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使用圍繞刀具軸線旋轉的刀具來加工圍繞工件軸線(Z)旋轉的工件的方法和裝置,其中,將夾緊裝置(9)轉移到第一位置,將所要加工的工件夾緊在所述夾緊裝置上,將其上夾緊有工件的夾緊裝置(9)從第一位置轉移到空間分開的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夾緊裝置(9)可由連接到夾緊裝置(9)的工件心軸(1)驅動以圍繞工件軸線(Z)旋轉,且在工件加工好之后,將夾緊裝置(9)從第二位置轉移到第一位置,根據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改進在于,在從第二位置轉移到第一位置時夾緊裝置(9)與工件心軸(1)分開,而在從第一位置轉移到第二位置時夾緊裝置(9)連接到工件心軸(1)。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使用圍繞刀具軸線旋轉的刀具加工圍繞工件軸線旋轉的工件 的方法,其中,將夾緊裝置轉移到第一位置,將所要加工的工件夾緊到所述夾 緊裝置上,將其上夾緊有工件的夾緊裝置從第一位置轉移到空間分開的第二位 置,在該第二位置夾緊裝置可由連接到夾緊裝置的工件心軸驅動以圍繞工件軸 線旋轉;以及在已加工工件之后,將夾緊裝置從第二位置轉移到第一位置,同 時本專利技術還涉及執行述方法的裝置。
技術介紹
在上述類型的已知方法中,其中工件是齒輪且刀具是研磨蝸桿以切割齒輪 的齒(DE198 57 592 Al),所述夾緊裝置是工件心軸的不可分開的部件。因 此,工件心軸、其動力轉向件以及沿加工軸線引導工件的車架必須在第一和第 二位置之間前后移動。這就需要對用于執行該方法的裝置作相對較高的結構上 的努力。由于需要具有動力轉向和引導車架的第二工件心軸,進又會一步加大 這種結構上的努力,這是因為工件在第一位置的裝載和工件從第二位置的加工 同時進行以縮短加工時間。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需要較少結構上的努力的上述類型的方法和裝置。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用這樣的方法來實現的當夾緊裝置從第二位置轉移到第 一位置時夾緊裝置與工件心軸分開,而當夾緊裝置從第一位置轉移到第二位置 時夾緊裝置與工件心軸連接。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方法中,因此僅在夾緊裝置轉移到其第二位置之后 才實現工件心軸和裝載有所要加工的工件的夾緊裝置之間的連接。在該連接狀 態,夾緊的工件可由工件心軸旋轉地圍繞工件軸線驅動。如果夾緊的工件和刀 具之間的加工作用需要沿加工軸線的運動,則工件心軸可設置在可沿所述加工 軸線移動的車架上,加工軸線與例如工件軸線平行對齊??赡苄枰ぜ妮S沿 所述加工軸線的運動,尤其是齒輪相對于圍繞刀具軸線旋轉的刀具的珩磨、研 磨、刮削或切割,在上述情況下刀具可能是珩磨輪、研磨渦輪、砂輪、剃齒刀 具或滾刀。加工之后,夾緊裝置在其第二位置與工件心軸分開、并轉移到第一 位置進行加工好的工件與所要加工的工件的互換,工件心軸保持在位且不必轉 移。關于所述裝置,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如下裝置來實現加工裝置,它使用可 圍繞刀具軸線旋轉地驅動的刀具加工圍繞工件軸線旋轉的工件;夾緊裝置,它 可將工件夾緊在該夾緊裝置的第一位置;以及轉移裝置,它可將夾緊裝置從第 一位置轉移到空間分開的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夾緊裝置可由連接到夾緊裝 置的工件心軸圍繞工件軸線旋轉地驅動。附圖說明圖1示出齒輪珩磨機床的示意性立體圖。圖2示出夾緊裝置和圖1所示齒輪珩磨機床中工件心軸之間的連接的軸向 剖視圖。圖3是圖1所示齒輪珩磨機床的夾持件在其關閉位置的放大圖。 圖4是對應于圖3的夾持件在打開位置的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說明書通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裝置的實施例并參照僅以示例方式表示本 專利技術的附圖更詳細地解釋本專利技術。根據圖1,齒輪珩磨機床具有由伺服驅動器旋轉地驅動的工件心軸1并具 有水平延伸的旋轉軸線Z。工件心軸1設置在可設置在車架2上,車架2可通過伺服驅動器沿平行于旋轉軸線Z的加工軸線在齒輪珩磨機床的機床底架3上移動。此外,與旋轉軸線Z對齊并可平行于旋轉軸線方向4移動的尾架4設置 在機床底架3上。刀具頭6設置在車架裝置5上工件心軸1和尾架4之間并可通過車架裝置 5沿任何移動路徑相對于旋轉軸線Z的在正交的水平面上移動。此外,刀具頭 6用角度調整設備圍繞垂直軸線支承在車架裝置上并可具有伺服驅動器來調節 角度。齒輪珩磨機床的珩磨輪以旋轉驅動的方式支承在刀具頭6內,圖1中未 示出旋轉驅動器。根據圖2,工件心軸1在沿其朝向刀具頭6的方向上的軸端上具有第一連 接節段7,該節段能夠以可分開的方式連接到夾緊裝置9的互補第二連接節段 8上。具體地說,第一連接節段7具有與旋轉軸線Z同軸的內表面區域10且 其形狀像截頭錐殼體,該節段沿夾緊裝置9的方向呈錐形地擴大。第二連接節 段8具有形狀像截頭錐殼體的外表面區域11,該區域與內表面區域10互補并 與圖2所示連接狀態的表面區域10形成緊貼配合。在位于外表面區域11徑向向內設置的第二連接節段的內側上形成有徑向 面向內的軸向突起13,所述突起在沿周界方向看時形成從旋轉對稱線偏離的區 域。在圖2中所示的連接狀態中,這些軸向突起13沿周界方向支承在互補滑 動塊上,這些滑動塊以不可旋轉的方式設置在工件心軸1的連接節段7處(圖 2中未示出)。這可確定夾緊裝置9相對于工件心軸1的角度位置。與第二連接節段8相對的夾緊裝置9的軸向端具有相對于旋轉軸線Z的同 軸夾緊錐15,且在所述夾緊錐的截頭錐形外表面區域16上設置有膨脹套管17, 內部側表面區域18是與外表面區域16互補的截頭錐的形狀。由于該設置,可 通過外表面區域16與夾緊錐15之間在收縮徑向狀態和膨脹徑向狀態之間的相 對軸向移動來調節膨脹套管17。除了夾緊錐15,也可設置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已知的其它裝置來擴大或減小膨脹套管的半徑。膨脹套管17具有錐形側外表面19,該表面與旋轉軸線Z同軸并在夾緊工 件時插入與工件軸線同軸的孔中,且該表面在軸向收縮狀態不完全地與所述孔 的錐形內部側表面配合。因此,旋轉軸線Z和工件軸線相一致。與旋轉軸線Z同軸并具有V形向外開口截面的周界溝槽21形成在夾位于膨脹套管17和第二連接節段8之間夾緊裝置9的外周界的圓柱形區域20上。 所述周界溝槽可與圖3中所示的夾持件24的互補指狀夾持物22、 23配合。具 體如圖4所示, 一個指狀夾持物22固定地設置在支承件25的自由端處,而另 一夾持指狀物23可可控制地在圖4所示的打開位置和圖3所示的關閉位置之 間移動。此外圖3和圖4還示出指狀夾持物22可大致沿夾緊裝置9的周界凹 槽21周界長度的一半配合在夾緊裝置9的周界凹槽21內,而可移動指狀夾持 物23在關閉位置配合在周界溝槽21的其余一半周界內,在關閉位置使可移動 指狀夾持物23沿在指狀夾持物22中的夾緊裝置9方向行進,并因此實現夾緊 裝置9在夾持件24中的緊配合。圖2和圖4僅示出具有夾持件24的支承件25的端部以及所述支承件的從 所述端部向軸向孔26延伸的節段。圖1示出支承件25相對于軸向孔26對稱 并在其另一端具有相當于夾持件24的夾持件24'。此外,圖l還示出支承件 25和其軸向孔26固定在致動軸27上,致動軸27相對于工件軸線軸向平行, 致動軸27和工件軸線Z之間的軸向距離相當于圖3所示軸向孔26的中心28 和與夾持件24配合的夾緊裝置9的中心29之間的距離。在軸向距離上,分度心軸30平行于工件軸線Z軸向設置在固定機床底架 控制臺31上,與連接到工件心軸1的夾緊裝置9沿直徑方向相對,且分度心 軸30具有用于可分開地連接到夾緊裝置9的第二連接節段8的連接節段,該 夾緊裝置9的第二連接節段8與工件心軸1的第一連接節段7相同。齒輪珩磨機床操作如下。當加工夾緊在連接到工件心軸1的夾緊裝置9 上的齒輪時,具有夾持件24、 24'的支承件25通過致動軸27的適當順時針 90°旋轉在支承位置內相對于圖l所示的其位置樞轉。此外,車架2向刀具頭 6方向移動足夠遠,從而使夾緊在夾緊裝置9上的齒輪與在刀具頭6內呈加工 配合狀態的珩磨環接觸。同時,與夾緊裝置9相同的附加夾緊裝置9'與分度 心軸30連接并裝載有工件變換裝置(未示出),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圍繞刀具軸線旋轉的刀具加工圍繞工件軸線(Z)旋轉的工件的方法,其中,將夾緊裝置(9)轉移到第一位置;將所要加工的工件夾緊在所述夾緊裝置上;將所述夾緊裝置(9)和夾緊在所述夾緊裝置上的所述工件從所述第一位置轉移到空間上間隔開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工件可由連接到所述夾緊裝置(9)的工件心軸(1)圍繞所述工件軸線(Z)旋轉地驅動;以及在已加工所述工件之后,將所述夾緊裝置(9)從所述第二位置轉移到所述第一位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夾緊裝置(9)從所述第二位置轉移到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夾緊裝置(9)與所述工件心軸(1)分開;而當所述夾緊裝置(9)從所述第一位置轉移到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夾緊裝置(9)連接到所述工件心軸(1)。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J茂,
申請(專利權)人:格里森工場,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US[美國]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