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水產運輸中配送系統的分叉管,包括一根主氣管和多根分氣管,所述主氣管和所述分氣管連接,所述主氣管與壓縮氣源連接,所述分氣管上連接有納米供氣管,所述主氣管的直徑為8-20mm,所述分氣管的直徑為2-5m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水產運輸中配送系統的分叉管,可以給多個活魚包裝箱供氧,能夠保證魚不會缺氧,中途可以無需換水和充氧氣,減小了氣源被污染的風險。(*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鮮活水產的保鮮運輸領域,確切地說是指一種水產運輸中配送系統的分叉管。
技術介紹
鮮活水產品色、香、味俱全,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然而,魚類死亡后魚體腐敗,口感、營養價值下降,安全性降低。在運輸過程中,很多魚因為缺氧或不適應環境而死亡。水產品保鮮、保活和遠程運輸歷來就是一個難題,是制約水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隨著中國加入WT0,這個問題日益顯得重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產業發展迅猛,1980年,我國水產品總量僅450萬噸,人均水產品占有量僅4.59kg ;2010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已達5350萬噸,人均水產品占有量達40kg以上,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兩倍(世界人均占有量僅為20kg)。這巨大的產量和消費量,客觀上為水產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和條件。因此,發展水產品流通運輸業具有重要的時代背景和意義。水產品歷來是人們喜愛的主要營養食品之一,水產品鮮活運輸技術非常重要,有利于消費“安全食用”的水產品。當今全球水產品貿易和交易,必須采用國際公認的水產品冷鏈和食品安全加工控制標準,在生產、加工或儲藏水產品之前,通過水產品冷鏈的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和衛生認證審查,才能進入國際市場。水產品具有生物屬性,大部分屬于鮮活產品,貯運不易,容易腐敗變質而降低或失去食用價值,市場呼喚新型的水產品貯運技術,因此鮮活水產品冷鏈運輸技術應運而生。然而,我國鮮活水產品冷鏈物流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如鮮活水產品冷鏈運輸系統的建設尚處發展初級階段,技術裝備差,供氧技術落后,冷鏈溫控效果不穩定,規模小,分散性強,運輸損耗大、成本高,缺乏統一的物流作業標準等,都極大地制約了水產物流業的規模化發展。我國冷鏈物流發展落后阻礙行業發展,目前約80%水產品基本上還是在沒有冷鏈保證的情況下運銷的,冷鏈水產品的品質保障薄弱,這都造成我國水產品流通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水產品冷鏈流通產業亟待革命性變革,發展新型的鮮活水產品物流技術和裝備,壯大水產物流事業,培植水產物流業龍頭,以適應現代水產物業發展的需要。鮮活水產的遠程運輸主要包括暫養(暫時養殖)和配送兩個技術環節,暫養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魚的活性,讓魚適應高密度的養殖環境,為后面的配送做準備。現有的配送系統的氧氣消耗量大,需要多條管路給活魚包裝箱供氧,經常造成魚缺氧,運輸途中需要多次換水充氧,人力物力耗費嚴重,而且增加了氣源被污染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缺陷,本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水產運輸中配送系統的分叉管,可以給多個活魚包裝箱供氧,能夠保證魚不會缺氧,中途可以無需換水和充氧氣,減小了氣源被污染的風險。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水產運輸中配送系統的分叉管,包括一根主氣管和多根分氣管,所述主氣管和所述分氣管連接,所述主氣管與壓縮氣源連接,所述分氣管上連接有納米供氣管,所述主氣管的直徑為8-20mm,所述分氣管的直徑為2-5mm。優選地,所述主氣管的長度為150-400mm。優選地,所述分氣管的數量為10-50條。優選地,所述分氣管的數量為22條。優選地,所述主氣管與所述分氣管為一體成型連接。優選地,所述主氣管與所述分氣管均為銅管。本技術提供的水產運輸中配送系統的分叉管,包括一根主氣管和多根分氣管,所述主氣管和所述分氣管連接,所述主氣管與壓縮氣源連接,所述分氣管上連接有納米供氣管,所述主氣管的直徑為8-20mm,所述分氣管的直徑為2_5m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的水產運輸中配送系統的分叉管,可以給多個活魚包裝箱供氧,能夠保證魚不會缺氧,中途可以無需換水和充氧氣,減小了氣源被污染的風險。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中水產運輸中配送系統的分叉管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本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行闡述。請參見圖1,該圖為本技術實施例中水產運輸中配送系統的分叉管的結構示意圖。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水產運輸中配送系統的分叉管,包括一根主氣管I和多根分氣管11,主氣管I和分氣管11為一體成型連接,主氣管I與壓縮氣源連接,分氣管11上連接有納米供氣管,主氣管I的直徑為16mm,分氣管11的直徑為3mm。主氣管I的長度為200mm,分氣管11的數量為24條。主氣管I與分氣管11均為銅管,不容易生銹。一臺貨柜冷鏈運輸車有純氧輸送管I條,主氣管22條,每條主氣管可接納米供氣管24條,即每一氧氣瓶可接納米供氣管為22X24 = 528條,也即可供給528箱鮮活水產品的氧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的水產運輸中配送系統的分叉管,可以給多個活魚包裝箱供氧,能夠保證魚不會缺氧,中途可以無需換水和充氧氣,減小了氣源被污染的風險。要實現遠程、高密度運輸,必須滿足五個條件:鮮活水產品必須經過暫養、低溫、充足的溶氧、充分利用運輸車箱內的空間、良好的水質。暫養,是高密度、遠程運輸的先決條件之一。鮮活水產品經暫養后,可使水產品排清糞便和粘液,結實肌肉,提升肉質和體質,以適應高密度、遠程、長時間的運輸環境,是鮮活水產品運輸前的必然階段。因此,暫養是提高運輸成活率、提高水產品活力、保持肉質鮮美的重要環節。低溫:運輸魚類密度越大、水溫越高,耗氧量越大。水溫升高10°C,耗氧量會增加I倍。水溫每降低0.5°C,魚載量可提高5.6%。水體溶氧充足,魚會處于安靜狀態,耗氧會也保持在較低水平。因此,保持低溫的運輸環境,是實現鮮活水產品高密度遠程運輸的重要手段。充足的溶氧,是保證魚類鮮活運輸成功的關鍵因素。由于運輸密度大,耗氧量大,應用新型供氧技術保證充足的溶氧顯得尤為重要。納米供氣管上設置有微孔,所述微孔的布置密度為1000-1500個/米,所述微孔的直徑為 0.02-0.045nm。本實施例的高密度遠程運輸技術,應用微孔輸氧、純氧配送技術,純氧經過微孔,在活魚包裝箱底內霧化成微泡,純氧溶解率高,曝氣效果好,是目前活魚運輸創新型的供氧系統。充分利用運輸車箱內的空間,是提高運輸密度的重要方法。傳統鮮活水產品應用水桶(或水袋)運輸,水桶(水袋)在車箱內平面排放,車箱空間利用率低,大大限制了水產品的運輸密度。新型的鮮活水產品運輸,應用小包裝(活魚箱),在車箱內層層疊放,車箱內空間利用率達95%以上,這是提高鮮活水產品運輸密度的重大技術突破。水質環境,是影響鮮活水產品生活與生存的重要因素。在水質環境中,除了溫度的溶氧外,還必須保持水質清新、有機質和浮游生物少、中性或微堿性、不含有毒物質(如co2、nh3、ncv 等)。由于實行低溫運輸,鮮活水產品處于半冬眠狀態,魚類的排泄物較少,同時由于經過暫養后,魚類的排泄物已經很少,在充足的溶氧環境下有毒物質(如co2、nh3、no2_等)產生很少,保持了水質的良好。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技術。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技術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產運輸中配送系統的分叉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主氣管和多根分氣管,所述主氣管和所述分氣管連接,所述主氣管與壓縮氣源連接,所述分氣管上連接有納米供氣管,所述主氣管的直徑為8?20mm,所述分氣管的直徑為2?5mm。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產運輸中配送系統的分叉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主氣管和多根分氣管,所述主氣管和所述分氣管連接,所述主氣管與壓縮氣源連接,所述分氣管上連接有納米供氣管,所述主氣管的直徑為8-20mm,所述分氣管的直徑為2_5mm。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產運輸中配送系統的分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氣管的長度為 150-400mm。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華先,何香先,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何氏水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