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夾持機構,包括:殼體,可伸縮地安裝在所述殼體上的滑動件、通過分別以第一樞軸和第二樞軸為轉軸進行樞轉從而實現隨著所述滑動件伸縮而合攏或分離的第一夾緊件和第二夾緊件,所述第一夾緊件和第二夾緊件與滑動件構成分別以第一樞軸和第二樞軸為軸的轉動連接,所述滑動件與所述第一夾緊件及第二夾緊件構成的整體與所述殼體構成滑動連接。一種動力工具,包括:所述的夾持機構、驅動件、馬達和傳動機構。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之處在于:通過滑動件和第一夾緊件、第二夾緊件使用戶能夠實現緊固件的快捷裝夾,并在完成緊固動作后,自動恢復到待裝夾狀態,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操作感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動力工具及其夾持機構,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實現諸如螺釘等緊固件緊固動作的動力工具及其夾持機構。
技術介紹
目前一些用于夾持鐵釘、螺釘或其它緊固件的緊固件夾持機構,在使用時,往往需要人手對緊固件進行定位和對準,這樣一來,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存在安全隱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出現了很多夾持機構,雖然解決了安全問題,但是都需要人手扶持才能正確的將緊固件裝載,并且仍然沒有解決如何便利裝夾緊固件并在進行緊固動作時及時松開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使用戶單手快捷實現裝夾的夾持機構,和提供了 一種帶有該夾持機構的動力工具。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夾持機構,包括:殼體、可伸縮地安裝在殼體上的滑動件、通過分別以第一樞軸和第二樞軸為轉軸進行樞轉從而實現隨著滑動件伸縮而合攏或分離的第一夾緊件和第二夾緊件,第一夾緊件和第二夾緊件與滑動件構成分別以第一樞軸和第二樞軸為軸的轉動連接,滑動件與第一夾緊件及第二夾緊件構成的整體與殼體構成滑動連接。進一步地,第一夾緊件和第二夾緊件中的至少一個設置有用于供待夾持工件沿垂直于滑動件與殼體相對滑動方向放入它們之間的斜面。進一步地,還包括用于驅動第一夾緊件和第二夾緊件合攏的第一彈性件。進一步地,還包括用于驅動滑動件遠離殼體的第二彈性件。進一步地,第一夾緊件形成有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第二夾緊件形成有在第一夾緊件和第二夾緊件合攏時分別與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分別嚙合的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帶有如上夾持機構的動力工具,包括:用于驅動夾持機構所夾持的工件動作的驅動件、容納在殼體內的馬達、同樣容納在殼體內用于將馬達的動力傳送給驅動件的傳動機構。進一步地,驅動件與殼體構成轉動連接或/和滑動連接。進一步地,第一樞軸和第二樞軸相互平行,驅動件與殼體相對滑動的方向垂直于第一樞軸,驅動件的與殼體相對轉動的轉動軸線垂直于第一樞軸。更具體來說,本專利技術的夾持機構包括:殼體,滑動件,套管,作為驅動件的驅動軸,在自由狀態下趨向于合攏的第一夾緊件和第二夾緊件;殼體形成有安裝開口,殼體與滑動件在安裝開口處構成滑動動方向平行于驅動軸軸線的滑動連接,殼體和滑動件形成有相互配合的用于使滑動件滑出但不脫離安裝開口的限位結構,套管與殼體固定連接,其一端位于殼體內部另一端通過安裝開口伸出,驅動軸設置在套管內,滑動件設置在殼體和套管之間,滑動件形成有供套管穿過的伸出孔,在該伸出孔的兩側轉動連接有第一夾緊件、第二夾緊件,第一夾緊件、第二夾緊件的轉動軸線相互平行并垂直于驅動軸的軸線,第一夾緊件、第二夾緊件的轉動軸線所平行的方向為豎直方向,驅動軸軸線所平行的方向為水平方向;在殼體內設有用于使滑動件趨向于伸出安裝開口的復位件。進一步地,本專利技術的夾持機構還包括:用于驅動第一夾緊件、第二夾緊件趨向于合攏的偏壓件。進一步地,偏壓件為套裝在第一夾緊件、第二夾緊件轉軸處的扭力彈簧。進一步地,扭力彈簧的一個末端抵住滑動件的外壁,另一端形成U字形嵌入在第一夾緊件、第二夾緊件外側形成的U形凹槽中。進一步地,復位件為一套接在套管外側的螺旋彈簧,該螺旋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殼體內部,另一端頂住滑動件伸出孔內形成的臺階面。進一步地,殼體和滑動件形成的限位結構為安裝開口處的殼體向滑動件方向凸起形成的臺階以及滑動件內側末端向殼體方向凸起形成臺階。進一步地,滑動件僅在第一夾緊件、第二夾緊件的下方形成有在驅動軸軸線方向上尺寸超出它們的基座頂塊,第一夾緊件、第二夾緊件的上方暴露在滑動件之外。進一步地,第一夾緊件和第二夾緊件均包括設置在其自由端的用于夾持的裝夾結構,裝夾結構自上而下分為裝載結構和止擋結構,裝載結構包括:裝載斜面、貼合面、曲面凹槽,裝載斜面與豎直方向傾斜相交,貼合面平行于豎直方向,第一夾緊件和第二夾緊件的裝載結構是左右對稱的;止擋結構為第一夾緊件和第二夾緊件在曲面凹槽下方形成的在第一夾緊件和第二夾緊件合攏時越過驅動軸軸線所在豎直平面彼此嵌入的凸起凹槽結構。進一步地,第一夾緊件止擋結構包括:第一止擋凸起和第一缺口槽,止擋凸起由曲面凹槽的前半部延伸形成的曲面和第一止動面構成,第二夾緊件止擋結構包括:用于嵌入第一個缺口槽的第二止擋凸起和用于容納第一止擋凸起的第二缺口槽,止擋凸起由曲面凹槽的后半部延伸形成的曲面和第二止動面構成。進一步地,在第一夾緊件和第二夾緊件合攏的狀態下驅動軸的軸線平行于第一止動面、第二止動面,并且第一止動面和第二止動面分別位于驅動軸的軸線所在的豎直平面的兩側,第一止動面位于第二夾緊件的一側,第二止動面位于第一夾緊件的一側。本專利技術的有益之處在于:通過滑動件和第一夾緊件、第二夾緊件使用戶能夠實現緊固件的快捷裝夾,并在完成緊固動作后,自動恢復到待裝夾狀態,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操作感受。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外觀結構示意 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在合攏狀態下的俯視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 圖3是圖1所示實施例在打開狀態下的俯視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 圖4是圖1所示實施例在滑動件縮進殼體時的俯視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 圖5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第一夾緊件的結構示意 圖6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第二夾緊件的結構示意 圖7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第一夾緊件、第二夾緊件配合裝夾緊固件的原理示意圖; 圖8是圖1所示的緊固件夾持機構與一種動力工具結合的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 1、殼體, 2、滑動件,201、基座頂塊; 3、套管, 4、驅動件, 5、第一夾緊件,501、斜面,502、貼合面,503、V形面,504、第一凸起,505、第一凹槽,506、第一止動面,507、槽底面; 6、第二夾緊件,601、斜面,602、貼合面,603、V形面,604、第二凸起,605、第二凹槽,606、第二止動面,607、槽底面; 7、第一彈性件, 8、第二彈性件, 9、緊固件, 10、動力工具, 11、馬達, 12、電源, 13、傳動機構, A、驅動件軸線,B、第二夾緊件的轉動軸線,C、驅動軸的轉動軸線所在的豎直平面。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具體的介紹。參照圖8所示,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動力工具10,其包括:馬達11、傳動機構13、驅動件4及殼體I等。其中,馬達11、傳動機構13均容納在殼體I的內部。殼體I可有左右兩個可分離的半殼對合組裝而成。就殼體I的外形而言,其形成有握持部分,以便操作,另外,殼體I設有一個開口供驅動件4伸出。更具體來說,圖8所示的實施例為電動榔頭,也就說本專利技術的動力工具10具體的形式為電動榔頭,作為電動榔頭,其還包括有一個用于給馬達11供電的電源12,但本實施例所揭示的電動榔頭供電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用交流電供電,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以使用氣動、液壓等方式給馬達11提供動力。傳動機構13將馬達的旋轉運動轉換成驅動件的往復運動。操作時,驅動件的擊打端的端面作用于構件如釘子、木榫等緊固件或磚塊等物體上。該電動榔頭還包括緊固件夾持機構,該夾持機構將緊固件9夾持住。該緊固件夾持機構包括滑動件2,其設計成相對于殼體可伸縮的結構,其可以與待加工工件的表面接觸。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其它動力工具上設置緊固件夾持機構,如螺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夾持機構,包括:殼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可伸縮地安裝在所述殼體上的滑動件、通過分別以第一樞軸和第二樞軸為轉軸進行樞轉從而實現隨著所述滑動件伸縮而合攏或分離的第一夾緊件和第二夾緊件,所述第一夾緊件和第二夾緊件與滑動件構成分別以第一樞軸和第二樞軸為軸的轉動連接,所述滑動件與所述第一夾緊件及第二夾緊件構成的整體與所述殼體構成滑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魏淦,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德朔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