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工程車輛及其備胎架。該備胎架包括:備胎安裝支架,包括與備胎固定連接的備胎固定部;擺桿,擺桿的第一端包括與車架鉸接的鉸接部,備胎安裝支架安裝于擺桿上并且相對于擺桿具有繞擺桿的軸線可轉動且沿擺桿的軸線可移動的活動狀態;驅動裝置,與擺桿的第二端連接,擺桿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繞擺桿的鉸接部轉動。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備胎架,通過擺桿的轉動和備胎安裝支架繞擺桿的軸線的轉動以及備胎安裝支架沿擺桿的軸線的移動三種運動,可以使備胎安裝支架的備胎固定部很容易調整至備胎固定部的安裝孔與備胎的輪輞孔對應的位置,從而便于備胎與備胎安裝支架的固定連接。(*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工程車輛及其備胎架
本技術涉及車輛領域,更具體地,涉及工程車輛及其備胎架。
技術介紹
工程車輛工作環境惡劣,備胎必不可少。現有技術中備胎架主要有液壓式和機械式兩種,而從可靠性、成本等方面來考慮,工程車輛上主要采用機械式備胎架?,F有技術常用的工程車輛備胎架,一種是只有備胎固定裝置而沒有省力結構,其升降直接靠人力或其他吊裝設備來完成,勞動強度大,需多人或其他設備才能完成備胎的更換。另一種是備胎架自身帶有省力機構,但省力效果不明顯,同時缺少一套便捷的備胎安裝固定裝置。工程車輛所采用的備胎,體積大、質量重,只有同時解決了備胎裝置在安裝、拆卸、升降方面的問題,才能減輕操作時的勞動強度,提高備胎的更換效率。授權公告號為CN202130516U的中國技術專利的
技術介紹
中公開了第一種現有技術。圖1是第一種現有技術的工程車輛的備胎架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備胎架包括蝸輪蝸桿機構I’、鏈繩2’、定滑輪7’、轉軸副9’、備胎安裝板3’及鋼管4’。備胎10通過備胎安裝板3’固定在鋼管4’上,鋼管4’ 一端安裝蝸輪蝸桿機構1’,一端安裝在轉軸副9’上。鏈繩2’ 一端壓在蝸輪蝸桿機構I’的內繞繩輪上,一端繞過定滑輪7’后固定在蝸輪蝸桿機構I’外殼上。車輛行駛時各機構及備胎的位置如圖1所示。需要更換備胎時,把蝸輪蝸桿機構I’下方插銷拔掉,搖動手柄使備胎10 (帶鋼管4’)稍微往上抬,使固定鋼管4’的掛鉤退出支座上的凹槽,扳動備胎10 (帶鋼管4’),使其繞轉軸副9’順時針轉動,這樣備胎10 (帶鋼管4’)右側離開后封板。這時再搖動蝸輪蝸桿機構I’的驅動手柄使備胎10 (帶鋼管4’)往下降,使整個機構繞水平銷軸轉動,直到備胎10接觸地面。然后松開備胎安裝板3’上的螺栓,備胎10與備胎架完全脫開,此時就可以進行備胎更換工作了。第一種現有技術的備胎架的主要缺陷在于:蝸輪蝸桿機構I’隨著鋼管4’運動,當備胎10升起的高度較高時,驅動蝸輪蝸桿機構I’不方便。備胎安裝在鋼管4’上,蝸輪蝸桿機構I’也安裝在鋼管4’上隨動,通過鋼管4’繞支點在兩個方向上的轉動實行升降,基本上所有的重量都承受在鋼管4’上,但鋼管4’比較長,正常情況下又傾斜設置,起重機行駛或作業時引起鋼管4’振動比較大,從而鋼管4’容易彎曲變形甚至斷裂。為了克服第一種現有技術的缺陷,以上中國技術專利CN202130516U公開了第二種現有技術。圖2是第二種現有技術的工程車輛的備胎架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備胎架包括備胎安裝支架3、滑輪組件7、蝸輪蝸桿傳動機構I以及鏈繩2。該備胎安裝支架3的第一面(圖2中看不到的一面)可拆卸地安裝在工程車輛的車體上,該備胎安裝支架3的第二面(圖2中面向觀察者的一面)具有用于固定備胎10的備胎固定結構;鏈繩2的第一端繞于蝸輪蝸桿傳動機構I的收繩端,鏈繩2的第二端經滑輪組件7與備胎安裝支架3連接。備胎安裝支架3的第一面上設有軸承組5 ;對應地,工程車輛的車體上設有與軸承組5配合的導軌6,導軌6沿豎直方向延伸。這樣,在提升和下放備胎安裝支架3(其上固定有備胎10)時備胎安裝支架3可以通過軸承組5而順著導軌6進行提升或下放的動作,這種結構可以減小備胎在提升或下放過程中的阻力,使用較小的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將備胎提升或下放。需要抬升備胎10時,將備胎10固定在備胎安裝支架3上,驅動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蝸輪蝸桿傳動機構I會使鏈繩2拉緊,鏈繩2在滑輪組件7的作用下逐漸將備胎10提升,當備胎10提升至備胎固定位置時,蝸輪蝸桿傳動機構I停止工作,將備胎安裝支架3與車體固定;需要下放備胎10時,將備胎安裝支架3與車體之間的固定連接解除,這時鏈繩2會繃緊,驅動蝸輪蝸桿傳動機構I使鏈繩2松開,鏈繩2在滑輪組件7的作用下逐漸將備胎10放下,當備胎10下放至所需位置時,將備胎10與備胎安裝支架3的連接解除,便可進行備胎10的更換工作。第二種現有技術雖然解決了第一種現有技術的問題,但是,第二種現有技術的備胎架也存在如下缺陷:備胎10起升前,難以安裝到備胎安裝支架3上。由于備胎安裝支架3可實現的運動自由度少,而備胎10自身質量較重、移動不便,將備胎輪輞上的安裝孔對齊到備胎安裝支架3上十分困難。備胎10固定困難?,F有技術一般從輪輞內固定備胎10,而備胎10本身尺寸較大,只能采用長螺栓來固定到車架上,因加工誤差的存在,長螺栓之間的軸線平行度難以保證。備胎10升降困難,所需手搖力較大。其主要原因是省力比小,省力效果不明顯;機構中滑輪、導軌及手搖機構的摩擦力較大,增大了鏈繩上的載荷;導軌的間隙很難控制,備胎10升降過程中易發卡。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程車輛及其備胎架,該備胎架便于備胎安裝支架與備胎之間的連接。本技術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備胎架,包括:備胎安裝支架,包括與備胎固定連接的備胎固定部;擺桿,擺桿的第一端包括與車架鉸接的鉸接部,備胎安裝支架安裝于擺桿上并且相對于擺桿具有繞擺桿的軸線可轉動且沿擺桿的軸線可移動的活動狀態;驅動裝置,與擺桿的第二端連接,擺桿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繞擺桿的鉸接部轉動。進一步地,驅動裝置包括:收放繩機構;鏈繩,鏈繩的第一端繞于收放繩機構的繞繩部;滑輪組件,滑輪組件至少包括設置于擺桿的第二端的第一滑輪,鏈繩的第二端經過滑輪組件的各滑輪固定于車架上。進一步地,備胎安裝支架包括與備胎固定部固定連接的套管,套管套設于擺桿的外周。進一步地,備胎安裝支架還包括分別固定于套管內部軸向兩端的兩個第一套筒,第一套筒與擺桿的外周間隙配合。進一步地,擺桿包括第二套筒和桿體,第二套筒形成鉸接部,桿體的一個端面固定于第二套筒的側面,套管套設于桿體上,其中,第二套筒與桿體連接的表面包括第一平面,第一平面與套管的端面配合。進一步地,備胎架還包括連接備胎安裝支架和擺桿以使二者處于固定狀態的備胎支架固定機構。進一步地,備胎安裝支架的套管上遠離鉸接部的端部及該端部的第一套筒上設置缺口 ;擺桿包括擺桿固定部,擺桿固定部包括底面為第二平面的凹口 ;備胎支架固定機構包括壓板,壓板固定于擺桿和/或備胎安裝支架,并且壓板與擺桿固定部的第二平面及缺口的沿套管軸向的表面分別抵接。進一步地,備胎支架固定機構包括與備胎安裝支架的套管上的第一定位銷孔和擺桿上的第二定位銷孔配合連接的定位銷。進一步地,備胎架還包括用于固定擺桿的擺桿固定機構。進一步地,鉸接部的鉸接軸沿水平設置,擺桿固定機構將擺桿豎直地固定于車架上。進一步地,擺桿固定機構包括:固定架,與車架固定連接,固定架包括與擺桿的運動方向相對的U形槽,擺桿的第二端與U形槽卡接配合,U形槽的兩個端部設置固定銷孔;固定銷,固定銷與固定銷孔配合以將擺桿的第二端限制于U形槽內。進一步地,備胎架還包括固定于車架上的擺桿安裝架,擺桿的鉸接部和擺桿安裝架通過連接銷鉸接。進一步地,擺桿與連接銷之間設置有減震套。本技術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工程車輛,包括備胎架,其中,備胎架為本技術第一方面中任一項的備胎架。根據本技術的備胎架,由于備胎安裝支架相對于擺桿具有繞擺桿的軸線可轉動且沿擺桿的軸線可移動的活動狀態,而擺桿可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繞其鉸接部轉動,因此,通過擺桿的轉動和備胎安裝支架繞擺桿的軸線的轉動以及備胎安裝支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備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備胎安裝支架(140),包括與備胎(10)固定連接的備胎固定部;擺桿(180),所述擺桿(180)的第一端包括與車架鉸接的鉸接部,所述備胎安裝支架(140)安裝于所述擺桿(180)上并且相對于所述擺桿(180)具有繞所述擺桿(180)的軸線可轉動且沿所述擺桿(180)的軸線可移動的活動狀態;驅動裝置,與所述擺桿(180)的第二端連接,所述擺桿(180)在所述驅動裝置的驅動下繞所述擺桿(180)的所述鉸接部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備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備胎安裝支架(140),包括與備胎(10)固定連接的備胎固定部; 擺桿(180),所述擺桿(180)的第一端包括與車架鉸接的鉸接部,所述備胎安裝支架(140)安裝于所述擺桿(180)上并且相對于所述擺桿(180)具有繞所述擺桿(180)的軸線可轉動且沿所述擺桿(180)的軸線可移動的活動狀態; 驅動裝置,與所述擺桿(180)的第二端連接,所述擺桿(180)在所述驅動裝置的驅動下繞所述擺桿(180)的所述鉸接部轉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備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 收放繩機構; 鏈繩(130),所述鏈繩(130)的第一端繞于所述收放繩機構的繞繩部; 滑輪組件(120),所述滑輪組件(120)至少包括設置于所述擺桿(180)的第二端的第一滑輪(121 ),所述鏈繩(130)的第二端經過所述滑輪組件(120)的各滑輪固定于所述車架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備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備胎安裝支架(140)包括與所述備胎固定部固定連接的套管(143),所述套管(143)套設于所述擺桿(180)的外周。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備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備胎安裝支架(140)還包括分別固定于所述套管(143)內部軸向兩端的兩個第一套筒(144),所述第一套筒(144)與所述擺桿(180)的外周間隙配合。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備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擺桿(180)包括第二套筒(181)和桿體(182),所述第二套筒(181)形成所述鉸接部,所述桿體(182)的一個端面固定于所述第二套筒(181)的側面,所述套管(143)套設于所述桿體(182)上,其中,所述第二套筒(181)與所述桿體(182)連接的表面包括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與所述套管(143)的端面配合。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備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備胎架還包括連接所述備胎安裝支架(140)和所述擺桿(180)以使二者處于固定狀態的備胎支架固定機構。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備胎架,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勇,寧介雄,余樂,
申請(專利權)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