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工業用插座,包括上蓋、第一插座裝置、第二插座裝置、第三插座裝置、第四插座裝置和下蓋;所述上蓋和下蓋配合連接形成插座裝置腔體;所述第一插座裝置、第二插座裝置、第三插座裝置和第四插座裝置設置在插座裝置腔體內;所述上蓋和下蓋配合連接形成一個進線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一種工業用插座,生產成本低、結構緊湊、不易漏電、接觸效果好,安全耐用同時可以讓四個設備使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器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工業用插座。
技術介紹
目前,插座在生產和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電器,電源插座是為家用電器提供電源接口的電氣設備,也是住宅電氣設計中使用較多的電器附件,它與人們生活有著十密切的關系。插座按照結構和用途的不同主要分為移動式電源插座、嵌入式墻壁電源插座、機柜電源插座、桌面電源插座、智能電源插座、功能性電源插座、工業用電源插座、電源組電源插座等。傳統的插座包括插座盒,插座盒具有插接面,插頭于插接面插入插座盒內。插頭的插腳被夾于插座的插孔內,從而將插頭保持于插座上,保證電導通。然而,受外部因數影響,插頭容易從插座上松脫或掉落,影響正常使用。目前的應對方法是縮小插座的插孔,收緊插孔內的金屬彈片,以增大夾住插腳的力度。然而這種方法的不方便和拔出插頭,而且使用一段時間內金屬彈片的彈力會逐漸減弱,最終將無法防止插頭從插座中脫出。現有的一些電源插座結構復雜,在生產安裝時不便,散熱性差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產成本低、結構緊湊、不易漏電、接觸效果好的工業用插座。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工業用插座,包括上蓋、第一插座裝置、第二插座裝置、第三插座裝置、第四插座裝置和下蓋;所述上蓋和下蓋配合連接形成插座裝置腔體;所述第一插座裝置、第二插座裝置、第三插座裝置和第四插座裝置設置在插座裝置腔體內;所述上蓋和下蓋配合連接形成一個進線口。進一步、所述插座裝置腔體包括第一插座腔體、第二插座腔體、第三插座腔體、第四插座腔體和第一插座腔體;所述第一插座設置在第一插座腔體內,所述第二插座設置在第二插座腔體內,所述第三插座設置在第三插座腔體內,所述第四插座設置在第四插座腔體內。進一步、所述第一插座設置由第一插座和第一插座基座配合連接組成;所述第二插座設置由第二插座和第一二插座基座配合連接組成;所述第三插座設置由第三插座和第三插座基座配合連接組成;所述第四插座設置由第四插座和第四插座基座配合連接組成。進一步、:所述進線口包括上蓋進線口和下蓋進線口 ;所述上蓋進線口設置在上蓋上,所述下蓋進線口設置在下蓋上。進一步、所述上蓋還設置有上蓋第一插座口、上蓋第二插座口、上蓋第三插座口和上蓋第四插座口 ;所述下蓋還設置有下蓋第一插座口、下蓋第二插座口、下蓋第三插座口和下蓋第四插座口 ;所述第一插座腔體由上蓋第一插座口和下蓋第一插座口配合形成,所述第二插座腔體由上蓋第二插座口和下蓋第二插座口配合形成,所述第三插座腔體由上蓋第三插座口和下蓋第三插座口配合形成,所述第四插座腔體由上蓋第四插座口和下蓋第四插座口配合形成。進一步、所述第一插座上設置有插接第一插座接地插片的接地口、第一插座插片的第一插座接口和第二插座插片的第二插座接口。進一步、所述下蓋上設置有第一凸起物、第二凸起物、第三凸起物和第四凸起物;所述第一凸起物設置在第一插座腔體下端,所述第二凸起物設置在第二插座腔體下端,所述第三凸起物設置在第三插座腔體下端,所述第四凸起物設置在第四插座腔體下端。進一步、所述第一凸起物、第二凸起物、第三凸起物和第四凸起物為圓柱體。本技術的一種工業用插座,生產成本低、結構緊湊、不易漏電、接觸效果好,安全耐用同時可以讓四個設備使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一種工業用插座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工業用插座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工業用插座的上蓋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一種工業用插座的下蓋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一種工業用插座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一種工業用插座的第一插座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實施例1:如圖1-圖6所不,一種工業用插座,包括上蓋1、第一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第二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第三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第四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和下蓋6 ;所述上蓋I和下蓋6配合連接形成插座裝置腔體;所述第一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第二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第三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和第四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設置在插座裝置腔體內,所述插座裝置腔體包括第一插座腔體(圖中未標示)、第二插座腔體13、第三插座腔體14和第四插座腔體(圖中未標示);所述第一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在第一插座腔體(圖中未標示)內,所述第二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在第二插座腔體13內,所述第三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在第三插座腔體14內,所述第四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在第四插座腔體(圖中未標示)內,所述上蓋I還設置有上蓋第一插座口 13、上蓋第二插座口14、上蓋第三插座口 15和上蓋第四插座口 16 ;所述下蓋6還設置有下蓋第一插座口 66、下蓋第二插座口 65、下蓋第三插座口 64和下蓋第四插座口 63 ;所述第一插座腔體(圖中未標示)由上蓋第一插座口 13和下蓋第一插座口 66配合形成,所述第二插座腔體13由上蓋第二插座口 14和下蓋第二插座口 65配合形成,所述第三插座腔體14由上蓋第三插座口 15和下蓋第三插座口 64配合形成,所述第四插座腔體(圖中未標示)由上蓋第四插座口 16和下蓋第四插座口 63配合形成,所述第一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由第一插座2和第一插座基座21配合連接組成,所述第二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由第二插座3和第二插座基座31配合連接組成,所述第三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由第三插座4和第三插座基座41配合連接組成,所述第四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由第四插座5和第四插座基座51配合連接組成;所述上蓋I和下蓋6配合連接形成一個進線口 7,所述進線口 7包括上蓋進線口 12和下蓋進線口 63 ;所述上蓋進線口 12設置在上蓋I上,所述下蓋進線口 63設置在下蓋6上,外部電源線通過所述進線口 7進入,然后分路與第一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第二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第三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和第四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連接,測試的時候,可以將外部電源線通電,然后將用電設備與第一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第二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第三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和第四插座裝置(圖中未標示)中任何一個插接。上述的工業用插座,所述第一插座2上設置有插接第一插座接地插片25的接地口22、第一插座插片(圖中未標示)的第一插座接口 23和第二插座插片26的第二插座接口 24,所述第二插座3、第三插座4、第四插座5和第一插座2內部結構一致,外接電源線分別與第一插座2、第二插座3、第三插座4和第四插座5連接,然后合成一路和外部電源電性連接,使用的時候,可以將設備插接第一插座2、第二插座3、第三插座4和第四插座5其中任何一個,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工業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蓋、第一插座裝置、第二插座裝置、第三插座裝置、第四插座裝置和下蓋;所述上蓋和下蓋配合連接形成插座裝置腔體;所述第一插座裝置、第二插座裝置、第三插座裝置和第四插座裝置設置在插座裝置腔體內;所述上蓋和下蓋配合連接形成一個進線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工業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蓋、第一插座裝置、第二插座裝置、第三插座裝置、第四插座裝置和下蓋;所述上蓋和下蓋配合連接形成插座裝置腔體;所述第一插座裝置、第二插座裝置、第三插座裝置和第四插座裝置設置在插座裝置腔體內;所述上蓋和下蓋配合連接形成一個進線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業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裝置腔體包括第一插座腔體、第二插座腔體、第三插座腔體、第四插座腔體和第一插座腔體;所述第一插座設置在第一插座腔體內,所述第二插座設置在第二插座腔體內,所述第三插座設置在第三插座腔體內,所述第四插座設置在第四插座腔體內。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業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座設置由第一插座和第一插座基座配合連接組成;所述第二插座設置由第二插座和第一二插座基座配合連接組成;所述第三插座設置由第三插座和第三插座基座配合連接組成;所述第四插座設置由第四插座和第四插座基座配合連接組成。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業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進線口包括上蓋進線口和下蓋進線口 ;所述上蓋進線口設置在上蓋上,所述下蓋進線口設置在下蓋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業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上中心位置設置有上蓋螺孔柱,所述下蓋上設置有與上蓋螺孔柱連通的下蓋螺孔柱;所述工業用插座通過螺釘穿過所述上蓋螺孔柱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俞國鉅,馬華忠,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煊華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