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改善過濾器前端進液壓力均勻性的過濾器進液均壓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過濾器進液均壓裝置包括具有小端口和大端口的封頭,該封頭內至少安裝有一塊分壓板,所述分壓板位于封頭的截面上以使從小端口流入封頭的液體通過分壓板上密布的分流孔后分散地流向封頭的大端口。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安裝分壓板改善了封頭大端口處液體壓力分布的均勻性,使每根濾芯入口處的壓力趨近,從而降低了濾芯膜面流速的差異,使每根濾芯的使用效果相對接近,增加濾芯的平均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過濾器進液均壓裝置。
技術介紹
圖1為一種錯流過濾器的結構示意圖。如該圖所示,過濾器中安裝有多根濾芯1,在過濾狀態下,待過濾液從該過濾器下端的封頭2進入過濾器,然后從這些濾芯的通道中經過,這時,待過濾液中的一部分液體從濾芯的側壁滲透到濾芯外部而成為干凈的已過濾液,而被濾芯截留下來的物質則隨著待過濾液繼續向上流動并進入到過濾器上端的封頭中,此后再從上端的封頭流出。由于現有錯流過濾器下端的的封頭中不具有均壓裝置,當待過濾液進入該封頭后,會直接沖向位于過濾器中心的濾芯1B,從而導致濾芯IB中的液體壓力高于其兩側濾芯1A、IC中的液體壓力。這樣,濾芯IB的膜面流速也會高于其兩側濾芯1A、IC的I吳面流速,造成濾芯IB的濾餅厚度遠聞于濾芯1A、1C的濾餅厚度,從而進一步導致濾芯IB的反洗再生效果較濾芯1A、1C的反洗再生效果差,最終降低了濾芯的平均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可改善過濾器前端進液壓力均勻性的過濾器進液均壓裝置。本專利技術的過濾器進液均壓裝置包括具有小端口和大端口的封頭,該封頭內至少安裝有一塊分壓板,所述分壓板位于封頭的截面上以使從小端口流入封頭的液體通過分壓板上密布的分流孔后分散地流向封頭的大端口。進一步的是,該 封頭內軸向間隔安裝有至少兩塊所述的分壓板.進一步的是,靠進封頭小端口的分壓板上分流孔的平均直徑大于靠進封頭大端口的分壓板上分流孔的平均直徑。進一步的是,在最靠近封頭小端口的分壓板與該封頭的小端口之間還安裝有整流件,所述整流件是由至少兩個分別沿軸向設置的導流片構成。具體的講,所述整流件由兩個十字交叉連接的導流片構成。進一步的是,同一分壓板上各分流孔的直徑相等并在該分壓板上呈矩形陣列,且其中任意相鄰兩個分流孔之間的間距一致。進一步的是,所述封頭為錐形封頭;所述小端口和大端口分別位于該錐形封頭的錐頂部和錐底部。進一步的是,最靠近封頭大端口的分壓板在所述大端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積占該大端口面積的60%以上。進一步的是,所述分壓板與封頭軸線的夾角為70度至90度。進一步的是,所述分壓板位于封頭的橫截面上。本專利技術通過安裝分壓板改善了封頭大端口處液體壓力分布的均勻性,使每根濾芯入口處的壓力趨近,從而降低了濾芯膜面流速的差異,使每根濾芯的使用效果相對接近,增加濾芯的平均使用壽命。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本專利技術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專利技術的實踐了解到。附圖說明圖1為安裝有本專利技術的過濾器進液均壓裝置的錯流過濾器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A向剖視圖。圖3為圖2中B-B向剖視圖。圖4為圖3中靠進封頭大端口的分壓板的平面示意圖。圖5為圖3中靠進封頭小端口的分壓板的平面示意圖。圖6為圖3中整流件的俯視圖。圖1中箭頭所示方向為待過濾液流向。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過濾器進液均壓裝置的封頭2為一錐形封頭,該錐形封頭的錐頂部朝下,錐底部朝上;封頭2的小端口位于錐形封頭的錐頂部,并通過法蘭連接管道;封頭2的大端口位于錐形封頭的錐底部,并通過法蘭連接過濾器外殼。其中,術語“大端口”和“小端口”僅是為了便于表達這兩個端口之間存在大小差異。當然,封頭2的形狀也可以是弧形甚至是矩形,但無論封頭2的形狀如何變化,其一端必將連接過濾器外殼,而另一端也必將連接管道,因此,一般來講,該封頭2上連接過濾器外殼的端口必為大端口,連接管道的端口必為小端口。從圖2的視角可以看到封頭2內最靠近封頭2大端口的分壓板3,以及密布在該分壓板3上的很多分流孔4,并且從圖2的視角還可知該分壓板3必然位于封頭2的截面上,因此,從封頭2的小端口流入封頭2的液體必將通過該分壓板3上密布的分流孔4后分散地流向封頭2的大端口,從而改善濾芯1A、1B、1C入口處液體壓力分布的均勻性,有效避免濾芯IB入口處的液體壓力過于集中現象。容易理解,如果整個封頭2內剛好只有從圖2中可見的一塊分壓板3,那么該分壓板3不宜安裝在過于靠近封頭2小端口的截面上。這是因為,受錐形封頭形狀所限,該分壓板3越靠近封頭2的小端口,該分壓板3的面積就越小,故分壓板3的使用效果也會越差。因此,本專利技術建議,無論在封頭2內安裝有幾塊分壓板3,最靠近封頭2大端口的分壓板3在所述大端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積最好占該大端口面積的60%以上。也就是說,當整個封頭2內剛好只有從圖2中可見的一塊分壓板3時,該分壓板3在所述大端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積只要占該大端口面積的60%以上,實際上就保證了這僅有的一塊分壓板3在封頭2內不可能安裝在過于靠近封頭2小端口的截面上。而當整個封頭2內安裝有至少兩塊分壓板3時,同樣也保證了最靠近封頭2大端口的分壓板3在封頭2內不可能安裝在過于靠近封頭2小端口的截面上。總之,通過確保最靠近封頭2大端口的分壓板3的面積,充分保證分壓板3對液體朝封頭2大端口方向的擴散程度,進一步的提高了液體壓力分布的均勻性。如圖3所示,所述封頭2中實際上軸向間隔安裝有兩塊分壓板3A、3B。安裝有兩塊甚至更多分壓板的優點是不言而喻的。本專利技術在此基礎上,將靠進封頭2小端口的分壓板3B上分流孔4的平均直徑設計為大于靠進封頭2大端口的分壓板3A上分流孔4的平均直徑。這是因為,越靠近封頭2的小端口,液體壓力分布越集中,將靠進封頭2小端口的分壓板3B上分流孔4的平均直徑設計的較大,能夠降低該分壓板3B對液體流動的阻力,否則,阻力過大就可能會降低濾芯表面的跨膜壓差,從而對整個過濾體系造成不利影響。另外,當靠進封頭2小端口的分壓板3B上分流孔4的平均直徑大于靠進封頭2大端口的分壓板3A上分流孔4的平均直徑時,實際上使封頭2內液體壓力的分散程度呈梯級變化,即逐步將液體壓力分布均勻化,從而可以將液體流動控制的比較平緩和穩定。如圖3、6所示,無論在封頭2內安裝有幾塊分壓板3,在最靠近封頭2小端口的分壓板3B與該封頭2的小端口之間還安裝有整流件5,所述整流件5是由至少兩個分別沿軸向設置的導流片51構成。上面已經指出,封頭2內越靠近封頭2小端口的位置,液體壓力分布越集中,故一旦受到分壓板3B的阻擋,就越容易形成紊流,從而消耗液體動能。因此,本專利技術通過整流件5上的各沿軸向設置的導流片51,使液體盡量朝封頭2的軸向運動,由此達到統一流向,減少流體能量損耗的目的。作為整流件5的一種具體結構,如圖6所示,整流件5由兩個十字交叉連接的導流片51構成。如圖4、5所示,無論是靠進封頭2大端口的分壓板3A,還是靠進封頭2小端口的分壓板3B,同一分壓板3上各分流孔4的直徑相等并在該分壓板3上呈矩形陣列,且其中任意相鄰兩個分流孔4之間的間距一致。需要說明,在圖4、5中均指畫出了一個分流孔4,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理解,圖4、5中任意兩條參考線的交點即標示一個分流孔4的中心點。因此,容易看出,將分流孔4按照這樣的方式進行布置后,分壓板3上分流孔4的分布是最為均勻的。如圖3所示,無論是靠進封頭2大端口的分壓板3A,還是靠進封頭2小端口的分壓板3B,這兩塊分壓板3均位于封頭2的橫截面上,這時,這兩塊分壓板3與封頭2軸線的夾角α剛好等于90度。當然,這兩塊分壓板3也可以位于與封頭2的橫截面存在一定夾角的其他截面上,只要確保從封頭2的小端口流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過濾器進液均壓裝置,包括具有小端口和大端口的封頭(2),其特征在于:該封頭(2)內至少安裝有一塊分壓板(3),所述分壓板(3)位于封頭(2)的截面上以使從小端口流入封頭(2)的液體通過分壓板(3)上密布的分流孔(4)后分散地流向封頭(2)的大端口。
【技術特征摘要】
1.過濾器進液均壓裝置,包括具有小端口和大端口的封頭(2),其特征在于:該封頭(2)內至少安裝有一塊分壓板(3),所述分壓板(3)位于封頭(2)的截面上以使從小端口流入封頭(2)的液體通過分壓板(3)上密布的分流孔(4)后分散地流向封頭(2)的大端口。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過濾器進液均壓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封頭(2)內軸向間隔安裝有至少兩塊所述的分壓板(3A、3B)。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過濾器進液均壓裝置,其特征在于:靠進封頭(2)小端口的分壓板(3B)上分流孔(4)的平均直徑大于靠進封頭(2)大端口的分壓板(3A)上分流孔(4)的平均直徑。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過濾器進液均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最靠近封頭(2)小端口的分壓板(3B)與該封頭(2)的小端口之間還安裝有整流件(5),所述整流件(5)是由至少兩個分別沿軸向設置的導流片(51)構成。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過濾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麟,汪濤,方波,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易態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