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用于電子元件的散熱雙面膠,包括輕剝離型PET膜和重剝離型PET膜,此輕剝離型PET膜和重剝離型PET膜之間依次設置有第一導熱膠粘層、石墨片和第二導熱膠粘層,所述輕剝離型PET膜和重剝離型PET膜均為涂有硅油層的PET膜,此PET膜的硅油層與所述第一導熱膠粘層、第二導熱膠粘層粘接,所述輕剝離型PET膜剝離力的克重為5~10g/m2,所述重剝離型PET膜剝離力的克重為50~100g/m2。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散熱雙面膠實現了膠帶導熱性能的均勻性,既有利于熱量的擴散也避免膠帶局部過熱,提高了產品的性能和壽命;同時,可防止石墨粉脫落,從而避免電路短路,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電子元件的散熱雙面膠,屬于散熱
技術介紹
隨著電子行業的快速發展,現在從普通的臺式電腦,到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科技創新突飛猛進。電子產品攜帶越來越輕便化,體積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強大,這樣導致集成度越來越高。這樣導致體積在縮小,功能變強大,直接導致電子元器件的散熱要求越來越高。一方面,以前采用的風扇式散熱,由于體積大,會產生噪音等問題,逐漸被市場淘汰。進而產生了其它的散熱材料,如銅箔、鋁箔類散熱,但是由于資源有限,而且價格昂貴,散熱效果也沒有想象中的好,慢慢的,都在尋找新的高效的散熱材料。另一方面,石墨材料具有廣泛的特殊性能,包括高度透明性、高導電性、高導熱性、高強度等,利用石墨材料,能夠發展出各種各樣的產品應用類型,比如石墨電路結構、石墨芯片結構、石墨觸摸屏結構,等等。雖然有各種各樣的應用可能性,但針對于石墨材料來說,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加工,比如精確切割,仍舊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石墨片也有不足之處,在于聞導熱石墨片雖有一定的耐折性,但材料之間的強度弱,可以輕易被撕裂,或者因為所粘附部件的位移而發生破損現象,表層物質脫落等,從而導致電路的短路,再次,裁剪石墨片過程中,會出現石墨片破裂等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電子元件的散熱雙面膠,該用于電子元件的散熱雙面膠實現了膠帶導熱性能的均勻性,既有利于熱量的擴散也避免膠帶局部過熱,提高了產品的性能和壽命;同時,可防止石墨粉脫落,從而避免電路短路,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 新型采用的種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電子元件的散熱雙面膠,包括輕剝離型PET膜和重剝離型PET膜,此輕剝離型PET膜和重剝離型PET膜之間依次設置有第一導熱膠粘層、石墨片和第二導熱膠粘層。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改進的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輕剝離型PET膜和重剝離型PET膜均為涂有硅油層的PET膜,此PET膜的硅油層與所述第一導熱膠粘層、第二導熱膠粘層粘接。2.上述方案中,所述輕剝離型PET膜剝離力的克重為5 10g/m2,所述重剝離型PET膜剝離力的克重為5(Tl00g/m2。3.上述方案中,所述石墨片的厚度為1(Γ 00μπι。4.上述方案中,所述輕剝離型PET膜的PET膜厚度為2 12 μ m,所述重剝離型PET膜(2)的PET膜厚度為12 75 μ m。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1.本技術用于電子元件的散熱雙面膠,其石墨片上下表面均貼合有輕剝離型PET膜和重剝離型PET膜,在成型、膜切時,可以對石墨起到支撐作用,有利于石墨裁剪,大大降低了石墨破裂的幾率;其次,輕剝離型PET膜和重剝離型PET膜分別通過導熱膠粘層位于石墨片上、下表面,使用時先將重剝離型PET膜剝離,貼覆于待散熱部件表面,然后,將輕剝離型PET膜剝離,從而有效避免了殘膠,實現了與待散熱部件無間隙粘合,有利于散熱均勻。2.本技術用于電子元件的散熱雙面膠,石墨片兩面均貼合有導熱膠,可防止石墨粉脫落,從而避免電路短路,提聞了廣品的可罪性。3.本技術用于電子元件的散熱雙面膠,其輕剝離型PET膜和重剝離型PET膜之間設置有第一導熱膠粘層、第二導熱膠粘層,即實現了粘合,又由于導熱膠層優良的導熱性,從而有利于更有利于散熱。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用于電子元件的散熱雙面膠結構示意圖。以上附圖中:1、輕剝離型PET膜;2、重剝離型PET膜;3、第一導熱膠粘層;4、石墨片;5、第二導熱膠粘層;6、硅油層;7、PET膜。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一種用于電子元件的散熱雙面膠,包括輕剝離型PET膜I和重剝離型PET膜2,此輕剝離型PET膜I和重剝離型PET膜2之間依次設置有第一導熱膠粘層3、石墨片4和第二導熱膠粘層5。上述輕剝離型PET膜I和重剝離型PET膜2均為涂有硅油層6的PET膜7,此PET膜7的硅油層6與所述第一導熱膠粘層3、第二導熱膠粘層5粘接。上述輕剝離型PET膜I剝離力的克重為6g/m2,所述重剝離型PET膜2剝離力的克重為58g/m2 ;輕剝離型PET膜I的PET膜7厚度優選為4 μ m,重剝離型PET膜2的PET膜7厚度為28 μ m。 上述石墨片4的優選厚度為20 u m。實施例2:—種用于電子元件的散熱雙面膠,包括輕剝離型PET膜I和重剝離型PET膜2,此輕剝離型PET膜I和重剝離型PET膜2之間依次設置有第一導熱膠粘層3、石墨片4和第二導熱膠粘層5。上述輕剝離型PET膜I和重剝離型PET膜2均為涂有硅油層6的PET膜7,此PET膜7的硅油層6與所述第一導熱膠粘層3、第二導熱膠粘層5粘接。上述輕剝離型PET膜I剝離力的克重為9g/m2,所述重剝離型PET膜2剝離力的克重為78g/m2 ;輕剝離型PET膜I的PET膜7厚度優選為10 μ m,重剝離型PET膜2的PET膜7厚度優選為60 μ m。上述石墨片4的厚度優選為85 μ m。采用上述用于電子元件的散熱雙面膠時,其石墨片上下表面均貼合有輕剝離型PET膜和重剝離型PET膜,在成型、膜切時,可以對石墨起到支撐作用,有利于石墨裁剪,大大降低了石墨破裂的幾率;其次,輕剝離型PET膜和重剝離型PET膜分別通過導熱膠粘層位于石墨片上、下表面,使用時先將重剝離型PET膜剝離,貼覆于待散熱部件表面,然后,將輕剝離型PET膜剝離,從而有效避免了殘膠,實現了與待散熱部件無間隙粘合,有利于散熱均勻;再次,其石墨片兩面均貼合有導熱膠,可防止石墨粉脫落,從而避免電路短路,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再次,其輕剝離型PET膜和重剝離型PET膜之間設置有第一導熱膠粘層、第二導熱膠粘層,即實現了粘合,又由于導熱膠層優良的導熱性,從而有利于更有利于散熱。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電子元件的散熱雙面膠,其特征在于:包括輕剝離型PET膜(I)和重剝離型PET膜(2),此輕剝離型PET膜(I)和重剝離型PET膜(2)之間依次設置有第一導熱膠粘層(3)、石墨片(4)和第二導熱膠粘層(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雙面膠,其特征在于:所述輕剝離型PET膜(I)和重剝離型PET膜(2)均為涂有硅油層(6)的PET膜(7),此PET膜(7)的硅油層(6)與所述第一導熱膠粘層(3 )、第二導熱膠粘層(5 )粘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雙面膠,其特征在于:所述輕剝離型PET膜(I)的PET膜(7)厚度為2 12 μ m,所述重剝離型PET膜(2)的PET膜(7)厚度為12 75 μ 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雙面膠,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片(4)的厚度為10 100 μ 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雙面膠,其特征在于:所述輕剝離型PET膜(I)剝離力的克重為5 10g/m2,所述重剝離型PET膜(2)剝離力的克重為5(Tl00g/m2。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用于電子元件的散熱雙面膠,包括輕剝離型PET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電子元件的散熱雙面膠,其特征在于:包括輕剝離型PET膜(1)和重剝離型PET膜(2),此輕剝離型PET膜(1)和重剝離型PET膜(2)之間依次設置有第一導熱膠粘層(3)、石墨片(4)和第二導熱膠粘層(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闖,楊曉明,
申請(專利權)人: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蘇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