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盒底無需上翻即可折疊的紙盒,屬于包裝盒技術領域。它包括由相互連接的左壁、前壁、右壁、后壁組成的盒身,各壁底部折片,各壁盒蓋折片;左壁和右壁底部折片分別與前壁底部折片相粘結并制有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在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的一邊分別制有成喇叭形的第一卡扣缺口和第二卡扣缺口,所述的兩個缺口形狀大小相同;在紙盒撐開時,前壁底部折片卡入第一卡扣缺口中,后壁底部折片卡入第二卡扣缺口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盒蓋處鎖扣結構能防止產品包裝后被二次打開,盒底的可折疊結構不僅便于運輸,且在裝產品時不需再繁瑣地折疊紙盒,只需將紙盒擺正,即可包裝產品。(*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包裝盒
,具體涉及一種盒底無需上翻即可折疊的紙盒。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的包裝產品多種多樣,包裝工具和包裝方式也越來越多,為提倡環保、節約,紙盒包裝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青睞,但現有的市場上出現的紙盒多以膠水粘接制成,或者折疊而成;現有的紙盒包裝在包裝好產品后很容易被二次拆開,為了避免被二次拆開,紙盒的開口處往往用膠水或膠帶粘住,用膠水粘接的紙盒會有異味,易變形損壞紙盒,受潮后粘接處容易脫開分離,用膠帶粘合,則使用者不易打開,膠帶粘合不到位時,則很難再重新粘合,從而導致包裝盒報廢;傳統的可折疊的包裝盒,在包裝產品時需要重新將展開的紙盒折疊成可以包裝產品的成品盒,在此過程中紙盒要重新折疊粘合,然后放入產品才能出售,整個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供一種盒底無需上翻即可折疊的紙盒,它將紙盒的盒底設計成一種只要將盒子從扁平疊放狀態展開到立體狀態這一簡單動作就能成形投入使用的結構,設在盒蓋鎖扣折片上的鎖合口與后壁盒蓋折片能相互鎖合,有效的防止產品在包裝好后被二次打開。上述的專利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盒底無需上翻即可折疊的紙盒,它包括由相互連接的左壁、前壁、右壁、后壁組成的盒身,左壁底部折片、前壁底部折片、右壁底部折片、后壁底部折片,左壁盒蓋折片,右壁盒蓋折片、后壁盒蓋折片,前壁盒蓋鎖扣折片;其要點在于左壁底部折片與前壁底部折片或與后壁底部折片相粘結并制有第一折痕,右壁底部折片與后壁底部折片或與前壁底部折片相粘結并制有第二折痕,粘結的左壁底部折片與前壁底部折片上或與后壁底部折片上在第一折痕的一邊制有成喇叭形的第一卡扣缺口,粘結的右壁底部折片與后壁底部折片上或與前壁底部折片上在折痕的一邊制有成喇叭形的第二卡扣缺口 ,第一卡扣缺口與第二卡扣缺口形狀大小相同;在紙盒撐開時,前壁底部折片卡入第一卡扣缺口中,后壁底部折片卡入第二卡扣缺口中,或后壁底部折片卡入第--^扣缺口中,前壁底部折片卡入第二卡扣缺口中。上所述的一種盒底無需上翻即可折疊的紙盒,其結構之一是左壁底部折片其一邊與左壁成45°,第一折痕與左壁成45°,右壁底部折片其一邊與右壁成45°,第二折痕與右壁成45°。上述的一種盒底無需上翻即可折疊的紙盒,其結構之一是成喇叭形的第一卡扣缺口或第二卡扣缺口由底邊、與底邊一端連接的斜邊、與底邊另一端連接的直角邊、與直角邊另一端連接的斜邊組成,底邊、與底邊一端連接的斜邊連接處是第一折痕或第二折痕的終點。上述的一種盒底無需上翻即可折疊的紙盒,其特征在于在前壁盒蓋鎖扣折片上設有能與后壁盒蓋折片相互鎖合的鎖合口。本技術使用過程如下:只需將紙盒從扁平疊放狀態展開到立體狀態就能使用,再蓋上盒蓋,就是一個完整的包裝盒。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盒底的可折疊結構一方面便于運輸,另一方面在包裝產品時不需再繁瑣的的折疊紙盒,只需將折疊的紙盒張開到立體狀態,放入產品蓋上盒蓋即可;設在盒蓋鎖扣折片上的鎖合口與后壁盒蓋折片能相互鎖合,有效的防止產品在包裝好后被二次打開。附圖說明圖1:本技術包裝好后的結構立體圖圖2:本技術盒蓋打開狀態下得結構立體圖圖3:本技術折疊狀態下的結構立體圖圖4:本技術盒底展開狀態下的結構立體圖圖1-4中,1-左壁,2-前壁,3-右壁,4-后壁,5-盒身,6-底部折片,7-底部折片,8-底部折片,9-底部折片,10-盒蓋折片,11-盒蓋折片,12-盒蓋折片,13-盒蓋鎖扣折片,14-第一折痕,15-第二折痕,16-第一卡扣缺口,17-第二卡扣缺口,18-紙盒,19-底邊,20-斜邊,21-直角 邊,22-斜邊,23-底邊,24-斜邊,25-直角邊,26-斜邊,27-鎖合口具體實施方式由圖1-4所表示的是本技術一實施例,它包括由相互連接的左壁1、前壁2、右壁3、后壁4組成的盒身5,左壁I底部折片6、前壁2底部折片7、右壁3底部折片8、后壁4底部折片9,左壁I盒蓋折片10、右壁2盒蓋折片11、后壁4盒蓋折片12、前壁2盒蓋鎖扣折片13 ;所述的左壁I底部折片6與前壁2底部折片7相粘結并制有第一折痕14,第一折痕14與左壁I成45°,左壁I底部折片6與第一折痕14相對的一邊與左壁I成45°,所述的右壁3底部折片8與后壁4底部折片9相粘結并制有第二折痕15,第二折痕15與右壁3成45°,右壁3底部折片8與第二折痕15相對的一邊與右壁3成45°,粘結的左壁I底部折片6與前壁2底部折片7上在第一折痕14的一邊制有成喇叭形的第一卡扣缺口 16,粘結的右壁3底部折片8與后壁4底部折片9上在第二折痕15的一邊制有成喇叭形的第二卡扣缺口 17,第一^^扣缺口 16與第二卡扣缺口 17形狀大小相同;在紙盒18撐開時,前壁2底部折片7卡入第—^扣缺口 16中,后壁4底部折片9卡入第二卡扣缺口 17中;所述的成喇叭形的第一^^扣缺口 16由底邊19、與底邊19 一端連接的斜邊20、與底邊19另一端連接的直角邊21、與直角邊21另一端連接的斜邊22組成,底邊19、與底邊19 一端連接的斜邊20連接處是第一折痕14的終點;成喇叭形的第二卡扣缺口 17由底邊23、與底邊23 —端連接的斜邊24、與底邊23另一端連接的直角邊25、與直角邊25另一端連接的斜邊26組成,底邊23、與底邊23 —端連接的斜邊24連接處是第二折痕15的終點;在前壁2盒蓋鎖扣折片13上設有能與后壁4盒蓋折片12相互鎖合的鎖合口 27。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盒底無需上翻即可折疊的紙盒,它包括由相互連接的左壁、前壁、右壁、后壁組成的盒身,左壁底部折片、前壁底部折片、右壁底部折片、后壁底部折片,左壁盒蓋折片、右壁盒蓋折片、后壁盒蓋折片、前壁盒蓋鎖扣折片;其特征在于左壁底部折片與前壁底部折片或與后壁底部折片相粘結并制有第一折痕,右壁底部折片與后壁底部折片或與前壁底部折片相粘結并制有第二折痕,粘結的左壁底部折片與前壁底部折片上或與后壁底部折片上在第一折痕的一邊制有成喇叭形的第一卡扣缺口,粘結的右壁底部折片與后壁底部折片上或與前壁底部折片上在第二折痕的一邊制有成喇叭形的第二卡扣缺口,第一卡扣缺口與第二卡扣缺口形狀大小相同;在紙盒撐開時,前壁底部折片卡入第一卡扣缺口中,后壁底部折片卡入第二卡扣缺口中,或后壁底部折片卡入第一卡扣缺口中,前壁底部折片卡入第二卡扣缺口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盒底無需上翻即可折疊的紙盒,它包括由相互連接的左壁、前壁、右壁、后壁組成的盒身,左壁底部折片、前壁底部折片、右壁底部折片、后壁底部折片,左壁盒蓋折片、右壁盒蓋折片、后壁盒蓋折片、前壁盒蓋鎖扣折片;其特征在于左壁底部折片與前壁底部折片或與后壁底部折片相粘結并制有第一折痕,右壁底部折片與后壁底部折片或與前壁底部折片相粘結并制有第二折痕,粘結的左壁底部折片與前壁底部折片上或與后壁底部折片上在第一折痕的一邊制有成喇叭形的第一卡扣缺口,粘結的右壁底部折片與后壁底部折片上或與前壁底部折片上在第二折痕的一邊制有成喇叭形的第二卡扣缺口,第一^^扣缺口與第二卡扣缺口形狀大小相同;在紙盒撐開時,前壁底部折片卡入第一卡扣缺口中,后壁底部折片卡入第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傅志能,
申請(專利權)人:傅志能,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