一個物料B補料溜槽。本技術的一種快速裝車系統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能夠滿足兩種不同物料的快速裝車,達到不超載和計量結算的要求,可滿足用戶的要求,同時料倉高度較低,減少了往料倉內運輸物料的高度,節約能源,減少基建費用,同時對易碎的焦炭等物料更加適合,該系統自動化程度高,設備成本低,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等特點。附圖說明附圖1是一種快速裝車系統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物料A料倉,2、物料A溜槽,3、I號軌道衡,4、物料A補料倉,5、輸送機式皮帶秤A,6、物料B補料倉,7、輸送機式皮帶秤B,8、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B,9、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B,10、車廂到位接近開關B,11、機車,12、物料B料倉,13、物料B溜槽,14、物料A補料溜槽,15、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A,16、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A,17、車廂到位接近開關A,18、車廂離開接近開關A,19、平車裝置A,20、大屏幕顯示器,21、物料B補料溜槽,22、車廂離開接近開關B,23、II號軌道衡,24、車號識別系統,25、平車裝置B。具體實施方式參照說明書附圖1對本技術的一種快速裝車系統作以下詳細地說明。本技術的一種快速裝車系統,其結構包括物料A料倉1、物料A補料倉4、物料B料倉12、物料B補料倉6、I號軌道衡3和II號軌道衡23,所述的物料A料倉I和物料A補料倉4分別設置在I號軌道衡3的上部,物料B料倉12和物料B補料倉6分別設置在II號軌道衡23的上部,所述的物料A料倉I和物料B料倉12的出料口處分別設置有物料A溜槽2和物料B溜槽13,所述的物料A補料倉4和物料B補料倉6的底部分別設置有輸送機式皮帶秤A5和輸送機式皮帶秤B7,輸送機式皮帶秤A5和輸送機式皮帶秤B7的下部分別設置有物料A補料溜槽14和物料B補料溜槽21,所述的I號軌道衡3和II號軌道衡23的上部分別設置有車號識別系統24,所述的物料A補料溜槽14的下部設置有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A15和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A16,所述的物料B補料溜槽21的下部設置有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B8和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B9,所述的I號軌道衡3和II號軌道衡23之間的上部設置有平車裝置A19和大屏幕顯示器20,所述的物料B補料溜槽21與物料B溜槽13之間設置有平車裝置B25,所述的大屏幕顯示器20分別與I號軌道衡3和II號軌道衡23電連接,所述的輸送機式皮帶秤A5、輸送機式皮帶秤B7、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A15、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A16、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B8和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B9分別與控制系統相連。所述的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A15和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A16的下部分別設置有車廂到位接近開關A17和車廂離開接近開關A18,所述的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B8和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B9的下部分別設置有車廂離開接近開關B22和車廂到位接近開關B10,所述的車廂到位接近開關A17、車廂離開接近開關A18、車廂離開接近開關B22和車廂到位接近開關BlO分別與控制系統相連。所述的物料A料倉I和物料B料倉12分別為4個,且每個物料A料倉I和物料B料倉12的出料口處分別設置有一個物料A溜槽2和一個物料B溜槽13。所述的物料A補料倉4和物料B補料倉6分別為2個,且每個物料A補料倉4和物料B補料倉6的底部分別設置有一個輸送機式皮帶秤A5和一個輸送機式皮帶秤B7,所述的兩個輸送機式皮帶秤A5的下部設置有一個物料A補料溜槽14,所述的兩個輸送機式皮帶秤B7的下部設置有一個物料B補料溜槽21。使用時,將物料A料倉1、物料A補料倉4和物料B料倉12、物料B補料倉6內分別裝入兩種不同的A物料和B物料。A物料裝車過程:獲取計劃量:用戶提前輸入車號、標準皮重、標準裝載值、目標裝車值(毛重)等信息。機車11將所有車廂緩慢推過I號軌道衡3,由I號軌道衡3稱量皮重,并將車號、實際皮重等信息保存,然后機車11拉著車廂返回,靠近機車11的第一批車廂進入裝車位置,物料A溜槽2放下開始粗裝車,通過人工觀察控制裝載量達到額定裝車量的95%以上;最接近機車11的車廂停在I號軌道衡3上,操作人員根據大屏幕顯示器20顯示的該車廂的實際值與目標值的差值裝車至目標值,以后該節車廂不需補料,為物料A補料溜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快速裝車系統,其特征是:包括物料A料倉、物料A補料倉、物料B料倉、物料B補料倉、I號軌道衡和II號軌道衡,所述的物料A料倉和物料A補料倉分別設置在I號軌道衡的上部,物料B料倉和物料B補料倉分別設置在II號軌道衡的上部,所述的物料A料倉和物料B料倉的出料口處分別設置有物料A溜槽和物料B溜槽,所述的物料A補料倉和物料B補料倉的底部分別設置有輸送機式皮帶秤A和輸送機式皮帶秤B,輸送機式皮帶秤A和輸送機式皮帶秤B的下部分別設置有物料A補料溜槽和物料B補料溜槽,所述的I號軌道衡和II號軌道衡的上部分別設置有車號識別系統,所述的物料A補料溜槽的下部設置有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A和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A,所述的物料B補料溜槽的下部設置有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B和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B,所述的I號軌道衡和II號軌道衡之間的上部設置有平車裝置A和大屏幕顯示器,所述的物料B補料溜槽與物料B溜槽之間設置有平車裝置B,所述的大屏幕顯示器分別與I號軌道衡和II號軌道衡電連接,所述的輸送機式皮帶秤A、輸送機式皮帶秤B、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A、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A、車廂離開紅外檢測裝置B和車廂到位紅外檢測裝置B分別與控制系統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加營,楊紀富,申良棟,程繼坤,周厚生,李世龍,趙文軍,
申請(專利權)人:濟南金鐘電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