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裝置,通過在膠框側邊外側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凸起,并相應的通過在金屬框側邊內側上設置的第一凸起對其進行止擋卡合,使膠框能牢固的固緊在金屬框內。通過采用金屬框與膠框上都設置凸起的方式,不僅使金屬框與膠框的固緊方式更為有效,而且增加金屬框與膠框的止擋面積,使膠框的固緊效果更好。這樣的設置不僅提高了金屬框與膠框的配合強度,更提高了背光模組的裝配成功率;在不改變背光模組結構以及不增加生產成本的基礎上,使背光模組的裝配穩定度得到了提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裝置
本申請涉及電子顯示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液晶產品的逐漸普及,用戶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產品選擇上也越來越挑易IJ。這就對產品的品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用戶希望液晶產品在成本不變(或者是降低成本)、大體結構不變、性能不可降低的前提下,整體結構的組裝強度能進一步提升,這也是整個液晶行業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請參考圖1,現有的背光模組,通常采用在金屬框12與膠框11上設置卡口 121與卡扣111的方式固緊膠框,但這樣的設置往往卡扣111處結構容易損壞,造成膠框11脫落;其次因為卡扣111較小,與金屬框12接觸面積較小、金屬框12對膠框11施壓不足,裝配效果不好;并且若兩者裝配間隙過大,容易造成膠框11松動或脫落,從而使整個背光模組裝配效果不佳、整體結構強度較差。所以如何改善裝配結構,從而增加背光模組的結構強度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裝置,避免了因金屬框與膠框因卡合面積小,而導致背光模組結構強度差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背光模組,包括金屬框和膠框;所述金屬框至少一個側壁內側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突起,所述膠框至少一個側壁外側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通過與所述膠框上對應位置的所述第二突起止擋卡合。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凸起與所述金屬框底面之間;通過所述第一凸起的下表面止擋所述第二凸起的上表面。更進一步地,所述金屬框各側邊上的第一凸起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膠框各側邊上的第二凸起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的上設置有一個凹槽,所述第二凸起卡合于所述凹槽內。更進一步地,所述金屬框至少一個側壁內側上,設置有兩個或三個第一突起,所述膠框對應側邊的外側的對應位置上,設置有兩個或三個第二凸起;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凸起分別沿所述金屬框和膠框的側邊長度方向均勻的分布。更進一步地,所述金屬框至少一個側壁內側上設置一個第一突起,所述膠框對應側邊的外側的對應位置上設置一個第二凸起;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凸起分別沿所述金屬框和膠框的側邊長度方向設置,且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凸起的長度分別大于或等于其所在金屬框和膠框的側邊長度的2/3。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突起或/和所述第二突起為長條形。更進一步地,在所述金屬框至少一對不相鄰的側邊內側上設置所述第一突起;并相應的在所述膠框對應邊上的對應位置設置所述第二突起。更進一步地,在所述金屬框所有側邊內側上設置所述第一突起;并相應的在所述膠框對應位置設置所述第二突起。本技術還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液晶顯示屏、控制電路以及上述的背光模組。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裝置,通過在膠框側邊外側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凸起,并相應的通過在金屬框側邊內側上設置的第一凸起對其進行止擋卡合,使膠框能牢固的固緊在金屬框內。通過采用金屬框與膠框上都設置凸起的方式,不僅使金屬框與膠框的固緊方式更為有效,而且增加金屬框與膠框的止擋面積,使膠框的固緊效果更好。這樣的設置不僅提高了金屬框與膠框的配合強度,更提高了背光模組的裝配成功率;在不改變背光模組結構以及不增加生產成本的基礎上,使背光模組的裝配穩定度得到了提高。附圖說明圖1為本現有背光模組膠框與金屬框組裝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實施例中膠框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A部分放大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一實施例中金屬框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B部分放大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一實施例中金屬框與膠框組裝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C部分放大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又一實施例中金屬框與膠框組裝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8中D部分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整體構思為:通過在背光模組中金屬框與膠框進行結構改進,具體為在金屬框側邊內側上設置至少一個第一凸起,在膠框側邊的外側上設置至少一個第二凸起,通過第一凸起止擋限位第二凸起,將膠框固緊在金屬框內。這樣不僅使膠框與金屬框的有效卡合面積得到增加,解決了卡扣面積太小所造成的裝配不牢、結構強度差的問題;提高了整個背光模組的裝配強度和穩定度。為使本技術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中的金屬框和膠框可以為含有三條側邊以上的任意側邊數的結構,但為了能使說明更清楚和簡便,在本實施例中,采用四邊形金屬框和四邊形膠框對本申請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但需要清楚的是,本技術中的金屬框和膠框可以為任意形狀、任意側邊數,其形狀和側邊的數量并不影響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實施。請參考圖2-圖5,在本實施例中,可以在金屬框41至少一個側壁內側上設置至少一個第一突起411,在膠框21至少一個側壁外側上設置至少一個第二突起211。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形狀可以說多種多樣的,但是為了使卡合效果更好更緊密,較優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都可以分別設置為長條形,或者只有兩者中其中一種設置為長條形。金屬框各側邊上設置第一凸起的數量可以為任意多個,但較優的,可以在金屬框41較長的邊上設置三個第一凸起411,而在較短的邊上設置兩個第一凸起411。而相應的,在膠框21上,也優選的在與金屬框41第一凸起411對應的較長的邊上設置三個第二凸起211,而在較短的邊上設置兩個第一凸起211。而上述第一突起411和第二凸起211的排列方式則分別沿所在金屬框和膠框的側邊長度方向均勻的分布。在本實施例中,還可以只在金屬框側邊內測上設置一個第一凸起411,在膠框對應側邊的外側的對應位置上設置一個第二凸起211,第一突起411和第二凸起211分別沿金屬框和膠框的側邊長度方向設置,且為了使卡合的面積最大化,第一突起411和第二凸起211的長度應分別大于或等于其所在金屬框41和膠框21的側邊長度的2/3。本實施例中的第一凸起411和第二凸起211可以在金屬框和膠框的所有邊上分別進行設置,以達到最好的固緊效果。也可以在金屬框41至少一對不相鄰的側邊內側上設置第一突起411,而相應的在膠框21對應邊上的對應位置設置第二突起211,這樣的設置,不僅能達到良好的固緊效果,也能節省材料、減輕背光模組的重量和尺寸。請參考圖6和圖7,在本實施例中,膠框21可以通過設置在金屬框41上的第一凸起411止擋設置在膠框21對應位置上的第二凸起211,從而使膠框21固緊在金屬框41內,即通過所述第一凸起411的下表面止擋所述第二凸起211的上表面。而一舉這樣的設置,則第二突起211應該位于第一突起411與所述金屬框41底面之間,即在豎直方向上,由上往下排列的依次為第一凸起411、第二凸起211以及金屬框底面。而為了能使第一凸起411和第二凸起211能有最大的接觸面積進行卡合,相應的,其兩者的接觸面應該為平面,且較優的,金屬框41各側邊上的第一突起411的下表面(即與第二凸起211的接觸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且膠框21各側邊上的第二突起211上表面(即與第一凸起411的接觸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從而保證了兩者能有最大面積的有效接觸面積。請參考圖8和圖9,在本實施例中,提供另一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設置方式,即第一凸起412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金屬框和膠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框至少一個側壁內側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凸起,所述膠框至少一個側壁外側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通過與所述膠框上對應位置的所述第二凸起止擋卡合。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背光模組,包括金屬框和膠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框至少一個側壁內側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凸起,所述膠框至少一個側壁外側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通過與所述膠框上對應位置的所述第二凸起止擋卡合。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凸起與所述金屬框底面之間;通過所述第一凸起的下表面止擋所述第二凸起的上表面。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框各側邊上的第一凸起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膠框各側邊上的第二凸起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上設置有一個凹槽,所述第二凸起卡合于所述凹槽內。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框至少一個側壁內側上,設置有兩個或三個第一凸起,所述膠框對應側邊的外側的對應位置上,設置有兩個或三個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別沿所述金屬框和膠框的側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廣友,鐘俊勇,陳武,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德倉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