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繞線裝置外殼和收容于外殼內的發條、限位轉盤、卷線轉盤、線材、擺臂、扭簧。外殼包括相互扣合的上蓋和下蓋。下蓋的底面設有轉軸,側邊設有出線口,邊緣設有凸柱;限位轉盤面設有中空的筒體,筒體的部分外壁上設有卡齒;發條一端卡固在轉軸上,另一端固定在限位轉盤上;限位轉盤設有卷線筒,卷線轉盤設有繞線柱,卷線轉盤上開設有穿線孔;線材穿過穿線孔,部分線材纏繞在繞線柱上,另一部分線材纏繞在卷線筒上,線材的一端穿過出線口;擺臂的一端和扭簧套接在凸柱上,擺臂擺動范圍與筒體上卡齒轉動范圍重疊,且與筒體無卡齒部分的轉動范圍分離。上述繞線裝置可以自由的拉出和回縮線材,只需控制線材被拉出的長短即可,操作簡單便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線材收容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方便線材伸縮的繞線裝置。
技術介紹
電子產品在工作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電子產品大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有各種線材的連接。電源的供應需要電源線,數據的通訊需要數據線。如網線,電話線,耳機線等。隨著工作生活環境下電子產品的增多,線材的如何整理變得麻煩起來。若某地方線材較多,就容易纏繞在一起,很難解開。某根線材較長時,其自身都會纏繞在一起,如耳機線,網線纏繞打結,給用戶帶來諸多不便。為此,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繞線器,其主要功能就是將線材有序的纏繞在繞線器上,然后通過卡扣結構將線材的一端固定住,已達到防止線材打結。然而,很多時候,某些線材是要經常使用,但又是斷斷續續的使用。如網線,每天上班要用,但每天下班又要拆下。這樣就需要每天都要將網線從繞線器上拆下來,使用完成后又纏繞上去,操作非常繁瑣。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便于線材伸縮繞線裝置。一種繞線裝置,包括:外殼和收容于所述外殼內的圓盤形發條、限位轉盤、卷線轉盤、線材、擺臂、扭簧,所述外殼包括相互扣合的上蓋和下蓋;所述下蓋的底面上設置有垂直于底面的轉軸,所述轉軸上開設有缺口,所述下蓋的側邊開設有出線口,所述下蓋的底面靠近邊緣處設有和所述轉軸平行的圓柱形凸柱;所述發條、所述限位轉盤、所述卷線轉盤依次套接在所述轉軸上;所述限位轉盤的中間開設有與所述轉軸匹配的轉動孔,所述限位轉盤面向所述發條的一面設有中空的,且與所述轉動孔同軸的圓柱形筒體,所述筒體的部分外壁上設有卡齒,所述限位轉盤的上筒體內設有卡塊;所述發條位于所述筒體內,所述發條內圈自由端卡固在所述轉軸的所述缺口內,所述發條外圈的自由端固定在所述卡塊上;所述限位轉盤背向所述發條的一面設有中空的,且與所述轉動孔同軸的卷線筒,所述卷線筒的自由端與所述卷線轉盤固定連接。所述卷線轉盤的中間開設有與所述轉軸匹配的穿孔,所述卷線轉盤上背向所述限位轉盤的一面設有與所述穿孔同軸且中空的繞線柱,所述卷線轉盤上開設有貫通其兩面的穿線孔;所述線材穿過所述穿線孔,部分所述線材纏繞在所述繞線柱上,另一部分所述線材纏繞在所述卷線筒上,所述線材的一端穿過所述出線口伸出于殼體之外;所述擺臂的一端開設有轉槽,所述擺臂的所述轉槽和所述扭簧套接在所述凸柱上,所述扭簧用于使所述擺臂的自由端指向所述筒體,所述擺臂擺動范圍與所述筒體上所述卡齒轉動范圍重疊,且與所述筒體無所述卡齒部分的轉動范圍分離。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下蓋的底面上還設有與所述轉軸同軸的多個圓圈形凹槽;所述繞線裝置還包括套接在所述轉軸上且位于所述限位轉盤和所述下蓋之間的阻尼轉盤;所述阻尼轉盤中間開設有與所述轉軸匹配的圓形通孔,所述阻尼轉盤面向所述下蓋的一側設有與所述多個圓圈形凹槽對應且嚙合的多個圓圈形凸棱;所述阻尼轉盤與所述卷線轉盤同步轉動。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凸棱上設有凹陷。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凹槽內涂有阻力油。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下蓋上的位于所述出線口處設有兩個平行的圓柱形凸起以及套接在所述凸起上的兩個滾輪,所述線材穿過兩個所述滾輪之間的間隙。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線材的兩端分別連接有插頭。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繞線裝置還包括位于所述殼體內的連接模塊,所述線材上位于所述殼體內的所述插頭與所述連接模塊連接。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穿線孔的一端開設于所述繞線柱上。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擺臂的自由端為斜面。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上蓋的底面設有與所述轉軸自由端的所述缺口對應卡合的凸筋。上述繞線裝置不僅可以將線材收容起來,而且可以自由的拉出和回縮,并且拉出固定和回縮無需其他按鈕等操作,只需控制線材被拉出的長短即可,操作簡單便捷。附圖說明圖1為一實施例的繞線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繞線裝置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的繞線裝置另一視角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所示的繞線裝置初始狀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1所示的繞線裝置線材拉出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的繞線裝置松開線材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1所示的繞線裝置回縮狀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其為一實施例的繞線裝置10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包括外殼100和收容于外殼100內的線材107。外殼100包括相互扣合的上蓋101和下蓋102。請同時參閱圖2和圖3,其分別為圖1所示的繞線裝置10不同視角的分解結構示意圖。繞線裝置10的上蓋101和下蓋102收容有:阻尼轉盤103、圓盤形發條104、限位轉盤105、卷線轉盤106、線材107、擺臂108、扭簧109和連接模塊110。下蓋102的底面上設置有垂直于底面的轉軸121,轉軸121上開設有與自由端貫通的缺口 122。下蓋102的底面上還設有與轉軸121同軸的多個圓圈形凹槽123。下蓋102的側邊開設有出線口 124。下蓋102上的位于出線口 124處設有兩個平行的圓柱形凸起125以及套接在凸起125上的兩個滾輪126。下蓋102的底面靠近邊緣處設有和轉軸121平行的圓柱形凸柱127。阻尼轉盤103、圓盤形發條104、限位轉盤105、卷線轉盤106依次套接在下蓋102的底面上的轉軸121上。阻尼轉盤103中間開設有與轉軸121匹配的圓形通孔130。阻尼轉盤103面向下蓋102的一側設有與多個圓圈形凹槽123對應且嚙合的多個圓圈形凸棱131。本實施例中,至少部分凸棱131上設有凹陷132。阻尼轉盤103的邊緣開設有多個圓孔133。圓盤形發條104內圈自由端卡固在轉軸121的缺口 122內,夕卜圈的自由端與限位轉盤105固定連接。限位轉盤105的中間開設有與轉軸121匹配的轉動孔150。限位轉盤105面向發條104的一面設有中空的,且與轉動孔150同軸的圓柱形筒體151。筒體151的部分外壁上設有卡齒152。限位轉盤105的上筒體151內設有卡塊153。發條104位于筒體151內,且外圈的自由端固定在卡塊153上。限位轉盤105面向發條104的一面還設有與阻尼轉盤103上圓孔133對應的多個固定柱154,固定柱154的自由端插入于圓孔133內,以將阻尼轉盤103和限位轉盤105固定連接。限位轉盤105背向發條104的一面設有中空的,且與轉動孔150同軸的卷線筒155。卷線筒155的自由端與卷線轉盤106通過螺絲釘固定件固定連接。卷線轉盤106的中間開設有與轉軸121匹配的穿孔160。卷線轉盤106上背向限位轉盤105的一面設有與穿孔160同軸且中空的繞線柱161。繞線柱161上開設有與卷線轉盤106另一面貫通的穿線孔162。穿線孔162的形狀根據線材107的形狀相同。線材107穿過卷線轉盤106上的穿線孔162,部分線材107纏繞在繞線柱161上,另一部分線材107纏繞在卷線筒155上。線材107的一端與殼體100內的連接模塊110連接,另一端穿過下蓋102上的出線口 124伸出于殼體100之外。本實施例中,線材107的兩端分別連接有插頭171。擺臂108的一端開設有轉槽181,擺臂108的轉槽181和扭簧109套接在下蓋102的凸柱127上。扭簧109用于使擺臂108的自由端指向限位轉盤105的上的筒體151。擺臂108擺動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繞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和收容于所述外殼內的圓盤形發條、限位轉盤、卷線轉盤、線材、擺臂、扭簧,所述外殼包括相互扣合的上蓋和下蓋;所述下蓋的底面上設置有垂直于底面的轉軸,所述轉軸上開設有缺口,所述下蓋的側邊開設有出線口,所述下蓋的底面靠近邊緣處設有和所述轉軸平行的圓柱形凸柱;所述發條、所述限位轉盤、所述卷線轉盤依次套接在所述轉軸上;所述限位轉盤的中間開設有與所述轉軸匹配的轉動孔,所述限位轉盤面向所述發條的一面設有中空的,且與所述轉動孔同軸的圓柱形筒體,所述筒體的部分外壁上設有卡齒,所述限位轉盤的上筒體內設有卡塊;所述發條位于所述筒體內,所述發條內圈自由端卡固在所述轉軸的所述缺口內,所述發條外圈的自由端固定在所述卡塊上;所述限位轉盤背向所述發條的一面設有中空的,且與所述轉動孔同軸的卷線筒,所述卷線筒的自由端與所述卷線轉盤固定連接;所述卷線轉盤的中間開設有與所述轉軸匹配的穿孔,所述卷線轉盤上背向所述限位轉盤的一面設有與所述穿孔同軸且中空的繞線柱,所述卷線轉盤上開設有貫通其兩面的穿線孔;所述線材穿過所述穿線孔,部分所述線材纏繞在所述繞線柱上,另一部分所述線材纏繞在所述卷線筒上,所述線材的一端穿過所述出線口伸出于殼體之外;所述擺臂的一端開設有轉槽,所述擺臂的所述轉槽和所述扭簧套接在所述凸柱上,所述扭簧用于使所述擺臂的自由端指向所述筒體,所述擺臂擺動范圍與所述筒體上所述卡齒轉動范圍重疊,且與所述筒體無所述卡齒部分的轉動范圍分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龍帥,程新生,姜惠芬,
申請(專利權)人:TCL羅格朗國際電工惠州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