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加工空間距離孔的專用工裝,其特征在于:它由主芯棒(1)和定位芯棒(2)兩部份組成,主芯棒(1)上設有引導孔(3)和定位孔(4),引導孔(3)設在主芯棒(1)的配合面(5)上;定位芯棒(2)的一端設有定位面(6),定位芯棒(2)的中部設有螺紋(7)。(*該技術在201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加工孔用的的定位工裝,特別是涉及一種加工空間距離孔的專用工裝。
技術介紹
目前一般的孔通常是利用鉆模來保證加工精度,而且涉及到的也只是在一個平面上的垂直孔,在加工過程中,只需要選擇合適的鉆頭,通過鉆模來保證加工的精度。但是這樣的加工方法只適用于加工同一平面上的垂直孔。但如果加工的兩個孔之間有一定的空間距離,且又需要在加工的時候保證兩孔的同軸度這就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加工時由于有空間距離和斜面或弧面的影響,使鉆頭容易偏離原來的方向,造成兩孔的同軸度不容易保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工空間距離孔的專用工裝。以解決在加工有空間距離的兩個孔時,使鉆頭不偏向,保證孔的公差要求,特別是兩個孔之間有同軸度和平行度的要求時,降低有空間距離兩孔的加工難度,保證產品質量,減少廢品率。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加工空間距離孔的專用工裝,它由主芯棒1和定位芯棒2兩部份組成,主芯棒1上設有引導孔3和定位孔4,引導孔3設在主芯棒1的配合面5上;定位芯棒2的一端設有定位面6,定位芯棒2的中部設有螺紋7。上述的加工空間距離孔的專用工裝中,主芯棒1和定位芯棒2上均設有手柄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在加工空間距離孔的時候,可以保證鉆頭不偏向,滿足加工孔的公差要求,特別是兩個孔之間有同軸度和平行度的要求時,降低空間距離孔的加工難度,保證產品質量,減少廢品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主芯棒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側視圖;圖3是本技術定位芯棒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在零件上的裝卡位置圖;圖5是加工與加工面垂直孔的示意圖;圖6是在斜面上加工與斜面不垂直孔的示意圖; 圖7是在弧面上加工與弧面不垂直孔的示意圖;圖8是使用本技術所要加工的零件實例圖;圖9是圖8的A-A剖視圖;附圖中的標記為1-主芯棒,2-定位芯棒,3-引導孔,4-定位孔,5-配合面,6-定位面,7-螺紋,8-手柄,9-被加工的零件,10-零件上的配合面,11-孔,12-孔,13-孔,14-孔,15-定位芯棒插入的孔,16-零件上的螺紋孔,17-主芯棒插入的孔,F-側向力。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種加工空間距離孔的專用工裝,如圖1、2、3所示,它由主芯棒1和定位芯棒2兩部份組成,主芯棒1上設有引導孔3和定位孔4,引導孔3設在主芯棒1的配合面5上;定位芯棒2的一端設有定位面6,定位芯棒2的中部設有螺紋7。主芯棒1和定位芯棒2上均設有手柄8。通常在平面上加工與平面垂直的孔,如圖5所示,鉆頭不會受到側向力F的作用,比較容易保證孔的公差要求;但有時遇到一些要求在斜面或弧面加工與加工面不垂直的孔,如圖6、圖7所示,由于鉆頭受到一個側向力F的作用,鉆頭發生彎曲,使鉆出的孔與希望的理想孔發生傾斜,另外鉆頭也很容易折斷。對于這種情況,如果是在零件的表面進行加工,通常是制作一個鉆模來保證加工孔的公差要求。但在液壓泵的殼體加工中,有很多互相貫通的孔,有時孔的加工順序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會出現需要在殼體內部的斜面或弧面上加工與斜面或弧面不垂直的孔。如圖8所示的零件,圖9是圖8的A-A剖視圖,在圖中,孔11與孔13有同軸度要求,孔12與孔14也有同軸度要求,另外孔11和孔13與孔12和孔14還有平行度要求,而孔13和孔14位于殼體內部,這樣一般的鉆模就不方便使用,采用一般的鉆孔方法就很難保證加工孔的同軸度和平行度的要求,鉆頭也很容易被折斷。本技術是利用主芯棒1壓入零件9中限制它的移動,然后通過定位芯棒2保證主芯棒1在零件9中的位置。加工時,鉆頭先對零件上的孔補充加工過,然后通過主芯棒1上的引導孔3,保證鉆頭不偏向,再對零件9的另一面孔進行加工,這樣使兩個有空間距離的孔在加工時鉆頭不偏向,而且使加工出來的孔能滿足設計的要求和精度。主芯棒1需與零件9的空間距離有一樣的外型,這樣工裝裝入零件中的位置較好,使得鉆頭加工時不易偏向。而且通過定位芯棒2的限制,保證了每一次裝卡時零件9與工裝的位置一致。在工裝的主芯棒1和定位芯棒2上裝手柄8,使得拆卸時都有了借力的地方,方便了工裝的拆卸。本技術的工作過程所要加工的零件9如圖8所示,圖9是圖8的A-A視圖。本技術所要加工的孔是圖8和圖9中的孔13和孔14,孔13和孔14均位于泵的殼體中的圓弧面上,且與圓弧面不垂直,孔13與孔11有同軸度要求,并且孔13與孔14有平行度要求,另外孔14與孔12也有同軸度要求。加工孔13和孔14之前,先用與主芯棒1上的引導孔3有相同精度的鉆模對孔11和孔12進行預加工,保證孔11和孔12的平行度,孔11和孔12預加工的直徑可比最終的直徑小些,然后將本技術的主芯棒1插入零件9的主芯棒插入的孔17,插入主芯棒1時要把主芯棒上的定位孔4與零件9上的定位芯棒插入的孔15對齊,將定位芯棒2插入零件9上的定位芯棒插入的孔15,并將定位芯棒2與零件上的螺紋孔16旋緊,通過零件上螺紋孔16進行定位與夾緊,用定位芯棒2上的螺紋鎖緊零件,保證鉆孔時主芯棒1不移動。這時定位芯棒2上的定位面6與主芯棒1上的定位孔4緊密配合,使得主芯棒1上的配合面5與零件上的配合面10緊密配合,主芯棒1上的引導孔3剛好與零件9上的孔11和孔12重合,這時再用鉆頭通過零件上的孔11由主芯棒1上的引導孔3引導加工孔13,保證孔13與孔11的同軸度,加工完孔13后,再加工孔14,由本技術的加工精度保證零件9上的孔13和孔14的加工精度。為了芯棒的拆裝方便,在主芯棒1和定位芯棒上均設有手柄8,目的是為了便于拆裝。權利要求1.一種加工空間距離孔的專用工裝,其特征在于它由主芯棒(1)和定位芯棒(2)兩部份組成,主芯棒(1)上設有引導孔(3)和定位孔(4),引導孔(3)設在主芯棒(1)的配合面(5)上;定位芯棒(2)的一端設有定位面(6),定位芯棒(2)的中部設有螺紋(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空間距離孔的專用工裝,其特征在于主芯棒(1)和定位芯棒(2)上均設有手柄(8)。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加工空間距離孔的專用工裝。它由主芯棒(1)和定位芯棒(2)兩部分組成,主芯棒(1)上設有引導孔(3)和定位孔(4),引導孔(3)設在主芯棒(1)的配合面(5)上;定位芯棒(2)的一端設有定位面(6),定位芯棒(2)的中部設有螺紋(7)。本技術可以保證鉆頭不偏向,滿足加工孔的公差要求,特別是兩孔之間同軸度和平行度的要求,降低空間距離孔的加工難度,保證產品質量,減少廢品率。而且工裝拆卸方便。文檔編號B23B47/28GK2923165SQ20062020064公開日2007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21日專利技術者范永忠, 郭清燕, 周許輝 申請人:貴州金江航空液壓有限責任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永忠,郭清燕,周許輝,
申請(專利權)人:貴州金江航空液壓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