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該散熱裝置包括有用于熱源安裝的基板、拉鏈式設計的鰭片以及與所述基板和鰭片緊配的熱管,所述的基板上加工有用于安裝所述熱管的熱管槽,拉鏈式設計的鰭片由多個沖壓成形的薄板形料相互扣接而成,在所述的鰭片上設有多個供所述熱管插入的熱管孔,所述熱管的一段壓入至所述基板的熱管槽中,所述的基板與在所述熱管槽內壓平后的熱管處于同一平面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散熱裝置要能夠適應集成電路上不同的應用空間環境,并且大幅度地提高了散熱裝置的散熱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集成電路,特別涉及到集成電路系統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
技術介紹
包括散熱器在內的散熱系統是集成電路乃至其他設備的重要元器件,在電路運行和設備運行中起到至關重要的冷卻作用,保持電路能夠在運行在合適溫度,避免高溫影響效率乃至燒壞。在現有技術中,散熱器的組成一般采用鋁板表面鍍鎳后再壓熱管,然后翅片安裝在鋁板的另外一面。此種結構形式的散熱器形狀比較固定,當熱源上方的空間有限時,散熱鰭片的面積和數量也將受到限制,從而影響散熱器的散熱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新的結構形式的散熱裝置。本技術的散熱裝置要能夠適應集成電路上不同的應用空間環境,并且提高散熱裝置的散熱效率。為了達到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散熱裝置包括有用于熱源安裝的基板、拉鏈式設計的鰭片以及與所述基板和鰭片緊配的熱管,所述的基板上加工有用于安裝所述熱管的熱管槽,拉鏈式設計的鰭片由多個沖壓成形的薄板形料相互扣接而成,在所述的鰭片上設有多個供所述熱管插入的熱管孔,所述熱管的一段壓入至所述基板的熱管槽中,所述的基板與在所述熱管槽內壓平后的熱管處于同一平面內。在本技術 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所述的熱管槽為在鋁質的基板上加工出的用于放置熱管的凹槽,所述的熱管槽或者為與多個熱管數量相同的多個凹槽,或者為同時容納多個熱管并排嵌入的單個凹槽。在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作為一種結構形式,所述的基板為長方體,在基板的上表面設有熱管槽,為了適應箱體內部空間,所述的熱管槽沿長方體的長邊分布,該熱管槽為同時容納多個熱管并排嵌入的單個凹槽。當然,也可以因為箱體內部空間的需要而設計成為沿短邊分布或者傾斜分布。在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作為另一種結構形式,所述的基板為長方體,在基板的上表面設有熱管槽,為了適應箱體內部空間,所述的熱管槽沿長方體的短邊分布,該熱管槽為多個熱管數量相同的多個凹槽。當然,也可以因為箱體內部空間的需要而設計成為沿長邊分布或者傾斜分布。在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所述基板上的熱管槽寬度大于熱管的外徑,熱管槽的深度小于熱管的外徑,壓緊變形后的熱管緊貼所述的熱管槽壁。在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所述的熱管孔貫穿于鰭片上的多個薄板形料,在所述熱管孔的邊緣留有注錫孔,將熱管插入到鰭片中的熱管孔后再向注錫孔內注錫并進行錫焊。在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所述熱管的一端嵌入至所述基板的熱管槽中,另一端插入至所述鰭片上的熱管孔中,所述熱管的中段部分具有適應空間形狀的彎折。基于上述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與現有技術中的散熱器相比具有如下技術優點:1.本技術中將安裝熱源的基板與散熱鰭片分離,中間靠熱管連接,熱管能夠高效地將熱量傳至散熱鰭片,并且熱管能夠與熱源直接接觸,提高了散熱效率。2.本技術的散熱器采用基板、拉鏈式鰭片以及相配合的熱管一起使用,有效利用了電子元器件所在箱體空間,且散熱性能好,熱管可任意延伸并將熱傳遞到散熱鰭片散熱效果最好的地方。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實施例1裝配前的結構組成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實施例1裝配后的結構組成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實施例2裝配前的結構組成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實施例2裝配后的結構組成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鰭片上的熱管孔和注錫孔的位置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我們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散熱裝置,以求更為清楚明了地理解本技術的結構組成和連接方式,但不能以此來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在結構組成上包括有基板、鰭片以及熱管三個組成部分。其中,基板用于熱源安裝,拉鏈式設計的鰭片用于有效散熱,而熱管則是連接于基板和鰭片之間。在上述的基板上加工有用于安裝所述熱管的熱管槽,拉鏈式設計的鰭片由多個沖壓成形的薄板形料相互扣接而成,在所述的鰭片上設有多個供所述熱管插入的熱管孔,所述熱管的一段壓入至所述基板的熱管槽中。為了熱源安裝方便,在基板與在所述熱管槽內壓平后的熱管處于同一平面內。本技術中的基板為長方體,其上下表面均為長方形,當然為了適應機箱的位置擺放,也可以設計為其他結構形式。基板有兩種基本的結構形式,第一種形式是在多根熱管對應一個熱管槽。第二種形式是一根熱管對應一個熱管槽。正如上面所說,本技術的散熱裝置在結構上就包括有基板、散熱用的鰭片以及和基板、鰭片相緊配的熱管。其中,基板是由CNC加工出特殊熱管槽的鋁板制成,拉鏈式的鰭片由沖壓成型的薄板形料加工而成,而在鰭片中設有供熱管插入的熱管孔。壓平后的熱管一端與基板處于同一平面,另外一端插入拉鏈式的鰭片,并進行錫焊。在組裝時先將熱管插入散熱鰭片的熱管孔中,然后將熱管另一端調整放入熱管槽,在油壓機上使用治具壓緊,使熱管與熱管槽貼緊,之后用夾治具將三者之間的相對位置固定。再對散熱鰭片的注錫孔先進行注錫,再進行錫焊。最后對基板進行CNC飛面,使熱管與基板處在同一平面。實施例1請看圖1和圖2,圖1是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實施例1裝配前的結構組成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實施例1裝配后的結構組成示意圖。由圖可知,本實施例中的基板I是由CNC加工出特殊熱管槽的鋁板制成的長方體結構。拉鏈式的鰭片3由沖壓成型的薄板形料加工而成,在鰭片3中設有供熱管插入的熱管孔31,熱管孔31是在沖壓過程中沖出的。熱管2的一端連接基板1,另一端連接散熱的鰭片3,而熱管2的中段則可以根據空間結構要求任意彎折。在本實施例基板I的上表面設有容納熱管2 —端的熱管槽11,并且熱管槽11沿長方體的長邊分布,該熱管槽11為容納多個熱管的單個凹槽。熱管槽11根據熱源的面積和熱管數量需求,該凹槽設計成一個熱管槽11中容納四根熱管2的結構。另外,熱管孔31貫穿于鰭片3上的多個薄板形料,在所述熱管孔31的邊緣留有注錫孔32,將熱管2插入到鰭片3中的熱管孔31后再向注錫孔32內注錫并進行錫焊。另外,在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基板I上的熱管槽11寬度大于熱管2的外徑,熱管槽11的深度小于熱管2的外徑,將熱管2放置入熱管槽后,增加一道壓熱管2的工序,利用治具將并排放置的四根熱管2在同一個凹槽內擠壓變形,使熱管2與熱管槽的內壁緊密貼合,可以提升熱源面上的均溫性,有效地提高了散熱的效果。實施例2請看圖3和圖4,圖3是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實施例2裝配前的結構組成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中實施例2裝配后的結構組成示意圖。由圖可知,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1中散熱裝置結構基本相同,只是由于熱管的布設的形式不同,采用了一個熱管槽對應一根熱管的結構形式。兩種形式的原理和生產方式基本相似,只是為了與熱管更加緊密結合,熱管槽做了一些改變。本實施例中的基板I也是由CNC加工出特殊熱管槽的鋁板制成的長方體結構。拉鏈式的鰭片3由沖壓成型的薄板形料加工而成,在鰭片3中設有供熱管2插入的熱管孔31,熱管孔31是在沖壓過程中沖出的。熱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散熱裝置包括有用于熱源安裝的基板、拉鏈式設計的鰭片以及與所述基板和鰭片緊配的熱管,所述的基板上加工有用于安裝所述熱管的熱管槽,拉鏈式設計的鰭片由多個沖壓成形的薄板形料相互扣接而成,在所述的鰭片上設有多個供所述熱管插入的熱管孔,所述熱管的一段壓入至所述基板的熱管槽中,所述的基板與在所述熱管槽內壓平后的熱管處于同一平面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散熱裝置包括有用于熱源安裝的基板、拉鏈式設計的鰭片以及與所述基板和鰭片緊配的熱管,所述的基板上加工有用于安裝所述熱管的熱管槽,拉鏈式設計的鰭片由多個沖壓成形的薄板形料相互扣接而成,在所述的鰭片上設有多個供所述熱管插入的熱管孔,所述熱管的一段壓入至所述基板的熱管槽中,所述的基板與在所述熱管槽內壓平后的熱管處于同一平面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緊配有熱管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管槽為在鋁質的基板上加工出的用于放置熱管的凹槽,所述的熱管槽或者為與多個熱管數量相同的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志,耿麗麗,
申請(專利權)人:愛美達上海熱能系統有限公司, 東莞愛美達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