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一種礦用車輛液壓制動輪對,進一步地保障了礦車的安全運行及煤礦的安全生產。該輪對包括輪軸,輪軸兩端套裝有車輪,車輪內安裝有制動蹄鐵和用于控制制動蹄鐵的分泵,分泵通過高壓油管連接有主泵,主泵包括主泵體,主泵體內腔被環形凸棱分為左右腔,左腔中安裝有導向套、油液活塞和彈壓裝置,左腔端口安裝有固定腔蓋;右腔中安裝有浮動活塞,右腔端口安裝有開設進液孔的進液腔蓋;導向套中間插設有其兩端分別頂置在油液活塞和浮動活塞上的頂住。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計巧妙、結構簡單、制動效果好,保證了礦用車輛的安全運行,為煤礦的安全生產提供了可靠地保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礦用設備
,具體是一種礦用車輛液壓制動輪對。
技術介紹
眾所周知,礦用車輛是通過其車輪上的制動蹄鐵對車輪的摩擦增大而實現制動的,所以制動輪對就是一種改變車輪由滾動到滑動的裝置。我們知道輪對在軌面上的滾動摩擦與滑動摩擦阻力相差很大,經過制動后車輛慣性行駛速度大大減慢,那么停止狀態下的車輛即使在一定的坡道上向下滑動的阻力滑動比滾動要大的多,即在一定條件下減少了滑車事故率。因此,制動輪對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著礦車的安全運行,與煤礦的安全生產息息相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保障礦車的安全運行及煤礦的安全生產,而提供一種新型的礦用車輛液壓制動輪對。該輪對上安裝有主泵和分泵,分泵控制制動蹄鐵,主泵控制分泵,礦用車輛上使用該技術輪對后,其運行更加安全可靠。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礦用車輛液壓制動輪對,包括輪軸,輪軸兩端套裝有車輪,車輪內安裝有制動蹄鐵和用于控制制動蹄鐵的分泵,分泵通過高壓油管連接有主泵,所述的主泵包括泵本體,泵本體上開設有對穿泵本體的腔體,腔體內設有一環形凸棱,環形凸棱將腔體分為左腔和右腔;左腔內由里至外依次安裝有導向套、油液活塞和彈壓裝置,導向套與左腔腔壁之間設有密封圈,導向套中心插設有頂柱,頂柱與導向套之間設有密封圈,頂柱的一端頂置在油液活塞的內端面上、另一端穿過環形凸臺后置于右腔中(定義:在左、右腔中,朝環形凸棱的一面為內端面、朝左、右腔腔口的一面為外端面。以下涉及到內、外端面時,同理),頂柱的截面面積小于油液活塞的截面面積;油液活塞的外端面中心處開設有行程盲孔,油液活塞與左腔腔壁之間設有密封圈;彈壓裝置包括支撐座,支撐座的內端面中心處垂直固定有支撐柱,支撐柱上套設有碟簧,支撐柱的端部插設于油液活塞的行程盲孔中,碟簧被壓縮在支撐座和油液活塞之間,碟簧的一端頂置在支撐座上、另一端頂置在油液活塞上;左腔的腔口上安裝有固定腔蓋,固定腔蓋中心處螺紋連接有調壓螺釘,調壓螺釘的螺桿端部頂置在彈壓裝置支撐座的外端面上;右腔中安裝有浮動活塞,浮動活塞與右腔腔壁之間設有密封圈,頂柱位于右腔中的一端頂置或固定在浮動活塞的內端面上,浮動活塞的長度小于右腔的長度(這樣就可以令浮動活塞在右腔內左、右滑動);右腔的腔口上安裝有進液腔蓋,進液腔蓋上開設有進液孔;泵本體上開設有與左腔連接相通的進油孔和出油孔,進油孔上安裝有補液箱,出油孔上接高壓油管,高壓油管的另一端接分泵;泵本體上還開設有與右腔連接相通的通氣孔(有助于浮動活塞在右腔中的左右移動)。本技術的工作原理為:高壓乳液從主泵進液腔蓋的進液孔進入,推動浮動活塞左移,浮動活塞推動頂柱左移,頂柱再推動左腔中的油液活塞左移,由于左腔是密封的,油液活塞左移后,致使左腔空間增大,左腔就通過接在出油孔上的高壓油管回吸分泵中的油,分泵就控制制動蹄鐵解除制動。當停止從主泵進液腔蓋的進液孔注入高壓乳液時,油液活塞在壓縮跌黃的彈力下右移,致使左腔空間變小,左腔中的油通過接在出油孔上的高壓油管壓入到分泵中,分泵就控制制動蹄鐵進行制動。使用時,本技術裝置適用于任何類型的礦用車輛上,尤其適用于本身自帶液壓油缸的礦用車輛上,如:專利號為201120529306.8、為《礦用液壓自移卡軌式設備列車》的礦用車輛,該卡軌式設備列車的運行是由主副卡軌車交替對軌道制動,由推移千斤頂推、拉動作而完成設備列車邁步前行。使用時,令本技術的主泵的進液孔與推移千斤頂的前腔或后腔并聯,在推移千斤頂動作時,能供給主泵高壓乳液,主泵控制分泵,分泵在控制制動蹄鐵進行制動,起到安全運行的作用。具體連接時,主卡軌車上制動輪對的主泵與推移千斤頂的前腔并聯,副卡軌車上制動輪對的主泵與推移千斤頂的后腔并聯。當推移千斤頂的活塞桿伸出時,推移千斤頂后腔供液,同時也會給副卡軌車制動輪對上的主泵供液,使得副卡軌車上的制動輪對解除制動,同時由于主卡軌車被制動,副卡軌車在推移千斤頂活塞桿的推力下完成前移;當副卡軌車完成前移后,推移千斤頂的活塞桿收回時,推移千斤頂前腔供液,同時也會給主卡軌車制動輪對上的主泵供液,使得主卡軌車上的制動輪對解除制動,同時由于副卡軌車被制動,主卡軌車在推移千斤頂活塞桿的拉力下完成前移。本技術設計巧妙、結構簡單、制動效果好,保證了礦用車輛的安全運行,為煤礦的安全生產提供了可靠地保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A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中主泵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_輪軸、2-車輪、3_制動蹄鐵、4_分泵、5-聞壓油管、6_主泵、7_泵本體、8-環形凸棱、9-導向套、10-油液活塞、11-密封圈、12-頂柱、13-行程盲孔、14-支撐座、15-支撐柱、16-碟簧、17-固定腔蓋、18-調壓螺釘、19-浮動活塞、20-進液腔蓋、21-進液孔、22-進油孔、23-出油孔、24-補液箱、25-通氣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地描述:如圖1至3所示,一種礦用車輛液壓制動輪對,包括輪軸1,輪軸I兩端套裝有車輪2,車輪2內安裝有制動蹄鐵3和用于控制制動蹄鐵3的分泵4,分泵4通過高壓油管5連接有主泵6,所述的主泵6包括泵本體7,泵本體7上開設有對穿泵本體7的腔體,腔體內設有一環形凸棱8,環形凸棱8將腔體分為左腔和右腔;左腔內由里至外依次安裝有導向套9、油液活塞10和彈壓裝置,導向套9與左腔腔壁之間設有密封圈11,導向套9中心插設有頂柱12,頂柱12與導向套9之間設有密封圈11,頂柱12的一端頂置在油液活塞10的內端面上、另一端穿過環形凸棱8后置于右腔中,頂柱12的截面面積小于油液活塞10的截面面積;油液活塞10的外端面中心處開設有行程盲孔13,油液活塞10與左腔腔壁之間設有密封圈11 ;彈壓裝置包括支撐座14,支撐座14的內端面中心處垂直固定有支撐柱15,支撐柱15上套設有碟簧16,支撐柱15的端部插設于油液活塞10的行程盲孔13中,碟簧16被壓縮在支撐座14和油液活塞10之間,碟簧16 —端頂置在支撐座14上、另一端頂置在油液活塞10上;左腔的腔口上安裝有固定腔蓋17,固定腔蓋17中心處螺紋連接有調壓螺釘18,調壓螺釘18的螺桿端部頂置在支撐座14的外端面上;右腔中安裝有浮動活塞19,浮動活塞19與右腔腔壁之間設有密封圈11,頂柱12位于右腔中的一端頂置或固定在浮動活塞19的內端面上,浮動活塞19的長度小于右腔的長度;右腔的腔口上安裝有進液腔蓋20,進液腔蓋20上開設有進液孔21 ;泵本體7上開設有與左腔連接相通的進油孔22和出油孔23,進油孔22上安裝有補液箱24,出油孔23上接高壓油管5,高壓油管5的另一端接分泵4 ;泵本體7上還開設有與右腔連接相通的通氣孔25。權利要求1.一種礦用車輛液壓制動輪對,包括輪軸(I ),輪軸(I)兩端套裝有車輪(2),車輪(2)內安裝有制動蹄鐵(3)和用于控制制動蹄鐵(3)的分泵(4),其特征在于:分泵(4)通過高壓油管(5)連接有主泵(6),所述的主泵(6)包括泵本體(7),泵本體(7)上開設有對穿泵本體(7)的腔體,腔體內設有一環形凸棱(8),環形凸棱(8)將腔體分為左腔和右腔;左腔內由里至外依次安裝有導向套(9)、油液活塞(10)和彈壓裝置,導向套(9)與左腔腔壁之間設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礦用車輛液壓制動輪對,包括輪軸(1),輪軸(1)兩端套裝有車輪(2),車輪(2)內安裝有制動蹄鐵(3)和用于控制制動蹄鐵(3)的分泵(4),其特征在于:分泵(4)通過高壓油管(5)連接有主泵(6),所述的主泵(6)包括泵本體(7),泵本體(7)上開設有對穿泵本體(7)的腔體,腔體內設有一環形凸棱(8),環形凸棱(8)將腔體分為左腔和右腔;左腔內由里至外依次安裝有導向套(9)、油液活塞(10)和彈壓裝置,導向套(9)與左腔腔壁之間設有密封圈(11),導向套(9)中心插設有頂柱(12),頂柱(12)與導向套(9)之間設有密封圈(11),頂柱(12)的一端頂置在油液活塞(10)的內端面上、另一端穿過環形凸棱(8)后置于右腔中,頂柱(12)的截面面積小于油液活塞(10)的截面面積;油液活塞(10)的外端面中心處開設有行程盲孔(13),油液活塞(10)與左腔腔壁之間設有密封圈(11);彈壓裝置包括支撐座(14),支撐座(14)的內端面中心處垂直固定有支撐柱(15),支撐柱(15)上套設有碟簧(16),支撐柱(15)的端部插設于油液活塞(10)的行程盲孔(13)中,碟簧(16)被壓縮在支撐座(14)和油液活塞(10)之間,碟簧(16)一端頂置在支撐座(14)上、另一端頂置在油液活塞(10)上;左腔的腔口上安裝有固定腔蓋(17),固定腔蓋(17)中心處螺紋連接有調壓螺釘(18),調壓螺釘(18)的螺桿端部頂置在支撐座(14)的外端面上;右腔中安裝有浮動活塞(19),浮動活塞(19)與右腔腔壁之間設有密封圈(11),頂柱(12)位于右腔中的一端頂置或固定在浮動活塞(19)的內端面上,浮動活塞(19)的長度小于右腔的長度;右腔的腔口上安裝有進液腔蓋(20),進液腔蓋(20)上開設有進液孔(21);泵本體(7)上開設有與左腔連接相通的進油孔(22)和出油孔(23),進油孔(22)上安裝有補液箱(24),出油孔(23)上接高壓油管(5),高壓油管(5)的另一端接分泵(4);泵本體(7)上還開設有與右腔連接相通的通氣孔(2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郝邦榮,白可軍,
申請(專利權)人:臨汾鍵翔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