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治療疝氣用的一次性疝氣針裝置。入線針的麥葉狀針尖的針舌端頭開一穿線孔,麥葉狀針尖的針舌后端設為弧形針頸,弧形針頸與圓柱形針體一端連接,圓柱形針體另一端與第一棱狀針柄連接;出線針由針尖、針芯、針套體、第二棱狀針柄、彈簧、第三棱狀針柄組成,斜面針尖的后端與倒勾狀針芯連接,針套體一端為針套尖,針套體另一端與第二棱狀針柄連接,倒勾狀針芯另一端分別穿入針套尖、針套體、棱狀針柄、彈簧內腔與第三棱狀針柄連接。針頸部弧形設計更符合腹腔壁及內環口的外形,針舌在腹膜外間隙潛行,通過褶皺的腹膜并潛行通過腹膜與輸精管及精索之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人性化設計,避免交叉感染。適合各年齡階段患者使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具,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疝氣的一次性疝氣針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分常規手術和腹腔鏡手術,而發展前景好的為腹腔鏡手術,一部分醫生完全是用腔鏡手術的器械將線引入腹腔在腹腔內完成疝囊高位結扎,另一部分醫生使用自己制作簡單的器械(如專利201012092Y公開了一種簡易疝氣針)在腹腔鏡的監測下完成腹腔內或腹腔外皮下的疝囊高位結扎。臨床應用的疝氣針根據醫生需要比較多樣。例如,專利CN201564520U公開了一種自動疝氣針,但它只能出線,不能進線,且結構相對復雜,不能彎曲,與人體結構不符,存在針的直徑較大,操作不靈活,創傷大,手術時間長,針的成本提聞等缺陷。再如專利CN201012092Y公開了一種疝氣專用針,一根針的一端設有穿線孔另一端設有勾線勾,結構簡單,但是它存在直徑較粗,針尖比較尖,而且較厚,無針頸的彎曲,容易刺破血管和腹膜,不容易在腹膜外潛行,出線的一端倒勾容易使得腹膜及部分組織牽拉,組織受損等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人性化設計、適合小兒各年齡階段并可避免交叉感染的一種治療疝氣的一次性疝氣針裝置。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解決的:一種治療疝氣的一次性疝氣針裝置由入線針和出線針組成,本技術的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入線針由針體、針舌、穿線孔、針頸、針柄組成,所述圓柱形針體一端的麥葉狀針尖的針舌端頭開一穿線孔,麥葉狀針尖的針舌的后端設為弧形針頸,弧形針頸與圓柱形針體一端連接,圓柱形針體另一端與第一棱狀針柄連接;所述出線針由針尖、針芯、針套體、第二棱狀針柄、彈簧、第三棱狀針柄組成,所述斜面針尖的后端與倒勾狀針芯連接,所述針套體一端為針套尖,針套體另一端與第二棱狀針柄連接,所述倒勾狀針芯另一端依次分別穿入針套尖、針套體、第二棱狀針柄、彈簧內腔與第三棱狀針柄連接。所述棱狀針柄為扁平六棱狀。所述入線針的圓柱形針體直徑為0.15cm,長為18cm 24cm,針尖到穿線孔距離為 0.6cm。所述出線針的針套體直徑為0.1Ocm,長為18cm 24cm。所述棱狀針柄材料為醫用塑料。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人性化設計,適合小兒各年齡階段及避免交叉感染的特點。I)、針體采用醫用不銹鋼制成,成本低廉,操作時入針及出針順利。2)、針頸部的弧形設計更符合腹腔壁及內環口的外形,操作方便。3)、0.6cm長的麥葉狀針舌設計使得在腹膜外間隙潛行過程中,更好通過褶皺的腹膜、及腹膜與輸精管及精索之間。4)、出線針針芯倒勾狀設計和針套遠端的斜面設計能更好地抓起腹腔內線頭并牽引出腹腔外及防止脫落,針套和針芯近端的彈簧設計方便針芯的出入使手術人員單手可自如操作。5)、這套針各針柄的扁平六棱狀設計(采用醫用塑料制成)能使操作者穩固且靈活的把持疝氣針。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入線針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出線針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附圖為本技術的實施例。以下結合附圖對
技術實現思路
作進一步說明:參照圖1、圖2所示,一種治療疝氣的一次性疝氣針裝置,該裝置由入線針和出線針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線針由針體、針舌、穿線孔、針頸、針柄組成,所述圓柱形針體4一端的麥葉狀針尖的針舌I端頭開一穿線孔2,麥葉狀針尖的針舌I的后端設為弧形針頸3,弧形針頸3與圓柱形針體4 一端連接,圓柱形針體4另一端與第一棱狀針柄5連接;所述出線針由針尖、針芯、針套體、第二棱狀針柄、彈簧、第三棱狀針柄組成,所述斜面針尖7的后端與倒勾狀針芯8連接,所述針套體10 —端為針套尖9,針套體10另一端與第二棱狀針柄11連接,所述倒勾狀針芯8另一端依次分別穿入針套尖9、針套體10、第二棱狀針柄11、彈簧內腔13與第三棱狀針柄連接。所述棱狀針柄為扁平六棱狀。所述入線針的圓柱形針體直徑為0.15cm,長為18cm 24cm,針尖到穿線孔距離為 0.6cm。所述出線針的針套體直徑為0.1Ocm,長為18cm 24cm。所述棱狀針柄材料為醫用塑料。綜上所述,本技術優選方案的入線針針體直徑為0.15cm,出線針針套體直徑為0.10cm、入線針的麥葉狀針尖和遠端的弧形設計有利于在腹膜外間隙潛行,出線針的針套的遠端斜面設計和遠端的弧形設計有利于在腹膜外間隙潛行,針芯遠端設計為斜面有利于在腹膜外間隙潛行;出線針針芯倒勾狀設計和針套遠端的斜面設計能更好地抓起腹腔內線頭并牽引出腹腔外及防止脫落,針套和針芯近端的彈簧設計方便針芯的出入使手術人員單手可自如操作;這套針各針柄的扁平六棱狀設計(采用醫用塑料制成)能使操作者穩固且靈活的把持_氣針。使用時首先經臍部下緣褶皺處取長約0.4cm弧形切口,用氣腹針建立氣腹,插入戳卡,用腔鏡探查左右內環口,明確診斷,在確診的一側腹橫紋處取長約0.1cm切口,用穿好10號線的入線針經其插入,通過顯示器,操作疝氣針,入線針用針舌、針頸帶動針體及10號線在腹膜外間隙潛行,在腹膜與輸精管及精索之間間隙通過,后穿出腹膜入腹腔,經腹腔外抽出部分10號線,使得線的遠端脫離穿線孔,并滯留腹腔一部分;將出線針的針芯抽出部分,使得針尖完全隱藏在針套里。同樣經腹橫線切口進針,在疝囊高位的腹膜間隙潛行,經入線針的腹腔內腹膜出口出針,按壓針芯的針柄使得針芯的倒勾伸出勾住腹腔內線頭,慢慢松開針芯的針柄,在彈簧的作用下,針芯被推出到針套里,與針套斜面鎖住線頭,抽出出線針,線頭也隨之抽出,在皮下打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疝氣的一次性疝氣針裝置,該裝置由入線針和出線針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線針由針體、針舌、穿線孔、針頸、針柄組成,所述圓柱形針體(4)一端的麥葉狀針尖的針舌(1)端頭開一穿線孔(2),麥葉狀針尖的針舌(1)的后端設為弧形針頸(3),弧形針頸(3)與圓柱形針體(4)一端連接,圓柱形針體(4)另一端與第一棱狀針柄(5)連接;所述出線針由針尖、針芯、針套體、第二棱狀針柄、彈簧、第三棱狀針柄組成,所述斜面針尖(7)的后端與倒勾狀針芯(8)連接,所述針套體(10)一端為針套尖(9),針套體(10)另一端與第二棱狀針柄(11)連接,所述倒勾狀針芯(8)另一端依次分別穿入針套尖(9)、針套體(10)、第二棱狀針柄(11)、彈簧內腔(13)與第三棱狀針柄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治療疝氣的一次性疝氣針裝置,該裝置由入線針和出線針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線針由針體、針舌、穿線孔、針頸、針柄組成,所述圓柱形針體(4) 一端的麥葉狀針尖的針舌(I)端頭開一穿線孔(2),麥葉狀針尖的針舌(I)的后端設為弧形針頸(3),弧形針頸(3)與圓柱形針體(4) 一端連接,圓柱形針體(4)另一端與第一棱狀針柄(5)連接;所述出線針由針尖、針芯、針套體、第二棱狀針柄、彈簧、第三棱狀針柄組成,所述斜面針尖(7)的后端與倒勾狀針芯(8)連接,所述針套體(10)—端為針套尖(9),針套體(10)另一端與第二棱狀針柄(11)連接,所述倒勾狀針芯(8)另一端依次分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卞軍,侯崇智,施偉棟,
申請(專利權)人:施偉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