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基于PCIe數據交換的通信方法及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通過擴展PCIe協議實現的多處理機環境下數據交換方法及數據交換系統,還涉及對標準PCIe的兼容,實現基于PCIe的I/O設備擴展。
技術介紹
PC1-Express總線協議(簡稱PCIe)繼承自PC1、PCI_x協議,是當前計算機系統中主流的I/o系統總線。相比PCI和PC1-X,PCIe總線具有更高的高帶寬,PCIe2.0規范的單路(lane)單向帶寬就已達到5Gpbs,PCIe3.0規范更是達到了 8Gbps。由于是串行傳輸協議,因此PCIe總線可以實現較長的傳輸距離,甚至可以通過使用光模塊,達到上百米的傳輸距離。此外,PCIe總線還提供了豐富的服務質量(QoS)特性,和點對點鏈路可靠性保證。作為PC1、PC1-x總線的延續,PCIe總線主要用于擴展I/O資源。目前市場上均為符合PCIe標準的PCIe交換機,它們可以通過級聯構成樹形拓撲,處理機是樹的根,而I/O設備則是樹的葉子。目前構造的樹形拓撲可以有多個根,不同的根擁有不同的子樹,但根與根之間不能通信。這些子樹之間可以共用中間的節點(PCIe交換機),但一個葉子(PCIe終端設備)僅能歸屬于一個子樹。因此,標準PCIe交換機構成的網絡,只是一個或若干個功能獨立的子樹的集合,子樹之間并無數據交換,當然這已經滿足了在I/O擴展方面的需要。但是從帶寬、傳輸距離、服務質量、可靠性等方面看,PCIe總線除了實現I/O設備的擴展外,還適合于構造系統互連網絡,實現多臺計算機間的高速互連。然而PCIe總線嚴格遵循樹形拓撲,終端葉子節點之間無法直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PCIe數據交換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1,啟動PCIe交換機,并對與所述PCIe交換機進行通信的處理機和PCIe終端進行PCIe的設備搜索和配置;步驟2,所述處理機或所述PCIe終端根據路由信息向所述PCIe交換機端口發送PCIe讀寫請求,所述端口使用兼容標準PCIe鏈路層協議的包格式和兼容標準PCIe路由的可擴展路由方式,將所述PCIe讀寫請求構造為數據包,并將其發送至對應端口;步驟3,所述對應端口將所述數據包還原為PCIe讀寫請求,并將其發送至處理機或所述PCIe終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PCIe數據交換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I,啟動PCIe交換機,并對與所述PCIe交換機進行通信的處理機和PCIe終端進行PCIe的設備搜索和配置; 步驟2,所述處理機或所述PCIe終端根據路由信息向所述PCIe交換機端口發送PCIe讀寫請求,所述端口使用兼容標準PCIe鏈路層協議的包格式和兼容標準PCIe路由的可擴展路由方式,將所述PCIe讀寫請求構造為數據包,并將其發送至對應端口 ; 步驟3,所述對應端口將所述數據包還原為PCIe讀寫請求,并將其發送至處理機或所述PCIe終端。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CIe數據交換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發送PCIe讀寫請求的是處理機,則所述步驟2包括: 步驟21,所述處理機根據路由信息向其下一級PCIe交換機的上游端口的單PCI橋配置空間發送PCIe讀寫請求; 步驟22,所述上游端口的上游輸出端口路由單元使用PCIe讀寫請求的PCIe終端的地址查詢地址端口路由表,獲得下游端口號,并使用該下游端口號將所述PCIe讀寫請求構造為第一數據包,所述上游端口發送該第一數據包至本地交叉開關的接收虛通道模塊的請求虛通道; 步驟23,所述本地交叉開關的交換子模塊將該第一數據包發送至所述下游端口。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PCIe數據交換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發送PCIe讀寫請求的是處理機,且PCIe讀寫請求是PCIe寫請求,則所述步驟3包括: 步驟31,所述下游端口將所述第一數據包還原為PCIe寫請求,若與下游端口相連的是下一級PCIe交換機的上游端口,則將該PCIe寫請求發送給該上游端口 ;若與所述下游端口相連的是PCIe終端,則將該PCIe寫請求發送給該PCIe終端。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PCIe數據交換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發送PCIe讀寫請求的是處理機,且PCIe讀寫請求是PCIe讀請求,則所述步驟3包括: 步驟31,所述下游端口將所述第一數據包還原為PCIe讀請求,若與下游端口相連的是下一級PCIe交換機的上游端口,則將該PCIe讀請求發送給該上游端口 ;若與下游端口相連的是PCIe終端,則將該PCIe讀請求發送給該PCIe終端; 步驟32,所述PCIe終端根據路由信息向其上一級PCIe交換機的下游端口發送攜帶的PCIe讀請求ID號的PCIe響應數據; 步驟33,所述下游端口的下游輸出端口路由單元使用PCIe響應數據的PCIe讀請求ID號查詢源ID端口路由表,獲取上游端口號,并使用該上游端口號將PCIe響應數據構造為第一數據包,所述下游端口發送該第一數據包至本地交叉開關的接收虛通道模塊的應答虛通道; 步驟34,所述本地交叉開關的交換子模塊將該第一數據包發送至上游端口 ; 步驟35,所述上游端口將該第一數據包還原為PCIe響應數據,若與上游端口相連的是上一級PCIe交換機的下游端口,則將PCIe響應數據發送給該下游端口 ;若與上游端口相連的是處理機,則將PCIe響應數據發送給該處理機。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CIe數據交換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發送PCIe讀寫請求的是PCIe終端,則所述步驟 2包括:步驟221,所述PCIe終端根據路由信息向其上一級PCIe交換機的下游端口的多PCI橋配置空間單元發送PCIe讀寫請求; 步驟222,所述下游端口使用PCIe讀寫請求中的處理機地址與多PCI橋配置空間單元中各個PCI橋配置空間地址進行比對,獲得命中PCI橋配置空間對應的上游端口號,并使用該上游端口號將所述PCIe讀寫請求構造為第一數據包,下游端口發送該第一數據包至本地交叉開關的接收虛通道模塊的請求虛通道; 步驟223,所述本地交叉開關的交換子模塊將該第一數據包發送至上游端口。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PCIe數據交換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發送PCIe讀寫請求的是PCIe終端,且PCIe讀寫請求是PCIe寫請求,則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凝暉,曹政,劉小麗,安學軍,張佩珩,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