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紡織設備結構領域,尤其與一種織機緯剪與光邊機的傳動箱結構有關。
技術介紹
現有天馬II等劍桿和片梭織機上織造光邊布的折入邊裝置采用分體式傳動,廢剪和緯剪分別由安裝在不同傳動箱內的傳動結構控制。其中如圖1所示,廢剪傳動箱內裝有四個共軛凸輪組帶動廢剪推桿運動,使廢剪正常工作,剪除多余的廢邊紗,加工出齊整的光邊;緯剪傳動箱內裝有一個共軛凸輪組帶動緯剪工作,機器運行過程中,兩傳動箱的動力源都來自于織機上的同一根傳動輸入軸,由于兩傳動箱相鄰設置,結構不緊湊,為了把動力傳遞到兩套凸輪組上,傳動輸入軸較長,為避免高轉速帶來的傳動輸入軸徑向跳動,傳動輸入軸轉速受到限制,且工作時需要兩套潤滑裝置分別對凸輪組進行潤滑;特別是廢剪與緯剪間距較長,廢邊織物寬度達50mm,原料浪費過大,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要解決現有織機緯剪與光邊機的傳動箱結構存在的整體結構不緊湊、生產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的織機緯剪與光邊機的傳動箱結構。為此,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織機緯剪與光邊機的傳動箱結構,包括按常規組合分別推動廢剪的四個共軛凸輪組和推動緯剪的一個共軛凸輪組,其特征是所述的兩套共軛凸輪組設置在同一個傳動箱體內。將兩套剪刀的凸輪組重新整合布置在一個傳動箱體內,較之現有分體傳動布置整體結構更緊湊安裝更方便,有效縮短廢剪和緯剪的間距,減小廢邊織物的寬度,降低生產成本,無需兩套潤滑裝置逐一對兩個傳動箱內的凸輪組件潤滑維護,只需一套潤滑裝置即可滿足傳動箱內各凸輪組件潤滑需要;同時有效縮短了動力傳動輸入軸長度,增加織機主軸轉速,提高生產效率。使用本技 ...
【技術保護點】
織機緯剪與光邊機的傳動箱結構,包括按常規組合分別推動廢剪的四個共軛凸輪組和推動緯剪的一個共軛凸輪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套共軛凸輪組設置在同一個傳動箱體內。
【技術特征摘要】
1.織機緯剪與光邊機的傳動箱結構,包括按常規組合分別推動廢剪的四個共軛凸輪組和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正軍,胡廣,呂伯洪,姚明永,
申請(專利權)人:新昌鶴群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