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真空泵泵體的密封結構,密封結構包括閥片、閥片壓板及支架;閥片壓板蓋封在銅套的一端上;閥片設置在閥片壓板上并嵌設在支架內;閥片上設有相背對稱設置的第一“U”型舌和第二“U”型舌;閥片上對應第一“U”型舌和第二“U”型舌的端部分別形成兩個對稱的“U”型氣槽;閥片壓板上對應閥片的第一“U”型舌設有出氣孔,對應閥片的第二“U”型舌設有斜面及“U”型槽口;支架上設有進氣孔和排氣孔及排氣腔,排氣腔的底部上對應第二“U”型舌位置設有圓形沉孔,對應閥片的第一“U”型舌位置設有凸銷。本方案解決了采用單向閥密封裝置進行氣室密封,造成氣室內真空度不高,且真空泵整體體積較大、生產成本較高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真空泵領域,涉及一種真空泵泵體的密封結構。
技術介紹
真空泵的類型多種多樣,其被廣泛用于塑料機械、農藥化工、燃料化工、磚瓦機械、低溫設備、造紙機械、醫藥化工、食品機械、工業電爐、電子行業、真空設備、冶金、石油、礦山、地基處理等領域。真空泵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容器的容積變化或擠壓等方式,達到抽排氣的目的。現有的真空泵設備一般采用交、直流電機作為原動力,泵體一般為活塞、螺桿、葉輪或膜片等機構,泵體上設有獨立的進氣孔和排氣孔。真空泵一般包括電機、氣缸和活塞,活塞位于氣缸內,活塞的一端設有連桿,該連桿通過偏心輪與電機的輸出軸連接。在真空泵泵體內部設置有電機驅動,電機帶動連桿進行上下運動,從而使上不得氣室內形成真空。氣室跟外部連接,即可造真空。氣室的密封性是真空泵形成真空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通常,氣室的密封是靠單向閥密封裝置實現的,該單向閥密封導致真空泵整個體積變大,泵體內真空度不高,且成本較高,安裝也較為復雜。因此,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是本技術要研究的內容。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真空泵泵體的密封結構,其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采用單向閥密封裝置進行氣室密封,造成氣室內真空度不高,且真空泵整體體積較大、生產成本較高的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真空泵泵體的密封結構,所述真空泵包括泵體和位于泵體內的銅套,所述密封結構包括閥片、閥片壓板及支架;所述閥片壓板蓋封在所述銅套的一端上;所述閥片設置在閥片壓板的另一面上,并嵌設在所述支架內;所述閥片的本體上設有第一“U”型舌和第二 “U”型舌;所述第一“U”型舌和第二“U”型舌相背對稱設置,所述閥片的本體上對應第一 “U”型舌和第二 “U”型舌的端部分別形成兩個對稱的“U”型氣槽;所述閥片壓板上對應閥片的第一 “U”型舌位置設有出氣孔;所述閥片壓板對應閥片的第二 “U”型舌位置設有斜面及“U”型槽口 ;所述支架上設有進氣孔和排氣孔,還設有供容置閥片的排氣腔,所述排氣腔與排氣孔連通;所述排氣腔的底部上對應第二 “U”型舌位置設有圓形沉孔;所述排氣腔的底部上對應所述閥片的第一 “U”型舌位置設有凸銷。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容解釋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閥片壓板與閥片相接觸的一面上設有凸筋。2、上述方案中,所述凸筋為三條,在所述閥片壓板與閥片相接觸的一面上呈兩橫一豎交叉設置。該凸筋起到壓緊密封作用,使其不向四周泄氣。3、上述方案中,所述閥片壓板與閥片上對應設有定位孔,所述支架上對應所述定位孔的位置設有定位銷。4、上述方案中,所述凸銷的頂面為斜面。5、上述方案中,所述出氣孔的孔徑尺寸小于第一“U”型舌的直徑尺寸。即該出氣孔的形狀不限,只需第一 “U”型舌能將其蓋住密封即可。6、上述方案中,所述閥片上還設有加工工藝孔。7、上述方案中,所述閥片壓板上設有斜面,該斜面用于在與第二 “U”型舌配合時,其斜度便于進氣。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本技術結構采用蹺蹺板的原理,在閥片上設有兩個背向設置的第一“U”型舌和第二“U”型舌;當真空泵氣缸的活塞桿拉出時,閥片上的第一“U”型舌蹺起,此時,閥片上的第二“U”型舌與閥片壓板上的斜面配合實現密封;則支架上進氣口進氣,氣體經過閥片上第一 “U”型舌端部的“U”型氣槽及閥片壓板上的出氣孔被吸進真空泵泵體內,實現真空泵的進氣;當真空泵氣缸的活塞桿推進時,閥片上的第二“U”型舌蹺起,此時,閥片上的第一“U”型舌蓋封住閥片壓板上的出氣孔實現密封,則泵體內部的氣體經閥片壓板上的斜面、“U”型槽口與“U”型氣槽配合處溢出,并進入支架上的排氣腔內的圓形沉孔,最后經排氣口排出,實現真空泵的排氣。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由于本技術結構設計新穎,結構簡單,利用蹺蹺板原理,采用閥片和閥片壓板配合,使得真空泵泵體密封更嚴,泵體內真空度更高,且使得真空泵整體體積較小,降低了成本。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結構立體分解示意圖;附圖2為本技術用支架內部結構示意圖。以上附圖中:1、泵體;2、銅套;3、閥片;4、閥片壓板;5、第一“U”型舌;6、第二“U”型舌;7、“U”型氣槽;8、斜面;9、“U”型槽口 ;10、支架;11、排氣腔;12、圓形沉孔;13、進氣孔;14、排氣孔;15、凸筋;16、定位孔;17、凸銷;18、加工工藝孔;19、定位銷;20、出氣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如圖1-2所示,一種真空泵泵體的密封結構,所述真空泵包括泵體I和位于泵體I內的銅套2,所述密封結構包括閥片3、閥片壓板4及支架10 ;所述閥片壓板4蓋封在所述銅套2的一端上;所述閥片3設置在閥片壓板4的另一面上,并嵌設在所述支架10內;所述閥片3的本體上設有第一 “U”型舌5和第二 “U”型舌6 ;所述第一 “U”型舌5和第二 “U”型舌6相背對稱設置,所述閥片3的本體上對應第一 “U”型舌5和第二 “U”型舌6的端部分別形成兩個對稱的“U”型氣槽7 ;所述閥片壓板4上對應閥片3的第一“U”型舌5位置設有出氣孔20 ;所述閥片壓板4對應閥片3的第二 “U”型舌6位置設有斜面8及“U”型槽口 9 ;所述支架10上設有進氣孔13和排氣孔14,還設有供容置閥片3的排氣腔11,所述排氣腔11與排氣孔14連通;所述排氣腔11的底部上對應第二 “U”型舌6位置設有圓形沉孔12 ;所述排氣腔11的底部上對應所述閥片3的第一 “U”型舌5位置設有凸銷17。所述閥片壓板4與閥片3相接觸的一面上設有凸筋15。所述凸筋15為三條,在所述閥片壓板4與閥片3相接觸的一面上呈兩橫一豎交叉設置。所述閥片壓板4與閥片3上對應設有定位孔16,所述支架10上對應所述定位孔16的位置設有定位銷19。所述凸銷17的頂面為斜面。所述出氣孔7的孔徑尺寸小于第一 “U”型舌5的直徑尺寸。所述閥片3上還設有加工工藝孔18。本方案在閥片3上設有兩個背向設置的第一 “U”型舌5和第二 “U”型舌6 ;當真空泵氣缸的活塞桿(圖中未示出)拉出時,閥片3上的第一 “U”型舌5蹺起,此時,閥片3上的第二“U”型舌6與閥片壓板4上的斜面8配合實現密封;則支架10上進氣口 13進氣,氣體經過閥片3上第一 “U”型舌5端部的“U”型氣槽7及閥片壓板4上的出氣孔20被吸進真空泵泵體內,實現真空泵的進氣;當真空泵氣缸的活塞桿推進時,閥片3上的第二“U”型舌6蹺起,此時,閥片3上的第一“U”型舌5蓋封住閥片壓板4上的出氣孔20實現密封,則泵體內部的氣體經閥片壓板4上的斜面8、“U”型槽口 9與“U”型氣槽7配合處溢出,并進入支架10上的排氣腔11內的圓形沉孔2,最后經排氣口 14排出,實現真空泵的排氣。采用閥片和閥片壓板配合,使得真空泵泵體密封更嚴,泵體內真空度更高,且使得真空泵整體體積較小,降低了成本。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真空泵泵體的密封結構,所述真空泵包括泵體(1)和位于泵體(1)內的銅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結構包括閥片(3)、閥片壓板(4)及支架(10);所述閥片壓板(4)蓋封在所述銅套(2)的一端上;所述閥片(3)設置在閥片壓板(4)的另一面上,并嵌設在所述支架(10)內;所述閥片(3)的本體上設有第一“U”型舌(5)和第二?“U”型舌(6);所述第一“U”型舌(5)和第二?“U”型舌(6)相背對稱設置,所述閥片(3)的本體上對應第一“U”型舌(5)和第二?“U”型舌(6)的端部分別形成兩個對稱的“U”型氣槽(7);所述閥片壓板(4)上對應閥片(3)的第一“U”型舌(5)位置設有出氣孔(20);所述閥片壓板(4)對應閥片(3)的第二?“U”型舌(6)位置設有斜面(8)及“U”型槽口(9);所述支架(10)上設有進氣孔(13)和排氣孔(14),還設有供容置閥片(3)的排氣腔(11),所述排氣腔(11)與排氣孔(14)連通;所述排氣腔(11)的底部上對應第二?“U”型舌(6)位置設有圓形沉孔(12);所述排氣腔(11)的底部上對應所述閥片(3)的第一“U”型舌(5)位置設有凸銷(17)。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真空泵泵體的密封結構,所述真空泵包括泵體(I)和位于泵體(I)內的銅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結構包括閥片(3)、閥片壓板(4)及支架(10);所述閥片壓板(4)蓋封在所述銅套(2)的一端上;所述閥片(3)設置在閥片壓板(4)的另一面上,并嵌設在所述支架(10)內;所述閥片(3)的本體上設有第一“U”型舌(5)和第二 “U”型舌(6);所述第一“U”型舌(5)和第二“U”型舌(6)相背對稱設置,所述閥片(3)的本體上對應第一“U”型舌(5)和第二 “U”型舌(6)的端部分別形成兩個對稱的“U”型氣槽(7); 所述閥片壓板(4)上對應閥片(3)的第一 “U”型舌(5)位置設有出氣孔(20);所述閥片壓板(4)對應閥片(3)的第二 “U”型舌(6)位置設有斜面(8)及“U”型槽口(9);所述支架(10)上設有進氣孔(13)和排氣孔(14),還設有供容置閥片(3)的排氣腔(11 ),所述排氣腔(11)與排氣孔(14)連通;所述排氣腔(11)的底部上對應第二 “U”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正榮,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盟通利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