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冷卻系統的噴嘴,包括一噴嘴本體和一真空發生器,該噴嘴本體包括一真空發生部及一導流部,該真空發生部開設有一真空發生腔及一進液孔,該真空發生腔與該進液孔相導通,該導流部連接于該真空發生部的一端;該真空發生器包括一連接部與一導氣管,該連接部的一端用于連通一氣壓源,其另一端接通該導氣管;該導氣管伸入該真空發生腔內。本發明專利技術噴嘴結構簡單,噴力大,不易堵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 一 種冷卻系統的噴嘴,尤其涉及 一 種機械加工裝置 的冷卻系統的噴嘴。
技術介紹
對工件進行車削、磨削、深孔鉆、攻螺紋等機械加工時,刀具 與工件由于摩擦而產生熱量,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對刀具、工件以及 切屑進行冷卻,否則容易縮短刀具壽命,對加工質量也有很大影響。 現有技術通常使用切削液來對刀具和工件進行冷卻,具體作法為利 用壓力使切削液從一噴嘴噴出,到達刀具的刃部或進入切削區域, 從而把刀具、工件、切屑由于摩擦和變形所產生的熱量帶走。連續 使用切削液才能保證良好的冷卻效果,而現有的技術對此很難做到。現有的切削液噴嘴大多為多段分體式結構,不易密封,容易漏氣;再者,噴嘴內部沒有防止回氣產生的導氣措施,產生壓力的高 壓氣進入噴嘴后在經過進液孔時,往往會產生回氣,這些原因都會 降低噴嘴內的壓力,從而減小切削液的噴力,導致使用過程中常因 切削液積垢堵塞,維護清理頻繁,不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保證加工 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不易堵塞的冷卻系 統的噴嘴。一種冷卻系統的噴嘴,包括一噴嘴本體、 一真空發生器;該噴嘴本體包括一真空發生部及一導流部,該真空發生部開設有一真空 發生腔及一進液孔,該真空發生腔與該進液孔相通,該導流部連接于該真空發生部的一端;該真空發生器包括一連接部與一導氣管, 且該連接部的一端用于連通一氣壓源,其另一端接通該導氣管;該 導氣管伸入該真空發生腔內。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通過供給該真空發生器一高壓氣,在該噴嘴本體內產生一負壓,利用該導氣管使高壓氣不需流經該進液 孔,使進入噴嘴本體內的高壓氣不會在進液孔處產生回氣流,保證 了噴嘴本體內的壓力強度,切削液能夠連續不斷的噴出,不易堵塞噴嘴。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噴嘴的整體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噴嘴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專利技術噴嘴的整體剖面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一冷卻系統的噴嘴100,其包括 一噴嘴本體10、 一真空發生器20、 一氣源接頭30、 一流體接頭40、 一密封墊圈50及若干螺栓60。請參閱圖2,所述噴嘴本體10為一三段式的管體結構,其包括 一真空發生部11、 一第一導流部12及一第二導流部13。真空發生 部11、第一導流部12及第二導流部13依次相接而形成所述噴嘴本 體10。請參閱圖2及圖3,真空發生部ll的軸向中心開設有一真空發 生腔111。所述真空發生腔1U為沿真空發生部11的軸向貫通的通 孔。真空發生部11的周緣上開設有一進液孔112,所述進液孔112 與真空發生腔111相通。真空發生部11的一端的端面上開設有二對 稱分布的第一螺紋孔113,所述螺紋孔113用于與真空發生器20固 接。真空發生部11的另 一端與第一導流部12的一端相接。第一導流部12的軸心開設有一第一導流通道121。所述第一導 流通道121與真空發生腔111相通,且其內徑小于真空發生腔111 的內徑,其外徑大于第二導流部13的外徑,以便于使用噴嘴轉向工 具對其進行夾制。第二導流部13的軸心開設有一第二導流通道131。所述第二導 流通道131與第一導流通道121相通,其內徑與第一導流通道121 的內徑相當。可以理解,真空發生部11、第 一導流部12及第二導流部13可為 一 體成型式的結構,也可為相互以焊接或螺紋套接的方式而組裝 成的一體結構。可以理解,真空發生部ll及第一導流部12可為金屬材料(如 鋁材)制成,第二導流部13可為塑料軟管。可以理解,第一導流部12及第二導流部13兩者之一可省略, 所述噴嘴本體10為二段式的管體結構。所述真空發生器20包括一連接部21和一導氣管22,連接部 21與導氣管22軸向相接形成所述真空發生器20。連接部21的軸心開設有一進氣孔211。連接部21 —端的端面 上開設有二對稱分布的第二螺紋孔212,該第二螺紋孔212沿軸向 貫穿該連接部21,且與所述第 一螺紋孔113相對應。所述第二螺紋 孔212用于與噴嘴本體10固接。連接部21的外徑與真空發生部11 的外徑相當,其另 一端與導氣管22相接。導氣管22的軸心開設有一導氣通道221,該導氣通道221與所 述進氣孔211相通,其內徑小于進氣孔211的內徑。導氣管22的長 度大于所述真空發生腔111腔體的長度,其外徑至少小于所述真空 發生腔111的內徑,以便于噴嘴本體10與真空發生器20固接時, 導氣管22能夠伸入噴嘴本體10內部。所述氣源接頭30為一內設有一軸向通氣孔33的柱狀二通閥門, 其包括一內接部31和一外接部32,內接部31的外徑比外接部32 的外徑小,且該內接部31的外徑與所述進氣孔221的內徑相當,該 氣源接頭30的內接部31伸入進氣孑L 221,夕卜接部32與外高壓氣源 相通。所述流體接頭40同才羊為一內i殳有一軸向流體通孔43的柱狀二 通閥門,其包括一第一端部41和一第二端部42,第一端部41的外 徑比第二端部42的外徑小,且第一端部41的外徑與噴嘴本體10 上進液孔112的內徑相當,該流體接頭40的第 一端部41伸入噴嘴 本體10的進液孔112,第二端部42與外供液管路相通。所述密封墊片50用于實現真空發生器20和噴嘴本體10之間的 密封。該密封墊片50上開設有三個通孔,其中兩個分別與所述二對 稱的第一螺紋孔113對應,另 一個與所述真空發生腔111對應。請參閱圖1和圖3,組裝冷卻系統的噴嘴100時,將密封墊片50與噴嘴本體10上開設有所述第一螺紋孔113的端面疊放,并使 其上所述三個通孔分別與該噴嘴本體IO端面上的二第一螺紋孔113 和真空發生腔111對應。真空發生器20的導氣管22穿過密封墊片 50上與真空發生腔111相對應的通孔,伸入該噴嘴本體10內部, 并且該導氣管22貫穿真空發生腔111且部分伸入至第一導流通道 121。調整真空發生器20,使其二第二螺紋孔212與密封墊片50上 的另外二通孔對應。將所述二螺栓60從真空發生器上二對稱的第二 螺紋孔212擰入,經密封墊片上的二對應通孔及噴嘴本體10上的二 對稱的第一螺紋孔113,將真空發生器20該噴嘴本體10緊密的連 接在一起。請參閱圖3,該真空發生器20接通外高壓氣源后,則可在導氣 通道221、第一導流通道121及第二導流通道131內產生一高速氣 流,依據流體力學的原理而使該真空發生腔內lll產生一負壓。在 該負壓的存在下,進液孔112的切削液或清洗液流入真空發生腔 111,并經由第 一道流通道121、第二導流通道131后噴出。因為該 真空發生腔111的內徑較第一導流通道121的內徑大,并且該導氣 管221貫穿真空發生腔111部分伸入至第一道流通道121,使噴嘴 本體10內不會產生回氣流,從而避免了真空發生腔111內的負壓的 損耗,保證切削液連續不斷的噴出,不會因為切削液積垢導致堵塞。所述噴嘴100需要進行清理時,只需將氣嘴對準該噴嘴100的 進液孔112吹氣,即可很容易的將噴嘴100清理干靜。可以理解,導氣管22/人真空發生腔111 一端伸入噴嘴本體10 內部至少超過該真空發生部11上所述進液孔112的位置。可以理解,也可以將真空發生器20和噴嘴本體10進行對接的 二對接面打磨至足夠光滑或在對接面上涂抹潤滑油的方式來實現真 空發生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冷卻系統的噴嘴,包括一噴嘴本體,其特征在于:該冷卻系統的噴嘴還包括一真空發生器;該噴嘴本體包括一真空發生部及一導流部,該真空發生部開設有一真空發生腔及一進液孔,該真空發生腔與該進液孔相通,該導流部連接于該真空發生部的一端;該真空發生器包括一連接部與一導氣管,且該連接部的一端用于連通一氣壓源,其另一端接通該導氣管;該導氣管伸入該真空發生腔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付文剛,余光濤,范海平,李輝,劉友利,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94[中國|深圳]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